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研政治馬原選擇題及答案

來源:文萃谷 8.97K

2017年研究生考試複習正在緊張的進行中,為了更好的幫助考生複習以及準考生預習,下面是yjbys網小編提供給大家關於考研政治馬原選擇題及答案,希望對大家的備考有所幫助。

2017年考研政治馬原選擇題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本質特徵是:

A.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一 B.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C.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一 D.階級性和羣眾性的統一

2.恩格斯在總結哲學發展歷史的經典性著作《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指出: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

A.主體和客體的關係問題 B.思維和存在的問題

C.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D.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關係問題

3.中國古代哲學家楊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氣也。水土之氣,升而為天”。這是:

A.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B.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C.形而上學的觀點 D.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

4.“人體是一架會自己發動自己的機器:一架永動機的活生生的模型。它由體温推動,由食料支持。沒有食料,心靈便漸漸癱瘓下去,突然瘋狂地掙扎一下,終於躺下,死去。”這裏所表達的觀點屬於:

A.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B.機械唯物主義的觀點

C.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D.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5.馬克思主義新世界觀創立的關鍵在於馬克思確立了:

A. 剩餘價值論 B. 階級鬥爭理論 C. 辯證法 D. 科學的實踐觀

6.列寧對辯證唯物主義物質範疇的定義是通過:

A. 物質與意識的關係界定的 B. 個別與一般的關係界定的

C. 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界定的 D. 認識與實踐的關係界定的

7.狼孩沒有意識,這一事實説明意識的產生:

A. 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而且是社會的產物 B. 不僅是物質現象而且是社會現象

C. 是社會的產物,而不是自然界發展的產物 D. 不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會

8.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是:

A. 實踐 B. 運動 C. 靜止 D. 時間和空間

9.主張“世界上除了運動着的物質之外,什麼也沒有”的觀點,屬於:

A. 否認人的意識存在的自然唯物主義 B. 主張世界統一於物質的辯證唯物主義

C. 否認時間與空間存在性的唯心主義 D. 把人的意識理解成某種特殊的“精細物質”的機械唯物主義

10.物質只有在它的運動中才能被人所認識,但為人們認識和利用事物提供前提條件的是:

A. 時間 B. 空間 C. 絕對運動 D. 相對靜止

11.發展揭示了新陳代謝這一宇宙間普遍的、永遠不可抗拒的客觀規律,發展的本質是:

A. 變化 B. 增加 C. 創新 D. 運動

12.“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這是:

A. 唯物辯證法的`思想 B. 形而上學的思想 C. 詭辯論的思想 D. 唯心主義的思想

13.構成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是: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同一性和鬥爭性 C. 絕對性和相對性 D. 對抗性和兼容性

14.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是:

A. 量和質的相互轉化 B. 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轉化 C. 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 D. 矛盾雙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15.認為在總量沒有增減的條件下,事物結構變化也會引起質變是:

A. 形而上學觀點 B. 詭辯論的觀點 C. 唯心主義觀點 D. 辯證法的觀點

16.唯物辯證法認為假象是:

A. 與本質無關的現象 B. 純粹偶然的現象 C. 人的主觀錯覺 D. 以歪曲顛倒的形式表現本質的現象

17.“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話,那麼世界歷史就會帶有非常神祕的性質。”這一結論是:

A. 唯心主義觀點 B. 辯證法觀點 C. 相對主義觀點 D. 機械論觀點

18.宋代詩人陸游在一首詩中説:“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是在強調:

A.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B. 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C.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D. 學習獲得的間接經驗並不重要

19.恩格斯指出: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整個流體靜力學(托裏拆利等)是由於 16世紀和 17 世紀意大利治理山區河流的需要而產生的。這説明:

A.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B. 實踐是檢驗認識的惟一標準

C. 所有科學的成果都直接來源於實踐的需要 D.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20.生活中人們常常使用“眼見為實”,對“眼見為實”的哲學評價正確的是:

A. 它肯定感性認識的正確性 B. 它是人們長期積累的正確的間接經驗

C. 它證明了凡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 D. 它否認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1.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認識的本質是:

A. 主體對各種認識要素的建構 B. 主體通過實踐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C. 主體對客體本質的內省 D. 主體對客體信息的選擇

22.一切唯物主義認識論都是:

A. 選擇論 B. 反映論 C. 建構論 D. 創造論

23.古希臘哲學家説:沒有理性,眼睛是最壞的見證人。對這句話分析正確的是:

A. 揭示了感性認識是整個認識過程的起點 B. 揭示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統一

C. 認為理性認識可以脱離感性認識而存在,是錯誤的觀點 D. 強調理性認識的重要作用,完全否認了感性對認識的作用

24.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説:“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長河中有無數礁石和險灘,只有不畏攀登的採藥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才能登上高峯採得仙草,深入水底覓得驪珠。”從哲學上講,這段話包含的唯物辯證法觀點是:

A. 非理性因素是人的重要認識能力 B. 科學需要創新才能發展

C. 意志對人的認識的進行是一種重要的支撐力量和推動力量 D. 科學創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25.真理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這是馬克思主義真理觀上的辯證法。對真理相對性的正確理解:

A. 真理與謬誤之間沒有確定的界限 B. 對同一對象不同的乃至對立的認識都可以是真理

C. 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很多種的 D. 真理有待擴展和深化

26.真理和謬誤的根本區別在於:

A. 真理是絕對的,謬誤是相對的 B. 真理是有條件的,謬誤是無條件的

C. 真理是客觀的,謬誤是主觀的 D. 真理是對事物的正確反映,謬誤是對事物的歪曲反映

27.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前,唯心主義在哲學的各個領域都曾受到過致命的批判和打擊,唯獨在歷史觀方面一直處於統治地位。唯物史觀的創立最終將唯心主義從它的“最後避難所”中驅逐出去,其根本的原因是唯物史觀承認:

A. 社會內部矛盾推動社會發展 B.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C. 社會歷史發展是有規律的 D. 社會歷史規律是可知的

28.恩格斯指出:“在歷史上出現的一切社會關係和國家關係,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論觀念,只有理解了每一個與之相關的時代的物質生活條件,並從這些物質條件中被引申出來的時候,才能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

A. 社會意識及其載體都是社會存在 B. 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 C. 社會意識具有反作用 D.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29.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指出:“不同氣候的不同需要產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產生了不同種類的法律”,這一觀點的積極意義在於説明:

A. 國家的社會法律制度、民族精神都根源於地理環境的本性

B. 人所生存的自然環境因素決定着社會法律制度的形成

C. 地理環境影響並作用於人類社會,是人類社會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

D. 地理環境既決定社會制度的性質,也決定社會發展的方向

30.馬克思指出:“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為首的社會,蒸汽機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為首的社會。”這句話揭示了:

A. 人們總是依據生產工具以及分工狀況來建立一定的經濟關係和社會關係

B. 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發展的第一生產力

C. 社會形態的更替必然表現在生產工具的變化上

D. 資本主義社會比封建社會優越,其優越性表現在生產工具的進步上

參考答案

1.B 2.C 3.D 4.B 5.D 6.A 7.A 8.B 9.B 10.D

11.C 12.A 13.B 14.C 15.D 16.D 17.B 18.C 19.D 20.D

21.B 22.B 23.D 24.C 25.D 26.D 27.B 28.D 29.C 30.A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