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歌唱技法與發聲技巧

來源:文萃谷 2.43W

引導語:聲樂歌詞技巧,由應屆畢業生培訓網整理而成,謝謝您的閲讀

聲樂歌唱技法與發聲技巧

一、 歌唱發聲練習的步驟

歌唱發聲基本功的練習,一般按音域進展的規律,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 以中聲區訓練為基礎,掌握基本的發聲方法,調節和鍛鍊肌肉以適應歌唱技術的需要。無論哪一個聲部,都應該從中聲區開始訓練。練中聲區的音相對鞏固後再逐步 擴大音域,要知道聲樂學習要從基礎入手,中聲區是歌唱嗓音發展的基礎,基礎必須打得紮實,要記住“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第二階段 是中聲區的基礎上,適當擴展音域,加強氣息與共鳴的配合訓練,練好過渡聲區(即換聲區的訓練),為進入頭聲區的訓練打好基礎。第二階段的練習是關鍵的一 環,需要花費的時間相對也比較長,但千萬要有耐心和信心,不要急於唱高音,要沉得住氣,等這段音域鞏固後,再進入高聲區的練習。 第三階段 即高聲區的練習可以在比較鞏固上兩個階段的基礎上加強音量音高的訓練,進一步擴大音域,做較複雜的發聲練習,使各聲種達到理想的音高範圍。這了階級的練習 要特別注意高、中、低三個聲區的統一,音的過渡不要發生裂痕和疙瘩,重點是加強頭聲區的訓練,獲取高位置的頭腔共鳴,從而達到統一聲區的目標。這樣我們歌 唱發聲的樂器基本製造完畢,可以唱一般難度較大的歌曲了。

二、以模仿打破神祕

聲樂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聲樂學習的“ 樂器” 是聲帶與其他發聲器官, 它們存在於教師與學者的身體內, 有些器官是看不見、摸不着的。而大多數發聲器官是非隨意肌、半隨意肌, 它們不能完全受人的意願所支 配, 不是用腦子想明白就能做到的, 這也是聲樂學習的神祕之處。這一特點是聲樂教學中的重大難關。為此, 初學者首先要把發聲器官在聲樂學習開始之前作為基礎知識學習, 對這些器官的生理狀態要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了解, 以便在今後的訓練過程中便於對發聲器官功能的.掌握和運用。其次, 在學習中要重視對教師正確聲音示範的模仿, 這是聲樂學習入門的必經之路。教師示範的用意, 是告訴學生技術操作的準確性。在技術性、實踐性很強的聲樂學習中, 這種示範與模仿顯得尤為重要。因為聲音的發出是一個很複雜的生理運動過程, 它不僅只是靠兩條聲帶就能發出美好、動聽的聲音的, 而是各有關生理器官的有機配合而獲得的。為了使學生能抓住對聲音的具體感受, 只有通過教師自己正確的發聲示範。學生只有對教師正確聲音示範反覆聽取、反覆感覺, 才能使記憶的神經系統對反覆示範的聲音打上記號, 形成固定的感應和反映。當對自己發出的聲音( 模仿) 的感應與客觀( 示範) 的聲音相統一的時候, 模仿才會正確。模仿開始階段必然是盲目的。只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 即對發聲器官運動的規律全處於茫然, 到有意識地模仿時, 就已進入第二階段。此時開始記取自己的發聲感覺, 對發聲器官的運動及採取什麼樣的狀態有了具體感受, 但有時還不能運用自如。這個階段比較長, 切不能心急。進入第三階段時, 教師一般就不多示範,只要作一定手勢和説出術語, 學生就知道教師指的是那個發聲的有關部位, 並通過調整努力去做到, 就可以比較自由地發揮自己聲音理智的歌唱了。模仿的三個階段本身就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 就是從不自覺到自覺地對發聲器官進行掌握和控制的過程, 就是必然王國到達自由王國的必由之路, 同時也就打破了聲樂學習的神祕感!

三、 歌唱發聲練習的起音

發聲練習開始的時候,必然會遇到如何起第一個音的問題,我們稱它為歌唱時的“起音”或“起聲”。歌唱的起聲可分為激起聲、軟起聲、舒起聲。

1、 激起聲 是當吸氣完畢後,胸腔保持不動,聲帶先自然閉合,然後,再以恰當的氣息衝擊聲帶使之振動發聲,這樣發出來的聲音結實有力,我們在發聲訓練如頓音、跳音的練 習中常常使用,也用這種方法糾正聲帶漏氣的毛病。此時與之相應的呼吸方法往往採用急吸急呼。

2、 軟起聲 軟起聲是聲帶在開始閉合的動作時,氣息也同時往外送,開聲門與氣息振動聲帶同時進行。這種方法氣息的衝擊力比較“激起聲”要柔和,發出的聲音比較平穩、舒 展。我們發聲訓練中也常常在練連音和長音中採用,同時也用“軟起聲”的發音方法來糾正喉音的毛病,與之相應的呼吸方法往往採用緩吸緩呼法。

3、 舒起聲 舒起聲是聲門先開,然後氣息再振動聲帶,它的特點是先出氣而後發聲,像歎氣一樣。在勞動號子中,常常用到這種起聲法。在發聲訓練中,這種方法可用來糾正聲 音過於僵硬的毛病,在通俗唱法中使用較多,較口語化。總之,歌唱的起音首先要精神飽滿,全身協調,根據不同類型的練聲曲例來確定起音的方法,注意起音的音 量不要過分強,以舒適的mf或mp音量為合適。

延伸閲讀:在唱歌當中出現的不當的問題

1.用氣不當是學生的通病。

正確的吸氣方法是唱歌的前提條件,它必須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方能掌握。開始學習時許多學生擔心氣不夠,於是拼命吸氣,甚至連肩膀也聳了起來,唱起歌來非但缺乏氣反而把喉嚨憋住了。實際上掌握氣息的要領不在於吸得多而在於吸得深,中國傳統唱法強調氣沉丹田就是一個“深”字,而西洋唱法要求氣息放下來,也是這個意思。如清晨推開窗户深吸外面的新鮮空氣,從容緩慢地將氣吸入橫膈膜、腹肌等,然後慢慢呼出,就像聞鮮花的香氣那樣將其香味慢慢吸入丹田,使腰部擴張,胸腔打開,然後向外送氣。以上兩種方法可以糾正初學聲樂時氣息的不穩定,並讓學生做到均勻的將氣吸進和呼出,讓他們正確的理解呼吸應當自然、舒暢、不緊張,不僵硬這個道理。

2.克服聲音卡在嗓子裏的毛病。

聲音卡在嗓子裏這是學生們普遍存在的一種毛病。這種卡在嗓子裏的聲音表現出僵硬感,缺乏靈活性,使聲音狹窄、尖亮、刺耳。好多學生問我:“耳膜轟轟響是怎麼回事。”其主要原因就是嗓音被卡住了,又去追求大音量,亮音色,拔高音等這就更容易犯嗓音被卡的毛病。為此,我讓學生不要過早的,不切實際的去拔高音,指導學生多練平穩的柔和的,圓潤的“a”母音和“u”母音,在低音區和中聲區多打基礎,然後讓學生把卡在嗓子眼的聲音拉出來,通過反覆練唱耳鳴的毛病就被克服了,學生聲音開始發生了變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