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攝影技巧

來源:文萃谷 4.58K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走出室內影棚,到户外進行拍攝。你知道户外攝影的技巧有哪些嗎?

户外攝影技巧

一、户外攝影的焦距光圈感光度

很多攝影愛好者都沒有專業的測光器材,但其實都不是十分要緊。如果你不知道現場的光線條件應該要搭配怎麼的曝光力度的話,可以試試用F16準則。這個準則很有意思,就是當在大白天環境的情況下,把相機設置Av光圈優先檔位,F16的光圈值,快門速度就會是你所設置的ISO感光度的倒數。這對以後學好手動M檔會有很大幫助。

而焦距問題,往往也是困擾攝影愛好者的一個不簡單的問題。假如你有多支不同焦距的鏡頭,不論是變焦的還是定焦的,如果要你馬上針對目前的人像取出一個焦距來拍攝,你將會做何選擇?其實這個一個創作意圖的問題,廣角長焦都可以用來拍攝人像,廣角用來拍攝風景,是因為廣角能在視野裏容納更多的景物,使人能置身在風景之中,有與自然合二為一的美感。而中長焦就更多人喜好了,因為它可以製造美麗的虛化效果。

一般來説,我們如果在户外想要拍攝漂亮的大片,使用RAW格式拍攝是非常必要的。你往往拍攝所得的照片感覺比不上大師的,是因為你欠缺後期修正的步驟。RAW為無損記錄照片最大的寬容度與細節,在使用PS或者LR調節的時候只需要在顏色上做增強性的修改,一般都可以有非常出色的成片。所以當你在相機裏拍攝的照片總感覺不太如意的時候,不要灰心,後期可以要回來,做好前期的構圖功夫顯得更加重要。

不打算做後期的攝友,就要靈活運用好機內可以提供的直出照片設置。筆者較喜歡照片風格里的VI(鮮豔)進行拍攝,因為相機液晶屏的顏色偏差總會跟放到電腦上看有所差異,你在LCD裏看到達到預期的顏色但實際上並不夠鮮豔。

二、自動曝光通常不可靠

户外攝影,你會遇到另一個大的難題就是用光。“逆光大黑臉”、“照片一片灰”這些都是任何一個探尋攝影真理的攝友都遇到過的問題。首先筆者要説的第一點就是,相機的自動測光模式是解決不了九成的拍攝場景。自動測光模式是多數只適用於一片本身已經很漂亮的大的風景線。

拍攝時間的選擇上。因為我們出外拍攝照片,如果是計劃行程內只能根據當地的光線變化做調整,如果純粹是自己的一次户外攝影練習就必須選下午的接近黃昏的時間點。並且將近入夜的陽光變化極快,要抓緊僅有的一小時左右的最美最柔的光線。

所謂用光,其實就是平時所説的順光、逆光、側光、側順光、側逆光、頂光以及底光。不過其實沒有多麼複雜,我們最常見的就是頂光和側光還有逆光。因為一次拍攝裏有360個角度可以選擇,而很多時候順光的話卻不是我們想要的背景。這種時候就要有所取捨了——要麼讓人物臉色正確曝光,要麼讓背景正確曝光,也就是我們常説的大光比。筆者的做法是保留明部捨棄暗部,原因就是暗部的細節在後期可以取回,明部則不可以。

而我們想要讓照片更加有美感更加耐看,除了在“光”之上做選擇之外,還能與影結合。簡而言之就是並非人物全部暴露在光的照射下。這種環境一般在有高大建築或者樹林的地方出現。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人物皮膚準確曝光(點測光),環境暗下來並無大礙,因為我們想要的`就是一種有明暗交替的效果,這樣的照片看起來就更有攝影的味道。

三、濾鏡的使用不可小覷

許多接觸攝影的朋友都不喜歡購買一款或多款濾鏡,一來他們覺得這方面的費用支出還不如在鏡頭上有所強化,二來他們認為濾鏡完全是可以用後期功夫取代。關於濾鏡的爭議確實有太多,而筆者的觀點卻是不玩濾鏡,你的攝影之路會缺少一種色彩

濾鏡應該買相機的時候商家都會跟你介紹。最常見的濾鏡是UV鏡,純保護功能。我們的《真相俠系列攝影教程》就給大家科普過,劣質UV鏡是會對畫質有損耗的。只要是愛惜攝影器材的朋友一般都不會加上去,因為如果鏡頭真的砸壞的時候,取出UV鏡的難度可能令你畢身難忘

圖片來自互聯網

任何一個攝影玩家必備的兩種無可取代的濾鏡是中灰鏡以及偏振鏡。中灰鏡是用來玩慢速快門的,對於大光圈鏡頭在大日光下非常實用。偏振鏡就是平時聽到的CPL濾鏡。就算是霧霾天氣極為嚴重的北方地區也總有藍天白雲的時候。並且,攝影大師的高飽和户外風光照片,CPL濾鏡的使用率極高,因為它可以消除光線中的偏振光,色彩鮮豔就是王道。所以如果你認為你的風光照片比不上大師的作品,也許你們之間就差一塊CPL濾鏡了。

於是有人會説,我不需要濾鏡,因為PS什麼都能做到。筆者無法否認這個觀點,只是覺得,前期功夫能做好的事情,就儘量不要用後期去處理。你若言PS強大當然強大,完全只是用像素點製作一張無中生有的CG大作的人都有,還有什麼事情PS做不到。只是這樣的話,攝影的意義又在哪裏了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