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婦產科手術指導重要考點,

來源:文萃谷 2.74W

婦產科學是專門研究婦女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的一門學科,包括產科學和婦科學兩大部分。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最新婦產科手術指導重要考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婦產科手術指導重要考點,

 經腹修補手術

1.暴露瘻孔。瘻孔在膀胱三角區近輸尿管入口時,可插入輸尿管導管,以確定輸尿管膀胱壁,顯露瘻孔。瘻孔在膀胱三角區近輸尿管入口時,可插入輸尿管導管,以確定輸尿管位置,避免損傷。在瘻孔左右邊緣的膀胱壁處,各縫一針線,便於牽引。

2.分離瘻孔沿瘻孔邊緣切開膀胱壁,在膀胱壁和陰道壁之間作潛行分離,距瘻孔緣約2cm.

3.切除瘻孔沿瘻孔邊緣剪去瘢痕組織。

4.縫合陰道壁用可吸收線縱向全層間斷縫合陰道壁。

5.縫合瘻口處膀胱壁用可吸收線分兩層橫行間斷褥式縫合膀胱肌層和粘膜。

6.縫合膀胱切口膀胱壁切口用可吸收線,行間斷或連續雙層縫合,第一層縫合全層,第二層加固。

7.膀胱內置尿管閉合膀胱壁切口前,置雙腔導尿管於膀胱內,自下腹壁引出。並在膀胱兩側放置引流條。

 外陰單純切除術

1)適應症 外陰單純切除術的適應證為外陰上皮內瘤變(包括原位癌)和佩吉特病(Paget sdisease)。需注意的是,上皮內瘤變的診斷應多點活檢以明確除外浸潤性病變並存。

2)麻醉低位硬膜外麻醉或骶麻。

3)體位與切口膀胱截石位。採用外陰內外側橢圓形切口線,切口線應位於病變邊緣外5~6mm正常上皮。

4)方法與技巧

(1)根據病變範圍畫出2個橢圓形切口線。

(2)沿內橢圓形切口線切開。

(3)沿外橢圓形切口線切開。

(4)自上而下切除病變皮膚。

(5)自下而上切除會陰病變皮膚。

(6)繼續自上而下切除外陰病變皮膚直到內橢圓形切口處。

(7)從左向右切除病變皮膚至內切口處。

(8)從右向左切除病變皮膚至內切口處。

(9)沿內切口線切取手術標本,分離陰道後壁,暴露肛提肌。

(10)用7號絲線間斷縫合肛提肌。

(11)用1號絲線間斷縫合外陰皮下組織及皮膚。

(12)外陰皮膚縫合完畢,放置導尿管。

  外陰局部根治性切除術

(1)適應證 Ia期外陰癌患者病灶直徑小於或等於2cm,間質浸潤深度小於或等於1mm,無淋巴結轉移,細胞分化好的單側病變者。

(2)麻醉低位硬膜外麻醉或骶麻。

(3)體位與切口膀胱截石位。於病灶外2cm正常皮膚處切開。

(4)方法與技巧手術範圍視腫瘤部位而定。若腫瘤侷限於一側大小陰脣(外側病變),切除會陰體大部分,保留陰蒂,不必切除對側外陰;若病灶侷限於外陰後部,切除會陰後部和前庭大腺,不必切除陰蒂、小陰脣及對側組織;若病灶侷限於外陰前部,切除大陰脣前部,包括小陰脣、陰蒂和部分陰阜組織,保留外陰後部。

  骨盆底解剖結構

1.外層

由會陰淺筋膜及其深面的3對肌肉(球海綿體肌、坐骨海綿體肌、會陰淺橫肌)及一括約肌(肛門外括約肌)組成。球海綿體肌收縮時能緊縮陰道又稱陰道括約肌。

2.中層

為泌尿生殖膈。由上下兩層筋膜及其間會陰深橫肌及尿道括約肌(環繞尿道,控制排尿)組成,其中有尿道和陰道穿過。

3.內層

為盆膈。是骨盆底最堅韌的一層,由肛提肌及其內、外面各覆一層筋膜組成。有尿道、陰道和直腸穿過。肛提肌構成骨盆底大部分。每側肛提肌自前內向後外由恥尾肌、髂尾肌和坐尾肌3部分組成。肛提肌起最重要的支持作用。因肌纖維在陰道和直腸周圍交織,有加強肛門和陰道括約肌的作用。

  換藥操作指導

換藥的操作步驟:換藥前操作者應洗手,並戴好帽子和口罩。

1.一般換方法:

(1)移去外層敷料,將污敷料內面向上,放在彎盤內。

(2)用鑷子或血管鉗輕輕揭去內層敷料,如分泌物乾結粘着,可用生理鹽水潤濕後揭下。

(3)一隻鑷子或血管鉗直接用於接觸傷口,另一鑷子或血管鉗專用於傳遞換藥碗中物品。

(4)75%酒精棉球消毒傷口周圍皮膚,生理鹽水棉球輕拭去傷口內膿液或分泌物,拭淨後根據不同傷口選擇用藥或適當安放引流物。

(5)用無菌敷料覆蓋並固定,貼膠布方向應與肢體或軀幹長軸垂直。

2.縫合傷口換藥:

(1)更換敷料:一般在縫合後第3日檢查有無創面感染現象。如無感染,切口及周圍皮膚消毒後用無菌紗布蓋好。對有縫線膿液或縫線周圍紅腫者,應挑破膿頭或拆除縫線,按感染傷口處理,定時換藥。

(2)拆線:詳見後面拆線部分。

3.其他傷口換藥:

(1)淺、平、潔淨傷口:用無菌鹽水棉球拭去傷口滲液後,蓋以凡士林紗布。

(2)肉芽過度生長傷口:正常的.肉芽色鮮紅、緻密、潔淨、表面平坦。如發現肉芽色澤淡紅或灰暗,表面呈粗大顆粒狀,水腫發亮高於創緣,可將其剪除,再將鹽水棉球拭乾,壓迫止血。也可用10%~20%硝酸銀液燒灼,再用等滲鹽水擦拭,若肉芽輕度水腫。可用3%~5%高滲鹽水濕敷。

(3)膿液或分泌物較多的傷口:此類創面宜用消毒溶液濕敷,以減少膿液或分泌物。濕敷藥物視創面情況而定,可用l:5000呋喃西啉或漂白粉硼酸溶液等。每天換藥2~4次,同時可根據創面培養的不同菌種,選用敏感的抗生素。對於有較深膿腔或竇道的傷口,可用生理鹽水或各種有殺菌去腐作用的滲液進行沖洗,傷口內適當放引流物。

(4)慢性頑固性潰瘍:此類創面由於局部循環不良,營養障礙或切面早期處理不當或由於特異性感染等原因,使創面長期潰爛,久不癒合。處理此類創面時,首先找出原因,改善全身狀況,局部用生肌散、青黴素等,可殺滅創面內細菌,促進肉芽生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