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常州大學制藥與生命科學學院考研調劑信息

來源:文萃谷 1.1W

導讀:常州大學制藥與生命科學學院2016年考研接受碩士研究生調劑,歡迎符合調劑政策的優秀考生調劑到該校繼續深造,具體內容請看如下信息:

2016年常州大學制藥與生命科學學院考研調劑信息

常州大學制藥與生命科學學院2016考研調劑信息

常州大學制藥與生命科學學院2016年將面向全國擬招收碩士研究生,擬調劑製藥工程、生物化工、以及製藥工程專業型碩士考生。

  一、調劑要求

1.成績要求:初試成績總分、單科分均達到國家教育部規定的複試分數線要求,以國家公佈的2016年研究生複試基本分數線為準;

2.專業要求:招考專業與我校招生專業相同或相近;

  二、獎助政策

1.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用於獎勵表現優異的全日制研究生。碩士生每生每年2萬元。

2.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用於獎勵支持全日制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學業。第一學年,對於來自985、211高校(不含獨立學院)的調劑考生,每生12000元、其他考生8000元。

3.研究生國家助學金。用於資助全日制在學研究生(有固定工資收入的除外),補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每生每年6000元。

4.研究生“三助”(助教、助研和助管崗位)津貼。承擔“三助”崗位的研究生可獲得相應的“三助”津貼,每月薪酬最高可達500元。

5.新生獎學金(第一志願2000元每人,調劑志願1000元每人),助學金(1000-2000元,家庭經濟困難的優秀學生),導師生活費(最低300元/月/人)。

6.此外,還有優秀研究生幹部、優秀研究生、活動積極分子、科研業績獎勵、企業獎學金等(800-5000元不等)。

歡迎廣大考生調劑到常州大學制藥與生命科學學院!學院網址:

聯繫方式: 13914325607,黃老師

注:以上若不符合教育部2016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調劑政策,以國家政策為準。

  附:學校概況

常州大學坐落於經濟發達、人文薈萃的江南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常州市。學校始建於1978年,原名為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常州分院,是一所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初創辦的省屬全日制本科院校。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定名為江蘇化工學院。1984年實行江蘇省人民政府和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聯合辦學機制,1992年正式成為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原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管理的部屬院校,並更名為江蘇石油化工學院。2000年起,學校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江蘇省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2002年更名為江蘇工業學院。2010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常州大學。2011年,江蘇省人民政府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簽署共建常州大學協議。歷經三十七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成為一所以工學、理學、管理學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產學研'合作辦學特色的普通高等院校。

學校基礎設施齊全,辦學條件優越。設有武進校區和白雲校區,佔地面積1500畝,擁有建築面積超過50萬㎡。學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到3億元,紙質圖書140多萬冊,並與進駐常州科教城的數百家知名大學、大院、大所的研究機構進行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提升。學校另有懷德學院靖江校區,預計2016年建成後佔地面積748畝,建築面積24萬㎡。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餘人(其中,研究生1600多人),成人教育學生8000多人,設有14個二級學院以及繼續教育學院、懷德學院。

學校學科建設提檔升級,人才培養工作水平不斷提高。2003年以來,先後取得博士人才培養項目、碩士學位授予權、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以及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現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工程領域和1個藝術領域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有67個本科專業,涵蓋工學、理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法學、藝術學、醫學、農學以及教育學等十大學科門類。有2個省優勢學科,2個部重點學科,5個一級學科省重點(培育)學科,6個省優秀科技創新團隊,7個省重點實驗室,17個省級工程中心。有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綜合改革試點專業,7個省級品牌(特色)專業,7個省級重點專業類,11門省級精品(優秀)課程,1部國家級精品教材,4部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5部國家級“十二五”規劃教材,12部省級精品(重點)教材,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1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含建設點),2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 24項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其中2014年獲得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在第13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學校榮獲特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在第14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學校獲得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在2014年“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學校榮獲金獎1項、銅獎2項。2006年,學校通過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並獲得優秀。

學校擁有一支開拓創新、樂於奉獻的教職工隊伍。學校現有教職工1500多人,高級專業技術職務546人(其中,教授185人)。專任教師近1000人,碩士及以上學位比例達91.6%(其中,博士學位近47.3%)。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 特聘教授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國家中組織部“千人計劃”人選2人,其中“外專千人”1人,“萬人計劃”全國教學名師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全國高等學校安全工程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2人,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和“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3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40人,其中中青年首席科學家1人、中青年領軍人才7人、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45人,江蘇特聘教授4人,江蘇省“雙創計劃”人才6人,江蘇省“雙創計劃”博士4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0人,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峯'高層次人才資助13人,江蘇省“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5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26人、優秀青年骨幹教師70人。在《中國大學評價》中,2015年教師平均學術水平列全國本科院校第106位。學校連續四次被評為“江蘇省師資隊伍建設先進高校”和“江蘇省教育人才工作先進單位”。

學校科研實力增勢強勁,“產學研”合作辦學特色不斷彰顯。201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項(其中,重點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8項(其中,重點項目1項)。2014年,三大檢索論文592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7項、市級科技進步獎 2 項;獲發明專利授權 374件,申請發明專利 1234 件,申請PCT 1件,通過省部級鑑定項目 5項。獲批新建江蘇高校重點實驗室2項,其中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培育建設點在我校尚屬首次。2015年經費到款超過1.6億元。“十一五”以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研成果獎65項。“光伏科學與工程協同創新中心”、“先進催化與綠色製造協同創新中心”為江蘇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立項建設單位。學校積極為國家支柱產業、地方經濟建設及社會發展服務,與各級地方政府、各類企業建立了全面合作關係。學校與國內40 餘家大型石油石化企業和30多個縣區級以上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關係,與企業共建省級工程技術中心20個、市級工程中心20個,校企聯合研發中心30個,產學研基地295個,校企聯盟369個。常州大學西太湖科技園、海安產業研究院成立並運行。學校技術轉移中心成功入選科技部國家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成為首個國家級平台。學校被省政府評為“十一五”獲重大科技成果獎勵成績顯著高校,三次被評為“江蘇省科技工作先進高校”,同時被評為“全國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優秀合作單位”。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數據顯示,2014年常州大學授權發明專利量居全國高校第21位。據全球自然指數最新數據(2014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顯示,常州大學在內地高校排名第49位,在江蘇省內緊隨南京大學、蘇州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工業大學而位列第5位。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加快推進國際化教育交流與合作進程。學校以中外合作、學術交流以及科研合作為重點,積極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與美國、英國、德國、西班牙、芬蘭、瑞典、俄羅斯、日本、泰國、香港、台灣等2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知名大學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成立華東地區首個泰國研究中心;與加拿大聖西維爾大學、愛爾蘭梅努斯大學、美國新澤西城市大學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學生培養質量不斷提升,項目享有較高社會美譽度;師生出國境交流日益頻繁;留學生規模不斷擴大,國別不斷增加。

目前,學校正處在繼往開來、乘勢而上的大好時期,全體師生員工大力弘揚“勇擔責任,追求卓越”的常大精神,着力提高教學品質與教育質量,彰顯辦學特色,提升辦學層次,構建內涵式發展體系,為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地方領軍型大學”而努力奮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