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的發聲訓練方法有哪些

來源:文萃谷 1.1W

京劇(Beijing Opera)又稱平劇、京戲,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已有200多年曆史,享譽海內外,有“國劇”之稱。下面小編為您收集整理了京劇的發聲訓練方法,希望對您有幫助!

京劇的發聲訓練方法有哪些

京劇的發聲訓練步驟

(1) 用氣,要用橫隔膜呼吸,即所謂丹田之氣,初練時可平卧牀上將本書放在隔膜上看橫隔膜的起伏。呼吸進行時要慢而且長,久而久之,可以達到兩個目的:(甲)唱的時候呼吸能夠運轉自如。(乙)可用最少的氣來發音,在鍛鍊中提高肺活量,唱起來顯得氣長。

(2) 嘴形,肌肉象嬰兒一樣的鬆馳,嘴張圓,上齶與軟齶同時往上,下齶不用力( 由側面看去是上齶往前,下齶略往後縮的姿勢) ,舌頭不要堵住咽門,舌頭放鬆,用小嗓學工廠裏的汽笛叫聲,即由低漸高,再由高漸低,聲音作弧形。這樣練過一個時期以後,就能在一口氣裏由低漸高,再由高轉低地循環幾次而不中斷。任何一個物體受力振動而發聲,有它一定的限度,如果用力太猛就形成氣對聲帶衝擊,非但不能使發音響度增加,相反地會使嗓開花,由於衝氣時肌肉緊張而影響橫隔膜和肺的活動,造成氣短的.毛病 (有人唱起先特別在唱高音時,太陽穴以及脖子的筋暴起,面紅耳赤,這就是肌肉高度緊張擠住氣的現象)。

(3) 養成在一開始唱任何一句或一字時輕輕呼氣的習慣,使聲音由輕到響。這一辦法也可以收到鍛鍊橫隔膜呼吸的效果,呼吸輕就必須使橫隔膜的動作緩慢,因而有助於達到上述(1)項中的兩個目的。另一方面,聲音由輕到重,不傷嗓子,使它經累持久。這辦法練久了即使不用主觀控制、有意識地向口腔外呼氣,也能得到較響的聲音。起初練時宜慢,熟練以後,掌握了由輕到響的聲音,呼吸過程縮短,就不會影響唱快速度的音調。

京劇發聲的共鳴位置

發音的關鍵雖然主要在於聲帶的變化,但人的口腔,及周圍的各部分是一個天然的共鳴腔,這對發音的響亮、寬窄、厚薄也起着一定的影響。跟吹奏樂器一樣第一個條件就是用氣,這是有很大的關係的,這在前面已經講過。第二就是吹的杆子及喇叭筒子的大小了,如果把我國的嗩吶上的筒子拿掉吹一下聽,聲音和裝上筒子的時候音量的差別是驚人的。因此人們常常由於自己所慣用的共鳴腔的形態不同而有不同的共振部位(猶如嗩吶裝上了好壞不同的筒子一樣),其中在上齶和咽喉處的共振部位是最好的。怎樣才能達到這一目的呢? 方才講的用氣基本上已為這個共振的部位創造了條件,如果再加上整個口腔的肌肉鬆馳就容易找到這個位置了。怎樣來辨別自己是否找到了這個位置了呢? 這個位置如果找到了以後,就會使自己有整個腦子及口腔各處都同時振動着的感覺,即所謂整體共鳴了。這裏要注意,有一個唯一不能同時振動的地方就是喉頭。京劇旦角的發音分以下幾種:

1.鼻音:在鼻樑處振動,發音不夠寬亮,發鼻音時用手堵住鼻孔即不能發音(如傷風)。

2,喉音:振動集中在喉頭處,發音厚而不亮,不能拔高,唱時容易引起咳嗽,還容易招致肌肉緊張。

3.腦後音:振動部位主要在咽腔的最上最後部,這種聲音很難發得祥亮,但也很動聽,發音時頗為吃力,一般老生用時較多,青衣則只有程派獨具這種風格的唱法,一般是不宜於初學練嗓的。

4.利用前上齶與上齒上脣所發出來的聲音,它是把振動集中在最前面的脣齒處,有時很亮但很薄很尖。這是小女孩最易發出的聲音,由於嘴脣處太用氣力,以致震動的部位較前,較低。

5.根據以上四種分析,最好的震動位置是在上齶和咽腔處,發出來的聲音鬆脆、圓潤,也就是梅派最準確的發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