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需要了解的南北方言差異

來源:文萃谷 2.02W

如今,播音主持專業如雨後春筍般地在各大高校相繼開展,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到了學習語言表達藝術的行列當中。這其中不乏來自各個省份的學生,大多數學生自身有着根深蒂固的地方性語言發音習慣。那麼學習播音就必須要克服這些習慣,要想克服這些習慣,就要先了解自身的地方性語音問題在哪裏。與此同時,教授播音專業的教師也應該掌握各地學生的語言發音特點,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和糾正。

播音主持需要了解的南北方言差異

  全國青少兒播音主持專委會的老師指出,首先,方言分南北

縱觀全國各地的諸多方言,南方方言種類繁多而北方方言種類少。南方方言通常用省份、地名來命名,像吳、湘、贛、客、粵、閩等都是南方方言。而北方方言種類少,也沒法拿省份來命名,所以除南方方言外,通稱北方方言。

1、南方方言除了上面提到的幾個大分支外,還夾雜着許多細小的分支,比如廣東一省,就至少有三種南方方言的分支:屬於粵語的“白話”(廣州話)、屬於閩語的“潮汕話”,還有屬於客語的“梅縣話”。所以説南方方言種類甚是繁雜。

2、而北方方言種類單一,但它的覆蓋面卻要比南方方言大得多。使用北方方言的地區包括華北、西北、西南、江淮等地。除廣西、新疆、西藏、青海、內蒙古等少數民族地區外,長江以北,雲、貴、川,湖北大部,湖南西北,廣西西北,都以北方方言為主。説漢語的人羣中,有七成是説北方方言的,北方方言幾乎佔據了全國漢語地區四分之三的地盤。

  其次,南北方言有着顯著的“腔”和“調”的區別

想必大家都聽説過“南腔北調”的這個説法,那為什麼説南是“腔”,北是“調”呢,它們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

1、我們先來説説北方方言的“調”,上面我們説過了,北方方言覆蓋地域廣闊,這樣廣闊的領域,如此眾多的人口,説起話來實際上內部分歧卻相當小。從滿洲里到昆明,從南京到酒泉,相距上千公里,然而言語交流上卻沒有太大的困難。

這是因為北方方言通常是各個朝代的“官話”。官話就不同於俗語,可以隨便説説。官話講究表意統一,所以歷來北方官話趨同,沿襲至今,北方方言也就趨同了。北方方言雖説也算得上是各有差別,但語法結構區別很小,語音分歧也不很大。比方説,北方的方言都沒有濁塞音、濁塞擦音,沒有b、d、g、m四個輔音韻尾等等。也就是説,北方方言的“腔”都差不多,就是調門不大一樣罷了。區分北方各地方言,只要琢磨當地方言的調就可以了。

2、下面我們再來説説南方方言的“腔”。上面我們也説了南方的方言種類繁多且複雜,它們不但調不相同,連腔都不一樣。比如發吃飯的“吃”這個字音,北方方言説起來,怎麼聽也是“吃”,最多就是調門有高有低,聲調有長有短。而南方方言説出來呢?就什麼腔的都有了,“七、恰、夾、塞、噎、攜”,反正不是“吃”。再比如祖母,北方基本上一律叫“奶奶”,南方呢,有叫“娘娘”(温州)的`,有叫“婆婆”(南昌)的,有叫“媽仔”(廈門)的,有叫“阿嬤”(廣州)的,有叫“依嬤”(福州)的,有叫“細爹”(岳陽)的,同一個字各種腔,五花八門,讓人摸不着頭腦。

此外,南方方言中常常分不清l和n這兩個聲母,以及an和ang這兩個韻母。所以,大部分南方方言裏,男子變成了“狼子”,女子變成了“驢子”。有一個福建省閩侯縣的人在朗讀《愚公移山》時,因為實在改不過固有的“腔”來,便把那段名言“我死了還有子,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念成了“我死了還有煮,煮死了還有酸,煮煮酸酸是沒有窮盡的”。這還是説“普通話”,要是説家鄉話,那就更麻煩了。

綜上所述,全國青少兒播音主持專業委員會的老師提醒,對於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或是播音主持專業的愛好者,在練習發音的時候,首先要明確自身地方性語音的特點,説北方方言的同學,要注意自身發音時“調”的準確性。而説南方方言的同學則應多注意發音時對“腔”的問題的更正;同時,對於播音主持專業的教師而言,更應充分分析學生各自的南北語言發音特點,從而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教授北方方言的同學發音時,教師應及時指出其可能出現的“拖音”“甩調”問題;教授南方方言的同學發音時,教師應及時更正其發音的準確度以及前後鼻音問題。找準自身發音的特點和問題後,學習播音主持就會相對容易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