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中的“頻響曲線”

來源:文萃谷 2.29W

什麼是頻響曲線?頻響會不會影響音質?頻響又是為什麼會影響音質?作為一名合格的音響師對這些的瞭解也是必要的,並且可以有助於我們平時中對設備的選擇。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音響中的“頻響曲線”

  什麼是“頻響曲線”?

“頻”指“頻率”,在聲音表現中同“音調”;“響”則可以看作是揚聲器系統(機械和電性)對輸入電信號中“頻”轉換成聲能的響應。而這種響應,由麥克風接收並經測試儀器運算後以dB SPL對數值的形式呈現出來。當很多個“頻”的響應值連在一起,就成了有峯有谷的“曲線”,這種曲線稱作為頻率特性響應曲線,簡稱頻響曲線。

  頻響為什麼會影響音質?

一方面,人耳有心理聲學的掩蔽效應,這個效應簡而言之就是不同頻率及不同的響度會相互影響,一部分聲音的疊加,會導致另一部分聲音無法聽見。 表現到重放系統,如果頻響不夠平,或者不同頻率變化幅度過大,就會導致有部分本來應該聽到的內容聽不到。這就是細節的丟失。

另一方面,不同頻率的頻響不同,會導致聲音呈現出非原義的表現形式。比如,一段音樂,本來是笛子和古箏交相輝映珠聯璧合的,如果笛子那個頻段頻響過高而古箏那個頻段頻響較低,就會導致不和諧的情況發生。很惱人的感覺就會出現,本來好聽的就不再好聽了。 很多人都説頻響對音質無意義,但如果沒意義我們為什麼需要這個指標?而且這個指標為何如此重要,那麼多喇叭廠花大價錢大成本去測自己的頻響曲線到底是為了什麼呢?我們仔細想過其中的原理和意義了麼?

從另一個方面説,單單從頻響曲線,就得出音質好的結論,也是不嚴謹的。否則僅僅一個測試指標就夠了,音質的評判標準實在太多以至於我們現在都無法用純客觀的指標去衡量和判斷音質到底好不好,好到哪兒,以及有多好。這是音頻工作者的無奈之處,也是音頻的迷人之處。

  音箱與頻響曲線

音響系統或音箱產品的頻響曲線是否要求平直?很多人在這個問題上爭論,爭論的焦點往往在於:好聽的不一定平直,平直的不一定好聽。

音箱或者音響系統的頻響曲線要求平直,到底是為什麼呢?

音箱或者音響系統的頻響曲線平直,其中的含義在於告訴用户,這個音箱或者系統,在某種條件下,對於輸入進來的信號,在各個頻段上的表現力(也就是對不同頻段聲音的增益量)都是大致相同的,既不突出(提升)哪些頻段,也不虧待(衰減)哪些頻段。你原來是多少,我就給你表現出多少。而曲線不平直的音箱或者系統呢,就是會在某些頻段上的增益量不一致,對某些頻段的表現過強(曲線上突出的地方,增益量大了)或者過弱(曲線上凹陷的地方,增益量小了)。

比方説某個音箱在80赫茲附近的曲線比較突出,那麼就説明,這隻音箱對於80赫茲附近的頻段表現力過強了,如果播放音樂,那麼貝司的聲音就會感覺重了。或者某隻音箱的曲線在1000赫茲附近有凹陷,那就説明這隻音箱對於1000赫茲附近的頻段表現力弱了,對輸入進來的信號中1000赫茲附近的頻段輸出的聲壓降低了,出來的聲音也不是原來那樣了。

頻響曲線的平直度如何,其實就是告訴你這隻音箱或者音響系統對於不同頻段的聲音信號的增益量差異。曲線越平直,就説明音箱或者音響系統各個頻段的增益量就越接近相同。但是,音箱或系統對於輸入的信號的各頻頻段增益量相同與好不好聽並不是畫等號的。為什麼呢?因為增益量相同只是表達了對輸入信號中各個頻段的的聲音的放大量相同,比如某個系統對全音頻中各個頻率的增益量都是30分貝,你發出1000赫茲的聲音,聲壓級是80分貝,音箱發出的1000赫茲的聲音的聲壓級就是80+30=110分貝。你發出的2000赫茲的聲音的聲壓級是60分貝,那麼音箱播放出來的2000赫茲的聲音的聲壓級就是90分貝。沒有經過系統放大的時候,你發出的1000赫茲的聲音和2000赫茲的'聲音的聲壓級相差20分貝。那麼通過這個對各個頻段的增益量相同的系統,由音箱發出的1000赫茲的聲音和2000赫茲的聲音的聲壓級同樣是相差了20分貝,隊形保持不變,呵呵。但是,如果你這個系統對於1000赫茲的增益過大(曲線上突出了),不是30分貝而是40分貝,而且對於2000赫茲的增益量偏低(曲線上凹下去了),不是30分貝而是是20分貝。那麼原本你發出的80分貝聲壓級的1000赫茲的聲音,通過系統後,就發出了120分貝的聲音,而原本你發出的60分貝2000赫茲的聲音,通過系統後,就發出了80分貝的聲音。經過系統前的1000赫茲和2000赫茲的聲壓級差異是20分貝,經過系統後1000赫茲和2000赫茲的聲壓級差別就變成了40分貝,這就不是原本的差異了,隊形變了,這也是屬於一種失真。所以頻響曲線是否平直,只代表了某隻音箱或者某個系統對於各個頻段的聲音的音量表現是否大致相同而已,而於音質無關。

至於好不好聽,首先你的系統要在各個頻段上的對於輸入信號的增益量要大致相同(也就是曲線儘量平直),這樣才能把原始信號中的各個頻段的聲音大小的比例放大後還原出來,起碼是該強的要強,不該強的就要弱。能夠真實反應聲音的強弱了,這才算是個好的基礎。要想好聽,更重要的是在音質上做文章。音質爛了,再好的系統也是表現出爛的聲音,不信你弄個牛B的音箱,用個幾十塊的MP3輸入到調音台,並且把調音台輸入增益開到頭,播放從網上下載的MP3格式的音樂,聽聽出來的聲音試試。而音質,是內在的東西,就不單單是曲線平直的問題了。曲線平直,只是表達了系統對音量的還原。那麼對音質的還原,估計就是理想化的東西了。比如人家用史坦威鋼琴用DPA話筒錄製的鋼琴曲,要通過音響把質感完全還原出來,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這就好比你聽人家在你旁邊拉小提琴,和你在音箱旁邊聽同樣的人演奏的小提琴曲一樣,就算你用了再好的音響,聽起來總會有差異的。這就牽扯到音質還原度和聲場還原度的問題了,而這些還原度那就不是説誰能用曲線表達了。而音質的高低,那就跟你的用料,你的工藝,設計師的技術和藝術修養有很大的關係了。大師用白玉雕琢的藝術品,跟街頭工匠用石膏倒模出來的東西看起來能一樣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