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到处都有你的教学设计

来源:文萃谷 2.11W

生活中到处都有你——诗配画

生活中到处都有你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古诗中寻找诗情画意的足迹,分析诗句中描写的景物,体会其中的色彩、远近透视关系;

2、 运用彩笔直接给古诗配画,简练、生动地表达自身对古诗感受,体会情感在艺术表示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国小艺术教材四年级下学期的第八单元课题3《生活中到处都有你》

教学重点:

运用彩笔直接给古诗配画,简练、生动地表达自身对古诗感受。

教学难点:

了解诗意、表达诗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软件、诗配画范作、水彩笔、板书卡片等。

同学自备:收集学过的古诗词,水彩笔、彩色铅笔、油画棒等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导入

电脑播放几只白鹅在水中嬉戏的动画,让同学观看。

师:看到这一情景,你会想到哪一首古诗?(生:咏鹅)

师:你为什么会马上想起这首诗?(生答:…)

播放《咏鹅》诗朗诵,鼓励同学一起跟着动画朗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

师:这首诗相传是骆宾王七岁的时候所作,比你们的年龄还小,我们可以现象以下年仅七岁的骆宾王,是如何发现身边的“美”的:即使是生活中常见白鹅戏水,也能用优美的诗句来表达。

二、 新授

1、揭示课题

师: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诗情画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单元课题3《生活中到处都有你》,在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寻找诗情画意的足迹(屏幕显示课题)

2、赛诗会,走进诗境。

师:诗配画,首先要有合适的诗,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赛诗会(屏幕显示标题和要求),请你背诵几句你知道的描绘景色的诗句,比一比,哪一组背诵的诗句最多!赛诗会开始!(同学踊跃举手发言:…,教师鼓励同学不一定要说完整的一首诗,只要能说出诗中描写景物的诗句就可以)

教师褒扬背诵的诗句最多的小组。

3、 诗与画的联系,了解诗中画意。

师:生活中的很多景物在诗人的笔下变成优美的诗句。那么,我们能不能给这些诗句配上相应的画呢?如这首诗…

(屏幕显示出宋.杨万里的《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终究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你觉得这首诗给我们怎样的色彩感觉?(生答:红与绿的强烈对比…)

师:请你试着直接用彩笔在老师发给你的纸上表示一下这种色彩感觉。注意,不用画具体的形象,快速地用色块来表示,音乐停练习结束,比一比,谁的动作最快。

(播放音乐,同学试着直接用彩笔在纸上表示色彩感觉,音乐停练习结束。)

教师选择几张同学作品,简单地分析画面中红与绿的比例。

师:我们看这张照片,它更具体地表达了诗句,所以我们还可以运用照片和诗句搭配,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如(电脑显示“荷花”照片)。

师:在写景的古诗中,不但有对色彩的描述,还有对远近、空间透视关系的体现,如…(播放FLASH动画:唐·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提问:你在诗句中发现了哪些色彩和远近透视关系?

同学答:……

师小结:“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这些是色彩关系的描述,反映春日的明媚,。“两个黄鹂鸣翠柳”在近处,“一行白鹭上青天”把我们的视线拉到远处,“窗含西岭千秋雪”读者的'视线还停留在远处的山脉,“门泊东吴万里船” 又收回来看到近处的船只。由此,我们在诗配画创作时也要注重近景、中景、远景的表示。(教师结合动画场景把诗中描绘的远近关系演示给同学观看)

 三、 安排作业

师:今天我们要创作一幅诗配画,你可以选择学过的写景的诗句来配画,如:…(出示事先收集好的诗句)

师:这儿有两张同学作品,我们来看一下他们是怎样创作的。

师:比较一下,你觉得哪一张画比较好?

生答:……

师小结:这两张画都表示了初夏时节池塘边的美景,第一张画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的意境表示得比较贴切。第二张画的构图显得更丰满,并且加入了作者自身对诗句的理解。

师:学习到这里,请你来说说怎样来创作诗配画?

同学讲,教师补充、提示,并板演绘画方法,同时演示用水彩笔画《登鹳雀楼》的方法。

绘画步骤:1、分析诗中意境,找出色彩和远近透视关系;2、选择合适的彩笔,先定出诗中表示的远近透视关系;3、把要表示的一些主要事物细致、认真地画出来;4、简单地上色;5、在画面较空的地方写上诗句。(字的颜色与画有明显的对比)

同学独立完成作业,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巡视指导。

四、 教学评价

同学把画好的作业贴在黑板上,师生一起欣赏分析。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