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檢驗技師知識點:膽汁酸代謝異常與疾病的關係

來源:文萃谷 1.1W

導語:膽汁酸,是膽汁的重要成分,在脂肪代謝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存在於腸肝循環系統並通過再循環起一定的保護作用。只有一少部分膽汁酸進入外圍循環。膽汁酸在膽囊中儲存濃縮5-10倍。

2017年檢驗技師知識點:膽汁酸代謝異常與疾病的關係

肝在膽汁酸代謝中佔重要地位,肝細胞與膽汁酸的生物合成、分泌、攝取、加工轉化都有密切關係。因此,當肝細胞損傷或膽道阻塞時都會引起膽汁酸代謝的障礙。在肝膽疾病時首先表現出的是病人血清膽汁酸濃度的增高。在肝實質細胞病變時,膽汁酸的合成功能受損,還會引起初級膽汁酸比值(CA/CDCA)變小甚至出現倒置。

實驗性肝內膽汁淤滯可因給動物投給牛磺石膽酸而引起,實驗研究結果表明:石膽酸能抑制毛細膽管膜上的Na+、K+-ATP酶的活性,從而導致膽汁分泌障礙。另外,由石膽酸所形成的微團粗大,使膽汁粘度顯著增加,這也是石膽酸造成膽汁淤滯的原因。

膽汁酸代謝與膽固醇結石的形成有密切關係(見本章第五節)。

膽汁酸代謝與高脂蛋白血癥有密切關係。各型高脂蛋白血癥,其血漿膽固醇濃度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膽汁酸代謝可從下述幾方面影響體內膽固醇的平衡。

⒈膽汁酸的生物合成是內源性膽固醇的主要代謝去路膽汁酸的生物合成又主要是通過其本身的反饋作用進行調控的。

⒉肝細胞通過膽汁排泄膽固醇,主要依靠膽汁酸的乳化及形成混合微團的作用,因而膽汁酸合成、分泌的質和量都對膽固醇的排泄有影響。

⒊膽汁酸在食物膽固醇的吸收過程中起協助作用,吸收的膽固醇直接調控腸壁細胞及肝細胞內膽固醇的合成。因此,高脂蛋白血癥時的代謝紊亂必然涉及膽汁酸的代謝異常。例如IIa型高脂血症時,CA的量明顯降低,而CDCA的合成則代償地增加。

在維持膽汁酸腸肝循環的過程中,小腸起着重要的作用。迴腸切除術後,如果膽汁酸的重吸收嚴重減少,膽汁酸丟失過多,可導致脂肪消化吸收不良(脂肪瀉)。

  肝膽汁酸的分泌與膽汁形成

新合成及再循環的膽汁酸被分泌至膽管以防止肝內高濃度梯度的膽汁淤積。膽汁酸的主動運輸是調節膽汁酸形成及流動的一個重要因素。膽汁酸的分泌也高度影響着膽固醇、磷脂、膽紅素分泌入膽汁。膽汁酸主動運輸所產生的滲透壓導致水和電解質分泌入膽管增加,從而使膽汁流過膽管的量增加。

  膽汁酸在膽囊中的生理作用

膽汁酸在膽囊中儲存濃縮5-10倍。進餐後,膽囊在胰酶分泌素作用下發生收縮。在收縮過程中,膽囊的作用像馬達,驅動腸肝循環。通常情況下,在進餐消化後30分鐘內,十二指腸中的膽汁酸濃度急劇升高。

腸道內膽汁酸的生理作用

在腸道中,各種形式的膽汁酸充分發揮各自的生理功能,並再次決定了自身的命運。腸道上段膽汁酸與脂類的消化吸收有關。腸道下段(即迴腸及近側結腸)膽汁酸自身發生變化:在腸內細菌作用下發生轉化,並在腸黏膜中大部分以原來的或轉化的形式按主動運輸或被動運輸機理被重新吸收。只有一小部分隨食物殘渣排出體外。

膽汁酸通過腸道時的吸收和排出與兩個特性有關:溶解性和極性。在末端迴腸PH條件下,六種主要膽汁酸鹽都是可溶的,因此均為遊離態酸。當與吸收表面接觸時,這些複合物全部被吸收。但是,石膽酸及其複合物可溶性差,極不容易被吸收。極性主要由兩個因素決定,一個是核的羥基數目,另一個是酸根的離子化程度,牛磺酸結合物的離子化程度較高,甘氨酸結合物離子化程度中等,而自由酸較低。膽汁酸鹽極性越差,越容易與未吸收的纖維素或細菌結合,也越容易通過被動擴散被吸收。

  膽汁酸在腸中通過兩種機理被機體重新吸收

1、主動運輸:主要發生在迴腸遠端。在迴腸遠端,所有類型的膽汁酸都通過這一機理進行運輸,但速率不同,主要取決於羥基的.數目,以及膽汁酸分子是結合態還是自由態。

2、被動運輸:主要發生在小腸和結腸。這種被動的、選擇性的重吸收速率取決於膽汁酸的離子化程度及極性。未結合的膽汁酸和二羥基膽汁酸的甘氨酸結合物(以非離子化的形式存在),也通過簡單擴散的方式被重吸收。這種通過小腸膜的非離子化擴散可在小腸的任何部位及結腸發生。

  膽汁酸的門靜脈運輸及肝吸收

腸道中吸收的膽汁酸通過門靜脈血運回到肝臟中。在肝臟中,大部分膽汁酸被吸收。門靜脈血通過肝臟時,大約80%~90%的膽汁酸可被一次性吸收。肝臟對膽汁酸的這種高效清除作用使膽汁酸的濃度得以維持在較低水平。門靜脈血中的膽汁酸濃度升高時,膽汁酸向體循環的排出量增加。進餐消化後1~2小時內的血清膽汁酸水平比空腹時大約高出兩倍左右。

膽汁酸在腸肝循環中的定量特徵

健康成人膽汁酸儲存量大約為3~4克。膽汁酸貯存庫每天大約循環8~12次,主要發生在進餐後。人體每天膽汁酸合成量大約為0.4~0.6克,用於補償膽汁酸隨糞便排出而造成的損失。這個合成過程由處於初級膽汁酸合成途徑第一步驟的7a-羥化酶反應的負反饋作用機制進行調控,還有可能通過膽固醇合成的速率進行調節。

腸肝循環的中斷通常會引起膽汁酸合成明顯增加,儘管肝臟對膽汁酸損失的補償能力非常有限。

  膽汁酸的功能

1.促進脂類的消化吸收

膽汁酸分子內既含親水性的羥基和羧基,又含疏水性的甲基及烴核。同時羥基、羧基的空間配位又全屬α型,故膽汁酸的主要構型具有親水和疏水兩個側面,使分子具有界面活性分子的特徵,能降低油和水兩相之間的表面張力,促進脂類乳化。

2.抑制膽固醇在膽汁中析出沉澱(結石)

膽汁酸還具有防止膽石生成作用。膽固醇難溶於水,隨膽汁排入膽囊貯存時,膽汁在膽囊中被濃縮,膽固醇易沉澱,但因膽汁中含膽汁酸鹽與卵磷脂,可使膽固醇分散形成可溶性微團而不易沉澱形成結石。

膽汁酸的生理功能可概括如下: 對膽汁分泌的影響; 對脂類吸收的作用; 對結腸功能的影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