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資格考點:補體兩條激活途徑比較

來源:文萃谷 2.17W

補體的兩條激活途徑有共同之處,又有各自的特點。在補體激活過程中,兩條途徑都是補體各成分的連鎖反應,許多成分在相繼活化後被裂解成一大一小兩個片段;不同的片段或片段的複合物可在靶細胞表面向前移動,如C42,C423,C5b,C567,雖亦可原始的激活部位就地形成複合物,但仍以移動為主,在激活過程中,補體成分和(或)其裂解產物組成更大的複合物,同時又都在擴大其激活效應,這一過程可形象地比喻為“滾雪球”。

衞生資格考點:補體兩條激活途徑比較

  概念:

補體(complement,C)是存在於正常人和動物血清與組織液中的一組經活化後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質。早在19世紀末Bordet即證實,新鮮血液中含有一種不耐熱的成分,可輔助和補充特異性抗體,介導免疫溶菌、溶血作用,故稱為補體。補體是由30餘種可溶性蛋白、膜結合性蛋白和補體受體組成的多分子系統,故稱為補體系統(complement system)。根據補體系統各成分的生物學功能,可將其分為補體固有成分、補體調控成分和補體受體(CR)。

  補體受體的結構及功能:

1930年Duke和Wallace發現,被補體調理的結合到靈長類紅細胞膜上的錐蟲可產生免疫粘附現象。其後Nelson(1953)報道,與紅細胞或中性粒細胞的免疫粘附只需要激活C3,而不需要激活具有溶解活性的補體末端成分,並將紅細胞和中性粒細胞上具有免疫粘附作用的.結構稱為CR1。以後又相繼發現了另外4種C3受體,即CR2(1973)、CR3(1979)、CR4(1984)和CR5(1984)。另外,還有4種補體受體則是根據它們的補體配體特異性而命名的,即C1q受體(C1q-R,1975).C5a的受體(C5a-R,1978)、C3a的受體(C3a-R,1979)和H因子的受體(fH-R,1980)等。

  補體的滅活:

使血液製品,特別是血清中的補體失去活性,不滅活補體的血液製品具有溶血作用,通過56度30分鐘滅活後,補體失去活性,對細胞就沒有破壞作用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