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中西醫結合診療規範

來源:文萃谷 2.75W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主要累及直腸、結腸黏膜和黏膜下層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屬於炎症性腸病範疇,臨牀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等。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潰瘍性結腸炎中西醫結合診療規範的知識,歡迎閲讀

潰瘍性結腸炎中西醫結合診療規範
  一、臨牀表現

有持續或反覆發作的腹瀉,黏液膿血便伴腹痛、裏急後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狀。病程多在6周以上。可有關節、皮膚、眼、口腔及肝膽等腸道外表現。

  二、相關檢查

  (一) 結腸鏡

病變多從直腸開始,呈連續性、瀰漫性分佈。表現為:①黏膜血管紋理模糊、紊亂或消失、充血、水腫、質脆、出血、膿血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見黏膜粗糙、呈細顆粒狀;②病變明顯處可見瀰漫性、多發性糜爛或潰瘍;③緩解期患者可見結腸袋囊變淺、變鈍或消失,假息肉及橋形黏膜等。

  (二) 鋇劑灌腸

①黏膜粗亂和(或)顆粒樣改變;②腸管邊緣呈鋸齒狀或毛刺樣,腸壁有多發性小充盈缺損;③腸管短縮,袋囊消失呈鉛管樣。

  (三) 黏膜組織學檢查(腸鏡或手術切除標本)

1、活動期:①固有膜內有瀰漫性慢性炎性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浸潤;②隱窩內有急性炎性細胞浸潤,尤其是上皮細胞間有中性粒細胞浸潤及隱窩炎,甚至形成隱窩膿腫,膿腫可潰入固有膜;③隱窩上皮增生,杯狀細胞減少;④可見黏膜表層糜爛、潰瘍形成和肉芽組織增生。

2、緩解期:①中性粒細胞消失,慢性炎性細胞減少;②隱窩大小、形態不規則,排列紊亂;③腺上皮與黏膜肌層間隙增寬;④潘氏細胞化生。

  三、診斷標準

在排除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蟲病、腸結核等感染性結腸炎以及克羅恩病(CD)、缺血性結腸炎、放射性結腸炎等疾病的基礎上,可按下列標準診斷:

1、具有上述典型臨牀表現者為臨牀疑診,安排進一步檢查。

2、同時行腸鏡或鋇灌檢查,符合典型表現可擬診為本病。

3、如再加上病理檢查的特徵性表現,可以確診。

4、初發病例、臨牀表現和結腸鏡改變均不典型者,暫不診斷UC,需隨訪3~6個月,觀察發作情況。

5、結腸鏡檢查發現的輕度慢性直、乙狀結腸炎不能與UC等同,應觀察病情變化,認真尋找病因。

  四、診斷內容

1、臨牀類型:初發型、慢性復發型、慢性持續型、暴發型。

2、嚴重程度:輕度、中度、重度。

3、病情分期:活動期、緩解期。

4、病變範圍:直腸、左半結腸、廣泛結腸。

5、腸外表現:虹膜炎、口腔潰瘍、硬化性膽管炎、關節炎等。

6、併發症:大出血、穿孔、中毒性巨結腸、癌變等。

  五、辨證分型

本病多因外感時邪、飲食不節 (潔)、情志內傷、素體脾腎不足所致。病位在大腸,涉及脾、肝、腎、肺諸髒。濕熱藴腸,氣滯絡瘀為基本病機,脾虛失健為主要發病基礎,飲食不調常是主要發病誘因。本病多為本虛標實之證,活動期以標實為主,主要為濕熱藴腸,氣血不調;緩解期屬本虛標實,主要為正虛邪戀,運化失健,且本虛多呈脾虛,亦有兼腎虧者。依其病因病機可分為六型。

1、大腸濕熱證:主症①腹痛,腹瀉,便下黏液膿血;②舌質紅,苔黃膩。

2、脾虛濕藴證:主症①大便溏薄,黏液白多赤少,或為白凍;②舌質淡紅,邊有齒痕,苔白膩。

3、寒熱錯雜證:主症①下痢稀薄,夾有黏凍,反覆發作;②舌質紅,或舌淡紅,苔薄黃。

4、肝鬱脾虛證:主症①腹痛即瀉,瀉後痛減;②常因情志或飲食因素誘發大便次數增多。

5、脾腎陽虛證:主症①久瀉不止,夾有白凍,甚則完谷不化,滑脱不禁;②形寒肢冷。

6、陰血虧虛證:主症①排便困難,糞夾少量黏液膿血;②舌紅少津,少苔或無苔。

  六、治療方案

  (一) 治療目的

誘導並維持臨牀緩解及黏膜癒合,防治併發症,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二) 治療原則

採用持續、規範和個體化的治療原則,根據分級、分期、分段的不同而制定方案,提倡病因治療與對症治療相結合,整體治療與腸道局部治療相結合,西醫藥治療與中醫藥治療相結合。

  (三) 治療要點

1、輕-中度:可予中醫辨證或中藥專方製劑治療,或口服氨基水楊酸製劑。若無效可中西藥物聯合,對遠段結腸炎可結合直腸局部給藥。以上治療無效時可用激素。

2、難治性:指激素依賴或抵抗,宜早期採用中西醫結合內科綜合治療方案,必要時選用免疫抑制劑或生物製劑。

3、重度:建議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對口服激素、氨基水楊酸類藥物或局部治療無效,或出現高熱、脈細數等全身中毒症狀者,應採用激素靜脈輸注7~10d。如無效,則應考慮免疫抑制劑或生物製劑靜脈滴注,必要時轉外科手術。

4、維持治療:當急性發作得到控制後,宜選用中藥維持治療,亦可配合小劑量的氨基水楊酸類製劑。

  (四) 西醫治療

1、活動期的治療:治療方案的選擇建立在對病情進行全面評估的基礎上。主要根據病情活動性的嚴重程度和病變累及的範圍制定治療方案。治療過程中根據對治療的反應及對藥物的耐受情況隨時調整治療方案。

(1) 輕度:①氨基水楊酸製劑:是主要藥物。包括傳統的SASP和其他各種不同類型5-ASA製劑。兩者療效相似,但前者不良反應較多見。沒有證據顯示不同類型5-ASA製劑療效上有差別。SASP片,結腸釋放,3-4g/日、分次口服。美沙拉秦,PH值依賴藥物釋放部位:迴腸末端和結腸;纖維素膜控釋時間依賴藥物釋放部位:遠段空腸、迴腸、結腸。2-4g/日、分次口服或頓服。②對氨基水楊酸製劑治療無效者,特別是病變較廣泛者,可改用口服全身作用糖皮質激素。

(2) 中度:①氨基水楊酸製劑:仍是主要藥物,用法同前。②糖皮質激素:足量氨基水楊酸類製劑治療(一般2~4周),症狀控制不佳者,尤其病變較廣泛者,改用糖皮質激素。按潑尼鬆0.75-1mg/Kg/d給藥。症狀緩解開始逐漸緩慢減量至停藥,快速減量會導致早期復發。③硫嘌呤類藥物:包括硫唑嘌呤(AZA)和6-巰基嘌呤(6-MP)。適用於激素無效或依賴者。AZA歐美推薦的目標劑量為1.5~2.5mg/kg/d,有認為亞裔人種劑量宜偏低如1mg/Kg/d,對此尚未達成共識。建議用個體最大耐受劑量。臨牀上常與氨基水楊酸製劑合用,但會增加硫嘌呤類藥物骨髓抑制的毒性。④英夫利西(IFX):當激素及上述免疫抑制劑治療無效或激素依賴、或不能耐受上述藥物治療時可考慮IFX治療。

遠段結腸炎的治療:對病變侷限在直或直乙狀結腸者,強調局部用藥(病變侷限在直腸用栓劑、侷限在直腸乙狀結腸用灌腸劑),口服與局部用藥聯合應用療效更佳。①輕度:可視情況單獨局部用藥或口服與局部聯合用藥。②中度:應口服與局部聯合用藥。病變廣泛者,口服與局部用藥聯合應用也可提高療效。局部用藥有美沙拉秦栓劑0.5~1g/次、1~2次/日;美沙拉秦灌腸劑1 ~ 2 g /次、1 ~ 2 次/d。激素如氫化可的鬆琥珀酸鈉鹽( 禁用酒石酸製劑) 100 ~ 200 mg /每晚; 泡沫劑2 mg /次、1 ~ 2 次/d,適用於病變侷限在直腸者,該藥激素的`全身不良反應少。

(3) 重度:一般治療①補液、補充電解質,防治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注意補鉀。便血多、血紅蛋白過低者適當輸紅細胞。病情嚴重者暫禁食,予胃腸外營養。②糞便培養排除腸道細菌感染。檢查是否合併艱難梭菌或CMV 感染。如有則做相應處理。③注意忌用止瀉劑、抗膽鹼能藥物、毒片製劑、NSAIDs等,以避免誘發結腸擴張。④對中毒症狀明顯者可考慮靜脈用廣譜抗菌藥物。靜脈用激素: 為首選治療。甲潑尼龍40~60mg/d,或氫化可的鬆300~ 400mg/d,劑量加大不會增加療效,但劑量不足會降低療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