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與綠色設計

來源:文萃谷 1.36W

環境一直都是對人類行為有着根本性的影響力,環境也對現代設計中發生過和正在發生着的事情影響着,設計師們同時也受環境的滲透、喚醒、激發,會在自己的所有設計中自覺不自覺地打上生態環境的印記,而且會在自己的作品中直接或間接的表達生態問題,來傳達自己對生態環境的感知和理解。 下面是YJBYS小編整理的生態環境與綠色設計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生態環境與綠色設計

  一 、設計離不開生態環境

設計離不開生態環境這一觀念,應當成為綠色設計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作為人類一種重要創造活動的設計行為,總是在特定的外在環境中進行和展開的。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環境和時代歷史社會環境中,才能產生出某種設計的需要和創作內驅力,產生出設計主題,產生出設計創意和設計方案。進入21世紀,消費者更加理性,消費理念更加科學,越來越多的主流消費人羣更加關心購買產品的環保性能,尤其是80後、90後的消費者往往把環保指標作為購買決策的第一標準,更加關心產品的生產過程是否環保,甚至更加關注生產企業對保護生態環境的貢獻。這些已經成為未來的消費主流趨勢,從此也奠定了綠色設計的應用而生。

我們所説的設計行為所必需的材料、技術、信息,都來自相應的環境,體現出環境所達到的水平。經濟代價超越環境水平的設計不會被公眾認同,只能導致失敗。而社會審美時尚,這種環境的美學標誌,不能不成為設計所要依據的一種精神要求。事實的確是這樣:“要是我們脱離環境而存在,那麼就不可能有什麼設計活動,也不可能產生正確的觀念和思想。正確的設計也就不可能創造。”設計產品總會成為特定環境的一個構成部分。無論是一件傢俱、一隻花瓶、一幅招貼畫、一件服飾,還是一座建築物、一所園林、一個裝飾完畢的房間,都可以看作是大環境中的'小環境或存在物,大空間中的小空間或實體。一件設計產品會與它周圍的日用品、陳設工藝品、房間、庭院、綠化帶、建築羣乃至山林原野產生某種聯繫,共同構成一種具有特定內涵和豐富性的生態環境。

  二、生態環境對設計的影響

生態學本來是研究生物的生存方式與其生存條件和生存環境間的交互關係,以及生物彼此間交互關係的一門學科。“生態學”一詞“Ecology”源於希臘文,由“Oikos”(意為“住所”、“住宅”、“環境”)和“logos”(意為“話”、“言語”)組成,合起來意思是“住所的研究”,所以這門學科原本就是側重於環境的作用的。實際上,生態學起源於人口的研究,人也是生物之一,於是人類生態學的誕生是順理成章的事。—般地説,設計的生態環境可以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大類。圍繞着設計主體並對其設計行為發生作用的那部分自然物,便是設計生態自然環境。設計生態社會環境情況較為複雜,它是指影響設計主體及其設計行為,並使之感受其力量而力求與之相結合的那部分相互聯繫的人們的總體。社會是人們交互作用的產物,這些交互作用以共同的物質生產活動為基礎,而體現為紛繁複雜的多種形態,諸如經濟關係、政治關係、倫理關係、家庭關係、文化關係等等。這種種關係也可以稱為設計生態社會環境諸因素。在不同的情況下,它們對設計發生着不同的作用。現代設計生態環境構成了一個有機建構的框架,現代設計的種種展示、表演、動作、嬗變,都在這個框架中實現和完成。這個設計生態環境框架有着許許多多變動的結合點,例如生態平衡、人類生存空間、人類關係網、醫學與保健、戰爭與和平等等,它們都會以不同的方式影響和制約現代設計。

  三、自然環境與因地制宜

自然環境成了一些設計師的靈感之源,當代有建築師在構想未來的理想建築時,把目光轉向了人類從那裏誕生的大自然,提出了“生態建築”或者稱“仿生城市”的設想。中國古代建築主要樣式木構建築的成型和發展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和制約。有些學者曾經指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源地在黃河中下游及迤南一帶,當地盛產的木材,就成為構築房屋的主要材料。這樣以木構柱樑為承重骨架,以其他材料作圍護物的木構架建築體系,就逐漸發展起來併成為中國建築的主流。”關於中國古代文化發源地的全面認識,現在學術界還在探討,自然環境對木構建築形制的制約作用,是很有道理的。豐富的木材資源,寬闊平坦的中原地域,都是造成以宮室寺觀為代表的中國古代木構建築的鮮明特徵及重要自然環境因素,這些特徵有形制高大、平面展列、裝飾華麗和飛檐翹角等。

綠色設計,生態先行。近年來,可持續性設計理念在全球建築行業逐漸普及。發達國家在規劃城市與建築的時候都是生態先行,提出戰略性環境總評估。例如:日本的設計都是路讓河,而不是河讓路,不會為了修路而去改河道;哪些不宜蓋樓的地方,就空出來種樹或者建花園,海邊的建築一般都會留出出風口,讓海風可以吹進城市,使城市不會太悶熱,此外在海邊還會建設富有自然的公共休閒場地。生態環境問題是“全球問題”,設計一定要順其自然,因地制宜,並且講究美學,達到美與和諧統一。

  四、社會環境中的設計

當下,社會環境隨之變化,人們往往在設計的過程中被自己所創造出來的人工製品所包圍着,被自己的同類的羣體所包圍着,沉浸、糾纏在種種社會關係之中,所以社會環境被人們更加直接地感覺到,經濟、政治、法律、宗教、文化、風俗等往往是直接地對設計發生作用。設計生態社會,設計要從外部環境,主要是從社會環境中獲得自己所需要的動力以及原料、技術和手段,例如物資、人力、知識、信息等,而這些東西並不是超時空的存在,而是在一定時代歷史社會環境裏的現實的存在。農業社會環境裏生活的人沒有可能設計航天飛機,偏遠山區的人不會去設計信息密集型工業產品,電腦設計技術只會出現在科技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裏,和平環境裏的設計師們不可能以主體力量投入軍用品的設計。人們總是在特定時代的社會環境所限定的條件下從事文化活動,設計師也總是在有關設計的諸種社會環境因素所構成的限定條件下行動。設計師不能隨心所欲,他對社會環境的某種偏離有時是可能的,但那正是在遵從社會環境的制約這一基礎之上着手設計的。所以説設計師應當遵從社會環境發展規律,切實進行設計活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