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師德師風演講稿四篇

來源:文萃谷 7.04K

演講稿是一種實用性比較強的文稿,是為演講準備的書面材料。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演講稿的機會越來越多,寫起演講稿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師德師風演講稿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師德師風演講稿四篇

師德師風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

大家好!

教師職業,社會已經給了它偉大的稱謂,賦予了美麗的光環。我坦白地説:在我那頗為貧乏的詞庫裏,我實在找不到更為確切的詞語來概括形容我的職業。今天我的演講,我把它取名為,甘為儒子牛無私奉獻奉獻!!!

俗話説: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它們就象一對孿生兄弟,密不可分.的確,在這裏,在我們古城中學的每一個教職工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我們古城中學招收的是洛南中學、西關中學招收了之後留下的學生,也就是説我們收的是三流學生,但學生家長和社會是不這麼認為,要我們每年也像其他高中學校一樣有大學聯考任務,每年也有一定的大學聯考任,我們古城中學的全體教師毫無怨言的接受了這樣一個現實。凡是到我們學校報到的學生,只要你來,我們大家的共同願望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會盡全力,幫助每一學生實現他們的人生目標,給家庭、給社會交一張滿意的答卷。

那麼看一看我們的教師是怎能麼做的。我們班主任老師6:20就到教室,其他教師7:30早讀就到辦公室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晚自習21:40下了之後我們的辦公室還有老師在為學生輔導,還有教師在為明天的功課作準備。那麼就有人會問那麼辛苦老師的待遇不錯吧。説起這個事我無法對大家説,怕大家笑話,特別是在外出遇見了熟人羞於啟齒,見了同行、朋友更是不敢説起,你説了,別人也不信,我們一個完全高中課時津貼都沒有,其他待遇就更不用提了。平時的課時費都沒有,大學聯考獎也不是很多的,人均不足千元。不是因為今年的經濟危機影響取消了,是因為我們從來就沒有課時費等項目。那麼就有人要問,你們老師是如何工作?大家的工作是不是不努力,工作積極性不高,恰恰相反。用以下例子看我們的教師是如何工作的。

20xx年,有位教師患有心臟病不能負擔勞動過重,學校考慮到他的身體,但他依然主動承擔了高三的數學教學工作,因為他是教研組長,有上高三的工作經驗想把新手多送一程,結果倒在了工作崗位上。又有一位教師長期患病,但他一但感到精神狀態好了,他就要求工作,在他的多次要求下,加上學校今年的歷史任課教師不足就給他安排了高一三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他一直幹到不能再走上講的那一刻。就現在而言,我們還有好幾位年紀大的老教師還在忘我工作着。像劉振哲老師,再兩年就要退休了,但他還在一線,何況這位老師眼睛還有疾病,早晚、天氣不好時看不清東西,但他兢兢業業從事着一線的教學工作。何志明老師也是一位年過五旬多的老教師,現在承擔着高一五個班的政治教學工作,每週淨課時十八節,這就是我們古中人。在市場經濟發達的今天,對人們勞動評價早已用金錢衡量,但我們還在繼續着六、七十代的工作精神和工作作風,在目前的社會生活中是不多見的。在古中教師羣體中感受人的事蹟太多了,舉不勝舉。

古中的老師們那種兢兢業業,勤於奉獻的精神更為讓我感動!我們都知道,教師不是偉人,不能象偉人一樣成為偶像,受人景仰;教師不是英雄,不能象英雄一樣樹碑立傳,流芳千古;我們更知道,教師不是明星,不能象明星一樣婦孺皆知……相比之下,教師所做的一切,是那麼普通,那麼平凡,那麼瑣碎!但是他們又是怎樣做的呢?究竟是什麼力量讓他們如此敬業呢?那就是教師對事業的這份執着的追求,有着樂於無私奉獻的甘為儒子牛的精神!這就是我們古中人,我們用落後教育教學設施,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具有現代文化素質的社會新型人材,我們這樣三流的生源,但我們每年都向高校輸送一大批合格的人材。

老師們,儘管我們的一切條件很差,為了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為了滿足東路人民望子成龍,望女成風的願望;為了圓每一位學生人生之夢想,實現人生價值,讓我們攜手並肩,不回顧,不彷徨,風雨兼程,勇往直前吧。

師德師風演講稿 篇2

清澈盪漾的酉水河,傳承着湘西土家人一代又一代古遠的文明;

巍峨挺拔的呂洞山,鑄就了湘西苗寨人一輩又一輩神奇的文化;

從秦簡古歲月到改革新時代,幾千年來,綿延十萬裏的湘西大山中,一批又一批,一羣又一羣辛勤勞碌、默默耕耘的先生、老師、園丁們,是他們用愛和忠誠,托起了湘西教育這座大山的脊樑。

二十多年前,在酉水河畔出生的我,搖搖晃晃走進了幼稚園,便開始親身感受着老師們那母愛般的温暖。從國小到中學,隨着年齡的增長這種愛的享受越來越真切,越來越深厚,越來越銘心刻骨。我沐浴着這種温暖的幸福,感悟着教師那平凡的高尚:

忘不了您啊,我的英語老師——盛xx老師。那風吹紙破的窗户下,定格了您用纖細的身影,坐着的是我,站着的是您,整整三年,是您用每天中午的休息時間,讓害怕英語的`我,大學聯考考出了優異的成績。老師,感謝您,是您無怨無悔的付出開啟了我夢想的引擎!

忘不了您啊,我的地理老師——張xx老師。在那門開的最早,燈關的最遲的辦公室裏,是您的鼓勵,讓我如遭霜茄子的臉上流出了幸福的淚花。老師,感謝您,是您堅持不懈的努力放飛了我理想的翅膀!

忘不了您啊,酉水河畔那顆最讓學生崇拜的青松--劉勁鬆老師。他用愛生如子的情懷詮釋着“得天下英才教育之而樂”的職業操守。23年,您頂烈日、冒酷暑,走遍了保靖16個鄉鎮近千個村寨,對班上學生進行家訪,瞭解學生家庭情況。在保靖民中讀書的學生,很多來自偏遠的農村,當他們家境貧寒學業無以為繼時,您心急如焚,找學校,求朋友,自掏腰包,給一個又一個孩子提供最及時最温暖的幫助。當孩子們被繁重的學業壓得喘不過氣來時,劉老師會在愚人節和學生開個小小的玩笑,會在聖誕節肩扛一袋蘋果,手提一袋橙子,為孩子們發放“平安”與“成功”。當孩子們為成績苦惱為前途迷茫時,劉老師在週記本里寫下暖心暖肺的批語,那些真誠的批註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喚醒、激勵和鼓舞着學生的心靈,讓他們在學習重壓下依然綻放着青春的笑臉。

您為學生付出的不僅僅是愛,甚至可以是生命,xx年冰雪災難,您護送偏遠山區的學生回家,天寒地凍,腳下鄉間小路崎嶇不平,寒冷,飢餓,危險,您始終懸着一顆心,卻始終用鼓勵的話温暖孩子們害怕的心,被大雪壓倒的電線杆擋住孩子們回家的路,卻擋不住您前進的腳步,您故作輕鬆的對學生説:“孩子們,我先過去,如果我犧牲了,你們就回學校。”孩子們齊聲勸阻,您義無反顧地跨出了腳步,安全通過的那一剎那,孩子們笑着,跳着,叫着,哭着把您緊緊抱住,他們笑是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最愛的是老師安安無恙,他們哭是因為他們知道再危險的地方老師都在身邊。孩子們安全回家了,有誰知道,磨破了鞋,嘶啞了喉嚨,凍僵了手腳,飢腸轆轆的您正在返家的途中踽踽獨行。您感動了大山,感動了中國!

您是湘西大山裏最堅強最挺拔的一棵鬆。您一身兼三職:班主任、年級組長、教務處主任。學校有什麼舉措,找您;師生有什麼困難,找您。責任面前勇於擔當,名利面前做到淡泊。您總是精力充沛、您總是腳步匆匆,您的臉上總是洋溢着鼓勵的微笑。您的心中永遠珍藏着對教育的愛、對學生的愛、對老師的愛,可唯獨少了對自己的愛。您的學生走出了大山,過了長江,跨了黃河,在清華、在北大、在武漢、在長沙,在紐約,在巴黎……而您的青春,您的愛戀,您生命的每一個音符都定格在湘西教育的大山中。

是命運的恩賜,讓我和無數的孩子碰到了這樣一位位、一羣羣優秀的教師,盡情享受了師愛的陽光;是無數恩師的付出,讓湘西大山裏無數個像我一樣的孩子開啟了人生的夢想;是他們的努力,讓湘西大山裏無數像我一樣的孩子步入了事業的殿堂;是他們的奉獻,托起湘西大山裏無數像我一樣的孩子的夢想。

是上蒼的指引,讓今天的我成長為一位人民教師。兒時的夢想,終於長成了理想的翅膀。由享受到付出,由索取到承擔,今天的我明白了“教師”這兩個字最神聖的含義,懂得了教師肩負的責任和分量。

抬頭看看遠山吧!凝重而肅穆的湘西大山,並沒有因沉寂而心甘冷默,並沒有因無人喝彩、無人光臨而死氣沉沉,而是以燦爛的鮮花向寂寞挑戰,以蓬勃的生機對生命負責。綠色是最永恆的鐵肩道義,燦爛是最鮮活的生命綻放。

是誰説,那間教室裏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因為放飛的希望終將會迴歸!是誰説,黑板上寫下的只有字跡,抹掉了就不再清晰,因為這裏將會演繹一個又一個奇蹟!一個個鼓勵的眼神,一句句關切的話語,奏響着愛的旋律;一張張燦爛的笑臉,一聲聲親切的問候,詮釋着愛的芳香。

現在,我長大了,老師啊,我明白了您為何沙啞了喉嚨仍語調鏗鏘。您為何彎曲了脊背仍氣宇軒昂,您為何清風了兩袖,平凡了一生,仍滿面春色,因為學生的成長是您最珍愛的財富,民族的振興是您最嚮往的榮光。

從酉水到沿江,是無數個這樣的您,放飛了湘西大山裏孩子的夢想;從龍山到鳳凰,是無數個這樣的您,托起了湘西教育這座大山的脊樑;從青絲縷縷,到鬢髮成霜,正是這無數個這樣的您,讓 祖國 的明天更加繁榮富強!老師啊,您手握的是教鞭,托起的是太陽!

謝謝大家!

師德師風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讓愛的聲音傳遞下去!》。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領着一羣小鳥飛來飛去;小時侯我以為你很神氣,喊上一聲就能驚天動地——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這首人們耳熟能詳的歌已經傳唱了十幾年,小時侯聽到它,我覺得很美;現在聽到它,我覺得很真實!——的確,“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奉獻;教育是科學,科學的意義在於發展。”正是有無數平凡的教師甘為人梯,才將文明的火炬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有一首歌最為動人,那就是師德;有一種人生最為美麗,那就是教師;有一道風景線最為綺麗,那就是師魂。不要説我們一無所有,我們擁有無數顆熾熱的心,我們用愛播撒希望……”這首詩是一位姓孫的班主任送給她的學生的,六年來,學生一直珍藏在心底,每每想起它,就好像回到了孫老師的身邊,就好像又見到了她親切的笑容。

孫老師——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數學老師。就在她帶的班剛上高三,她還有一年就要退休時,被查出患有淋巴腺腫瘤,醫生要求立刻手術,可孫老師把化驗報告一揣,又站在了講台前。她知道,學校教師緊缺,同事們擔子重;她知道,學生正在關鍵時期,差生剛上路;她知道,要站好最後一班崗……假期過去了,開學時,大家驚喜的發現,孫老師又回來了!儘管經歷了8小時大手術的身體仍很虛弱,儘管腮邊的手術疤痕還鮮紅如血,可孫老師像不倒的青松;又屹立在講台前。“起立!”大家刷地站了起來,淚珠在每個人的眼眶裏打轉;頓時,教室裏響起了春天般的聲音,大家發自肺腑地喊到:“老師好!”這感人的一幕孩子們久久不能忘懷!

聽着這個沉甸甸的故事,我走完了自己的學生時代,走進了生命中最燦爛的時刻——我也站上了三尺講台。陶行知先生曾經説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為了祖國未來無數的瓦特、牛頓、愛迪生,我將滿腔的愛盡情賦予了我的學生。多少箇中午,當人們午休的時候,我在教室裏和學生談心;多少個晚上,當人們被精彩的電視節目吸引的時候,我還在燈下認真地備課,批改作業。為什麼?因為我始終相信:每個孩子的心靈都是一顆純淨的種子,都會在教師愛的沐浴下長成參天大樹;每一雙稚嫩的腳步都會在教師愛的牽引下變成我們民族巨龍的鱗爪。也正因為這個,我雖累,但樂在其中。

曾幾何時,我也有過和魏巍筆下的老師一樣的經歷——手高高舉起,卻輕輕地落下。可是心境卻不同,我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會靈驗,我怕我的批評,會讓孩子學會譴責;我怕我的諷刺,會讓孩子學會害羞;我怕我不小心給他們的恥辱,會讓孩子承受負罪感。我希望孩子們能在我的鼓勵中學會自信;在我的表揚中學會感激;在我的認可中學會自愛。我希望用我真摯的愛喚起孩子心靈深處愛的聲音!

去年5。12大地震後,我為二年級學生講授地震中逃生的知識,當我講到“地震發生時一定要在老師的指揮下迅速撤離教室”時,突然有個孩子站起來:“老師,我們跑了,你怎麼辦?!”她稚嫩的聲音立刻引起了共鳴,許多孩子的眼中閃起了淚花。我連忙解釋:“只要你們聽指揮,順利撤離後,老師也會撤離的!”“可是,如果來不急了,您會死的!”“那樣我們就沒有生命老師了!”“我們不要老師死!老師您先跑!”説話間,幾個孩子已經淚如泉湧——那一刻,我的心中升騰起從沒有過的莊嚴感和悲壯感:“為了你們這樣懂事的孩子,老師死了也值得!”兩行熱淚奪眶而出……

面對孩子們的心——有情有愛的心!我有什麼理由不付出一切?我繼續講下去,聲音伴着淚水在教室裏顫抖,孩子們的淚水浸泡着我的聲音……

師德師風演講稿 篇4

大家好!今天我有幸站在這裏,是要向大家講述我從教八年來的兩段重要經歷,這兩段經歷令我終生難忘。

1996年教師節,西安市未央區迎來了一支省優秀教師報告團,報告團中一位來自藍田縣的民辦教師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關注。藍田,西安市所屬的一個縣,昔日的輞川,在王維筆下,它既有“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又有“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喧鬧。但在今天,它卻是一個國家級的貧困縣。那位民辦教師年盡50 ,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已有盡30年的教齡,由於種種原因卻一直沒有轉正,他的妻子因病失去了勞動能力。他僅靠微薄的民辦教師工資,支撐着一個五口人的家庭,生活極端貧困。他在報告中講了這樣一件事:大女兒在西安上大學,母親去看她。在大學校園裏,母親一眼就認出了女兒,因為在花枝招展的女大學生中,他女兒的衣服破舊得很顯眼,腳上穿的鞋還是手工做的,沒穿襪子。看着女兒被凍得通紅的雙手雙腳,母親狠了狠心,從給自己看病的錢中拿出了100元,讓女兒上街買衣服鞋襪。幾天後,女兒回家了,穿着一件花30元錢買來的衣服,依然光着腳穿着布鞋,卻將剩下的錢全部交還了母親。這位民辦教師講到這裏,哽咽着説:“看着女兒簡樸的衣着,看着老伴瘦弱的身體,看着孩子們用完正面用反面的本子,我心裏有愧呀!”然而就是這位愧對家人的民辦教師,卻讓他的學生會考升學率年年全縣第一。西安有些條件好的學校高薪聘請他,他卻拒絕了。他幽默地説:“他們又不能給我轉正。”但接着又説:“咱窮地方的孩子們可憐,他們也需要好老師。”在報告中,這位令人敬重的老師操着鄉音説:“咱乾的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大事,咱的價值,咋能用金錢來衡量呢?”在淚眼朦朧中,這句話永遠刻在了我的記憶中。從這句話中,我讀出了這位生活貧困卻精神富有的鄉村教師的信念——為自己所熱愛的事業奉獻一切!

這是我的第一段經歷。

~年,我調入深圳特區的中學任教,一個嶄新的世界展現在我的眼前。這裏的老師們穿的是高檔的名牌服裝,許多人開着私家車上下班,那個貧困小鄉村的民辦教師的形象離這裏太遙遠了。這裏的老師,雖比不上高級白領和經理老闆那麼富有,但卻絕對與“清貧”無緣。這是初來深圳時,這裏的老師留給我的印象。

在特區工作了一年多之後,我對特區教師的形象又有了新的認識,那就是,在生活上,他們也許比內地教師要優越,但在工作勁頭和奉獻精神上,他們一點也不亞於內地教師,而且他們所追求的,是更科技化、更現代化、更人文化的教學方式以及更高質量的教學成果。在這裏,老師們都能熟練操作電腦,能製作精美的課件,能自如地運用電腦平台。在這裏,不懂電腦就是落伍的表現。許多老師都參與各種不同級別的課題研究,為提高課堂效率,實施素質教育而思考、研究,並做出了一定的成績。然而更讓我感動的,還是老師們無私奉獻的工作精神。去年,我很幸運地與一個團結拼搏的優秀年級組共同度過了會考前的一年,品嚐到了特區畢業班教師的酸甜苦辣。這就是我的第二段難忘的經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