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積極發言的良好習慣

來源:文萃谷 6.33K

新學期開始了,如何培養學生積極發言的習慣呢?

如何培養學生積極發言的良好習慣

語言是學生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工具,同時也是兩者轉化的工具。學生的語言活動是學習認識活動中起決定作用的一環。引導學生上課積極發言,把動口與動手、動腦結合起來,能夠有效地實現知識的內化,這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手段之一。在教學活動中,有些教師比較重視培養學生書寫的習慣,往往忽視了學生積極發言習慣的培養。課堂上學生髮言不積極,或發言質量不高,冷冷清清的教學氣氛會抑制學生的思維,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養成敢於發言的習慣。這樣既能訓練學生的思維,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課堂效率,為“輕負提質”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課堂上,教師應關注每一個學生是否積極舉手發言,從發言中教師可以明瞭自己的講課效果,也可以判斷出學生聽講是否專心,思維是否活躍。如在教學口語交際《找春天》時,我設計了一組説話訓練。即對於基礎差一點的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春天來了,什麼怎麼樣了)可説一句話,對於基礎好的學生要求他們講幾句話或是一段話,然後讓學生交流。對於那些基礎差點的學生,只要能站起來發言就可表揚,哪怕講對一點點,也給予鼓勵,以此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而對於基礎好點的學生則按發言的要求“大大方方、聲音響亮、敍述完整、有條有理”,進行擂台賽,以激起學生髮言的積極性,然後每個小組再派代表進行團體賽。這樣發言精彩的學生就脱穎而出了,他們既有成就感,又為其他學生做了榜樣。最後我讓每個學生自己找一個同伴練習説,使學生的發言更精彩。一年級的國小生髮言的準確度不高是很正常的,説得不好的學生教師要多鼓勵、多指導,讓學生在反覆的“試説→糾正→再説”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經過長期堅持訓練,各類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

如何培養學生積極發言的良好習慣 [篇2]

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交往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着平等地對話和交流。課堂上積極發言對學生的學習是大有幫助的。它可以使學生注意力集中,聽課效果提高,加深內容理解,提高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課堂發言表面是一個説,實際上是聽、思維、表達等方面的反映。但是,在教學中,我感到學生在發言時害羞、膽怯,課下卻唧唧喳喳。課堂上卻閉口不言。面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更是不敢發言,這是為什麼呢?我和同事們探討,他們也深有同感。我上網查資料、看書籍,去找適合學生的方法,通過自己的實踐,多多少少有一定的體會,下面淺談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讓學生在課堂上消除害怕感

“因害怕出錯”不敢發言的學生大有人在,特別對後進生來説,更是願意做一個聽眾,他們把老師的提問當作“傷心事”;也有一些學生想説但又怕別人取笑自己,從而害怕發言。對此,影響發言能力。這樣如此循環,學生的發言水平得不到發展。課堂上讓學生回答出錯是正常現象,老師不應粗暴的對待,而是應該採取恰當的評價。我的具體做法是:

1、創設和諧的氛圍

在發言中,不讓學生感到忐忑不安,而是發言感到快樂,應從以下入手:

(1)允許學生們出錯,把他們的出錯當成一種資源。

(2)少批評,多鼓勵。

(3)關注每個學生的.差異,見解不同要包容,讓其他學生學會傾聽。

(4)對話交流、敞開心扉,與學生做朋友,讓學生感到老師和他們一樣是在學習。

2、關注學生內心情感

當學生髮言有誤時,老師從傾聽方面來捕捉學生身上的信息以及內心變化。如是學習方法和能力的欠缺,從而恰當評價。不過,在教學中,有些老師一聽到不對的地方就打斷學生,這樣既不禮貌,也會傷害學生,同樣糾正不了錯誤。記得有一次,我在講《下雨了》這篇課文時,讓學生先試説這篇文章講了什麼內容?我環視四周,把眼睛集中到平時不善言語的一個學生身上,我讓他來回答,這位學生面露難色,極不情願的站了起來。嘴裏小聲説:“我不知道。”我説:“你在家沒有預習這篇課文嗎?”他低下了頭。我想發火,但壓住了火,我引導他,給他提供一定的方式去説。我説:“按照老師剛才説的方式你來敍述一下,老師相信你。”他看着我,鼓起勇氣,説了起來。從這件事中,我發現對學生課堂表現要有一定的方法,它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尊重,自信心也會提高。

二、課堂上調動學生髮言興趣

引導學生上課積極發言、動手、動口、動腦相結合。能夠有效地實現知識內化。這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一個因素。因此,教學中,我特別重視口語表達能力。使學生養成敢於發言的一種手段。這樣學生思維被調動。課堂氣氛也活躍課堂效果會提高。如在教學一個口語課《平凡事物中發現美》這個訓練時,我設計了説話訓練。讓每位學生參與,暢所欲言。在教學時,後進生更是不離不棄。給他們要求稍低一些,可以説幾句話或兩三段內容,只要把中心説出來。對於基礎好的學生我要求他們把內容説完整,甚至有條有理。然後學生之間交流。特別是後進生只要能大大方方,站起來敢於發言我就表揚,以此培養學生自信心。小組之間再進行小比試。要求:“大大方方‘聲音響亮‘敍述得體”。這樣學生之間發言精彩的就會脱穎而出。特別是小組內好的學生幫助後進生,互助説。好的學生會有成就感,後進生也感到同伴對他的信任。發言也會調動起來。因為每個學生的發言差異不一樣。説的不好的學生教師多鼓勵、引導,讓他反覆去練習。也可以用激勵性語言評價,“相信你,你能行,你提高我為你高興,”“你回答不上來,不要氣餒,再來一次。”總之,學生們聽到這些語言,上課的情緒會調動,發言也會踴躍。

三、發言權公平,不壟斷。

課堂上,有的學生思維敏捷,發言膽大。老師一提問題總是搶先一步。教師如果不稍加控制。就會造成這些學生對於發言的壟斷。教師如果不稍加控制。其他同學沒法施展發言機會。久而久之發言積極性也消失了,有位教師説,平時,老師一提問題,發言快的搶先。其他學生沒有機會。課堂中出現極少數人發言。大多數冷場看到這種情況,為了挽回這個局面,我與班級學生來了個約定;為了讓每位學生都顧及到都有發言機會。以後你們舉三次手才可以獲得一次發言機會,有創意,再獎勵一次。這樣做,既照顧發言快的學生的情緒,又調動了學生的思維。更多的是讓其餘同學也參與其中,感受發言的樂趣。如:有一次,我班的學生在老師提出問題後,發言積極的學生首當其衝,不善言語的學生或後進生閉口不答,只當聽眾。面對這種情景,我讓發言積極的學生去幫助不善發言的學生。講課前,我總是和他們談天並採取相應獎勵的措施。發言積極和不發言的配合。如果誰回答不上來他的同伴就會幫他。他們就有獎勵,獲得“一個小紅旗”或“一個擁抱”。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調動。特別是不愛發言的更有信心。因為讓他們感到了發言權的公平。老師對他們是一碗水端平的。

總之,學生課堂發言積極了,那麼學習質量和效率也會提高。所以,積極發言使學生上課認真。使學生處於一種活躍的思維狀態,並動腦筋。不僅如此,積極發言還可以鍛鍊口才和膽量。為學生的成長做一個鋪墊。培養學生積極發言的習慣,不僅是新課程倡導的,也是對學生的一種負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