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計劃範例

來源:文萃谷 2.18W

你是否在苦惱綜合實踐的活動計劃該如何寫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綜合實踐活動計劃,歡迎大家前來參閲。

綜合實踐活動計劃範例

  綜合實踐活動計劃篇一

一、學情分析

六年級四班共有39名同學,因為學生來源複雜,基礎不一。所以雖然是高年級學生,他們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並不瞭解,因此在本學期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着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

二、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包括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社區服務、社會實踐四部分內容。

總的指導思想:一是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為指導,積極探索課程改革新路,着眼於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現狀,發展學生的全面素質,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培養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促進辦學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與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開設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和對自我的責任感;拓展教學活動空間和活動內容;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應用中學習,並主動參與社會、生活。為學知識、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三、活動目的要求

1.增進學生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增強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

(1)走進自然,增進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理解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繫。

(2)關心自然環境,自主探究自然問題,具有環保意識;

(3)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增強環境保護能力。

2.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和社區服務,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並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1)走入社會,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理解個體與社會的關係;

(2)關心社會現實,主動探究社會問題,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社區活動,服務社會,發展社會實踐能力;

(3)遵守社會行為規範,養成社會交往能力,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具有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1)反省自我,增進自我認識,確立自信,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學會適應社會生活,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3)瞭解與認識現代生產和勞動技術,端正勞動態度,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4.進行課題實驗和課題研究等。在廣泛的調查、採訪和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豐富的各種知識,撰寫實踐性的記錄和報告、論文等。

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信息的能力,養成主動獲得信息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信息素養、探究能力和創造精神。

(1)學會自主提出問題、制定獲得方案,並組織實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開展問題探究,體驗探究過程,對感興趣的自然問題、社會問題和自我問題進行深度探究;

(4)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形成問題意識,發展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課程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親身體驗實踐,開闊視野,瞭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索,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踐實證的方法。

4.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的良好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五、實踐途徑和活動安排

我們將在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社會實踐三部分內容中篩選出一些有價值的實踐活動以競賽或專題彙報的形式展開,再綜合生成出一些專題實踐活動,其具體安排如下:

研究性學習:嘗試以研究性學習為重點的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合作精神,培養蒐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本學期開展的研究性學習課題是:甲型H1N1調查。

活動側重:留心周圍的一切,善於觀察與思考,從生活中產生問題,轉化成課題,讓學生自己動手採集信息,處理信息,參加社會實踐,解決問題

社區服務:參加社區服務,定期為環保做力所能及的事,並能做好宣傳工作,樹立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活動側重:綠色環保、慰問孤老、創建知識宣傳、衞生清掃等志願服務活動

社會實踐:近社會、學習知識、開闊眼界;為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提高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本學期開展的社會調查活動是:《走近中秋》。

活動側重:讓學生廣泛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接觸生活,瞭解祖國日新月異的.計劃,瞭解經濟改革的情況,瞭解我們的國情情況。

六、活動措施和注意事項

1.課題的選擇力求從本地資源入手,從培養學生應具備哪些方面的綜合能力進行全盤考慮,要對提出的課題進行反覆的論證,在開展活動課之前,要儘可能地激發。

2.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3.積極開發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

4.注重與其它學科領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綜合實踐活動實效。

5.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綜合實踐活動,開發具有學校特色、本地資源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題內容,與教導處、德育處聯手,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

6.努力探索對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活動情況的評價機制,注重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性評價。

7.努力體現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活動評價方面

1.注重過程性評價。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師生評價以過程評價為主,看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的深淺、經歷的狀態。因此,我們要認真搞好每次活動,不搞走過場,不做表面文章,以學生的真實體驗、具體收穫為目標,多角度,多層面的合理、客觀地評價學生。

2.注重多元化評價。教師對學生活動評價就注重多元化評價。採用教師點評、學生互評、班級互評、請家長評等多種方式進行。在評價的內容上,應分別從能力、知識、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計劃篇二

一.指導思想:

繼續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思想,實施素質教育,更好的培養學生各方面綜合實踐的能力,帶領學生走入更廣闊的社會活動空間,豐富學生的知識、情感等方面的體驗。圍繞“讓學生在活動中成長,讓學生在活動學習”的教育理念,進行《我愛家鄉》校本課程的開發研究,建立一支穩定的指導教師隊伍,以《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堂實施的研究》的課題研究為抓手,實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常態化實施。

二.主要措施:

(一)教師指導要落到實處:教師是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老師指導不能只偏重活動形式,忽略具體活動方法的指導;偏重活動過程與階段,忽略活動的具體落實程度;偏重書面的方案完成,忽視過程性資料的積累;主題活動不能浮於表面,缺少深度。

1.指導教師要制定學生活動主題的具體指導方案,編寫活動設計,參考設計:主題來源、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

2.指導教師對學生的活動展開過程可能遇到哪些問題和困難應有預先的設想和解決方案。

3.指導教師要明確具體任務:

指導如何選擇主題,到哪裏去找問題?怎樣把問題變成研究課題?指導制訂活動方案,活動方案包括的內容,如要做什麼?怎樣做?做成什麼?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指導查閲文獻資料,需要哪些資料?可以從哪裏找到這些資料?如何整理資料?指導學會社會調查,如確定調查的內容,確定調查的對象,設計調查問卷,發放調查問卷,整理調查數據,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等。指導學會整理和分析資料,對記錄的目的,記錄的原則,記錄的方法進行輔導。指導選擇成果表現形式,有文字類:課題研究論文;有實物類:模型,音像製品,多媒體制品,網頁,廣告;在選擇成果表現形式的原則、方式方面給予指導。指導學生評價自己的表現和研究成果:可以寫小論文、活動日記等。

4.指導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科學評價。

(二)管理落到實處

1.細化管理制度

(1)制訂實施計劃:全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計劃;年段實施計劃;班級實施計劃。

(2)成立年級研究組,確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年級負責人、班級負責人。保證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各個環節都落到實處。

(3)建立隨堂聽課制度,將該課程列入六認真檢查和考核的項目。加強對該課程實施的隨機檢查,努力杜絕隨意佔用該課的情況發生。

(4)提倡集體備課制度,但不提倡案例共享,每位老師應根據班內實際情況,獨立設計特色性方案,積累規範的資料。

(5)制定獎勵制度:制定科學的考核獎勵辦法,教師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質量,作為教師教學業務考核、晉級、職稱評定、評選先進的依據之一。對在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做出成績的教師,給予表揚和獎勵。

2.細化研討制度:

(1)每學期學校都要開展一次校級綜合實踐活動觀摩活動。面向全校開放,及時作好活動的總結、評價和記錄。

(2)年級組兩週一次研討形成制度,每學年每位老師在校內上一節研討課。

(3)注重規範的積累過程性資料,如:學生活動活動方案、活動日記、學生蒐集的資料卡、學生調查表等。

(4)細化學生評價:對學生的 評價要注重形成性評價,讓學生在課堂觀察、開放作業、專題彙報、個案調查、實際操作等評價過程中互相評價,讓家長、社會力量參與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計劃篇三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和貫徹國家《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以本地區的自然、歷史、人文為研究背景,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實驗為基礎,以教師指導下的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為載體,加強學科有效整合和教師文化溝通,幫助學生學習、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更新教師與學生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為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形成區域辦學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課程目標

(一)總體目標: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區域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學科整合,學生實踐,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二)具體目標: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結合學科課程的學習,有效進行學科知識的整合與溝通,教育和引導學生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走進自然、主動實踐,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和合理開發周圍自然環境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見識和行為辨析能力,初步養成服務社會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積極的、科學的人生觀。

4、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問題的能力。

三、課程設置及課時安排

按照《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試驗稿)》的規定,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小3-6年級的一門必修課程,每週平均3課時。依據《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及《國小綜合實踐活動學習指導》的精神,結合我校教學的實際,綜合實踐活動全校自國小三年級開始設置每週固定1課時,根據需要每週可加2課時的“1+2”課時設置。

四、具體工作及措施

(一)師資建設

由於我校師資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師兼任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

1、加強教師培訓

教師培訓是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實施的關鍵,學校要十分重視通過各種形式開展教師培訓工作。通過培訓促進教師教育觀念轉變同時,要鼓勵、支持教師去研究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規律,提高開發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能力。

2、注意開發利用多種教育資源

學校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包括校內資源、社區資源和學生家庭中的教育資源),落實課程計劃的要求。要積極創造條件開發信息化課程資源,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空間。

學校還要注意發展校外指導教師隊伍,構建起指導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人才資源庫。

(二)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

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指導過程中要用新的評價理念與評價方式。反對通過量化手段對學生進行分等劃類的評價方式,主張採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自我反思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的表現進行評定、進行鑑賞。

1、評價理念

a、整體觀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的整體觀要求在評價中把課程、教學和評價進行統整,使它們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貫穿到活動進行中去。

b、多元化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強調多元價值取向和多元標準,肯定學生與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過程性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要重視學生活動過程的評價,對學生進行評定的作業應該揭示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以及他們是如何解決問題的,而不僅僅是針對他們得出的結論。

2、評價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方式多種多樣。在具體操作中,“檔案袋評定”和“協商研討式評定”等方法被認為是非常有效的評價方法。教師在運用這些方法時要注意用文字説明學生活動令人滿意或需要改進的地方。

總之,教師要鼓勵每個學生建立自己的綜合實踐檔案,以便使學生深入的瞭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並能與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體會及進步的喜悦

五、組織機構

學校成立以校長為中心的綜合實踐領導小組,在教導處、教研組的領導下開展工作。該活動具體由實踐活動指導老師負責日常工作,各任課老師協同配合,確保活動正常有序地進行。

六、活動安排

1.9月:制訂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劃,組織教師學習《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和與綜合實踐活動相關的一些案例,激發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熱情,召開家長會取得家長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支持。

2.10月:指導學生確立研究主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3.11月:進行階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四、五、六年級各推出一節研究課,大家談體會。

5.關於下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研討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