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好玩的景點

來源:文萃谷 1.89W

親戚朋友來潮拜訪,當然不可能只乖乖呆在家裏,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潮州好玩的景點,一起來看看吧!

潮州好玩的景點

潮州八景,舊時有內外之分,內八景是指於古城街巷之間,而外八景則指城外韓江兩岸。由於城市建設的不斷髮展,內八景已逐漸湮沒,今天人們所説的潮州八景是指外八景。

  一、“湘橋春漲”

湘子橋即廣濟橋,在潮州城東門外,橫卧在滾滾的韓江之上,東臨筆架山,西接東門鬧市,南眺鳳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壯麗迷人。民謠唱曰:“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廣濟橋始建於宋乾道七年(1171),始為浮樑,稱“康濟橋”。此後,歷二百餘年的更迭,到明正德八年(1513),才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獨特風格。

潮州民謠:“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台廿四樣,二隻鉎牛一隻溜”,唱的就是湘子橋的歷史風貌。“湘橋春漲”是“潮州八景”之一:時當暮春三月,韓江水漲,河面增闊,湘子橋東西段中間十八梭船連成一線,真似長龍卧波。觀上游兩岸的滴翠竹林,下游仙洲盛開的桃花和沿江的綠柳都象浮在水面,景色宜人,一似三湘,有詩讚道:

湘橋春漲水迢迢,十八梭船鎖畫橋。

激石雪飛樑上鷺,驚濤聲徹海門潮。

鴉洲漲起翻桃浪,鱷渚煙深濯柳條。

一帶長虹三月好,浮槎幾擬到層霄。

“仙佛造橋”的傳説

韓愈被貶到潮州後,要在潮州城外惡溪上面造一座大橋。因為水深流急無法施工,便請侄兒韓湘子他們八仙和活佛廣濟和尚幫助。廣濟和尚負責西岸工程,八仙負責東岸工程。為了早日把大橋建好,他們都大施法力,各顯神通。

廣濟和尚跑到桑浦山來,口中念起符咒,用手一指,只見滿山石頭都滾動起來,霎時變成一羣羔羊,由他趕往潮州城。東岸八仙跑去鳳凰山,把山上石頭變成羣豬,也趕向工地。八仙人多,分批趕豬。別人都走了,只有鐵枴李趕着最後一批豬下山,哪知半路碰到一個孝婦在一座墳墓前啼哭。這喪氣一衝,符法失靈了,那羣烏豬倒下去變成一座山,就是現在的‘豬山”。

廣濟和尚一人趕羊,顧此失彼,趕到潮州時,發現少了兩隻,急忙跑回頭尋找。找到剛要趕來,又碰到一個貪心的財主,説這兩隻羊是他家丟失的,硬是把羊拖走。拖到自己田裏,羊再也不肯走了。財主在羊身上抽了一鞭,兩隻羊頓時變成兩座山頭,把財主和他的一百畝田地都壓在山下。這兩座山就被人們叫做“烏洋山”。

八仙少了一羣豬,廣濟和尚少了兩隻羊,大橋建到中心,便沒法連接起來。鐵枴李急得直跺腳,結果把東岸橋墩踩低了一角。大家正不知如何是好,只見何仙姑把手中的寶蓮花拋下,花瓢在江心散開來,變成十八條梭船;對岸廣濟和尚看了,急忙把手杖丟下江心,變成一根長繩,把十八條梭船連成一架浮橋。橋建成後,潮州人為了紀念韓湘子他們八位仙人和廣濟和尚,就給橋起了兩個名字,一個叫‘湘子橋”,一個叫“廣濟橋”。

  二、“韓祠橡木”

韓文公祠位於韓江東岸筆架山麓,西臨韓水,是中國所有紀念韓愈的祠宇中歷史最久遠、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該祠始建於宋鹹平二年(999),原址在金山麓夫子廟。宋淳熙十六年(1189),知軍州事丁允元認為韓公常遊於此且曾手植橡木於是處,遂將祠址遷至今址。

相傳當年韓愈曾在祠前山地手植橡木。潮州人因崇敬韓愈,遂仿效其樣在祠前栽植橡木,“經花之繁稀以科名盛衰”,《潮州府志》甚至有“乾隆九年祠堂橡木花開,科名大盛”的記載。原橡木無存。2004年從韓愈家鄉河南孟州移植了數棵,長勢翠旺。石牌坊的“韓文公祠”四個大字,以及“天南碑勝"碑廊中名人留題的墨寶拓刻,均是感受潮風韓韻的珍貴文物。邑人鄭蘭枝有詩云:

高植一株聳翠巒,侍郎手澤倚欄干。

根深八月蟠祠古,葉毓雙旌度歲寒。

稜影參差侵曲水,奇花多少映祠壇。

遊人若問科名事,為指芳林舊姓韓。

“韓祠橡木”的傳説

歷代多有橡木“以花之繁稀卜科名盛衰”的記載。僅北宋年間,如宋紹聖四年(1097年)韓木花開,報捷者有3人;崇寧五年(1106年)又盛開,中舉4人;宣和六年(1124年),花開又傳中者3人。最為興盛的是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廣東登進士10人,其中潮籍進士7人。這可能是潮郡學子見花開而信心足,發奮勤讀,實際上是一種心裏暗示的`作用。可惜到清中期(約在乾隆末年),橡木不復存在,人們種上木棉樹代之。

  三、“金山古鬆”

金山古鬆是潮州八景之一,原名馬丘鬆翠。金山形如覆釜,屹立於古城北闕,東臨韓水,西瞰大湖,向為潮城屏障,亦是潮人登高覽勝之處。山上石刻甚多,至今保存了《金城山記》、《鄭伸築城記》、《三陽兵亂》等重要紀事石刻30多處,是潮州歷史的珍貴資料。

“金山古鬆抗元英雄馬發”的傳説

宋末摧鋒寨正將馬發,率領潮州人民奮起抗擊元兵侵潮,後元將收買南門巡檢黃虎子為內應,攻陷潮州城,馬發“收殘率百餘人入保子城(即金山)。度不可為,令妻子自縊死,發自鴆”,滿門殉節,全城人民在元兵屠城過程中幾遭殺盡。後人為紀念馬發和潮州人民抗元,在金山上修築馬發墓,並植蒼松翠柏,以喻高風亮節。鄭蘭枝有詩讚道:

金山北枕起高峯,萬古凝蔭一棵鬆。

矗矗凌雲懸百尺,青青耐雪度三冬。

風亭積翠飛層堞,虎石吹濤逐晚鐘。

長峙海邦標勁節,滿林秋色入望濃。

  四、“鳳凰時雨”

明隆慶二年(1568)潮州知府侯必登經過韓江江心老鴉洲,愛其幽雅,遂名之為“鳳凰洲”,並建十餘丈之高台,稱鳳凰台。現在重建的鳳凰台則是一座台榭建築,四角方正的亭子端立在高大的石砌台基上,古樸典雅。若逢乍晴還雨時節,此處時而煙雨空濛,珠灑鳳台;時而日出江天,虹拋七彩。若於晴日登台,遠望鳳凰羣峯隱沒於煙嵐裏,近看韓江驚濤至此驟分兩路奔流入海,有如唐詩“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的意景 。清乾隆進士鄭蘭枝的詩,把這個景點描述得淋漓盡致:

鳳城郊外聳層台,時雨霏霏渡水來。

雲鎖湘橋疑海市,煙迷筆嶺憶蓬萊。

一天銀竹侵朱檻,八面檐花點碧苔。

雯後山川多景色,老鴉洲上好徘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