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答辯題目及解析

來源:文萃谷 1.73W

在備考階段,考生要不斷、反覆地進行情景模擬,在刻苦訓練中善於分析和總結,爭取在最終考核中實現質的飛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教師資格答辯題目及解析,歡迎大家參考運用。

教師資格答辯題目及解析

  一、結合學科,談談在教學中應該如何向學生提問?提問時應注意什麼問題?

參考答案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更好的去引導學生,抓住學生的思維,控制課堂的節奏,問題導向型的課堂是高效的課堂。

所以作為語文老師,在提問時,要做到“有情境”、“有梯度”和“有發展”。

有情境——應先為學生營造一種氣氛,而非直接問到:這裏運用了那種表達技巧,或者這裏體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比如在研讀一個句子的時候,教師應該先通過泛讀,引導學生體會停頓及重音,先從理解句子的內容出發,其次是情感層面的體會,最後才是一些表現手法和表達方式的教授。

有梯度——設置一些有梯度的問題,逐步地實現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難點,首先,要針對於故事的趣味性,或者説內容性來吸引學生在文中尋找答案。其次,應着重的引導學生去體會作者,在整個描寫當中情感的變化。最後,在學生的興奮點上傳授相對枯燥的手法技巧等,此時必然事半功倍。

有發展——在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加強學習,提高個人素質,善於模仿和遷移,並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其次,教師要改進課堂提問技巧,精心設計,耐心寬容延長“等待”時間用心傾聽,善用評價合理反饋。最後,營造良好的提問環境,凸顯學生主體,激發學生敢問,引導學生會問,創造自由的教學環境。

在提問時應避免提問層次不夠合理,創造性問題較少;提問停頓時間不足,思考不夠充分;提問方式不夠靈活,提問缺少生成性;教師語言乏味,提問對象單一;教師理答方式簡單,存在消極現象等諸多問題。

  二、鑑賞現代詩歌的切入點有哪些?

【參考答案】

1.把握情感

詩是抒情的藝術,情緒和情感是詩的基礎。與其他文體相比,詩更能充分地顯示詩人的品格和情懷。讀詩時,把握了詩的思想感情,也就把握了詩的靈魂與命脈。

3.賞析技法

現代詩歌創作中常常使用的表現技法有聯想想象,用典鋪墊,渲染烘托,暗示省略,以及修辭手法的運用,自覺地理解吸收借鑑優秀詩歌中的寫作技法,一方面可提高鑑賞水平,另一方面對寫作也大有裨益。

4.品味語言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詩歌中的語言是詩人千錘百煉的結果。“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等都説明了這個道理。詩歌的語言是富含哲理的、含蓄雋永的、凝練深沉的、生動流暢的、形象傳神的、充滿情感的,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盡而意無窮。理解了詩歌中的語言運用之妙,不僅知道詩歌寫了哪些內容,而且懂得了詩歌是怎樣寫的,為什麼這樣寫,就能夠從更高層面上去把握和鑑賞詩歌。

  三、你贊同“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這種提法嗎?為什麼?

【參考答案】

這一説法非常正確,我十分贊成。良好的教學方法,可以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教學有法是指教學過程中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有着一定的教學方法;但無定法是指教學的方式方法並不固定,而是靈活多變、富有個性的;貴在得法是教育教學的靈魂,它是教師將教學技巧、方法巧妙地應用於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將這三者有效合一,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所啟迪,掌握學習的方法和要領,做到學有所得、學有所樂。

之所以贊成這種觀點,是因為教師在授課前往往會根據以往授課經驗設定一定的教學方案,也就是教學有法。但走進課堂後,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學生,他們的課堂反應不同,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也不同,因此我們事先設定教學的方法會受到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知識水平和個性的差異、教師自身的素質與能力以及學校現有的客觀條件等多方面的制約。因此,只有教師明察課堂,適時調控,靈活選擇切實可行的方法,才能有良好的教學結果。

  四、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性?

【參考答案】

營造寬鬆氣氛,喚起學生自信,心理學告訴我們,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發揮。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師生間應當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係,營造寬鬆的氣氛,放手讓學生自由學、思、疑、問,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課堂上敢説敢想、潛能得到最大發揮,從而樹立自信。

巧妙設計疑問,激發學生好奇。心理學認為,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東西才會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入門的嚮導。”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所提的問題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學的效果。因此,老師所提的問題要與學生的興趣緊密相連,投其所好,巧妙設計疑問,讓他們的好奇心成為語文課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劑。

  五、如何理解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

【參考答案】

我認為情感在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情感作為一種重要的心理因素,並不是認知活動以外的心理過程,它是與認知活動同時發生並伴隨認知活動,始終的統一心理過程。它是認知主體結構中一個不可避免的非智力因素。情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直接誘因。俗話説: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教學也是同理。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人的情感具有自由度和可變性,情感的適應價值就在於它的擴大或縮小、加強或減弱主體需要的信息。

所以作為老師首先要保持自己的情感的帶入,應該尊重文本的表達,進而能展示給學生的是課本內在的情感表達以及自己被打動的點。在這個基礎之上,通過問題的引導,進一步,引導學生與教師情感達到共鳴。讓學生去理解一些苦澀的、理論性比較強的道理是困難的,但是,如果教師通過自我感情的帶入,配合適當的互動,在“情”這個層面上引導學生去理解這些道理,是容易的。所以我認為情感在教學過程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語文教師資格答辯題目及解析:

  【真題示例】

  (一)針對考生試講中的教學設計進行提問

這節課你的教學重點是什麼?(《奇妙的克隆》)

【解題思路】陳述此類問題時,考生需思路清晰,邏輯嚴謹,態度謙虛誠懇地向考官表述自己的教學重點,也可加之陳述自己的設計意圖或預期效果,並對試講過程中的不足之處進行主動的反思。

【參考答案】《奇妙的克隆》是一篇典型的説明文,因此在本節課中,我結合課文的主要特點及內容將教學重點設置為:結合文中句子,分析説明方法。在試講過程中,我主要圍繞着課文中的段落,引導學生分析理解説明方法。

  (二)針對考生試講的學科專業知識進行提問

請簡單介紹陶淵明和本文的主要內容及作家情感。(《桃花源記》)

【解題思路】陳述此類問題時,考生需組織好語言,清晰流暢地回答考官提出的問題;如果意識到在試講中存在知識性錯誤或口誤,考生還需態度誠懇且謙虛地進行改正。

【參考答案】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是其代表之作。《桃花源記》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按時間先後順序,把發現桃源、小住桃源、離開桃源、再尋桃源的曲折離奇的情節貫串起來,描繪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是當時的黑暗社會的鮮明對照,是作者及廣大勞動人民所向往的一種理想社會,它體現了作家精神的追求與嚮往,也反映出作家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

  (三)針對考生的職業認知進行提問

教師是一個非常辛苦且工資又低的工作,你為什麼想要報考教師?

【解題思路】考官在提問此類問題時,主要是希望通過了解考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等,以此判斷其是否具備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的師德師品、自信和決心。在回答此類問題時,考生應堅持虛實相濟的原則,態度應誠懇,言辭不浮誇。首先,可表達自己對教師工作充滿艱辛與挑戰的認知與理解;其次,或結合自身實例或移花接木談談自己選擇教師這一職業的原因所在;最後,做出簡明總結,闡述自己能自苦中體樂,堅持選擇教師這一職業的決心和信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