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讀書筆記15篇

來源:文萃谷 4.95K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童年讀書筆記,歡迎閲讀與收藏。

童年讀書筆記15篇

童年讀書筆記1

雅可夫舅舅僵直的身體、抖動的雙手,都説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演奏之中,他的心靈在與音樂交流,已將周圍的一切拋到了九霄雲外。所以,他的演奏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出現了薩沙張着嘴,探着身,流着口水,滑到地上也要用手撐着聽的入迷場面。

在我的淺意識中,童年是無憂無慮的,是甜美的,可自從讀了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説之《童年》之後,我的想法便有些動搖了。

在《童年》中,主人公的命運是悲&蘋果教育%&慘的,父親早逝,母親再嫁,暴躁的外祖動不動就打人,罵人,被其它小朋友欺負了,回家還要捱打……可是,阿廖沙的命運還不至於那麼槽糕,他還有個勤勞、寬容、會講故事的外祖母以及他的那些好夥伴。在這些人物的陪伴下,阿廖沙離開了童年,來到了人間,從此,阿廖沙將迎接他人生新的篇章。

從這本書中,從祖你卡希林的家中,從阿廖沙的童年遭遇中,都反映着阿廖沙在童年時期俄羅斯下層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如在外祖你家中,當米哈伊爾舅舅要參加兵役時,如果不想服役的話,只需花高價買一個免役證就可免役!再看看大街上,大人和小孩子都為非作歹,而那些佝阿廖沙一樣的人,不但受欺負,還要平白無故地受到責罰!這是多麼的不公平啊!

而我們現在的社會上,由於前人的前車之鑑,人們越來越重視兒童了,先後編寫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等好幾部與兒童有關的法律,讓兒童也和大人一樣受到法律的保護。除了這些,人們還為兒童特意推出了兒童醫保卡,兒童椅等等多種多樣的便民設備。通過人們的努力,像阿廖沙那樣擁有如此不幸童年的孩子數量終於開始減少。

回到現實中,將《童年》、現實和我理想中的三種童年想比較,《童年》中的童年是個讓人望而生畏的過去,現實中的童年則是個讓人幸福無比的現在,而我理想中的童年更是個使人無限嚮往的未來。雖然可能現在還會有一些孩子有着與阿廖沙相同的遭遇,不過,我堅信,在全世界人民的努力下,每個孩子都能過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

童年讀書筆記2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童年》,它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高爾基。這本書是是寫了高爾基的童年。

感想:看了《童年》這本書,我有很大的啟發,書中告訴我們要執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

童年讀書筆記3

童年,誰沒有經歷過呢?然而高爾基的《童年》展現出來的卻與我們的截然不同。

它講述了主人公“阿廖沙”三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裏行間湧動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

不得不説,阿廖沙的童年是長期生活在陰暗、痛苦和恐懼之下的。當他三歲時,便失去了父親。母親把他寄養在外祖父家。外祖父隨着家業的衰落而變得愈加專橫殘暴。隔三差五地就將家裏的孩子暴打一頓。有此因阿廖沙犯了錯誤而將他打得失去了知覺。兩個舅舅也是為了阿廖沙母親的那筆嫁粧而不斷地爭吵、鬥毆。在這個家庭裏,阿廖沙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瀰漫的仇恨之霧。

但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裏,也還有另外一種人,過着另外一種生活。這裏有樂觀淳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員工格里戈裏??外祖母給他的影響是最深的。她為人善良公正,熱愛生活,相信善能勝惡。他們都給予了阿廖沙心靈上的慰藉。

阿廖沙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然保持着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的人。生活的困苦並不足以讓他退卻,他總是堅強地生活下去,因為他深信:黑暗終究過去,未來將走向光明!這不正是我們一直所追求的精神嗎?

相比之下,我們這些父母的掌上明珠可要幸福多了。我們現在的任務僅僅只是學習,儘管如此,我們也要怨天怨地。想想吧,在那時候,就連學習也算是一件極為奢侈的事了,多少人只得在家幹活維持生計。我們應該好好珍惜上學的權利。另外,每當有挫折時,就想選擇放棄,為什麼不嘗試下挑戰呢?是應該學習阿廖沙堅強勇敢的精神。

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有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不應該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我們身邊一切美好的事物。

童年讀書筆記4

讀了這本書,瞭解了高爾基的童年後,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我要好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幸福生活。

在這之前我認為名人肯定都是非常有權有勢又有錢的人,但是沒想到著名的無產階級作家——高爾基的童年生活竟然如此曲折艱辛。

高爾基4歲喪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在這個家裏只有外祖母真心疼愛他。因為生活的種種因素,11歲他的母親就死了,又因外祖父家破產,所以他只上了兩年國小,便輟學進入社會自尋生路去了。他做過各種苦工,忍受過各種辱罵,因為受到外祖母的啟蒙培育,讓他對民間文學有了熱愛,也使他產生了對正義事業和美好生活的嚮往,也因為他愛上了讀書,書籍給了他無窮的樂趣和教益,因此給他打開了一個奇妙的新世界。所以,無論多麼艱辛的環境他都能不屈不撓地抗過去。也因為他的種種經歷和磨難,讓他成為了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

我真的很佩服他,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還能成為作家,藝術大師,給他一萬個贊。

相比高爾基,我們的童年時光真的是幸福得比蜜都甜呀!

讀過這本書後,我也反思了一下自己,覺得自己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幾乎每天都能吃到雞蛋和肉,不用做家務,還有爸媽的陪伴,什麼都不用我操心,日子真是無憂無慮。而自己很多時候卻還惹媽媽生氣,覺得自己真是很不乖……

從今以後,我要利用這衣食無憂的生活條件,努力學習,孝敬父母,爭取讓自己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童年讀書筆記5

這本書主要講了阿遼沙。彼什科夫在三歲時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在那裏,到處都是爭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時時刻刻地關注著他,阿遼沙十一歲那年,母親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產,便走上社會,獨立謀生。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

讀了《童年》這本書以後,還讓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和做事。

童年讀書筆記6

這本書主要講了阿遼沙。彼什科夫在三歲時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在那裏,到處都是爭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時時刻刻地關注着他,阿遼沙十一歲那年,母親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產,便走上社會,獨立謀生。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

讀了《童年》這本書以後,還讓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和做事。

童年讀書筆記7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童年。這本書的作者是高爾基。

這本書講了高爾基在童年時,親眼目睹自己爸爸的死亡,陰險的舅舅們分外祖父的財產,媽媽和繼父的打架爭吵。看著這一切發生,高爾基並沒有多麼害怕,因為他有他的慈祥的外祖母,還有他的好朋友好事情。儘管他們後來都不在了,但至少他們存在過,所以高爾基並不孤單。

童年讀書筆記8

讀《童年》有感暑假,我讀了馬克西姆·高爾基的自傳《童年》,讀完後我感觸很深。這本書主要講了阿廖沙。彼什科夫在三歲時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在那裏,到處都是爭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時時刻刻地關注着他,阿廖沙十一歲那年,母親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產,便走上社會,獨立謀生。

《童年》是一部傳記作品,是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既是作者高爾基德一段生平自述,也是一部優秀的藝術珍品,同是是對俄羅斯19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社會政治生活所描繪的一幅多彩的時代歷史畫卷。同時我也想到了自己,有一次我做一道奧數題,其實這道題目很簡單,但是我不想動腦筋,所以就去問爸爸該怎麼做,在爸爸來之前,我又把這道題給做出來了。

有時,媽媽叫我早上起來後自己疊被子,但是我就是疊不整齊,所以爸爸就説我依賴性太強,不能自己照顧自己。與作者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就顯得幸福很多。讀完《童年》這本書後,不僅讓我們要好好珍惜童年,並且讓我們懂得了如何去做人和做事。

童年讀書筆記9

讀完《童年》這本書之後我一目瞭然心發憐痛,因為它與別的童年小説與眾不同,這是高爾基自己的自傳體小説,他以自己的童年經歷寫出了他那個年代裏:人間的苦難,生活的心酸,以及磨練了高爾基的鬥志,他在繁重的勞動之餘,勤奮自學,自強不息大無畏精神。

童年讀書筆記10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童年》,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僅有外祖母疼愛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厭惡他。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走過來了。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我的童年。這令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的人的醜陋面目。高爾基的童年跟我們此刻比起來,實在是太悲慘了!

再看看我們,我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着。每一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着教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着你品嚐;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個人一番。而高爾基那個年代呢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這一類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幹嗎呢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值得他們去做嗎?

高爾基這種堅強的品質值得我們的.學習,因為童年的艱苦生活,他獲得了堅強的力量,最最終成了一名偉人。他的這種堅強不屈,敢於應對困難並勇於克服苦難的精神是我應當好好學習的。

童年讀書筆記11

天空中烏雲密佈,大地一片黑暗,似乎不會再有光明出現了。許多人在這樣的環境裏沉淪。高爾基生活在那樣的社會裏,讀者不免為他擔心:童年的高爾基會不會同樣沉淪在那個社會呢?

事實證明,人們的擔憂是多餘的。他並沒有在黑暗中沉淪。他的身邊有許多光明的火種,讓他能夠看到光明的前景。藉着這些火種,他後來成為了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那麼,那些光明的火種都是什麼呢?

讀了著名無產階級作家高爾基的鉅著——《童年》後,書中的每個情景都不時地在我腦海裏浮現,令我不得不隨着情節的基調而改變心情。

書中有一個小人物令我難忘,那就是主角阿廖沙在外祖父家最真心的朋友——伊凡。伊凡有個別名叫“小茨岡”。小時候因為家裏窮自己的親生父母養不起他,就把他丟在阿廖沙外祖母的門口。仁慈的外祖母不但把他收留,而且還把他養得結結實實的。當阿廖沙見到他的時候,他已經是一個善良、樂觀,富有同情心的小夥子了。每當脾氣暴躁的外祖父要毒打阿廖沙時,他總是伸出手臂為阿廖沙阻擋;在阿廖沙外祖父家他總是幹最重最累的活。“小茨岡”是聰明的、機智的,

也是善良的,但是他的一生都在一個勾心鬥角的家庭裏,聰明才智得不到發展,一個人才就這樣被埋沒了。在那個爾虞我詐的家庭裏,伊凡最終還是得不到關懷與信任,在一次背十字架的過程中,被兩個舅舅害死,可憐的“小茨岡”就這樣去世了。

我在書中看到,外祖母給了他許多幫助。作為一個貫穿小説始終的人物,外祖母一直對他充滿關愛。外祖父第一次打他時,外祖母便奮不顧身的保護高爾基,撫平高爾基的身體與精神創傷。外祖母還經常給他講一些優美的故事。其中包含了一些人生哲理,引起了童年高爾基的極大興趣。這顆顆光明的火種照亮了高爾基前進的道路。

我在書中看到,外祖父家的僱工戈裏和“小茨岡”同樣給他帶來了光明。他們二人都十分友善,待人很和藹,讓人感到無比親切。他們也都是非常正直的人,常與童年高爾基促膝長談,給予了他許多關懷,為他講述做人的道理。正是他們的話語讓童年高爾基能正確分辨真、善、美與假、惡、醜。一句句充滿哲理的話語給他指明瞭方向,讓光明的火種擦出了火花,照亮了他的人生,他們也就成了高爾基人生道路上的好朋友。這兩顆光明的火種對高爾基而言無疑是最為明亮耀眼,光彩照人的。

我在書中看到,除了他們,還有許多光明的火種照耀着童年的高爾基。比如他的外祖父在心情好的時候會教他識字、唸書,對他進行了啟蒙教育;比如他曾經的鄰居“好事情”,讓童年高爾基有了對生活的追求和對知識的渴望;比如他在上學期間遇到的一位主教,在別人嫌棄他時,這位仁慈的主教鼓勵他,給了他繼續向前的信心;比如和他一起撿破爛的幾個小夥伴丘爾卡、維亞希爾、雅茲等,儘管家中都一貧如洗,卻都不貪婪,他們之間依然互相幫助,互相關懷,這讓童年高爾基感到了友愛,學會了分享……眾多光明的火種聚在一起,燃起了熊熊的火焰,讓光明充滿了他的全身。

童年讀書筆記12

今天我讀了《童年》這一本書,這本書是蘇聯作家高爾基寫的自傳本小説,和題目一樣,他就是寫的高爾基的童年。

我讀了第一章,它主要寫的是高爾基在三四歲時候的幾件事情,開篇寫父親的外貌,又説母親正在哭,然後從外祖母的話中得知她的父親去世了,畫風一轉,就是母親正在生孩子的時間,當時在他母親的奮力掙扎之後,生下了他的弟弟。

高爾基的第二個印象是在父親的葬禮,而小高爾基當時的注意力在被活埋的兩隻青蛙身上,表明他還太小,對父親感情不深,概念很模糊。

和高爾基的童年相比之下,我們的童年好多了,我們有温暖的家,和藹可親的家人,還有親切的老師和同學們,在學校老師教導我們知識,並且和同學們愉快的相處。回到家就可以吃飯,寫完作業後就可以在家中睡覺,衣食無憂。而高爾基的生活呢?父親早早的就去世了,生活十分的艱苦,更別説什麼衣食無憂了。

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説生活不夠好呢?天天嫌這不好,那不好,一點不順心的事就開始大吵大鬧,可我們在心裏想的那一些不好的生活,可正是高爾基他們在那時候所向往的美好的幸福生活呀!

我們一定要珍惜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

童年讀書筆記13

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裏,被甜水泡着,被金燦燦的錢堆着……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麼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

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為長輩着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

童年讀書筆記14

他的爸爸死了,我很難過,因為他爸爸死前,主人公生了一場大病,他爸爸來看他,他爸爸死後,換了外祖母來看他,主人公和外祖母説了話。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要是不珍惜的話就什麼都沒有了。讀了這本書,我又一次明白了,人類是醜惡的,但也有人的心靈是純潔的,是善良的。

童年讀書筆記15

俄國文學巨匠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説《童年》我整整看了半個月,合上書的那一刻,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浮想聯翩。阿廖沙悲慘的童年深深地吸引了我,故事生動的講述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國普通老百姓的苦難生活。

阿廖沙的父親在他三歲的時候去世了,他和媽媽被外祖母帶到了外祖父家去生活。他的外祖父是一個性格暴躁、極度自私的小染坊主,即將面臨破產。一旦心裏有了不痛快,他就常常毒打阿廖沙、外祖母和其他孩子。阿廖沙還有兩個舅舅,也是那樣的自私、粗暴,為了爭奪家產大打出手,惡言相向,甚至連他們的孩子也繼承了這個不良的風氣。阿廖沙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生長,備受虐,甚至有一次被外祖父打昏過去失去了知覺,得了一場大病。

阿廖沙處在這樣一個惡劣的環境當中,我很擔心他會受不了生活的壓迫。但是,這個社會也不是全都是醜陋的、險惡的,在他的身邊也有善良正義的人陪伴他,他們猶如冬日的暖陽給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光明,並且相信黑暗是暫時的,未來是美好的。外祖母是阿廖沙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是那麼和藹可親,那麼聰明能幹,那麼熱愛生活,對任何人都很忍讓,就像一位女神,煥發出一種神聖的光芒,特別是在外祖父毒打阿廖沙的時候,外祖母總是護着他,替他擋住如雨點般的毒打,讓他少受皮肉之苦。

外祖母用自己的温存給予阿廖沙愛的種子,慢慢地,種子發芽、長大,長成了一顆參天的大樹,可以自己阻擋風雨,迎接生活的挑戰。在外祖母家還有一位被收養的小長工——小茨岡,他雖然生活在社會最底層,但是善良、樂觀、富有同情心,在外祖父的染坊裏,小茨岡肯花力氣,下苦工,學到一手染色的絕活,我想阿廖沙一定是從小茨岡那裏學到了吃苦耐勞的品質。在外祖父毒打阿廖沙的時候,小茨岡替阿廖沙擋皮鞭。書中還有很多幫助、鼓勵過阿廖沙的人:善良正直的老工人格里瓦利;阿廖沙遇到的第一位進步人士——房客“好事情”。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都有其兩面性。對於每一個人來説,童年是那麼的令人歡欣難忘,它是一個人一生當中永不磨滅的寶貴財富。雖然對於阿廖沙來説,他的童年是痛苦的,但是恰恰是苦難,讓他早早地明白了生活的艱辛,人性的險惡;同時深信世界也有温存,有好人,從而造就了他堅毅頑強、猶如松樹一般的品格。無論前面的道路有多難走,在他的心中,永遠有這樣一個信念:在寒冷的冬天也有暖陽。那麼,對於我們呢,是不是更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拼搏的勇氣來面對這生活的困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