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糧節糧先進事蹟材料(通用9篇)

來源:文萃谷 3.14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蹟了吧,藉助事蹟可以很好地體現先進對象的先進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時代特徵。那麼擬定事蹟真的很難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愛糧節糧先進事蹟材料(通用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糧節糧先進事蹟材料(通用9篇)

愛糧節糧先進事蹟材料1

王運是一名90後農創客,也是一名“糧二代”。2010年底,她放棄了杭州穩定的工作回到家鄉建德開始幫助父親經營建坤農業,從最初的108畝田地發展成如今的2300畝,公司也成為杭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杭州市專家工作站、電商人才實訓基地,目前已培育電商達人、直播紅人等網絡營銷人才82名,帶動農產品銷售1100餘萬元。

弘揚興糧節糧新風尚

近年來,依託於王運的基地,鄉村兩級婦聯組織上百次興糧節糧活動,組織國小幼兒園的家長學生、巾幗志願者、農户等等開展“大手拉小手節糧一起走”活動,引導孩子們積極響應“光盤”行動,從節約一粒米、一把面、一滴油做起,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從小樹立良好習慣,讓愛糧節糧新風尚進村莊、入家庭、到個人。

春耕時候,組織家長學生參與耕種比賽,通過寓教於樂的農事體驗讓孩子們在田野間感受自然、感受生活,體驗糧食來之不易,增加對勞動的尊重感。

巾幗助共富帶動農户增收

作為建德市欽堂鄉蒲田村婦聯主席,她將產業優勢和組織優勢有效結合,帶領全村婦女致富奔小康。

以公司為依託,為在家務農女性,尤其是低保户家庭提供崗位、創業增收。藉助崗位平台、婦聯舞台,她近幾年來組織培訓婦女羣眾8000餘人次,她們都通過培訓上崗,服務現代農業產業,融入到現代農業產業各個環節,帶動農户每年增收2.2萬元。

愛糧節糧先進事蹟材料2

“袁隆平把天下米弄多,我要把天下米弄香。讓尋常百姓餐餐吃上噴香可口的香米飯;更讓農民好種、好銷、好收成。”孝感市孝南區農業農村局正高級農藝師湯儉民斬釘截鐵地説,從事香稻研究40餘年,育出了25個品種,全省累計應用2000餘萬畝,共為農民增收30多億元。

他的妻子嚴文鳳説:“作為丈夫,他不稱職。當年看中他人品,誰知結婚36年,他總是忙。沒陪我看場電影、逛一次商場;沒做一次飯菜、燒一口茶湯;我生病未陪牀,兒子出生也不在旁。”

湯儉民曾承諾,退休前妻子照顧他,退休後他照顧妻子。“2019年春,他退休了,要他履約。哪知單位還要他做好傳幫帶,暫不離崗。我也只好同意。”嚴文鳳無奈地説,幾十年都是這樣,他乾的是大事,總該支持。

一心撲在香稻上,湯儉民也有心思柔軟的時候,尤其是對父母的遺憾。他20多個春節都在海南做研究,除夕時也想念父母。2009年12月,父親突然病世,他還在海南,沒來得及給老人送終。2019年9月,母親也因腦梗突然離世,他在育種田,也沒來得及給母親送終。

“爸媽養了我一場,沒來得及寸草回報,就離開了,讓我遺憾至極。父親走後,我想把母親接到孝感一起生活,以便盡點孝心。可母親看到我成天忙,不忍心拖累。她老人家當時説,‘你在搞香米,做的是大事,為大家也是在為我。你妹妹是醫生,三病兩痛她好照顧,我就住你妹妹家’。”湯儉民回憶,母親深明大義,他只好同意,可內心的那份自責卻無法抹去,每當別人問到這事,他不願多講,只好主動多給一點贍養費。

每年2至4月,是他在海南最忙的時候。而這段時光,是孝感奼紫嫣紅的最美季節,而他卻年年錯過家鄉的美好春光。他用自己常唸叨的一句打油詩來自勉——春暖花開好時光,我卻年年無心賞。日也忙,時也忙。忙來忙去為哪樁?百姓若滿意,我心才舒暢!

愛糧節糧先進事蹟材料3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膾炙人口的古詩,也許同學們在幼兒園裏就已經會背了。然而不知同學們是否留意過沒有,每天中午學校開飯後,就會在食堂裏發現很多同學桌上、地上會留下米粒或飯糰;有的甚至因為菜不合胃口,只有吃了幾口,就把剩下的飯菜倒在學校的塑料桶裏了,這實在是一種可恥的行為。

不珍惜糧食是不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不熱愛勞動人民,農民伯伯辛勤勞動,任勞任怨,在田野不綴勞作,好不容易才生產出糧食來。上面的那首古詩,不正是農民伯伯辛勤勞動的真實寫照嗎?

記得長輩們經常提起:“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於某些原因,國家大量缺少糧食,有的人因為沒飯吃,只得啃樹皮,吃野菜,甚至活活餓死。”不知同學知不知道,現在非洲還有很多饑民,許多孩子被活活餓死。這些情況也許在有的同學看來是無法想象、不可能的事。認為自己家的米多得吃也吃不完,浪費一點算什麼。但是,同學們是否想過,農民伯伯辛勤勞作產生出糧食,要經過多少工序,將生米煮成熟飯,而我們卻白白地把它浪費了。我們是否為這種行感到羞恥呢?

浪費飯粒也會助我們養成鋪張浪費之風,有礙於同學們良好情操的陶冶。我們可以這樣計算一下:一個學生浪費一口飯,像我們學校有一千多人在食堂吃飯,一天就要浪費十幾斤飯,一年就要浪費上千斤糧食。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目,這在我們目前還不富裕的國家裏是一個多麼令人觸目驚心的事啊!況且,和目前國家提倡的節約型社會是格格不入的。

這樣看來,同學們也許就會認識到浪費糧食的確不是件微不足道的事了,小事非小,我們應該從生活的瑣小事做起,作為新時代的國小生,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愛惜每一粒糧食,懂得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真正理解:“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意義。

愛糧節糧先進事蹟材料4

俗話説:勤能補拙,省能補貧;精打細算,油鹽不斷。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

同學們,當我們看到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我們唱起雄壯的國歌時,我們心中充滿了自豪和幸福。但同學們有沒有想到,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麼多人的吃飯問題已成為我國的第一大問題。所以,我們每個同學要拿出實際行動為黨為國家分憂,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

俗話説:勤能補拙,省能補貧;精打細算,油鹽不斷。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然而,當我們隨手扔掉一塊饅頭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人正在為一餐飯而辛苦奔波?還有許多人正因飢餓而在死亡的邊緣上掙扎?以前我總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浪費,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所以吃東西常常挑三揀四,吃不完就隨手扔掉。可是自從我在電視裏看到了很多非洲難民因飢餓瘦骨嶙峋、飢不擇食,最終餓死在街頭那慘不忍睹的情景時,我才突然覺得我們的生活是多麼地幸福:有爸爸媽媽的疼愛,有大房子住,上學放學都有汽車接送……正因為生活條件太好了,所以我才養成了不節約糧食的壞毛病。每次吃飯都會掉很多的飯粒,吃不完也覺得無所謂,爸爸媽媽批評我,我還找很多的理由來狡辯。想到這裏,我感到非常慚愧,我真是太不應該了!從現在開始,我一定要改掉這個缺點,節約每一粒糧食,再也不浪費了!

日省一把米,月節一斤糧。凡事貴在堅持,節約從點滴做起。

小夥伴們,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儘自己的一分力量,從小養成節約的好習慣。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亂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不浪費、不擺闊,若有剩餘的要打包帶回家。

聯合國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就是要我們把節約變為自覺、成為習慣。

節約是美德,節約是責任。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節約身邊的每一滴油、每一粒糧,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更加富有,我們的祖國才會變得更加繁榮昌盛!

愛糧節糧先進事蹟材料5

有一天下午,爸爸和我到超市買東西,恰巧遇到他在鮮奶公司當配送員的朋友。當時叔叔正在送貨,叔叔將新鮮的牛奶運送到超市,又從超市後方,將一堆優酪乳、布丁、鮮奶……放在推車上,要將它們推向冷藏貨車。

叔叔無奈的告訴爸爸:這些過期商品都要拿回去銷燬,經濟不景氣,不僅生意變差,報廢商品也愈來愈多。接着叔叔指着正在冷藏櫃旁選購鮮奶的小姐説:消費者愈來愈精了,我才剛上架放在後排的鮮奶,就馬上被拿走。下次我再送貨時,那幾瓶放在前排快到期的鮮奶,可能又要成為報廢品。説完,叔叔搖着頭並且深深歎了口氣。頓時,我紅了臉,望着這堆報廢品,我覺得我也是兇手一樣。

接着,我和爸爸選購了明天早餐要喝的優酪乳,我特地拿起擺放在第一排的,爸爸和我不約而同相視一笑。我檢視着保存期限,距到期日還有五天,以往這是我不會選擇的。其實這瓶優酪乳明天一早,就會被我們全家喝光,而這都是在保存期限以內。

最近幾年,住在地球的人們開始重視地球暖化的問題,也發現節能減碳的重要性。很多習慣只要身體力行,每個人都會是環保的尖兵。就飲食而言,現在我購買食品,已經改變了習慣,雖然會注意保存期限,但會盡量挑選前排的。我也會一次購買少量,不會一次將一堆食品搬回家,不但增加冰箱耗電量,還常常放到過期,最後不得不丟進垃圾桶。

報廢牛奶故事。我的這羣善良同學認同了我的想法——只要是立即食用的食品,我們可以選擇接近保存期限的。就這樣,我帶領了更多的節約標兵了。

其實要過期的食品,都沒壞,只是我們的心裏作用而已,只要我們每次都拿接近保質期的東西,那些食品就不用拿去銷燬了,你看,這樣是不是又幫世界節約了食品呢?

愛糧節糧先進事蹟材料6

一天早上,小芬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早飯。她三下五除二將米粥扒完,又一口氣吃了三個熱氣騰騰的饅頭,將剩下的一個“飛”出窗外。她邊扔邊嚷着:“不吃拉,不吃啦,再吃肚子要爆了!”真是無巧不成書啊!我正好來約小芬一起去上學。當我路過窗口的時候,忽然一個東西“飛”了過來,正好砸在我的頭上。我一看,原來是個饅頭。“咦,為什麼這裏會有饅頭冒出來?”我拿起饅頭,開始沉思:“會不會是她……”

這時,聽到外面有動靜,連忙把頭探出去,發現原來是我,忙説:“對不起,小珺,我沒想到你會在這裏。”説着還很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後腦勺。小芬見到是我探出頭,猛然想到一個主意。他偷偷地把饅頭藏到背後,説:“不要緊,不要緊,我正準備來找你呢!”説完,衝着小芬笑了笑。小芬聽到我説要找她,拍了拍胸脯,問道:“什麼事?用的着我的地方儘管説。”我回道:“古詩《鋤禾》我忘了,你教我一下吧!”小芬輕輕地笑了笑,説:“我當啥事呢!”接着用大拇指指着自己的鼻子,“我會背!”接着,小芬就有聲有色地背了起來。他裝作古人的樣子,一邊背還一邊搖頭晃腦,暗自得意。“我的傻老妹啊,難道你還不知道我的用意嗎?現在你別神氣,等會兒你要比鬥敗的公雞還難看呢!”我暗自發笑,眼睛都眯起來了。小芬卻以為我在稱讚她呢,背得更加起勁了。當小芬背到最後一句“粒粒皆辛苦”時,還驕傲地暑期指頭朝前直了一下。等小芬背完後,我把放在背後的饅頭拿了出來,用手指着“贓物”説:“那麼這個饅頭你打算怎麼搞定它?”小芬的臉刷地紅了。難為情地低下了腦袋。呵,她背了這麼老半天,直到現在裁紙刀小剛叫他背古詩的真正的用意呢!

我認為我們應該節約糧食,不浪費資源。

愛糧節糧先進事蹟材料7

石愛雙是東麗區工業和信息化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擁有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育有一個活潑懂事的女兒。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儉、樸實和寬容守護着最真實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十多年來,攜手幫扶共同努力,建立了一個幸福和諧的最美家庭。

互敬互愛家風和諧

勤儉節約是家庭和睦的基礎,是家庭幸福的源泉。石愛雙一家人在生活中互相監督、互相信任;在工作中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取長補短,遇到困難互相開導、互相幫助。2022年初新冠疫情的爆發,石愛雙平時負責全區防控物資的管理工作,在疫情暴發時,要統籌做好全區核酸篩查及隔離酒店醫務人員及工作人員的物資保障,物資發放的過程中,堅持節約,嚴格保管物資,決不浪費。在期間連續幾天工作在一線,和家人共同努力,她的愛人主動承擔起照顧家庭、輔導正在小升中的女兒學習的責任,在生活中,教導孩子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將好的家風傳承下去。甚至有的時候,為了節省人力物力時間,她的家人也投入到疫情防控中,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勤儉持家鄰里和睦

在生活中,一家人厲行節約、崇尚節儉、反對浪費,這是全家人的.處事態度,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鄰居們有什麼困難,都熱心幫助,並且積極投身社區公益事業。

愛國守法廉潔奉公

在工作中,能夠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真誠待人,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堅持廉潔奉公的原則,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勤儉節約履職盡責

工作中始終嚴格奉行勤儉節約要求,努力做好各項工作。認真落實好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與錯峯生產工作,多次在嚴寒天氣與酷熱天氣深入我區鋼鐵企業檢查落實情況。積極推進低VOCs含量原輔材料替代工作,為我區環保事業貢獻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有序推動用電工作,大力督促各企業節約用電。無論是在收集信息資料,全面瞭解工作動態,分析總結工作經驗過程中,都秉持勤儉節約原則,決不浪費一張紙,絕不耽誤一分鐘,保證全面準確掌握工作的實際情況,為單位決策和解決問題當好助手。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兼職承擔東麗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物資保障組統籌管理工作,對全區防控物資進行統籌與協調,嚴格把控物資管理,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充足的“糧草”。

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我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勤儉節約、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石愛雙經常告慰自己要懂得艱苦奮鬥,善待自己與家人。

愛糧節糧先進事蹟材料8

在襄陽市有這樣一個家庭,一件穿了30多年的背心,一本使用了48年、用針線縫上布當作書皮的漢語大詞典,一塊上世紀80年代買的小黑板……他們將勤儉節約的家風傳了四代,還將“萬噸油裝不滿漏砂鍋”作為家訓,代代相傳,這就是襄州的蔡學嶺家庭。

蔡學嶺,襄州區委黨校退休幹部。他以自己的行動示範,幾十年來一直勤儉節約,不浪費一粒米。蔡學嶺家庭四代節約糧食幾十載,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事蹟曾被《人民日報》《當代老年》等報刊雜誌刊登,在全社會贏得良好讚譽。他發出節糧愛糧倡議書,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特別是在餐飲浪費上主動發聲,通過電視、專題報告會、主題黨日等形式做宣講,引導廣大離退休黨員幹部爭做愛糧節糧的踐行者,傳承節儉家風。他經常進校園為下一代講“愛糧節糧”的故事。他以自身的示範,帶動青少年踐行勤儉節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讓“浪費可恥、節約光榮”成為深入人心的價值取向。

蔡學嶺家庭先後獲得襄陽市最美家庭、荊楚最美家庭、全國最美家庭稱號。蔡學嶺本人獲得2021年襄陽市優秀共產黨員,襄陽市“風範長者”,襄陽市“文藝助力抗疫優秀個人”,襄州區楷模等榮譽稱號。襄州區委組織部、老幹部局專門發文通知,號召全區機關幹部、離退休老同志向蔡學嶺學習。

愛糧節糧先進事蹟材料9

東麗區婦聯緊緊圍繞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深入開展“巾幗興糧節糧”活動,對選樹出的勤儉節約家庭典型事蹟進行廣泛宣傳,積極引導廣大婦女和家庭成員從自身做起,勤儉持家、節約糧食、反對浪費,擴大優秀典型家庭影響力,用羣眾身邊的典型充分發揮積極作用,傳承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推動興糧節糧理念在家庭落地生根。

康愛軍的家庭是温馨幸福的三口之家,育有一女。在生活中互相照顧,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在家裏時常交流思想,互相取長補短,遇到困難互相開導,共同的生活經歷使我們的心貼的更近,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疫情期間,他多次帶領家人蔘加社區志願活動,真正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所在。

他的家庭倡導勤儉節約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學理財、合理消費、勤儉節約。他們常教導孩子:“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生活中點點滴滴要從每件小事做起”。踐行“光盤”行動,珍惜糧食傳承節儉美德,按需就餐,做到適度適量,吃飽為好。家裏面的每樣東西能修復利用的,從來不輕易地丟棄,儘量使其再發揮作用。養成隨手關燈的良好習慣,注意節約每一度電和每一噸水。這一勤儉節約的意識已深入到每一位家庭成員之中,併成為全家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

一個幸福、快樂、和諧的家庭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共同的努力。只有每個人都奉獻一點愛,家才會更温暖,只有每個家庭都幸福了,我們的社會也才會更和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