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集血培養標本及運送流程

來源:文萃谷 1.64W

將新鮮離體的血液標本接種於營養培養基上,在一定温度、濕度等條件下,使對營養要求較高的細菌生長繁殖並對其進行鑑別,從而確定病原菌的一種人工培養法。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採集血培養標本及運送流程的知識,歡迎閲讀

採集血培養標本及運送流程

  一.採集方法

1.培養瓶消毒程序:消毒培養瓶橡皮塞,待乾燥後使用。

2.皮膚消毒程序:用消毒液從穿刺點向外畫圈消毒,至消毒區域直徑達5cm以上,待消毒液揮發乾燥後採血。

3.靜脈穿刺和培養瓶接種程序:用10ml注射器無菌穿刺取血後,排盡針頭內空氣,勿換針頭(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頭皮針取血時,應換針頭),採血後直接注入血培養瓶,先注5ml於厭氧培養瓶,並注意避免注入空氣,後注其它培養瓶,輕輕混勻以防血液凝固或嚴格按廠商推薦的方法採血。

  二.注意事項

1.血液標本採集後應立即送檢,不能及時送檢者應置室温暫存,勿放冰箱。檢驗單需註明抗菌藥物(特別是磺胺、青黴素)使用情況,採集時間和部位(如左臂等),可疑的診斷。

2.採血部位:通常為肘靜脈,疑為細菌心內膜炎時以肘動脈或股動脈採血為宜,切忌在靜滴抗菌藥物的靜脈處採血。對於成人患者,每次發熱時應該分別在兩個部位採集血標本以幫助區分是病原菌還是污染菌。在不同部位取血,2次分離出同樣菌種才能確定是病原菌。不應從留置靜脈或動脈導管取血,因為導管易被固有菌羣污染。

3.採血時機:在患者發熱期間越早越好,最好在抗菌治療前,以正在發冷發熱前半個小時為宜或在停用抗生素24小時後。

4.採血次數及間隔:對需馬上做抗菌治療的急性發熱性疾病(如腦膜炎、細菌性肺炎)或需緊急手術的患者,如(急性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等),應立即從兩臂分別取2份標本。對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在24h內取血3次,每次間隔不少於30min;必要時次日再做血培養兩次。對發熱原因不明者兩次抽血間隔60min;必要時於24~48小時後再抽血2次。因為1次血培養不足以説明問題,且會遺漏陽性結果。國外有人統計1次血培養可檢出菌血症的80%,2次檢出90%,3次檢出99%。國內統計17家醫院1次血培養陽性率10.8%,18家醫院2次以上血培養陽性率14.8%

5.採血量:成人菌血症或敗血症的血液中含菌量較少,平均1~3ml血液中僅有1個細菌。所以採血量一定要足夠。以培養基與血液之比10:1為宜,以稀釋血液中的抗生素、抗體等殺菌物質。採血量過少會明顯降低陽性率。成人每次每培養瓶採血5ml(含50ml培養基),嬰幼兒每次每培養瓶採血2ml(含20ml培養基)

6.將血注入培養基前不需要更換針頭,用無菌幹棉球按壓瓶塞,並儘可能避免血培養瓶橡皮塞上的殘留消毒液影響結果。

7.每日每例採血至少兩次,間隔0.5~1h。

  三.結果判斷

1.健康人體的血液是無菌的。

2.通常血培養分離的細菌或真菌可認為是血液感染的病原體。

3.大多數的菌血症是間歇性的,往往需要以多次血培養陽性證實。如為表皮葡萄球菌、類白喉棒狀桿菌等皮膚常居菌,則連續兩次培養為同種細菌方可確定。

4.血液中常見細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A羣、B羣鏈球菌、肺炎鏈球菌、腸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等。

  四.臨牀微生物標本送檢的注意事項

1.所有標本採集後都應立即送往實驗室,最好在2小時內。如果不能及時送檢,置於室温環境。

2.送檢標本應註明來源、檢驗目的和採樣時間,使實驗室能正確選用相應的.培養基和適宜的培養環境。

3.厭氧培養標本需保持厭氧狀態運送:使用專用運送培養基或用針筒抽取標本後排盡空氣,在針頭上置無菌橡皮塞後運送。

4.最佳的臨牀標本送檢,包括厭氧菌培養標本,首先取決於所獲取標本的量。量少的標本要在採集後的15-30分鐘內送檢。

5.送檢期間要予以安全防護:

①放標本的容器必須防漏,禁止將滲漏的標本送往實驗室。

②嚴禁將帶有裸露針頭的注射器送往實驗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