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夏季養生觀2022

來源:文萃谷 1.63W

在夏季,人體順應自然界氣候變化神氣飽滿,情緒外向,新陳代謝最旺盛。這時候人體抵抗外邪的能力比較強盛,總體上顯現出夏季“萬物華實”的特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中醫的夏季養生觀的知識,歡迎閲讀

中醫的夏季養生觀2022

中醫的夏季養生觀1

一、夏季的氣候特點

夏三月,指農曆四月至六月,陽曆六月至八月。即從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等六個節氣。《素問·四氣調神論》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蕃,即茂盛;秀,即華美。意思是説在夏天的這三個月中,陽氣下濟,地熱上蒸,天地之氣充分交合。期間清氣充實,是自然界萬物生長最茂盛、最華美的季節。

夏季是一年當中氣温最高的時期,這其中既有內陸地區的乾燥酷熱,又有沿海地區潮濕悶熱。但夏季的天氣絕不是用一個熱字可以概括了的。我國受副熱帶高壓的影響,大部分地區的降雨主要集中在這段時間裏,特別是7月下旬和8月上旬,常常是大雨和暴雨的集中期;並且各種災害性天氣,例如雷電、冰雹、雷雨大風、洪澇、乾旱、颱風等也都多發生於此時。因此,內地夏季幾乎都有一個以濕熱交蒸為特點的階段,不僅氣温高而且雨水多、濕度大,最為潮濕悶熱。中醫把這一階段稱為長夏,人們容易感受暑濕之邪而犯病。

二、夏季人體的生理特點

在夏季,人體順應自然界氣候變化神氣飽滿,情緒外向,新陳代謝最旺盛。這時候人體抵抗外邪的能力比較強盛,總體上顯現出夏季“萬物華實”的特點。人體夏季的生理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氣血運行旺盛。夏季主陽就,乃陽升極之時,陽氣盛、氣温高,充於表,人體陽氣運行暢達於外,氣血趨向於體表。二是津液外泄。夏季炎熱,易使人體腠理開泄、津液外泄,出汗量增多明顯多於其他三季,同時尿量相對較其他季節減少。三是心通於夏。人體心臟與夏季相應,心臟的生理功能在夏季比較旺盛,具體表現在心主血脈,氣血旺盛,運動暢達,汗液排泄增加,陽氣充,浮於外,功能活動亦加強,精力充沛。

三、夏季養生的含義

夏季養生,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此時是新陳代謝的時期,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旺盛起來,活躍於機體表面。夏季養生重在精神調攝,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熱助熱,火上加油。心靜人自涼,可達到養生的目的。

四、夏養精氣神,養心養血脈

夏季,通於心,而心主血脈,所以夏季養心對於心腦血管病患者十分重要。夏季心腦血管病患者會出現以下三種主要表現:一是血壓相對平穩。夏季天氣炎熱,人體血管擴張,平素血壓高的人此時血壓會相對降低趨於平穩,所以心腦血管病患者的病情在夏季一般較為平穩。二是汗出量大。天氣炎熱易使人體腠理開泄、津液外泄,出汗量(汗液是指津液通過陽氣的蒸騰氣化後,從汗孔排出之液體要遠遠大於其他季節。由於汗液為津液所化,血與津液同出一源(中醫有“血汗同源”之説),而血又為心所主,故又有“汗為心之液”之稱。夏又與心氣相通,夏季多汗則易使心陰耗傷,心氣渙散而不收。三是乏力氣短。夏季乏力有許多原因如長夏為脾所主,脾主四肢,長夏暑濕為患,濕困脾土,易出現睏倦乏力之症狀;亦或是夏季陽盛之極,“壯火食氣”。但是暑熱耗傷心之氣陰,氣之主動功能減退,所以心腦血管病心氣平素不足的患者更易也更明顯的表現出乏力的症狀。因此,心腦血管患者必須把握時令與臟腑的關係,在夏季3個月裏做到有目的的補充心臟所消耗的能量,以護心之氣陰。

夏季與心相通,到夏天的時候,人的氣血都到外面來了,這時候外面非常充盈。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為什麼這麼説呢?大家可能都有這種體會,夏天天氣特別熱、汗出得特別多的時候,你會感到胸悶氣短,這就是因為在夏天為心臟主令(五行中心臟與夏天同屬火)。因此夏季養生重養心。

首先要明白的是,天地萬物都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運動和變化的規律。人們想健康長壽就應該很自然地“應天順時”,遵循這個規律。“春生”和“夏長”既有區別,又緊密關聯。人們在春天裏,體內的生命細胞因天氣的温和而開始活躍;三個月以後,自然界的陽氣已漸漸達到十分洪盛的地步。一方面是天陽下逼,另一方面是地熱上騰,這樣的天地之氣相交合,大大促進了萬物的“蕃秀”和“華實”。在夏三月中,人體的新陳代謝也顯得非常旺盛。這本是好事,但如忽略了夏季養生要領,就可能變成壞事!夏天裏人的陽氣雖足,卻容易外泄;夏天晝長夜短,容易睡眠不足;夏天人們出汗多,容易脱液;夏天太熱,容易影響人的食慾;人們在夏天也容易因貪涼而染病。

心是一身之主,按中醫之理論,“心”即支配血脈運行,還主持精神活動,“心者,君主之官”,養生必先養心,心強健是整體各個臟腑都能健康正常之基礎,要保養心神,首先要重視七情的調節。所謂七情,就是,喜、怒、憂、思、悲、恐、驚。如果七情過於強烈,就會引起臟腑氣血功能失調而發病。所以凡事要看得開,不要患得患失,要有“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良好心態,頤養浩然之正氣,對養心具有莫大好處,保持良好的心態,心理平衡。每天有一個好心情。其次,德性養心,仁者養心,易性養心,智者養心。注意自己的道德修養。多做善事。“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中醫的夏季養生觀2

1、飲食調養

通常可以通過食用一些補血養血的食物來調理,例如黑木耳、菠菜、胡蘿蔔、荔枝、桑葚、羊肝、甲魚、海蔘、平魚、豬肉、羊肉等食物,它們都是具有補血養血作用的食物。

2、慎防“久視傷血”

中醫認為“目得血而能視”,因此長時間看書、看報、看電視等,不僅會損傷眼睛的視物功能,還會使本來就不足的血更虛。一般目視一個小時左右,應適當活動一下,使眼部肌肉得到放鬆,以恢復目之疲勞。

3、不要勞心過度

人的血液循環與心有關,大腦的血液靠心臟源源不斷供給,若思慮過度,挖空心思,就會耗傷心血。因此老年人,尤其是血虛體質的老年人不可用腦過度。一旦感到大腦疲勞時,就要調節一下,或欣賞鳥語或觀賞風景,使人心情愉快起來,就能很快消除腦的疲勞。

4、保持樂觀情緒

血虛的人時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應振奮精神。當煩悶不安、情緒不佳時,可以找朋友談談心,或聽聽音樂,或看看幽默劇等,爭取主動排解憂愁,使精神儘快振奮起來。

5、藥物治療

積極參加體育,老年人經常感到這裏痛那裏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血不夠用,血虛老人更是如此。而時常參加體育運動,能加強氣血運行,這樣可減少或避免疼痛。但運動量不宜太大,運動項目的選擇也應以傳統的健身運動為佳,如太極拳、八段錦等,還可進行郊遊、踏青,這樣既能呼吸新鮮空氣,又能活動筋骨。

夏季養生注意事項

1、最佳調味品--食醋

酷夏熱出汗多,多吃點醋,能提高胃酸濃度,幫助消化和吸收,促進食慾。醋還有很強的抑制細菌能力,短時間內即可殺死化 膿性葡萄球菌等。對傷寒、痢疾等腸 道傳染病有預防作用。夏天人易疲勞、睏倦不適等,多吃點醋,很快會解除疲勞,保持充沛的精力。

2、最佳蔬菜—苦味菜

夏季氣温高濕度大,往往使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胸悶、頭昏、食慾不振、身體消瘦。此時,吃點苦味蔬菜大有裨益。中醫學認為,夏季人之所以不爽緣於夏令暑盛濕重,既傷腎氣又困脾胃。而苦味食物可通過其補氣固腎、健脾燥濕的作用,達到平衡機體功能的目的。現代科學研究也證明,苦味蔬菜中含有豐富的具有消暑、退熱、除煩、提神和健胃功能的生物鹼、氨基酸、苦味素、維生素及礦物質。苦瓜、苦菜、萵筍、芹菜、蒲公英、蓮子、百合等都是佳品,可供選擇。

3、最佳湯餚—番茄湯

夏令多喝番茄湯既可獲得養料,又能補足水分,一舉兩得,番茄湯(燒好待冷卻後再喝),所含番茄紅素有一定的抗前列腺癌和保護心臟的功效,最適合於男子。

4、最佳肉食—鴨肉

切莫以為夏季只宜吃清淡食物,而夏季照樣能進補,關鍵在於選準補品。這裏向你推薦鴨肉,鴨肉不僅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質等養料,而且能防疾療病。其奧妙在於鴨屬水禽,性寒涼,從中醫熱者 寒之的治病原則看,特別適合體內有熱、上火的人食用,如低燒、虛弱、食 少、大便乾燥和水腫等多見於夏季。鴨與火腿、海蔘共燉,燉出的鴨汁善補五臟之陰;鴨肉同糯米煮粥,有養胃、補血、生津之功,對病後體虛大有裨益; 鴨同海帶燉食,能軟化血管、降低血壓,可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臟病;鴨肉和竹筍燉食,可治痔瘡出血。

5、最佳飲料—熱茶

夏天離不開飲料,首選的既非各種冷飲製品,也不是啤酒或咖啡,而是極普通的熱茶。茶葉中富含鉀元素(每100克茶水中鉀的平均含量分別為綠茶10.7毫克,紅茶24.1毫克),既解渴又解乏。據英國專家的試驗表明,熱茶的降温能力大大超過冷飲製品,乃是消暑飲品中的佼佼者。

6、最佳營養素—維生素E

維生素可讓你平安度夏,最佳桂冠非維生素E莫屬。德國科學家強調,人在夏天會遇到三大危險,即強烈的日照、臭氧與疲勞,而維生素E可將這三大危險降到最低程度。維生素E在麥芽、麩皮麪包、 胡桃泥、奶製品等食物中含量較多,夏天可多安排一點。

7、最佳運動—游泳

夏令最好的運動是游泳。游泳不僅鍛鍊人體的手、 腳、腰、腹,而且惠及體內的臟腑,如心、腦、肺、肝等,特別對血管有益, 被譽為 血管體操。另外,由於在水中消耗的熱量要明顯高於陸地,故游泳 還能削減過多的體重,收到健美之效。

8、最佳服色—紅色

不少人認為穿白色衣服度夏最佳,其實穿紅裝更好。其奧妙在於紅色可見光波最長,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線,保護皮膚不 受傷害,防止皮膚老化甚至癌變,而其他服色(包括白色)此種功效較弱。至 於面料,當以混紡的T恤衫為佳,其最佳混合比例為33%的棉和67%的聚酯。

9、最佳取涼設施—扇子

從健身角度看,取涼設施是扇子最佳。扇子雖然已是老古董了,但其健身效果卻是其他任何現代降温設備所無法比擬的。搖扇是一種運動,可鍛鍊肢體(若有意識地換用左手搖扇,還可收到活化右腦、開發腦潛能、預防中風的意外之效)。同時,扇子獲得的風也最宜人。

10、最佳保健措施—起睡定時

夏天日照時間長,天亮得早而黑得晚。因此,人們的起居和作息時間,應隨之作一些相應的調整,以遲睡早起為佳,而且應儘可能地定時起、睡。定時是體內生物鐘的要求。如果一年四季都能定時,可造成動力定型,使身體具有最好的適應性和預定性,在夏季,更應給自己規定一個嚴格的起睡時間,決不無故違反,即使休息日也不例外,夏季最佳就寢時間是22:00-23:00,最佳起牀時間是5:30-6:30。夏季炎熱的天氣很容易影響人們的睡眠,但你一旦養成了定時起睡的習慣,就比較容易排除氣候對睡眠的干擾,早晨也會自然舒適地醒來,體內的生物鐘就不會出現錯點現象,各種生理節律均可安然運行。

中醫的夏季養生觀3

一、中醫夏季養生之道

首先,夏日飲食重清熱、解毒、健脾、整胃,不妨多吃些可以消暑解渴。人們應晚睡早起,使情志愉快,心中沒有鬱怒,使體內陽氣能夠向外宣通開發,這就是適應夏季,保護長養之氣的道理。祛暑濕,重飲食調節。夏季氣候炎熱,暑熱當令,心火易於亢盛,一般情況下,飲食上宜用清心瀉火、清暑之物,如西瓜、綠豆、赤小豆、苦瓜之類,夏至以後,陰氣漸重,人們不適合在夏季吃太過寒涼的食物、飲料而傷了脾胃,引起腹瀉。因此,可以藿香、佩蘭、蒼朮泡茶飲以祛暑化濕,調整脾胃功能。夏天易上火 需調養心神。中醫劉學謙認為夏屬火,與心相應,夏季心火易於旺盛,病人動輒上火發怒,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視心神的調養。要求做到神清氣和,快樂歡暢,胸懷寬闊,精神飽滿。

還有就是,我們在特別悶熱的晚上洗一個温水澡,這樣是可以防我們晚上睡覺的時候發生着涼感冒的。因為許多人在家裏晚上都待不住,許多人到了夏季的夜晚就特別的喜歡在街上納涼甚至深夜,我們要知道這是不好的習慣,以後不能再這樣做了,慢慢的變成好習慣吧。

二、夏季養生湯譜

1、苦瓜排骨湯

材料:苦瓜500克,排骨400克,葱段、薑片、紹酒、鹽、味精適量。

做法:將苦瓜去瓜蒂、去瓤,切成塊;排骨洗淨切小塊。鍋中加清水適量,燒開,放入排骨煮去血沫,撈出洗淨。鍋上火,放入排骨、清水,用大火燒開,撇去浮沫後放入葱段、薑片、紹酒,改用小火燒至排骨熟爛,再加入苦瓜同煮約10分鐘,加鹽、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苦瓜有清熱解毒,明目,補氣益精,止渴消暑的功效。苦瓜排骨湯氣味苦甘、清潤,具清暑除熱、明目解毒的功效,是夏季清熱降火佳品。

2、苦瓜青滾鹹蛋湯

材料:鹹鴨蛋2個、苦瓜600克、生薑4片切絲狀。

做法:鹹鴨蛋去殼留蛋液,取蛋黃切碎;苦瓜洗淨,薄薄削去瓜皮,再薄薄削出青嫩部分的瓜肉,併成條絲形狀。在鑊中加入清水1250毫升(約5碗量)和薑絲,武火滾沸後,下鹹蛋黃碎、瓜青至剛熟,下鹽、油,再徐徐推入蛋液至均勻便可。

功效:苦瓜味苦,有清心開胃的效果。鹹鴨蛋能清肺火、降陰火。合而為湯,甘香清潤可口,有清熱下火、養陰生津的功效。

3、柴魚節瓜瘦肉湯

材料:柴魚(乾貨店有售)100克、節瓜500克、豬瘦肉150克、生薑3片。

做法:柴魚浸泡40分鐘以上,洗淨;節瓜颳去茸毛和皮,洗淨,切片;豬瘦肉洗淨,切薄片,用少許生粉、生抽、生油拌醃片刻。柴魚、姜置鑊中並加入清水1500毫升(約6碗量)武火滾沸10分鐘,加入節瓜再滾10分鐘,加入瘦肉滾熟,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

功效:柴魚有健脾胃、益陰血之功。而節瓜則是有名的消暑熱之瓜蔬。

4、槐花白茅根煲鯽魚

材料:槐花15~20克、鮮白茅根50~100克、鯽魚1條、瘦肉50克、生薑3片。

做法:槐花稍浸泡;白茅根洗淨;鯽魚宰洗淨,煎至微黃,濺入少許熱水。一起與瘦肉、生薑下瓦煲,加入清水2000毫升(約8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1小時,下鹽便可。為3~4人量。

功效:槐花有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的功效。以它配上清熱瀉火的白茅根煲鯽魚,具有清熱涼血、瀉火解毒的作用,尤為適用於時下痔瘡易發炎的輔助治療,亦可謂夏日時清熱下火的家庭湯飲。

三、夏季養生有十件事千萬不能做

不宜坐木

俗話説:“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夏天氣温高,濕度大,木頭,尤其是久置露天裏的木料,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太陽一曬,温度升高,會向外散發出濕熱,使人易患皮膚病、風濕和關節炎等。

不宜多吃冷食

在炎熱的夏季,如果胃腸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會加快蠕動,縮短食物在小腸裏的停留時間,影響人體對食物營養的吸收。同時,由於夏季氣温高,體內熱量不易散發,胃腸內的温度也較高,如果驟然受冷刺激可導致胃腸痙攣,引起腹痛。

空調不宜開得太大

空調能給人帶來舒適的環境。但如室內外温差太大,使人對室內外温度變化難以適應而容易“傷風”“感冒”,而且如室內外温差太大,不注意室內通風換氣,會使室內空氣混濁,致使各種病原微生物孳生。若人的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就容易患病。因此,夏天使用空調温差不易太大,最好在5-8度之間,最大不能超過10度。

電風扇不宜吹得過久

電扇吹得過久會破壞出汗的均衡狀態,使人感到頭痛、頭昏、腿痠手軟、全身不適,嚴重者還可能誘發其他疾病。盛夏之夜開着電扇入睡,更容易受涼。尤其老年人和兒童更應注意。

渴極不宜急飲

夏天出汗多,有人一下子喝進很多水,會增加心臟負擔,使血液濃度下降,甚至可出現心慌、氣短、出虛汗等現象,渴極了應先喝少量的水,停一會兒再喝。

不宜用飲料代替白開水

汽水、果汁、可樂等飲料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及電解質。這些物質會對胃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慾,如大量飲用,還會增加腎臟過濾負擔,影響腎功能。而且過多攝入糖分會增加人體熱量,使人肥胖。因此,夏季不宜多喝飲料,最好還是喝白開水,尤其是兒童和老人,更應少喝飲料多飲水。

不宜缺少午睡

夏季晝長夜短,氣温高,人的新陳代謝旺盛,消耗量也大,容易疲勞。加上夜間炎熱,睡不安穩,導致睡眠不足。因此,中午睡上一二個小時,對健康大有裨益。可使身體各系統得到休息,也是防止中暑的一項好措施。

不宜夜晚露宿

盛夏時節,身上的汗腺不斷向外分泌汗液,以散發體內的熱量,睡着後,機體處於放鬆狀態,抵抗力暫時下降。此時如果正值夜晚,氣温下降,再遇冷風襲來,露水加身,容易導致頭痛、腹痛、關節不適,並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夜晚露宿還易被蚊蟲叮咬,可能染上疾症,如大腦炎等病。

不宜“快速冷卻”

炎夏,人們外出歸來為儘快消汗除熱,往往喜歡衝冷水浴來“快速冷卻”,但由於人在陽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熱量,如此“快速冷卻”,使全身毛孔迅速閉合,使熱量不能散發出而滯留體內,引起高熱,還會因腦部毛細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重者還可引起休克;而且此時人體抵抗力降低,感冒就會“乘涼而入”。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先將身上的汗擦乾或待汗發散幹之後再衝洗。

不宜戴過深或過淺的太陽鏡

太陽鏡能避免紫外線對眼睛的損傷,但如鏡片顏色過深,會因視物不清而影響視力;如鏡片顏色過淺,紫外線仍可透過鏡片損傷眼睛。因此,夏季選擇太陽鏡應允許15%-30%之間的可見光線穿過灰色或綠色的鏡片,不但可抵禦紫外線,而且視物清晰度最佳,透視外界物體顏色變化也最小。

四、夏季養生七個注意事項

調精神

夏季養生重在精神調攝,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熱助熱,火上加油。心靜人自涼,可達到養陽的目的。

巧運動

宜通過有益的文體活動來活動筋骨,調暢氣血,養護陽氣。運動要循序漸進,嚴格控制運動量,不要過度疲勞。

慎起居

夏季自然界萬物生長旺盛,起居也應隨之作適應性調節,如清晨早起,洗漱後在室外清靜處散步慢跑,呼吸新鮮空氣,舒展人體陽氣。

要午睡

中午人體散熱量大,午飯後又昏昏欲睡,通過短暫午睡小歇,可以避開中暑高峯,又可補充夜間睡眠不足。

勿貪涼

老年體弱者,陽氣不足,如長時間對着電扇吹或久居空調室內,反會感到頭暈腦脹,四肢疲乏,精神睏倦,更容易導致受涼感冒等病症。

節飲食

夏季天氣温熱,應注意飲食調節,切勿極飢而後食,食不可過飽。亦忌極渴而後飲,飲不宜過多。還須慎食瓜果冷飲,以免傷脾胃陽氣。素體陽虛的人,常食鰂魚、大棗、胡桃仁等益氣温陽的食物,往往能收到益氣強壯的療效。

防中毒

盛夏細菌繁殖迅速,70%的食物中毒發生在夏季。老人小孩胃腸功能薄弱,抵抗力差,發病後極易發生脱水而危及生命,故應做好預防工作。

中醫的夏季養生觀4

夏季需要養生,我們應該從吃上面就管好自己的嘴巴,那麼夏季究竟該吃些什麼呢?對於不同的人,當然方法也是不同的,這裏所講的針對的是大部分人羣。

夏季養生應多吃酸食少冷飲

立夏時,人體大量排汗會造成陽氣不足,多食用酸味食物及藥品,可以使皮膚腠理適當收縮,防止出汗過多。烏梅、山楂、西紅柿、五味子等酸味食物可以增強消化功能,起到滋養肝臟的作用,常吃還可以降血壓、軟化血管、保護心臟。立夏後,人們不宜常吃油膩、易上火的食物,否則會造成身體內、外皆熱,易出現痤瘡、口腔潰瘍、便祕等病症。

對於整個夏季來説,養生還要特別注意對心臟的養護,可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鴨肉、蝦、鯽魚、瘦肉、食用菌等。還應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以增加纖維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B族的供給。

夏季吃食物,應該少吃寒涼之物,防止過多地刺激脾胃,多吃些常温的食物,不要吃隔夜變質的食物。

夏天,因出汗過多,常感口渴,所以適當用些冷飲而不過量,可幫助體內散發熱量,起到清熱解暑的作用。綠豆湯、荷葉小豆湯,雖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切忌因貪涼而暴食冷飲、冰雪、涼粉、冷粥,及生冷瓜果等。夏季要防範飲食不當,應進食一些既能祛濕又能加強脾胃功能的薏米粥、藿香茶、綠豆粥、涼拌馬齒莧,以清化濕熱,而清熱解毒。

口舌生瘡多進稀食

對於人體臟腑來説,立夏時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的飲食原則是增酸減苦,補腎助肝。保證胃腸功能正常,抵禦暑熱侵襲,是夏季養生的重要一環。立夏之後,人們大量排汗會造成人體陽氣不足;皮膚腠理易於開泄,而多食用酸性的食物及藥品,可以使皮膚腠理適當收縮。烏梅、山楂、木瓜、五味子均具有收斂、固澀的特性,可以用來治療泄瀉、虛汗等病症。夏季裏,推薦大家自己動手在家做山楂糕,美味又健康。

立夏後陽氣上升,天氣逐漸升温,多吃油膩,或易上火的食物,會造成身體內、外皆熱,易出現上火的痤瘡、口腔潰瘍、便祕等病症。為解決此時脾胃功能紊亂,飲食上宜清淡、多補水,多吃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多進稀食是夏季飲食養生的重要方法,據説熬立夏粥講究在村頭巷尾進行,就地挖灶坑,安上大鐵鍋,點火熬粥,炊煙裊裊。操持此粥的人,絕對是位慈祥善良、羣眾威望高的老奶奶。説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早、晚食粥,午餐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熱,又能補養身體,有利於調節身體的陰陽平衡。此外,鴨肉、蝦、鯽魚、瘦肉、食用蕈類(香菇、蘑菇、平菇、銀耳等)、薏米等,同樣具有增進食慾、補充營養、消暑健身的功效。

該睡不睡肝火旺

根據中醫研究表示,作息不規律,常常日夜顛倒的人,往往情緒也不能保持穩定,最重要的是易疲勞,會瞌睡,工作效率低。到了夏季,症狀更會體現地明顯,即使稍作調整,也沒辦法完全消除症狀。

因為在11點至凌晨1點的時候,是臟腑氣血流動的時間。要是在這段時間內,血迴流到肝臟即將儲存精氣的時候,如果人不睡覺,等於強迫自己的肝繼續分解工作,精氣無法被貯藏,肝盛陰虛,陰陽失和。解毒、儲存和分解膽汁是肝臟主要工作,長期虐待肝不給休息,肝火上升,易疲倦、氣虛體弱。

中醫藥古籍《內經》提到人體三寶,“精、氣、神,精足則氣充,氣充則神旺。反之,氣弱則神傷,精神容易不濟,情緒也大受影響。養精蓄鋭,就是這個道理。別總熬夜,適當午睡利健康。良好的睡眠質量,對解除“苦夏十分重要。

《戴記》雲:“是月也,陰陽爭,死生分。意思是説:夏季這時日,陰陽互爭,生死分界。可見炎炎夏季對人的健康是一種嚴峻的考驗。那麼,夏季怎麼養生,説簡單點,就是把握一個字:“輕。

“心輕 《黃帝內經》裏説:“心者,君主之宮。神明出焉,故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一十二宮危。它把心放在君主的高位,統領五臟六腑。夏季炎熱屬陽,而心屬火,若心事重,陽氣與火氣互相助長,則神煩意亂,五臟六腑皆可受其害,而致熱病生。所以,放下重重心事,保持心思的寧靜,讓心輕鬆下來,是謂“心輕,它是夏日養生的首要法則。

脾胃輕

夏日炎炎,出汗多致氣血液津虛虧。若此時再不忌飲食,過量吃喝,使脾胃負擔加重,會出現中醫所説的“子盜母氣現象,即脾胃氣不足而借調心氣來幫助消化食物,使心氣更加虧虛。特別是本來就有心臟毛病的人,暴飲暴食之後就樂極生悲了。所以,在夏季,一定要注意飲食的量,六七分飽即可,使脾胃“輕下來。

飲食輕

“脾胃輕講的是把握飲食的量。而“飲食輕則是要求飲食的質,不宜厚重口味,要輕口味。夏季本是陽氣盛壯的時節,清淡飲食如燉湯、涼糕、蒸煮等淡口味飲食有抑制陽氣過盛的作用。而火爆、紅燒、麻辣、油膩等飲食則相反,使陽陽疊加,體內陰陽失衡,不利於養生防病。

運動輕

運動是養生保健必不可少的功課,適當運動可以順應夏季陽氣的生長。但是在夏季,運動一定要講究一個“輕字。選擇一些難度較低、運動量較小一些的運動項目,比如散步、做體操、瑜珈等等。運動時間也要適當縮短,控制在4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夏日高温本身就會消耗大量熱量,如果再做大負荷運動,揮汗如雨,就會損傷人體陽氣,致氣血虛脱,造成健康損害。

交際輕

夏日不是人來客往和交際的好時節。少交際,心則靜,心靜自然涼,再熱的夏天也就不覺得心煩意亂了。民間養生先賢、清初李漁在《閒情偶寄》“夏日行樂之法中就記載了他自己在炎炎夏日絕意浮浪功名,不求點滴利祿,不出去拜謁客人,也沒有客人來訪,不戴頭巾少穿衣衫,隨意坐卧於亂荷之中、長鬆之下,飛泉洗硯,積雪煮茶的至樂之境。他認為,度過夏季這一危險關口,然後再出去應酬世故人情,不算晚。

睡眠輕

夏日作息應晚卧早起,以順應夏季陰陽變化的特點,晚卧早起,順應夏長,使陽氣得以順利升發。另則,中醫“五勞所傷理論中有“久卧傷氣的説法,夏季炎熱汗出,人體能量消耗較大,心氣、脾氣等有所虛虧,若不把握睡眠時間,當起不起,久卧在牀,也會加重氣虛,使人越睡越軟,越睡越乏,久之疾病生。所以,夏季要“輕睡眠,成人每天保持睡眠在6~7個小時足夠了,但午時一定要小睡一會兒,在夏季,午睡比什麼時候都特別顯得重要。

總之,輕,是夏日保健的主題。夏季養生宜“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