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反思

來源:文萃谷 2.93W

  第一篇

2015年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反思

體積對於學生來説是一個比較生疏、抽象的新概念,由認識平面圖形到認識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學生對什麼是物體的體積、怎樣計量物體的體積以及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為什麼是千進位等問題都不易理解,因此學生對體積概念的認識與理解至關緊要。本節課的教學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即體積和體積單位。體積概念對於學生來説比較抽象,因此通過“烏鴉喝水”的故事使學生初步感知“空間”,再通過一系列的觀察、實驗進一步感知空間的大小之分,使學生在直觀、形象、實踐之中理解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就是物體的體積;而體積單位則可以通過長度單位和麪積單位的學習遷移類推,並建立體積單位的表象。通過本節課學習體積和體積單位,使學生感知體積的含義,認識體積單位,為學生形成體積概念、掌握體積計算及其單位間的進率打下基礎學習體積和體積單位也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通過學生觀察、合作、交流的活動,使學生在體驗知識來源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知識來源於生活而應用於生活的道理,並幫助學生在今後的生產和生活中能靈活運用合適的計量單位表示物體的體積,同時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和發展有重要意義。

數學教學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是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觀念,自主探索學習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經歷學習過程,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學習,把整個課堂教學還給學生,這樣就能把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數學課堂教學“活”起來了。課堂上如何結合教材展開實踐,下面以“體積和體積單位”的教學為例説明:

一、故事引入,在活躍氣氛中引發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抓住學生喜歡聽故事的年齡特徵,從《烏鴉喝水》這一學生耳熟能詳的故事導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很自然地引入新課。引入階段正處在一堂課的起始階段,處理的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情緒,以及思維的活躍程度。本課的導入設計,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的內驅力,而且可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在活動開始就處於情意高昂的學習狀態。

本節課為了更好的體現以上理念,我主要按“實驗發現問題——操作探究問題——嘗試解決問題——深化鞏固問題——迴歸總結問題”的環節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氛圍,使學生可以自由的思考、想象、猜測、實驗、驗證,親身經理知識的形成過程。

二、實驗發現問題

藉助“烏鴉喝水”這樣一個學生耳熟能詳的故事引入,使學生在回憶故事情節的同時初步感知“空間”的存在,接着用兩次倒水的實驗,讓學生觀察發現到石頭確實是佔據空間的,而且佔據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的,

如果説“烏鴉喝水”的故事只是讓學生比較抽象的發現“空間”,那這個實驗則是讓學生進一步直觀形象的感知了“空間”的存在,同時也使學生明白一切猜想都要由實踐來驗證。

國小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隨着年齡的增長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根據這一特點,我在學生感知“空間”的基礎上,通過幾次對比的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使觀察與思維、語言表達緊密結合起來,然後再逐步擺脱直觀形象,利用表象逐步抽象很自然地引出了體積的概念,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三、注重知識遷移,探究問題。

學生雖然能比較一些直觀的物體的體積大小,但對於體積比較接近的物體在比較體積大小時遇到了困難,但此時的學生越是不好解決的問題越能激發他們求知的慾望,同時產生認識體積單位的需要,在引出體積單位的教學過程中,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而是用多媒體演示切割法,並提問為什麼要切成大小、形狀相同的方塊呢?由此引出比較物體的體積時有需要有統一的單位,也就是體積單位,從而輕鬆的突破了難點。

四、嘗試解決問題

在新一輪課改中,《標準》所提倡的數學課堂教學應“由單純的傳授知識的殿堂轉變為學生主動從事數學活動的場所;學生從單純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數學學習的主人。”那麼教師就應在教學中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為學生創造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由於體積單位比較抽象,因此,我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實例,激發學生慾望,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拿出課前準備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摸一摸、量一量、圍一圍、比一比,説一説等實踐活動,學生在親身經歷和體驗下認識體積單位,從而在頭腦中形成表象,有助於以後計算和估算物體的體積。再讓學生説説身邊哪些物體的體積約是1立方厘米,哪些物體的體積約是1立方分米。在教學1立方米正方體有多大時,我讓學生依次進入準備好的1立方米的正方體框架,大約能容納十幾個學生,學習氣氛更是達到了高潮,教學效果良好,同時使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數學就在身邊。培養學生自學、小組合作交流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學生參與探究嘗試的興趣。

五、動手操作,注重比較。

如果説學生在低年級時學習數學主要是依賴模仿與記憶,那到了高年級則完全可以藉助已有的知識背景與生活經驗遷移類推新知,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對於體積單位的認識主要是藉助長度單位和麪積單位的知識進行遷移,並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體積單位的表象,,進而能靈活的運用體積單位表示物體的體積。

例如,區別1cm、1cm2、1cm3時,除了讓學生説出它們分別是用來計量什麼量的單位外,更是讓學生動手比畫一下三者的區別。感受三者的大小,以加深頭腦中形成的體積單位的直觀印象。

六、深化鞏固問題

練習是數學教學中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提高學生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能力,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實用價值”,我設計了多層次的練習。

1、填上合適的體積單位

通過這樣的練習,使學生在認識體積和體積單位的基礎上,能在生活中靈活運用、估測物體的體積,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