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診療技術與常規:骨髓穿刺術操作規程

來源:文萃谷 1.88W

導語:穿刺針頭進入骨質後避免擺動過大,以免折斷;胸骨穿刺不可用力過猛、過深這是哪種手術的做法?大家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內容吧。

科診療技術與常規:骨髓穿刺術操作規程

骨髓穿刺術(bone marrow puncture)是採取骨髓液的一種常用診斷技術。

適應症

各類血液病的診斷及治療隨訪;

不明原因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增多或減少及形態學異常;

不明原因發熱的診斷,可做骨髓培養,骨髓塗片找寄生蟲等;

4.部分惡性腫瘤的診斷,如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轉移瘤等;

瞭解骨髓造血機能,指導抗癌藥及免疫抑制劑的適用;

骨髓幹細胞培養或骨髓移植

(二)禁忌症

1.血友病及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如無特殊需要,勿作骨髓穿刺檢查。

2.穿刺部位皮膚有感染者。

體位和穿刺點

①髂前上棘穿刺點,位於髂前上棘後1~2cm,該部骨面較平,易於固定,操作方便,無危險性;患者取仰卧位。

②髂後上棘穿刺點,位於骶椎兩側,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距後正中線約4~6cm;患者取側卧位或俯卧位。

③胸骨穿刺點,胸骨柄或胸骨體相當於第1、2肋間隙的位置(胸骨較薄,約1.0cm左右,其後方為心房和大血管,穿刺深度一般不超過1cm,嚴防穿通胸骨發生意外);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可置枕頭,使胸部略為突出。由於胸骨骨髓液含量豐富,當其他部位穿刺失敗時,仍需作胸骨穿刺。

④腰椎棘突穿刺點,位於腰椎棘突突出處,一般選擇第11~12胸椎或第1、2、3腰椎棘突為穿刺點。患者取坐位或側卧位,前者患者反坐於靠背椅上、雙臂向前伏勢式,使腰椎明顯暴露;側卧位時體位同腰穿。

⑤2歲以下小兒選脛骨粗隆前下方。

術前準備

1.病人準備

①術前向患者説明穿刺目的,消除顧慮,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詢問患者有無麻醉的藥物過敏史,並籤手術同意書。

③過敏體質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試,陰性者方可實施;

④幫助病人擺好體位,兒童或不能合作者由其他人幫助固定體位。

術者準備

①核對患者信息(姓名、牀號),明確適應症,排除禁忌症,對患者行出、凝血時間檢查,有嚴重凝血功能障礙者需輸血漿或相應凝血因子改善後再實施。

②自我介紹,洗後後對患者認真體檢,測患者心率、血壓。

③備齊穿刺物品,同時檢查各物品的消毒狀態機有效日期:

a一般物品:血壓計、聽診器、一次性口包、帽子、無菌手套(2個)、消毒凝膠、消毒液(碘伏)1瓶、棉籤1包。

b.骨穿物品:2%利多卡因(1支)、砂輪1枚、載玻片10張、推玻片1張、骨髓穿刺包。骨穿包內應有:18號、16號或12號骨髓穿刺針1個、彎盤1個、5ml和20ml注射器、無菌洞巾、紗布、幹棉球、持物鉗。按需要準備肝素抗凝管、細菌培養瓶等。

c.急救物品:腎上腺素、阿托品、可拉明、洛貝林、阿拉明,乃至輸液裝置、吸氧裝置。

④洗手:術者按7步洗手法認真清洗雙手後,雙手塗抹消毒凝膠,準備操作。

⑤戴口包、帽子。

具體操作

1.按上述方法擺好體位,確定穿刺點。(臨牀上以髂前上棘、髂後上棘為最常用,尤其髂後上棘骨質薄、骨髓腔大、量多,難於稀釋)。

2.穿刺點周圍常規皮膚消毒,取3-4支棉籤蘸取碘伏,以穿刺點為中心順時針方向消毒局部皮膚3遍,直徑大約15cm,每1圈壓上一圈1/3,第二次的消毒範圍不要超過第一次的範圍。

3.打開穿刺包,術者戴無菌手套。檢查穿刺包物品齊全;檢查骨髓穿刺針是否通暢,成人用16或18號穿刺針,兒童用12號穿刺針,將骨髓穿刺針的固定器固定在適當的長度上(髂骨穿刺約1.5cm,胸骨穿刺約1.0cm);檢查注射器有無漏氣;覆蓋消毒洞巾。

4.術者與助手核對麻藥無誤;用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5ml;左手拇指、食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膚,用2%利多卡因做局部皮內、皮下和骨膜麻醉。注意先傾斜5-10度進針、針頭斜面朝上,打一直徑約0.5cm-1.0cm的皮丘,再垂直骨面一直麻醉到堅硬的骨膜,注意回抽無血後推麻藥,骨膜水平應上、下、左、右多點麻醉,重點麻醉皮膚與骨膜,以充分麻醉減少穿刺時患者的疼痛;紗布覆蓋穿刺點右手拇指稍用力按壓以充分浸潤。

5.確認麻醉效果,穿刺操作者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骨髓穿刺針與骨面垂直刺入,若為胸骨穿刺則應與骨面成30~45度角刺入(穿刺針向頭側偏斜)。當穿刺針針尖接觸堅硬的.骨質後,沿穿刺針的針體長軸左右旋轉穿刺針,並向前推進,緩緩刺入骨質(注意向下壓的力量應大於旋轉的力量,以防針尖在骨面上滑動)。當感到穿刺阻力消失,且穿刺針已固定在骨內時,表明穿刺針已進入骨髓腔。如果穿刺針尚未固定,則應繼續刺入少許以達到固定為止。注意觀察病人反應並處理。

6.拔出針芯,放於無菌盤內;接上乾燥的20ml注射器,用適當力量抽吸,當穿刺針在骨髓腔時,抽吸時病人感到有尖鋭痠痛,隨即便有紅色骨髓液進入注射器。抽取的骨髓液一般為0.1-0.2ml,若用力過猛或抽吸過多,會使骨髓液稀釋。如果需要做骨髓液細菌培養,應在留取骨髓液計數和塗片標本後,再抽取2-4ml,以用於細菌培養。

7.塗片:將20ml注射器水平移至載玻片上方,迅速將骨髓液滴在載玻片上,助手立即製備骨髓液塗片數張作形態學和細胞化學染色檢查。注意推片與載玻片呈:30~45度角,稍用力推開,製備的髓片應頭、體、尾分明並有一定的長度,使細沙樣淺肉色的骨髓小粒分佈均勻。如臨牀疑有敗血症,則於骨髓塗片後,再接上注射器抽取骨髓液4ml於培養瓶中,送骨髓培養。

8.如未能抽出骨髓液,則可能是針腔被皮膚或皮下組織塊堵塞,此時應重新插上針芯,稍加旋轉或再鑽入少許或退出少許,拔出針芯,如見針芯帶有血跡時,再行抽吸即可取得骨髓液。如仍吸不出骨髓成分或僅吸出少許稀薄血液,則稱為“幹抽”,此種情況多見於骨髓纖維化、惡性組織細胞病、惡性腫瘤骨髓轉移等,需要更換其他部位再穿。

9、加壓固定骨髓液抽取完畢,重新插入針芯。左手取無菌紗布置於穿刺處,右手將穿刺針(稍旋轉)拔出,並將無菌紗布敷於針孔上,按壓1~2min後,對有出血傾向者,防止骨膜下血腫形成或流血不止,局部碘伏消毒,換消毒紗布覆蓋,膠布加壓固定。

10.穿刺後注意局部有無出血,一般靜卧2~4小時,無任何變化可照常活動,術後2日內勿用水洗,防止感染。

11.外周血塗片:選中指或無名指指尖,局部酒精棉球消毒,左手捏緊指尖,右手持注射器針頭快速刺破指尖皮膚,擦除第一滴血後,製備血塗片2-3張一併送檢。

(六)術後物品的處理:

1.穿刺針、注射器等鋭器須放入專門的醫療鋭器收集箱;

2.骨穿包、無菌手套、注射器等外包裝紙放入黑色生活垃圾袋,其餘物品投入標有放置醫療廢物的黃色垃圾袋中。

(七)注意事項

1.注意無菌觀念,已防止感染,穿刺過程中注意“愛傷觀念”。

2.術前行出、凝血時間檢查,有出血傾向患者操作時應特別注意,對血友病患者禁止作骨髓穿刺。

3.注射器與穿刺針必須乾燥,以免發生溶血。

4.穿刺針頭進入骨質後避免擺動過大,以免折斷;胸骨穿刺不可用力過猛、過深(胸骨外板厚僅1.35mm,髓腔7.5mm),以防穿透內側骨板傷及心臟、大血管。

5.抽吸液量如為作細胞形態學檢查不宜過多,以免影響有核細胞增生度判斷、細胞計數及分類結果。

6.由於骨髓液中含有幼稚細胞,極易發生凝固。因此,穿刺抽取骨髓液後立即塗片。骨髓液取出後應立即塗片,否則會很快發生凝固,致塗片失敗。

7.如穿刺過程中,感到骨質堅硬、穿不進髓腔,提示可能是大理石骨病,應作骨骼X線檢查,不可強行操作,以防斷針。

8.骨髓穿刺成功的標誌:

①抽吸時有短暫的痛感;

②骨髓液中可見淡黃色骨髓小粒或脂肪滴;

③塗片檢查有骨髓特有細胞,如巨核細胞、網狀細胞、漿細胞等;

④作分類計數時,骨髓片中桿狀核與分葉核之比大於血塗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