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唱法中聲帶的控制

來源:文萃谷 2.69W

聲帶的控制技巧與釋放氣息壓力控制技巧的完美結合,是實現歌唱嗓音良好發聲的一切機密所在,是關於歌唱嗓音技巧訓練的本質及核心之所在。

通俗唱法中聲帶的控制

  通俗唱法-聲帶的控制

歌唱嗓音中一切關於嗓音狀態的完美追求,如:明淨、純潔、清晰的吐字發音,有支點、有內核、有芯兒、有聲樂線、有金屬質感的音色、音質,集中、聚焦、有高位置、有輝煌致遠能力的音強、共鳴、及頭聲,聲區間無痕跡的轉換,氣息充沛而均勻、平衡的支持,聲音靠在氣流上,元音轉換狀態的統一,及關於美聲唱法的最高技巧——高音上的漸強漸弱控制與處理等,無不直接來源於聲帶的振動狀況與肺內氣息壓力釋放之間密切而巧妙的結合,無不都是聲門的閉合阻抗氣息與氣息壓力作用於聲帶之間矛盾統一的直接產物。

  1.嗓音的產生

嗓音是由聲門的行動發出來的,像一對膜質的脣。這對脣被向上呼出的氣息迫向兩邊,並由於它們自身的彈性和肌肉張力而不斷彼此靠攏,從而把呼吸氣流截斷成一串“噗噗”聲或律動。當這種律動足夠快時,便產生了音的感覺。這種聲帶的振動是同步、對稱、協調的,不是交互振動。同時由於聲門閉合的阻斷,將出自聲門的直流氣流轉換成交流氣流或聲波效能。

具有彈性的聲帶,它們邊緣之間的縫隙(聲門)快速打開和閉合,以快速連續的小“噗噗”聲將氣息壓力釋放出來。因此,為了使聲帶能夠振動,必須拉緊它們,聲帶在歌唱發聲中必須永遠處於興奮的收縮狀態,必須永遠具有彈性,從而將聲門的縫隙拉緊、縮短、變薄、變窄,實帶的邊緣振動,直到足以為氣息壓力的實現與轉化提供阻力。

首先,聲帶在自身具有的張力 —— 阻力基礎上進行着縮短,變薄,或邊緣振動,進行着聲帶振動狀況的多種變化,如同具有張力、阻力的弦或嘴脣,進行着粗細、大小、後薄的變化,從而為發響一切音高、發出一切音色作好準備。

其次,肺內氣息處於壓縮狀態,並將其內在氣息壓力釋放施加於聲門之上,從而為聲帶的振動發音注入能量,而氣息壓力的多種變化情況如輕、重、緩、急等,為音的大小,強弱,明暗等做了能量的平穩保持。

聲門的阻力向下,氣息的壓力向上,而音的發出正是產自這樣一對矛盾或對抗的力量。這種對抗在一種完美的平衡狀態下發揮作用,從而便產生正確的嗓音。

  2.處於壓縮狀態的肺內氣息+完成縮短、變薄機能的聲帶的張力與阻力=對抗=歌唱的本質

經過壓縮的氣息與具有“縮短、變薄”機能或具有“減幅”振動機能的聲帶之間的阻抗才是歌唱機能狀態的本質。

歌唱的本質是阻抗,阻抗發生於兩方面——氣息施加於聲門的壓力和聲帶本身張力—阻力的阻抗。聲門與氣息之間的阻抗決定聲音是否靠在氣上。因此氣息托住聲帶,歌唱時將氣提到喉嚨口、聲帶底下、聲門嗓子眼處是完全必要的。

  3.聲樂調節是一種將氣息動能轉化為聲能的物理作用過程

聲樂調節是一種將氣息動能轉化為聲能的物理作用過程,將肺內空氣處於壓縮狀態是聲樂歌唱呼吸的特殊性。兩肋的向外擴張而導致的擴胸狀態,是因壓縮肺內空氣而產生的結果。只有在挺胸、收腹前提下,進行上下腹的對抗,加上聲門張力、阻力的配合下,才能有效實現肺內空氣的壓縮。

聲門由於自身張力、彈力的存在而處於拉緊狀態,更由於氣息壓力施加其上,注入能量,而被動閉合形成對氣息壓力的阻抗,從而更加增強了氣息壓力的密度和強度,為發響每一音符、每一吐字準備了充分的氣息壓縮

同時由於聲門的適度閉合,於是適度的氣息貫穿聲門,向每一音的發出注入適度的氣息壓力和能量,於是空氣動能便轉化為聲音的能量形式。歌唱以釋放氣息的內在壓力來起音和持續嗓音,而不是自聲門逃逸氣息。

正確良好的.嗓音是沒有任何一絲氣息以純氣息的形式自聲門逃逸而出。

肺內及氣管中的氣息必須以氣息壓力的形式在聲門裂上實現百分之百、乾淨、純潔的吐字發音的能量轉化。

一切都是聲門裂上的產物,感覺沒有任何東西經喉嚨逃逸而去,空氣沒有逃逸,吐字發音也沒有。當你感覺沒有東西離喉而去時,你就不會再為傳送力而推擠和拉扯它。

氣息與嗓音以聲門為界,聲門之上為清晰、純淨、明亮的吐字發音,聲門之下為綿綿不絕、源源不斷的氣息壓力,即施加於聲門的氣息壓力的釋放,二者協同配合,相輔相成,卻又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干擾與侵犯。

正確使用的嗓音,蠟燭的火焰距離歌手只幾寸遠,無論歌手所發的音有多響,多高或多有力度,燭火都將不閃動,儘管音響早已飛向遠方。

  4.聲帶的縮短、變薄原理是實現頭聲的奧祕,也是一切聲樂技巧的基礎的基礎

聲帶在自身張力——阻力的基礎上由於氣息壓力的緣故,而被動進行着縮短、變薄及邊緣振動的聲門變化,由此帶來氣力的壓縮感,聲音的關閉、集中、聚焦感,以及如“針尖般大小的共鳴振擊點”等,這一切決定了歌唱發聲所需的全身心為之配合的一切行動,一切行為,是實現歌唱嗓音所要求的最終嗓音效果的機密、核心、本質所在。

1)、聲帶在保持住張力――阻力的前提下進行縮短、變薄,從而實現聲帶的邊緣振動,著名聲樂教育家愛金把它叫做用“制止的聲帶”來發聲,即:不把聲帶的鬆緊度或空氣壓力增加,而以縮短、變薄的聲帶(制止的聲帶)唱之,從而產生一種較高的音。意識感覺上彷彿把音高“嘔”在聲帶的最前端,而聲帶在張力――阻力前提下進行縮短、變薄的壓縮方向始終是水平向前的。

著名聲樂教育家凱沙雷曾對這種聲帶運動作過這樣的描述:聲帶變短的方式是由我們稱之為前-爬式肌肉握緊來完成的,像鉗子似的,水平的沿着內收聲帶移動,具有一種制止振動的過程,使聲帶一部分一部分地逐漸停止振動。最後實現聲帶最前端的邊緣振動。

“聲帶縮短、變薄”特殊技術的使用,正是歌唱者在不斷追求和完善歌唱藝術表現能力,解決“高音難”的最重要的手段。

2)、嗓音的集中猶如透鏡之光,此集中點如此“炙烈”,在它所到之處都可感覺到它。

鬆弛或僵硬都將破壞聲門的集中力。鬆散的氣息將不提供用以集中和促使振動的力量之光,因而無法實現聲音集中的透鏡效應。

在保持張力――阻力基礎上進行縮短、變薄,實現邊緣振動的聲門裂是透鏡,處於壓縮狀態,具有內在氣息壓力的肺內氣息彷彿陽光,當這樣的氣息貫穿這樣的聲門便會實現聲音集中的透鏡效應。

3)、對於聲帶的縮短、變薄所帶來的內在壓縮的方向感,力量的集中感,以及聲音的關閉、集中、聚焦感,我國著名聲樂教育家潘乃憲先生用了三句言簡意賅的話來加以概述:

向前、向前、再向前,

壓縮、壓縮、再壓縮,

聚焦、聚焦、再聚焦。

a、隨着音高的上行,聲音在聲帶振響的位置應是不斷水平向前的,到了較高的音,應感覺聲音是在聲帶的最前端唱響,如同前-爬式肌肉握緊,如同鉗制式水平狀逐節制止振動,如同使用“制止的聲帶”。“向前、向前、再向前”。的意識啟發保證了聲帶總是呈水平向前的縮短、變薄的方向感,保證了控制聲帶張力――阻力的前後繃緊感,保證了控制發音、吐字的水平的弦狀或線狀感而非上下、高低的錯亂置位感,即實現聲帶最前端的邊緣振動,找到聲音在聲帶最前端的共鳴振擊點。

b、聲帶在保持張力――阻力下進行縮短、變薄所帶來的聲門裂與氣息壓力之間的阻抗,並由此帶來的內在壓縮感是愈來愈強烈的,如同螺旋紋路,如同漩渦,如同擰動濕衣被,最後達到一種壓縮得不能再壓縮的地步,壓縮到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點上,甚至達到一種完全窒息、閉塞及失聲的地步。“壓縮、壓縮、再壓縮”是這一過程簡練卻又不失生動、具體的描述。真正良好歌唱中所應有的壓縮感,在歌者自己的主觀體驗感覺上是努力的把高音唱不出來,大膽地把高音唱破掉,唱你認為最難聽的聲音而不是最漂亮的。努力地讓每一個音都壓縮着在聲門裂上都唱不出來切忌讓聲音從聲門裂上懶散、鬆弛、懈怠着出來,切忌內心的恐懼與膽怯而造成聲音的鬆垮、空虛及暗淡。

c、聲音猶如透鏡之光,有如手電筒的光圈,彷彿照相機的鏡頭,必須進行關閉、集中與聚焦才能實現密度與能量的加大與增強;才能擁有超強致遠的穿透力;才會具有明淨、清晰、純潔、光亮的音質、音色。因此聲音必須進行“集中、集中、再集中,聚焦、聚焦、再聚焦”的控制與處理,讓聲音的共鳴點如同針尖般細小、鋭利,讓音質、音色有如水晶、鑽石般晶瑩剔透。

4)、最高音和最響音感覺聲音被“壓縮-聚焦”成針尖般的音點,產生在聲門裂上的音的振擊點和共鳴點也只有針尖般大小。

音質與焦點的強化決定聲音的響度,決不是用“放大音點、撐大腔體”去求聲音的響。氣流的速度與聲帶壓縮產生點的大小決定聲音的高低、強弱與大小。

潘乃憲先生有一句至理名言:“聲帶壓縮的同時,氣息也在進行着同步壓縮。聲帶最前端壓縮成‘針眼’,氣息壓縮成密集而強勁的氣線,當氣貫聲門而出的時候,氣線便轉化成聲線,‘穿針引線’般的聲樂線便這樣誕生了。”他還説過:“關閉、集中實現聲音的聚焦,形成音點,隨着旋律的進行,該音點化為音線,即聲樂線。”聲樂線如此明晰、純淨、集中而富有芯兒,富有金屬般的光澤,在我們全身的共鳴腔體中都可感受到它的鳴響和輝煌。

  結 語

聲帶縮短、變薄的機能調整,肺內氣息壓縮狀態的實現,聲帶自身張力――阻力與氣息壓力釋放的相互阻抗所產生的音質的效果,決定了歌唱嗓音技術的一切本質內容,是聲樂技巧訓練的基礎的基礎,是學習聲樂演唱第一應該掌握以及窮盡畢生之力為之完善的一種技巧。學會並熟練運用這種技巧將使你一本萬利,終生受用,讓你的歌唱嗓音大放異彩,永褒青春與活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