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閲讀教學反思集錦15篇

來源:文萃谷 2.21W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英語閲讀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英語閲讀教學反思集錦15篇

英語閲讀教學反思1

中學生在英語閲讀理解方面很薄弱,而高中英語閲讀教學又是高中英語教學中極為重要的部分。近幾年大學聯考的閲讀理解試題除閲讀量較大幅度增加,突出英語國家的文化外,試題還考查了學生對文章整體意義的把握及創新思維能力,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較高的閲讀速度和記憶思維能力,這就進一步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

要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首先就要總結出學生的薄弱之處,影響學生閲讀最關鍵的一方面是詞彙量。詞彙是學生的一大天敵,一個學生掌握的詞彙量越豐富,對文章的理解就越深,反之則淺,這樣就無法更好的理解文章。但是許多學生一提到記單詞就怕,常常會記了後面忘前面,我們應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記憶方法來減輕他們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習效率。擴大詞彙量的方法有多種,如注重學習與積累,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多看多讀,積少成多;掌握構詞法,通過詞的合成、轉化、派生及通過近義詞、反義詞等聯想對比來記憶單詞。教師平時要培養學生養成歸納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的良好習慣,要求學生儘可能多記一些有用的詞組、短語搭配,這樣不但可以提高閲讀速度,而且有助於閲讀中把握文脈。同時,教師還應教授學生猜測生詞的方法,遇到大量生詞後,如不影響對整篇文章的理解就跳過去,如要求猜測詞義就通過上下文來猜,儘可能地訓練學生的猜詞能力,讓他們明白這些生詞既不是孤立存在,也並非高深莫測,碰到生詞切勿驚慌,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

影響閲讀的第二方面是語法問題。近年來,由於大學聯考英語語法試題分值減少,以及淡化語法的觀點,學生也就片面理解為學不好語法無所謂,導致他們對英語句子或段落進行語法分析的能力差,對閲讀文中的難句和長句不知如何下手。因此,教學中加強語法學習與鞏固是極其重要的。

學生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也是問題所在之一。現行大學聯考英語理解共有五篇,閲讀量大,題材、體裁廣泛,在篇章信息量增加的同時,問題設項的表述信息量也在增加,而且形成多樣化,不僅有文字表述,而且有符號、圖像、圖表等。五篇要求35分鐘內完成。學生如果沒有良好的閲讀習慣,對每一篇文章進行精雕細琢,逐字逐句閲讀接受信息的`話,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答卷,這樣,教師就要幫助學生改掉不良的閲讀習慣,克服逐字停頓,回讀等壞習慣,培養學生要善於抓住句子中的核心句,從一個句子快速地掃視到另一個句子,進行連貫性理解培養閲讀理解習慣,必須課內外相結合。進行課外泛讀,不僅可以使學生鞏固所學的語言基礎知識和閲讀技能,而且還能使學生熟悉各種文章體裁和風格,開拓知識面,提高他們對閲讀各種文章的適應。

為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應教會學生閲讀時先看問題,後讀短文,再做選擇答案,這樣使學生的閲讀速度大大地提高了,從而節省了寶貴的時間,特別適用於圖形表格類題材的理解。同時,教師還應教會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用略讀、掃讀、跳讀等技巧快速閲讀,搜索關鍵詞、主題句、捕捉時空、順序、情節、人物、觀點,並且理清文章的脈絡,把握文章實質。

英語閲讀教學反思2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讀、寫能力的培養是國小高年級英語教學的重點,因此國小高年級英語閲讀教學無疑是這個學段中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並且閲讀教學對於學生的詞彙積累、語感培養、語言表達力的培養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如何引導並教會學生學會正確閲讀是實現以上教學目標的先決條件。那麼,在實際的英語閲讀教學中該如何去做呢?結合以往教學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注重閲讀方法的選擇和安排。

閲讀方法可以分為默讀和朗讀兩種。

默讀是指不出聲地、在心裏讀閲讀的材料。默讀的方法速度快,花費的時間較少。且學生在默讀時更利於思考,可以加速自己對於所學知識的內化,對閲讀內容的理解。因此,在剛接觸閲讀材料時,可以讓學生採用默讀的方法熟悉閲讀材料的內容。

朗讀是指出聲地、有感情地閲讀所學英語材料。朗讀的方法花費的.時間較長,但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因此,可以在學生對閲讀材料默讀熟練的基礎上使用朗讀的方法,近一步鞏固閲讀成果。同時,使學生在熟練朗讀的同時產生成就感,增強學生的閲讀興趣。

二、注意閲讀速度的強調和提高。

閲讀速度對於學生來説是相當重要的,閲讀速度過慢不僅不利於學生及時完成閲讀任務,降低閲讀效率,而且會大大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因此,教給學生提升閲讀速度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閲讀效率和閲讀能力是極為重要的。

據有關方面的研究數據,正常的默讀方法的閲讀速度為每分鐘500-600字左右,正常的朗讀方法的速度為每分鐘125個字左右。恰當的默讀速度可以提高閲讀效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而恰當的朗讀速度則可以使學生運用所學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得到增強。那麼如何才能培養學生達成正常的閲讀速度呢?可以在閲讀教學中傳授給學生一些讀的技巧。

在指導學生默讀時,教給學生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一目一行不回頭。

即默讀時儘量不要回車,而是讀一行是一行,一氣呵成。有些學生在閲讀時會出現讀了後面的內容就忘了前面的內容,或者讀了後面的內容又放不下前面的內容,不自覺地回頭看,結果來回顛倒,大大降低了閲讀效率。針對此,可以讓學生在閲讀時用自己的手或筆來遮擋讀過的內容。讀一行,遮一行,進行強迫性的訓練,自然閲讀速度就提高了。

二要注意抓中心詞理解意羣。

即指導學生默讀時不必鬍子、眉毛一把抓,詞詞關注,而是抓一些中心詞,並上下聯繫理解整個意羣。

三是連猜帶估解決攔路虎。

即在閲讀中遇到生詞不必挨個去查詞典,而要善於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的意思,解決閲讀過程中遇到的攔路虎。這樣,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閲讀的速度。

在默讀時採用以上的默讀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閲讀效率。

英語閲讀教學反思3

一、閲讀材料的選取

在國中階段,閲讀能力的培養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在立足於教材的基礎上,老師可以找一些與每單元主題相關的小文章來培養學生的閲讀技巧,瞭解基本的語法、句法知識。這樣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課外材料的選擇要根據所練閲讀技巧以及學習階段的不同,選取難易適度、長短適中、題材不同的閲讀材料,作為教材內容的有益補充。利用課外閲讀材料增加詞彙量、鞏固閲讀方法、提高閲讀興趣,最終達到培養閲讀能力的目的。

二、閲讀方法的指導

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還要教學生“會學”。要用各種方法教會學生“怎樣學”,使學生具備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能力。在

閲讀過程中根據不同的閲讀目的和要求,採取不同的閲讀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由具體到概括的順序要求閲讀。常見的閲讀方式有:

1、略讀:通過整體粗讀,領略內容大意,幫助理解,為細讀作準備。在進行閲讀課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找出主題句,抓住中心,使學生理解主題句與文章的具體事實細節的關係,沒有主題句的段落就引導學生依靠段落中的銜接、句際關係來分析、推斷和概括段落的大意,從而達到整體理解的目的,獲得文章表達的正確的信息。

2、跳讀:尋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數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關鍵詞,利用語法過渡詞,語氣轉折詞及時態等,抓住文章脈絡。

3、細讀:分段細讀,注意細節,注意語言結構,處理語言點,抓住主要事實,關鍵信息,揭示文章結構的內在聯繫,幫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段落與段落之間存在着內在的緊密聯繫,而每段的內容都與主題有着很重要的聯繫,所以弄清文章結構上的問題,對於把握文章主題、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4、推讀:推測未直接寫明的`含義、因果關係以及詞義猜測對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新單詞、表達法或語法。引導學生學會根據上下文進行猜測,這樣既提高了閲讀速度又形成了一種能力,這也是英語閲讀的關鍵所在。培養學生猜詞的能力是我們在外語教學中十分重要而有意義的一個環節,但是若遇到了關鍵的詞句且影響對文章的理解,則要提倡學生使用手中的工具書,自行查閲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5、概讀:要求學生從每篇標題到各個部分都進行概讀、以歸納出要點,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圖、觀點、態度,這樣就能瞭解全文的概貌。概讀還有助於學生把握上下文之間的意義聯繫,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

三、有效的閲讀提問

在閲讀課上,我們要設計問題誘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閲讀課,充分開發閲讀課的潛力,有效地利用閲讀課的資源,通過各種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要本着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的原則,注重課堂氣氛和教學節奏的把握,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儘可能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的參與,提高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

英語閲讀教學反思4

課堂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教學過程的行為、措施、方法、決策以及結果進行全面的分析,進行系統的總結,以期新一輪的教學取的更大的進步。這次能有幸聆聽李萍老師的講座,令我受益匪淺。針對我所教的年級的閲讀現狀,我在教學的方式方法上有如下反思,希望共勉。

一、為學生準備合適的閲讀材料

教師應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特點的變化設計教學。高年級學生心理、性格和興趣等方面較低,中年級學生已有很大變化,他們不在愛説、愛跳、愛動,不再在課堂上大膽地表現自己。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變化,根據他們的需要有目的地選擇些淺顯的,學生熟悉或感興趣的幽默、寓言、小故事及圖畫來增強興趣。

二、通過對聽説能力的訓練來帶動閲讀能力的提高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尤其是在國小階段,聽和説佔有很大的比例。這就要求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能經常用所學的英語進行交流,從而帶動英語閲讀能力的提高。對於中年級的學生,老師可以通過課文的內容進行提問(這些問題要讓絕大多數的能聽懂,能回答)以增強學生閲讀的信心。

三、單詞的積累對閲讀也極為重要

萬丈高樓平地起,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由一個個單詞組成的。因此,要能快速準確的捕捉文章信息,詞彙的積累很重要。教師不能單純地為單詞而單詞,要注意從每一個環節上重視單詞聯想的發散思維,從而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在單詞上“添枝加葉”的方法。如單詞“滾雪球”的活動讓學生邊比賽邊玩邊學,並看看哪組滾的雪球最大。通過這一教法,就可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單詞及句子的用法,從而提高了閲讀的能力。如:教到新單詞trousers這個較難的單詞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好理解其讀音及用法,我讓學生四人一小組展開“添枝加葉”擴詞成句訓練活動:sweater---red sweater --- a red sweater --- wear a red sweater ---He is wearing a red sweater就這樣將sweater這個孤立的單詞經過學生“添枝加葉”使學生既複習了舊知識,又掌握了新知識,從而為閲讀整篇的文章打下良好的基礎。

引導學生自己譴詞造句。以單詞home 為例,根據該詞原本在所學內容中出現頻率,照理説學生會寫的句子不會很多,可五分鐘後,學生七嘴八舌竟然説出了不少既新穎又獨特的句子,雖然有不少錯誤,但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

四、朗讀對英語閲讀的提高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對英語初學者來説,一段新的文字材料朗讀三至五遍是難以做到“心到”的。但七至八遍之後,便可以作到“詞形眼到---語音口到---語義心到”了,所謂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當然材料的難易程度和每段文字達到“三到”境界所需的朗讀次數是因人而異的。對於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習者來説,即使是較容易的文章,也需要朗讀好多次,隨着水平的提高,文學難度隨之加大,而朗讀重複次數相應減少。同一個班的學生用不同的材料,達到“三到”境界對所需要的朗讀次數也不一樣。最終還是由學生本人控制。教師要適當的給學生壓力,要求學生背誦規定的段落,用任務型教學方法使學生強化記憶,擴展知識夯實基礎。

英語閲讀教學反思5

閲讀課"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閲讀一篇文章不是單純為解決某個語言或是回答幾個問題而進行的,通過閲讀課,教會學生閲讀技巧,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從而提高語言的運用與交際能力才是最終的目的。因此在國中英語閲讀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以學生為主,提高學生興趣

閲讀課上任然要堅持以學生為主,教師只是指導學生,引導學生,因此教師的指令要明確。要提高學生在閲讀課上的興趣,例如可以英語英文歌曲,對歌曲的改變,在歌曲中呈現本節閲讀課的主體,或是重難點內容,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興趣,而且更有利於學生掌握。

二、閲讀方法的指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現代教育更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還要教學生“會學”。要用各種方法教會學生“怎樣學”,使學生具備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能力。在閲讀過程中根據不同的.閲讀目的和要求,採取不同的閲讀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由具體到概括的順序要求閲讀。例如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理清思路,從而能從整體上把握整篇文章,而不是停留與單個字詞或是句子。

二、有效的閲讀提問

英語閲讀教學中的課堂提問,普遍存在一問一答多,獨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學生回答少;直接給答案多,分析過程少。因此我們要設計問題誘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因此,提問設計要有階梯,層層梯度。對於教學中的一些重難點,我們儘量設計一些鋪墊性的問題,依據學生水平,想方設法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由近及遠,一環扣一環,逐步解決大問題。提問設計應有“度”。提問有一定難度,才能激發學生求知慾,調動學生注意力,刺激學生思維,讓學生體會到智力角逐的樂趣。

英語閲讀教學反思6

現在我們流行這樣一種説法:一節課老師最多講15分鐘,剩下的要麼是開展活動,要麼就是讓學生自學。《 新目標英語 》中每單元至少有兩篇閲讀材料,我們現在一般都採用閲讀教學法,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獲得知識,強調自學與合作學習。那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到底要不要講?究竟應該怎樣講覺得教師並不是不講,而是要“精要地講”。只讓學生暢抒己見而沒有教師精當的講授和適時的點撥,學生的思維不可能深入;只讓學生想象體驗而沒有教師開啟智慧的引導,學生的創新精神很難得到培養;只讓學生誦讀感悟而沒有教師的`品詞析句,學生的學習勢必缺少深度和廣度。因此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必須從教育規律和學生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好自己的“講解點”。我認真思考,總結出以下點:

1、自讀之前啟發講:即在學生自主閲讀之前,簡明扼要地揭示閲讀要求和重點。

2、重點地方着重講:對材料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之處,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重點講解,該挖掘處必挖掘,該品味,該講深講透的地方必須講深講透。

3、疑難問題明確講:當學生在材料理解上遇到疑難時教師要鮮明地講,從而為學生解難釋疑,讓學生正確理解、領悟材料內容。

4、合作中提示講:當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能抓住要點進行有效合作時,教師要進行提示性講解,以使合作有效、深入。

5、總結時補充講:在總結一節課、一篇材料的閲讀情況時,在學生概括、總結的基礎上,教師要及時進行補充,以進一步進行提煉和歸納完整、準確。

英語閲讀教學反思7

新課標明確規定:要全面培養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閲讀能力是其中的重要能力之一。將“三五五”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改變了以往的師生關係,更新了講課模式,即同桌學習、小組學習、自由學習,實現課堂教學交際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英語閲讀教學中要突出“學”字,從讓學生“學會”轉到培養學生“會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接受新知識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識的遷移,並使學生受益終身。

學案導學:設計提問,興趣激發,增強學生的主體思維

課堂上的導學問題設計是英語閲讀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幫助學生理解、鑑賞文章的切入點。教師設計問題,要遵循循序漸近的原則,要把問題立在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之上,服務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水平的目標需要。引發他們的閲讀願望,吸引到英語語言本身上來,把閲讀的技巧和方法教給他們,讓他們讀懂英語語言材料,體驗從不懂到懂的過程,體會英語語言的優美和豐富內涵,感受閲讀給他們帶來的樂趣。因此,在實施閲讀教學前應全面瞭解學生的需要以及學生的英語水平,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課堂效率。

互動交流:當學生的思維都集中在文本內容上時,可進入第二步。閲讀過程既是知識、信息的獲取過程,又是能力培養、方法指導的過程,是閲讀課教學的關鍵。可分三種形式進行:

1.掃描閲讀。其目的是通過快速閲讀使學生獲取各段大意,從而瞭解整篇文章寫了幾個方面的問題。這裏,必須同時指導學生快速閲讀的方法:

A.“△”此圖形表示這一段落在寫作上的發展方向,首句為本段大意,而後是舉例加以説明。

B。“▽”此圖形與圖形“△”相反,先舉例,後歸納總結,末句是本段的主題句。

C.“◇”此圖形指的是本段先提出看法,然後用具體例子進行説明、證實,最後又歸納總結出本段的中心意思。

D.“□”此圖形表示本段沒有明顯的表達大意的中心語句,但字裏行間卻隱藏着一條中心線,這可以通過閲讀體會而得。

2.細節閲讀。這一閲讀過程是使學生獲取重要細節的過程,一般要求學生抓住最能説明本段大意的關鍵詞(keywords)。通過細節閲讀之後,學生對本段(篇)已達到粗中有細、大中有小的程度了。

3.計時閲讀(Timereading)。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進行舌頭、語音、語調的訓練,要求學生閲讀速度快、語音清楚、語調正確。老師此時充當計時員,看誰讀得又快又好。當然,事先放一篇或幾篇錄音也是可以的。

檢測。當學生採用以上三種形式的閲讀之後,學生到底獲取了多少知識信息?檢測分兩個層次進行:一是表層測試。對課文內容的提問、填有關細節的關鍵詞等。二是深層次的檢測。如讓學生自己創設閲讀理解題並附三個或四個選項,問題內容可以是關於段落大意、全文大意、文章題目、細節理解、作者的看法、態度、見解等方面。之後,老師抽查,然後學生交換題目進行互測。這樣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力、主動性、創造力和判斷力,同時老師又可以瞭解學生對材料理解的深度和廣度。總之,閲讀過程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主線。閲讀的步驟、檢測的過程都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在閲讀過程和測試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這樣,學生的閲讀能力將比以前有明顯提高,尤其是自學能力大大增強。要營造寬鬆、和諧、融洽、平等的學習氛圍;要留下足夠的參與時間和空間,學生能講的,要儘量讓學生講;學生能動的,要儘量讓學生動。不理解的讓學生討論。這樣的討論可以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在討論中,同學們暢所欲言,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鍛鍊了同學們的思維,鞏固了知識,強化了技能。

3、培養學生歸納理解能力。閲讀的目的就是要獲取信息,因而閲讀時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語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材料的'閲讀,抓住大意,再深層次地去理解內容。在閲讀時可指導學生根據不同題材、體裁的閲讀材料採取不同的歸納形式去歸納、理解篇章結構,把握文章主旨,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

點撥釋疑: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1、指導學生認真預習。高中閲讀課文長難度大,抽象概念內容多,形象思維內容少,語法現象較複雜,對學生來説,認真預習是及其重要的。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指導學生認真預習,並寫出自學筆記、提出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讓學生就這一話題聯繫自己的實際作些準備,以便課上參與討論,學生都想獨立,以便在陳述問題時,各抒己見。

2、鼓勵學生踴躍參與。要使學生踴躍參與,首先要提供學生感興趣的熟悉話題,使他們有話可講;其次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充分發揮教學民主。多次課堂實踐證明,學生對此類任務完成非常感興趣,踴躍參加,提供了不同的可行的答案,充分發揮出他們豐富的想象力。這對於開發學生思維,提高其理解能力極為有益。

小結評價: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給予適當的評價,以使他們認識不足,發揚成績。同時總結規律性的東西。

當堂訓練:提供一篇類似題材和知識點的文章,使學生的能力得到遷移。

綜上所述,我們要在閲讀實踐中引導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閲讀理解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增加學生的語言實踐量。

英語閲讀教學反思8

俗話説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點在英語閲讀教學中尤為重要。我在進行閲讀訓練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首先對教材進行精心的挑選,根據需要,由易到難進行訓練,不斷激發學生英語閲讀的興趣,讓他們覺得學英語原來是如此地有趣。在閲讀教學中,我分以下幾步進行:

1、略讀在英語課上,我們不要急着要學生記單詞、學句子,而是先進行略讀,瞭解故事內容,理清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然後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可以用漢語表演,也可以進行啞劇表演,哪怕只有動作模仿,也要及時給與表揚,以鼓起他們的`勇氣,激發興趣。

2、精讀 在上述活動中,當學生急需用單詞或語句表達式,適時的進行滲透,這樣,他們就能自然、輕鬆的習得,而且能夠恰當地應用。這時,我們就可以把表演、動作配上英語進行表演了。在學生正在興趣盎然之時,進行單詞和句子的認讀訓練。最後,我再讓學生回到課本上去讀故事,他們自然能夠充分的理解故事中的知識與內容。

3、練習 接着,就要讓學生根據閲讀內容做練習題。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練習題設計的也非常有趣,學生很樂意動手去做,然後盡情體會自己的成功。

4、鞏固 為了保持學生們學習英語的持久興趣,在英語課堂中我通常採用多樣化活動教學,所謂多樣化活動教學就是把音樂、舞蹈動作、遊戲、畫畫、比賽等融入到課堂中,讓學生充分去表達故事,表現自己,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活躍課堂氣氛,使英語閲讀課真正地 “活”起來。

總之,無論採取什麼方式,只要能讓學生保持濃厚的閲讀興趣,我就大膽嘗試。在多樣化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師生配合默契,不僅在學習上共同進步,在感情上也特別融洽。

英語閲讀教學反思9

在國小階段,我們應該怎樣開展英語閲讀教學? 帶着這個疑問,在假期的英語培訓中,我重點聽外籍教師講解英語閲讀教學法,並對講解內容反思如下: 閲讀是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學生學習語言和感受語言的主渠道,是鞏固和擴大詞彙量的主要方式,是培養語感的主要手段。閲讀不僅能幫助學生獲取信息,開闊視野,吸收豐富的知識,增加學習的興趣,還能擴大詞彙量,促進聽、説、寫的能力的發展。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效地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一個人英語閲讀能力的高低,往往決定了他獲取信息的數量和質量。所以,從小培養學生的英語閲讀能力是刻不容緩的。它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樂趣,獲取分析信息,培養學生的英語閲讀理解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閲讀習慣,具有正確的閲讀技巧,擁有主動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國小階段對學生閲讀能力的培養既應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也應符合國小生學習語言的規律,以年段劃分,分別開展拼讀、認讀、朗讀和初步的閲讀理解方面的訓練。所以在教學中我們也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根據閲讀材料的形式和內容,採用分層次教學的策略,對學生進行閲讀能力的培養。具體體現在:

一、閲讀材料的分層次。 國小低段的英語閲讀材料主要以短對話為主,配以生動有趣的插圖。中段的閲讀材料以比較長的對話和配圖小故事為主;中低段的對話一般都圍繞一個話題展開。而高段的閲讀教學多以小短文方式呈現。故事、童話、幽默小品等形式的閲讀材料往往比較適合於國小高年級的學生。首先是沒有生詞的材料,但裏面的詞語是重新組合搭配的,讓學生新環境中理解體會學過的單詞或短語。隨後,生詞量一點點遞增,使學生逐漸能閲讀含3%-5%左右生詞量的閲讀材料。讓學生們跳一跳,品嚐到甜美的葡萄。

二、教學方式及閲讀要求上的分層次。

入門階段:理解單詞及簡單的句子,培養學生英語閲讀的興趣。以聽、説為主線,在圖片、簡筆畫和教師的幫助下學生能從總體上理解閲讀內容,從聽到説,循序漸進。教師首先可以通過講述故事、或運用實物、或播放錄音、或多媒體展示等多種手段引出閲讀材料,使學生初步感知,併產生要閲讀的興趣。讓學生反覆閲讀,仔細體會。再根據閲讀材料的特點進行表演、複述等,促進語言材料的內化。

發展階段:教師可採用圖片、錄像和課件等教學輔助手段呈現閲讀內容,或讓學生自讀課文。訓練學生根據關鍵詞語捕捉文章大意的能力,在學生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再進行語言操練。在語言操練過程中,要強調詞不離句,句不離文。教師應要求學生不僅要注意句子的表層意義,更要注意句子的深層意義,注意句子與文章內容及主題之間的內在聯繫。通過上下文,猜測單詞在句中的含義。對非重要的單詞跳過。讓學生明白在閲讀中遇到生詞很自然,做到不懼怕,敢於讀下去。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閲讀講解文章,對文章內容有更詳細的認識。再分組或分角色誦讀文章。在進一步理解文章後,完成課後練習並能複述或表演所學內容。在學生開始閲讀之前,教師應提出一兩個指導性問題,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帶着問題快速閲讀,其目的是給學生的第一次閲讀確定一個目標或任務,實現對閲讀過程的監控,使學生大體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內容。

提高階段:國小高段的閲讀應首先讓學生通讀短文,對短文有一個初步的總的印象。在通讀文章之後,能根據圖片或上下文解決短文中新的單詞,短語,為語言的輸出做準備。解決課文中的單詞、短語、句子之後,回到課文對整篇文章作進一步的理解。在整體感知課言語內容後,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如是非題、選擇配對題、句子或圖片排序題以及趣味調查等,以幫助學生梳理課文脈絡,深入理解語篇內容。在上述活動的基礎上,教師再根據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實際情況設計拓展性訓練,如課本劇表演、看圖複述和故事續編等。這種分層訓練有利於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其原有的英語水平上儘可能得到發展。同時,由操練型任務向實踐型任務的過渡,拓寬了學用渠道,有利於培養學生

運用英語的能力。最後再讓學生提筆續寫或改寫短文,作為語言的輸出。聽、説、讀、寫是一個有機的互相聯繫的整體,因此在閲讀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合理地結合聽、説、寫,來提高教學的效果。

三、精讀泛讀層層遞進,校內校外相結合。 國小生英語閲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達到理想水平的,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經過長期的努力才能逐步實現閲讀教學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課內精讀和課外泛讀都是重要。只強調精讀課本的閲讀材料而不進行課外泛讀,學生就無法擴大知識面和提高閲讀速度,也無法摒棄逐詞、逐句閲讀的習慣;反之,不重視精讀課本的研讀而一味強調課外泛讀,勢必造成學生基礎知識不紮實,對所讀材料理解不透的後要,因此,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必須注重精讀和泛讀相結合,即在精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一量的課外泛讀,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國小英語閲讀教學的目標 但僅僅依靠課堂上的課文教學是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和獲得較強的閲讀能力的。於是,課外閲讀就成了課內閲讀的有效補充,因此我們要鼓勵高段學生定期地閲讀課外英語報刊和英語書籍,同時他們可以利用網絡進行網上閲讀,因為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IT技術被廣泛採用,互連網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手段,網上閲讀已成為課外閲讀的一種主要方式,它不僅加大了學生語言信息的輸入量,並使所輸入語言的題材和體裁廣泛,內容新穎,形式多樣,同時還讓學生獲取了不少文化知識。只有這樣,學生在課文教學中獲取的閲讀技巧才會在課外閲讀中得到鞏固,他們的閲讀能力才會得到進一步地提高。

英語閲讀教學反思10

高中英語新課標的目標突出了語言技能的重要性,強調在全面提高學生聽説讀寫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前提下,着重培養學生理解與表達的能力,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批判性思維,強調用英文思維,用英語做事的能力。這是符合當今社會實際的需要,因為我們面臨的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靠單純的記憶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需要學會如何獲取,挑選,調取,整合信息,這對於他們未來的發展是大有好處的,因此,我們的大學聯考也非常注重考察閲讀能力,所以,閲讀的教學顯得至關重要。而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要幫助學生養成符合自己的學習策略,也就是説要教會學生“會學”,而不僅僅教會學生“學會”。

高中英語新課標倡導的閲讀教學方法有:一。培養學生的基本閲讀技能,如略讀,尋讀,預測,猜測詞義,推理判斷,瞭解重要細節,理解作者意圖,把握全文結構等。二。以人為本,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注重培養學生的閲讀策略,包括生詞處理策略,文本閲讀策略,圖示利用策略,選擇注意力策略,策略調控策略,文本利用策略,整體閲讀策略,信息分析策略,結構分析策略等。針對不同的`策略,採取不同的活動。三。閲讀主要教學模式是PWP模式,即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採取“任務型教學”。閲讀前,要通過提問,頭腦風暴,概念圖,圖片討論等激活學生的原有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慾望。閲讀中,可以通過設置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任務,如略讀,尋讀,研讀,為文章添加或選擇標題,判斷信息的正誤,為文章的信息製作圖表等,積極調動學生開展有效閲讀。閲讀後,可以開展角色扮演,改寫,縮寫,複述,討論,採訪,寫摘要等活動。

反思我的閲讀教學,有一些做得比較好的地方: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閲讀技能。

二、開展限時訓練,每天閲讀一兩篇,形成習慣。

三、利用多種資源,採取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利用觀看精美的相關圖片,話題討論,知識小競賽,調查,歌曲,視頻等來進行課前導入。閲讀中,注意設置難易相當,形式多樣的任務來讓學生積極參加。閲讀後,常常採用複述課文,角色扮演,討論,做報告等形式進行昇華。學生對這些活動很感興趣,在完成了相對容易的任務,獲取了大量信息的基礎之上,也有話可説,有話想説。

而我的閲讀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是:

一、雖然有培養學生閲讀策略的意識,但是培養得很不夠,尤其是整體閲讀策略,結構分析策略,選擇注意力策略,策略調控策略等。

二、沒有做到每一堂閲讀都做出精心的閲讀設計,閲讀教學模式有點僵化,不夠創新,使得閲讀效率不夠高。

三、堂上的閲讀課和課後閲讀缺乏一定的聯繫,顯得有點脱節。

四、閲讀訓練缺乏梯度和分門別類,缺乏良好的規劃。

五、有指導性地有意識地訓練學生課外閲讀不夠。

英語閲讀教學反思11

在英語教學和學習中,閲讀一直佔據着相當重要的地位。閲讀不僅能幫助學生獲取信息、開闊視野、豐富語言文化知識,還能促進聽、説、寫等其他語言能力積極地發展;而且,閲讀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麼我們教師怎樣上好閲讀課呢?我覺得需要開展多彩活動,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枯燥的練習和單調的訓練將磨滅孩子們的閲讀興趣。在擬定教學設計之初,我就確定要把任務型教學活動滲透到閲讀練習中。在Pre-Reading環節中,我通過圖片讓孩子們認識東西方國家的節日,複習語言知識,導入閲讀課題。在主讀的訓練中,幫助學生概括文中的主要信息。在泛讀訓練中,我設計了尋找和朗讀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提煉概括文中信息。最後,我讓孩子們描述Halloween,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順利完成閲讀後的輸出,為後面的寫作打好基礎,讓學生有話可寫,有話想些。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吸引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閲讀中,使學生對篇章的結構、內容及融合的知識點有了較好的掌握後,再引導學生進行整體吸收和運用,引導學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進行交際活動。課堂上,學生能樂在其中,在活動中靈活地運用所學語言,實現知識的正遷移作用。

斟酌閲讀材料,加強信息輸入。發展學生英語閲讀能力,重要的條件是要有合適的閲讀材料。我們在進行閲讀教學時,首先要考慮語言的難易程度,閲讀材料的難易程度直接影響學生的閲讀心理與情感。而它往往又和生詞量有關,生詞太多,學生讀不懂閲讀材料,達不到訓練的目的,並且還會對閲讀產生畏懼心理而放棄閲讀,給進一步的閲讀教學造成障礙。其次,考慮內容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與興趣,是否能吸引學生,閲讀材料應內容生動,為學生喜聞樂見的,選擇貼近生活的材料能吸引學生興趣。同時儘量與英語教材相結合,注意形式與內容的搭配,逐步發展學生的閲讀能力。正是這些有趣而有效的信息輸入,讓學生在課堂上能有所得,並在活動中能交流,能展示,進而促進了語言的輸出。

採用小組合作,共同學習提高。課堂上小組共同閲讀,合作學習,使學生在平等、協作、交流、討論中,都有發言的機會、表現的機會、成功的機會。閲讀活動中,小組內先讀,先練説,書聲朗朗中每個學生都參與了活動。學生能選擇一個水平適當的角色參與交流和探討,在學習活動中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知識和情感都得到發展。小組競賽更能激發全體學生產生健康、積極向上的心理,更能保持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對提高閲讀和交際能力起着積極的推動作用。

當然,我在本節閲讀教學課中,也有許多值得改進之處。如教師的導語不夠清晰明確,導致學生在活動開始會出現片刻地茫然。在個別環節沒有為學生建立完善的思維導圖,沒有為學生的英語思維及時引導。這些也是一個教師的課堂教學基本功,我還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提升,提煉自己的語言,為學生英語思維和語言的發展把好脈搏。

2

這次遠程教育學習內容豐富,涉及國小英語教育的意義教學改革的方向和教學目標要求,教學方法,教材分析,教學設計,教學評價,觀課磨課活動的組織、開展等。教育專家

精闢的分析和獨到的見解,讓我們茅塞頓開。許多平時工作中的疑惑迎刃而解。專家認為:學英語就是讓學生通過各種真實情景的創設加強英語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語感,把學母語的那種感悟能力自覺地運用到學習其他語言當中。而老師要儘可能設計真實的情景,提供信息源,製造信息差,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要因地制宜,利用好身邊的教學資源,無論城市還是農村。但像有的'老師,條件艱苦,教學設施儘管不如其他學校,學生素質也不佔優勢,,那麼老師的任務更重,所以我們更應該立足於自己的教學陣地,為學生創造好的語言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素質。

我們教師應該樹立終生學習、終身培訓的意識,不斷更新觀念,勤於學習,與時俱進。著名的一線教師現身説法,精彩的教學實況案例,非常具有示範可操作性專家名師的精彩點評和有效建議,讓我受益匪淺。他們涉及多個真實的語言情境,採用各種各樣生動直觀的激趣的方法,將教學的各個環節看似無形卻很是科學,有機的聯繫在一起。讓學生自然的跟着老師的步伐,發揮自己對語言的悟性,喚起內心對美麗的英語的熱烈追求。快快樂樂地行進在知識的海洋中。正如論語所説“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生為本,彰顯教育真諦!

英語閲讀教學反思12

隨着英語學習的進一步發展,許多學生在學習當中逐漸顯出的自身的一些弱點,尤其是閲讀能力更為突出。閲讀是英語“四會”中的一項重要技能,但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看,都存在不少問題。回憶自己的教學,不太重視學生閲讀能力的培養,不能進行閲讀教學方法的研究,對於學生在閲讀中出現的問題不能給予正確的指導。從而學生在閲讀中,對於不認識的生詞,逐詞查,句子逐句念,沒有一個好的閲讀習慣和方法,導致閲讀速度十分緩慢,抓不住文章中心,從而不能正確地回答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不斷反思,及時糾正自己在閲讀方面的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我課下認真研討,認真研究教學方法,培養他們運用已掌握的語言知識從英語資料中快速而有效地獲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具體做法如下:

1.強調快速閲讀的重要性。

在平時的學習中,反覆強調快速閲讀的重要性和時限性,並指出精讀和泛讀的不同,如何在有限的時間獲取正確的信息。向學生講清在閲讀過程中,不需要100%的理解,要求70%的'理解,抓住中心思想就可以,讓學生懂得不是讀得慢理解的就好,沒必要查所有的生詞,只要求閲讀後知道文章的大意,正確答題就可以。

2.培養學生正確的閲讀習慣

第一,要求學生不逐詞查字典,課上不解釋文章中的語法問題,可以課後答疑。

第二,先泛讀,大致知道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後再看問題,帶着問題精讀,最後檢查答案,閲讀時不準出聲,不東瞧西看,影響閲讀速度。

第三,養成閲讀時注意力集中的習慣。

在課堂上進行閲讀限時的訓練,讀完後立即做練習檢查理解情況。

1.保證學生的閲讀量。除課上進行專項計時或限時閲讀訓練外,課下要佈置適量的閲讀,要求課上與課下緊密配合。此外,建議學生可以讀一些英語報紙,雜誌和一些英語刊物,不斷地提高詞彙量,更好地提高閲讀技能。

2.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可以在班級印製一個表格,要求學生每次做課上計時,限時閲讀時做記錄,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從取得的成績中得到鼓勵,從而增強自信心。經過一段時間閲讀的訓練,學生普遍反映閲讀能力提高了,有一個好的閲讀習慣,能以較快的速度,閲讀難易適中的材料,獲取所需信息,閲讀的興趣大大提高了。

這是我在英語閲讀教學中的一點反思,希望能夠得到各位專家的指正。

英語閲讀教學反思13

因為年齡的關係,低年級的英語閲讀要求固然不能跟中高年級的相提並論,但又不能斷然分離——它既要注重學生閲讀興趣的培養,又要解決學生對圖片、單詞和簡單句子的正確理解。這裏所謂的“正確理解”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也有不同評價方式:高年級的學生多是根據圖意或短文內容(以後者更為常見)判斷所給句子的正誤,選擇正確的答案,回答相關的問題,或者是要求學生讀懂圖意後,寫5至6句話;中年級的學生則多是根據圖意或短文內容(圖片出現的相對會稍多一些)判斷或選擇相應的一些短語、句子或對話,書寫方面的要求比較少,一般侷限於單詞或短語範圍的;而就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則需要根據圖片的意思,正確説出和辨認出相關的單詞或簡單句子。

在過去的教學中,很多老師都受到“英語口語”這四個字的影響,都很少在一年級的英語教學中涉及到“英語閲讀”這個似乎只屬於是中高年級的“專有名詞”,一般認為只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感受一下英語學習的快 樂、養成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已經完成任務了。其實,讓孩子儘早地接觸“英語閲讀”範圍內的東西(如單詞、短語或簡單句子)是幫助學生更好地銜接中高年級的後繼學習的一個重要基礎。正如本學期的一年級期末考試題中的最後一部分要求學生把圖片與相應的單詞用線連接起來,在學生們的完成過程中,他們必然是經過了三個階段——先看圖片,然後再根據圖片的內容在一堆單詞中通過讀音和字母的辨認,最後找出他們認為正確的單詞。掌握得比較好的同學,大都能找對;而找錯的同學,也能帶着“應該是哪個”的.問題再重新找一次,把正確和錯誤的答案相互比較一番。因此不 管他們找到的結果如何,這都是一個很好的閲讀英文單詞的過程,是屬於一年級學生的英語閲讀過程。學生們通過這樣的訓練,逐漸從單詞積累,到短語積累,最後到句子的積累,如此這般到三年級全面接觸英語學習的時候,他們所累積到單詞、短語和句子想必已經達到一定數量。正是因為這樣的累積,學生們對單詞記憶、課文理解和句子辨認等都不再陌生和畏懼了。

如何讓一年級的英語閲讀教學開展得更有效呢?如何讓孩子感覺英語閲讀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呢?我嘗試了以下的一些做法。

在第一學期開學的前兩個月的時間裏,幾乎每節課我都讓學生打開課本,初步培養學生開書看課本內容的習慣;即使是完成活動手冊的相關練習,我也會先讓學生開書讀或唱相關內容,然後再做練習。慢慢地,在課堂上要求打開書讀小詩或唱歌曲的時候,90%的學生在沒有老師的提示下,都能自覺地用小手指指着相應的內容跟讀或自己讀了。就這樣,學生們養成了指讀的習慣。伴隨着他們讀的次數,孩子辨認單詞的次數也隨之增加,孩子們就在這個“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認了不少的單詞。在第二學期的英語期末口試中,有個別的學生不能背出小詩,為了體現他們,我翻到了小詩的所在頁,這些看着老師的課本,竟能準確無誤地讀所有的小詩!這可真給了我不小的驚喜呢!

而單詞的辨認單單依*“指讀”是不夠的。第一學期,為了減低學習難度,我把單詞配以框架形狀的形式出現,從辨認單詞的形狀入手,引導學生辨認不同的單詞。期間,以小組競賽、組內合作找單詞等不同的活動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通過觀察和思考來認識這些單詞的形狀。當然,這個辨認的過程,學生都會自然而然地留意單詞的拼寫形式,這為學生以後的單詞記憶做好鋪墊。第二學期的時候,我開始慢慢淡化單詞的形狀,把學生的注意力慢慢地轉移到了字母辨認上。這個辨認的訓練過程是與刺激的競賽遊戲緊密結合的,如BombGame,KeepSilence,LouderorLower等遊戲,只要讓孩子感到fun,他們就能投入到遊戲中去,從而感受到了這簡單的“閲讀快樂”。

另外,在處理單詞、小詩和StoryTime內容的時候,針對學生們的生理特點和學習規律,我都比較注重“PictureReading”的運用。在單詞教學中,充分運用單

詞卡片,在學生初步認識單詞後,把圖片與單詞分開,讓學生多讀。

英語閲讀教學反思14

反思性教學(reflective teaching)主要是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進行極愛學模式的設計,更加關注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基於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發展特點重新定位課堂教學理念,關注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新課程背景下,國中英語教師需要注重反思性教學的價值,積極藉助各類教學方式,提升國中學生英語閲讀學習的質量,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閲讀學習習慣。

一、教學前的反思:國中英語閲讀教學的基礎

國中英語課堂閲讀教學前的反思,主要包含課堂教學目標的反思以及課堂教學內容的反思,做好國中英語閲讀教學的課前準備工作,為國中學生閲讀知識的深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1、教學目標的反思。傳統的國中英語課堂閲讀教學模式中,教師多通過直接組織學生翻開課本等方式進行學習,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不佳,課堂學習興趣較差,不利於國中英語課堂閲讀教學活動的可持續開展。新課程背景下,教師需要明確國中英語閲讀教學的目標。

教師需要構建明確的閲讀教學目標,基於國中英語閲讀教學的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兼顧學生的閲讀學習與未來發展。例如教師可以將三維教學目標引入國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Can you play the guitar?》這一篇內容中,在知識與技能方面,需要學生掌握“can he/she paint/speak English?”,“What can you do?”相關語法應用方式;在過程與方法方面,需要學生能夠將英語閲讀學習活動與實際生活相聯繫;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需要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英語閲讀學習的.樂趣,形成一定的英語自主閲讀能力。

2、教學內容的反思。國中英語閲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優化課堂教學資源,選擇更多具有鮮活性、代表性的閲讀材料,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加以適當引導,重點突破學生英語閲讀學習中的重點與難點,挖掘更多閲讀材料中的知識“生長點”,真正展現國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價值。比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Don’t eat in class》這一項內容中,可以在閲讀教學指導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際課堂學習生活,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

二、教學中的反思:激發學生的閲讀學習活力

國中英語閲讀教學的方式將會直接影響國中學生閲讀學習的興趣,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需要注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基於國中學生的實際性格特點進行教學設計,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閲讀學習質量。

針對於傳統國中英語課堂閲讀教學中學生閲讀興趣較差等方面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法、合作教學法或者情境創設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英語閲讀學習興趣,為學生帶來全新的英語閲讀課堂學習體驗。

比如在指導國中學生學習《why do you like pandas?》這一篇內容中,教師可以首先借助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軟件,為學生播放一些有關於熊貓的圖片,為學生講解熊貓的珍貴。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I will lead you go to the panda's world today”等方式,引入課堂教學內容,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在3人到4人之間,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小組成員之間需要相互協作,共同完成閲讀任務。其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閲讀學習質量,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思維引導,通過“I like monkeys because they are cute、(就劃線部分提問)”,“Where do people usually go to see the animals?”等問題,檢驗學生的閲讀學習質量,為學生搭建一個良好的交流與互動平台。

三、教學後的反思:拓展英語閲讀教學的內容

英語教學後的反思也是課堂教學總結的重要方式,對學生英語閲讀知識的深入學習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也能夠使國中英語閲讀教學活動更加富含針對性特點。在國中英語教學總結活動中,教師主要可以通過知識的總結以及情感的牽引等方面開展。

首先在知識的總結方面,主要是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進一步梳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按點總結等方式,清晰英語閲讀內容的邏輯表達思維,明確閲讀材料的中心主旨,增強學生對整體閲讀內容的把握能力。

其次在情感牽引方面,主要是根據閲讀教學的內容進行進一步分析,挖掘閲讀材料中的情感元素。比如在《I'd like some noodles》這篇內容的教學指導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些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比如西方人的主食為麪包,他們喜歡用叉子與刀吃飯等等,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識。

四、結束語

國中英語課堂閲讀教學的反思,對國中學生的發展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前的反思:國中英語閲讀教學的基礎;教學中的反思:激發學生的閲讀學習活力以及教學後的反思:拓展英語閲讀教學的內容等方式,基於國中學生的實際性格特點進行教學設計,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帶來全新的英語閲讀課堂學習體驗。

英語閲讀教學反思15

現在我們流行這樣一種説法:一節課老師最多講15分鐘,剩下的要麼是開展活動,要麼就是讓學生自學。《九年級英語》中每單元至少有兩篇閲讀材料,我們現在一般都採用閲讀教學法,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獲得知識,強調自學與合作學習。那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到底要不要講?究竟應該怎樣講?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可能在如何看待講和怎樣講。可見教師並不是不能講,而是要“精要地講”。再説,只讓學生暢抒己見而沒有教師精當的講授和適時的點撥,學生的思維不可能深入;只讓學生想象體驗而沒有教師開啟智慧的引導,學生的創新精神很難得到培養;只讓學生誦讀感悟而沒有教師的品詞析句,學生的學習勢必缺少深度和廣度。因此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必須從教育規律和學生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好自己的'“講解點”。那麼,在何時精要地講呢?

1、自讀之前啟發講:即在學生自主閲讀之前,簡明扼要地揭示閲讀要求和重點。

2、重點地方着重講:對材料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之處,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重點講解,該挖掘處必挖掘,該品味,該講深講透的地方必須講深講透。

3、疑難問題明確講:當學生在材料理解上遇到疑難時教師要鮮明地講,從而為學生解難釋疑,讓學生正確理解、領悟材料內容。

4、合作中提示講:當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能抓住要點進行有效合作時,教師要進行提示性講解,以使合作有效、深入。

5、總結時補充講:在總結一節課、一篇材料的閲讀情況時,在學生概括、總結的基礎上,教師要及時進行補充,以進一步進行提煉和歸納,從而使總結更加完整、準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