供應鏈管理風險因素要點

來源:文萃谷 2.35W

隨着供應鏈層數的增加,供應鏈的成員企業越來越多,供應鏈的結構日趨複雜,而供應鏈的複雜性導致供應鏈的風險。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應鏈管理風險因素要點,歡迎大家閲讀瀏覽。

供應鏈管理風險因素要點

  一、供應鏈風險管理

供應鏈管理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採購原材料開始,製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後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户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它不僅是一條聯接供應商到用户的物流鏈、信息鏈、資金鍊,而且是一條增值鏈。

與一般的企業風險相比,供應鏈風險有以下特徵:(1)互動博弈與合作性。供應鏈中各成員企業作為獨立的市場主體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取向,相互之間因為信息不完全、不對稱,又缺乏有效監督機制,因此為了爭奪系統資源,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展開激烈博弈。(2)牛鞭效應。在供應鏈中各節點企業之間信息相對封閉,造成鏈上企業對需求信息的曲解會沿着下游向上遊逐級放大的現象出現,即所謂“牛鞭效應”。(3)傳遞性。由於供應鏈從產品開發、生產到流通過程是由多個節點企業共同參與,因此風險因素可以通過供應鏈流程在各個企業間傳遞和累積,並顯著影響整個供應鏈的風險水平。

供應鏈風險管理旨在識別潛在的風險並採取適當的行動以規避或消除風險,可定義為“通過供應鏈成員之間協作,識別和管理供應鏈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來降低整體供應鏈的脆弱性。”供應鏈風險管理就是要以最低的成本,在分析風險的基礎上,選擇最優風險處理技術,確保供應鏈運作安全的一系列活動。

  二、供應鏈風險的辨析

風險辨析是供應鏈風險管理的首要步驟,它是指供應鏈風險管理主體在各類風險事件發生之前運用各種方法系統地認識所面臨的各種風險以及分析風險事件發生的潛在原因。它分為風險識別和風險分析兩個過程。風險識別是指通過調查與分析來識別供應鏈面臨風險的存在;風險分析就是通過歸類,掌握風險產生的原因和條件,以及風險具有的性質。風險識別是風險分析的前提,而在進行風險分析的同時,又會進一步加深對感知風險的認識,使風險識別具有準確性。

風險識別與分析的工作就是通過調查瞭解識別供應鏈面臨的風險及其來源,並對其進行歸類,掌握風險產生的原因和條件及其表現形式。主要方法包括情景分析法、歷史分析法、流程分析法、風險問卷法和財務報表法。

(1)情景分析法。常常以頭腦風暴會議的形式,來發現一系列主要的與經濟、政治、技術、文化等相關的影響供應鏈表現的風險因素。(2)歷史事件分析法。通過分析歷史風險事件來總結經險,進而識別將來可能發生的潛在風險。一般情況下,先收集一些產生不良後果的歷史事件案例,然後分析總結導致這些事件發生的風險因素。(3)流程分析法。這種方法首先繪製出展現不同事業功能的供應鏈流程圖,而且必需足夠詳盡包括從起點到終點的整個可供分析的供應鏈流程。這個流程圖裏的每一步都代表一個獨立的事業流程,要弄清楚關於這個流程的細節,包括它的目的、如何進行、由誰來進行以及所以可能導致的失誤。供應鏈流程圖完成後,它就可以被用來分析並發現控制缺陷、潛在失效環節以及其他的薄弱環節。(4)風險問卷法。是以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來設計問卷,並送給供應鏈各組成企業內部各類員工去填寫,由他們回答本單位所面臨的風險和風險因素。(5)財務報表法。根據企業的財務資料來識別和分析企業每項財產和經營活動可能遭遇到的風險。該法是企業使用最普遍,也是最為有效的風險識別與分析方法。

綜上所述,由於以上五種風險識別方法各自的適用性以及供應鏈的廣泛性和錯綜複雜性,供應鏈風險的識別與分析是一個綜合運用各種方法、連續不間斷的、工作量繁重的過程。

供應鏈風險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供應鏈的不確定性,二是供應鏈體系中企業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在:供應鏈是由多個企業組成的,這些企業大都是獨立的經濟實體,具有從事經營和管理自主權力。供應鏈中的企業雖然是合作伙伴關係,但由於每個企業都是獨立經營的,企業的戰略目標、經營方式以及企業文化等方面存在着諸多差異。因此,企業之間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矛盾。

  三、供應鏈風險因素分析

對供應鏈風險因素的分析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環境風險分析,二是內部風險分析,三是整體運行風險分析。

(一)供應鏈環境風險分析

供應鏈環境風險主要指由供應鏈經營的外部環境因素所產生的風險,這些外部環境因素包括自然、國際、國內經濟政策、法律等因素。供應鏈風險形成的環境因素不僅包括一般企業風險形成的諸多環境因素,還包括供應鏈風險形成的特殊環境因素。(1)自然環境。自然環境的各種變化作用於供應鏈中各個節點企業經營活動、節點企業特別是核心企業資金運動,是引發供應鏈風險的直接原因之一。(2)國內外經濟環境。國際經濟環境是指國際政治格局、金融次序和產業鏈結構等發生變化給供應鏈特別是跨國型的供應鏈帶來的風險。國內經濟環境是指如經濟體制、行業政策、經濟政策、經濟週期、競爭、通貨膨脹、市場季節性的調整和變動給供應鏈帶來的風險。(3)法律環境。供應鏈面臨的法律環境的變化也會誘發供應鏈經營風險。

(二)供應鏈內部風險分析

供應鏈內部風險是指從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户這一整體網鏈內部以及該網鏈中各個環節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內部風險由包括經營決策風險、管理控制風險、物流運作風險等,而每一個子風險組下又有一系列的'具體風險。

經營決策風險即經營決策層風險,是供應鏈最高層次風險,主要是由於供應鏈經營管理的決策而產生的風險,包括:市場預測風險、經營及產品生產決策風險。

管理控制風險即管理控制層風險,是供應鏈的中間層次風險,主要是由於供應鏈節點之間選擇、計劃和文化差異而產生的風險,一般包括:採購過程中供應商選擇風險、銷售過程中分銷商選擇風險、銷售過程中的銷售商選擇風險、製造企業生產過程中管理控制風險、生產過程中的組織風險和企業文化差異產生的風險。

供應鏈管理要求核心企業能夠與上、下游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在物流運作上表現是供應鏈各成員之間實現信息共享、存貨統一管理、聯合計劃。但在實際運行中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導致在原料供應、原料運輸、原料緩存、生產過程、產品緩存和產品銷售等過程中可能出現“合作”失誤,這些“合作”失誤都可能導致供應鏈物流不暢通而產生風險。

(三)供應鏈整體風險分析

供應鏈整體風險是指影響供應鏈整體運行的風險,主要由追逐盈利目標風險、供應鏈契約風險、信息處理風險和資金運行風險等構成。

利潤是供應鏈各環節能夠凝聚在一起的驅動力,在供應鏈的整合中,利益的協調要優先於信息的透明。在控制和整合供應鏈資源時,總能找到新利潤增長點的環節往往能夠成為“鏈主”。供應鏈各環節都希望成為供應鏈上的“鏈主”企業,在上下游產業資源整合的過程中佔據主導地位,控制整個供應鏈的成本和速度。在那些還沒有建立起良好的“共贏”機制的供應鏈中,“鏈主”似乎意味着可以更多地佔用供應鏈中的資源,甚至可以佔用、擠壓乃至“盤剝”上下游資源。在供應鏈中當某一環節“獨贏”到一定的時候,必然導致該供應鏈中某一個或某些“鏈節點”斷裂,出現整個供應鏈崩潰的風險。

供應鏈契約是供應鏈各環節合作的基礎。現在企業之間的契約形式一般是“委託代理”制,即在委託與承包企業間形成一個合作協商機制和委託代理機制。

供應鏈契約風險是指由於信息的不對稱,契約的一方從另一方那兒得到剩餘的收益,使契約破裂,導致供應鏈的危機。由於信息不對稱的種類不同可劃分為兩類:一是不對稱發生的時間契約風險,二是不對稱信息的內容契約風險。不對稱發生的時間契約風險又可分為:事前不對稱契約風險與事後不對稱契約風險,即不對稱可能發生在當事人簽約之前,也可能發生在簽約之後。不對稱信息的內容契約風險又可分為:隱藏信息契約風險與隱藏行為契約風險。

隱藏信息契約風險主要表現為在“委託代理”契約關係中由於逆向選擇所產生的風險。隱藏行為契約風險主要表現為敗德行為產生的風險。假設供應商與製造商在簽訂契約時各自擁有的信息是對稱的,但籤成契約後,製造商無法觀察到供應商的某些行為,或者是由於外部環境的變化僅為供應商所觀察到,在這種情況下,供應商在有契約保障之後,可能採取不利於製造商的一些行為,進而損害製造商的利益。這種隱藏行為導致了“敗德行為”――供應商降低了服務水準,增加了製造商的潛在費用。

供應鏈信息處理風險是指信息在傳播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使信息失真,而產生的風險,包括信息可獲性、信息完整性、信息可用性和信息關聯性等風險。從產生風險的原因看,供應鏈信息處理風險可劃分為:技術缺陷產生的信息處理風險、供應鏈運作產生的信息處理風險――牛鞭效應。

在供應鏈經營生產過程中,資金流是從物流的末端用户端,經零售商、分銷商、製造商、一直流到供應商。資金流的暢通對供應鏈上各節點都至關重要,資金流在運行過程中某個環節或某一節點出現問題都將導致整個供應鏈的運行受阻。

  四、小結

隨着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經營環境的競爭加劇,供應鏈管理已經成為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之一。隨着供應鏈層數的增加,供應鏈的成員企業越來越多,供應鏈的結構日趨複雜,而供應鏈的複雜性導致供應鏈的風險。

要實現供應鏈高效安全地運作,就必須針對供應鏈內外潛在風險而實施恰當的戰略和行動來減少或化解風險。如何更好的認識風險因素和實施供應鏈風險管理,本文的目的就是試圖對這個問題在現有研究基礎上作進一步的探討。本文全面分析了供應鏈風險的來源,並識別歸類供應鏈的風險的各種因素。

  參考文獻:

[1]陳日進.供應鏈的合作風險管理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5.

[2]易海燕.供應鏈風險的管理與控制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7.

[3]裴軍.考慮風險控制的供應鏈優化設計方法與應用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08 .

[4]馬麗娟.供應鏈風險研究概述[J].現代商貿工業,2010,(4).

[5]張爽.企業供應鏈風險管理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07.[責任編輯 王曉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