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養成好習慣

來源:文萃谷 1.5W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鬆。什麼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隨筆:養成好習慣,歡迎閲讀與收藏。

教育隨筆:養成好習慣

教育隨筆:養成好習慣1

那天午餐後,孩子們和往常一樣在小操場上玩,我在教室裏寫東西,有時候不經意地往外瞧了瞧,看見蹦蹦牀那兒思宇和耀文兩個人正搬着小椅子往蹦蹦牀的出口處的階梯上放。因為階梯是一層一層的,椅子放不牢,而他們倆人一次一次的往上放,而小椅子一次一次的放下去,不時的發出掉下來的聲音。瞧見他倆那個樣子,我真是又氣又急:要是被掉下來的椅子碰傷了怎麼辦?我當時真想把他倆狠狠訓一頓。

我把全班幼兒叫進來了活動室,若在往常我會當眾來一番訓話。這時有一個想法在我的腦海裏一閃:何不換個方法試試?於是我説:“剛才思宇和耀文兩位小朋友自己動腦筋想出了一個新的遊戲的玩法,老師請小朋友討論一下,這樣玩好不好呢?”小朋友分頭討論一下,家怡舉手了:“這樣玩不好,要是小椅子摔下來,砸在身上會很危險的!”張政説:“這樣玩會把小椅子弄壞的。”其他小朋友也説這樣玩不好。我把目光轉向思宇和耀文問:“你們這樣玩好嗎?”他倆異口同聲地説:“這樣玩不好,我們以後再也不這樣玩了。”我趁熱打鐵:“老師喜歡動腦筋的小朋友,可是在玩之前,小朋友應先想一想,這樣玩好不好。” 通過這件事,我認為幼兒好動,辨別是非的能力差,簡單的訓斥對制止幼兒的出格行為未必能奏效,而如果採用討論的方式,讓更多的孩子發表意見,更能接近幼兒的思維水平,幫助他們明辨是非,以形成良好的習慣。

教育隨筆:養成好習慣2

我們要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優良的品德,家長要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的感染和影響孩子。如,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家長先要做到飯前便後洗手、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等;要求孩子不挑食,家長自己在孩子面前飲食不要挑精揀肥;這樣,對於善於模仿的孩子來説定是受益匪淺。

父母要轉變觀念,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立、自主精神、對待孩子的生活起居,堅持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獨立行走、獨立進餐、獨立就寢等。有時家長不要表現得太能幹,有句老話説得好“懶惰母親,勤快兒”,家長要有意識提供孩子鍛鍊的機會。

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不是一天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有一個反覆練習不斷鞏固提高的過程,一貫性主要表現在家庭中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規則。比如規定孩子起牀、進餐、遊戲、學習、看電視、睡覺的時間,開始孩子可能不習慣,有時遇上好看的動畫片非要看下去,父母應堅持要求,不能退讓,有的孩子因此會哭鬧,家長可以不予理睬,進行冷處理,孩子感到哭也沒用,慢慢也就接受了事實。所以,只有堅持要求,才能幫助孩子形成習慣,朝令夕改就難以如意。

一致性則體現在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應一致,特別是現在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更要注意祖父輩之間對孩子要求的一致。如果家庭成員對孩子所提的要求不一致,會使孩子無所適從,不知道聽誰的好,還可能會使孩子養成不同的人面前説不同的話、做不同的事的壞習慣。如吃晚飯了媽媽要孩子把玩具整理好,奶奶寶貝孫子,説孩子小整理起來費勁,就包辦代替,自己收拾掉了。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又怎麼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習慣培養的課堂,家庭中的所有成員都是形成幼兒良好習慣的老師,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在父母為孩子餵奶、把尿、哄睡覺時,都有意無意地培養着習慣。孩子進入幼兒園後,家長應該多與幼兒園聯繫,在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要求與做法上要與幼兒園保持一致,千萬不要因為孩子是獨生子女,而過分地遷就孩子,寵愛孩子,或者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長大了再嚴格要求也不遲,要知道,壞習慣一旦養成,改造起來遠遠要比塑造難。因此,家庭應該與幼兒園實施同步化教育,使孩子更快、更有效地形成良好的習慣。

教育隨筆:養成好習慣3

大班上學期馬上就要結束了,近幾天都在帶着孩子複習學過的'兒歌、故事、唐詩等,孩子們也特別棒,大部分孩子都能記住了,當然應該給他們點小小的獎勵(小紅花)以茲鼓勵。不過通過幾天的觀察,我發現有好幾個課堂紀律很好地孩子雖然知識掌握的很好,但是得到獎勵以後就壞了,上課經常打鬧。無意間聽到兩個孩子説:“今天小紅花,得到了,哈哈。”

聽到這裏我明白了,對於孩子來説得到小紅花是最重要的,而對於我們教師尤其是大班的教師來説,最重要的是要給即將步入國小的孩子們培養良好的課堂習慣,做好幼小銜接。

想到這裏,我對孩子們説:“現在得到獎勵只能代表你這一節課做的很好,如果接下來的時間我發現誰做的不好了,我還要收回來,獎給其他小朋友,因為他們也在努力!”聽到這裏不管是有沒有獎勵的孩子,都坐的端端正正的認真起來。

孩子每天都在不斷成長變化,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我們適時的變換方法來幫助他們。

教育隨筆:養成好習慣4

一、背景

早上小朋友進班級,老師主動説:“浩浩,早上好!”浩浩像木頭一樣,紋絲不動,也不説話。浩浩媽媽就在一旁對他説:“浩浩,跟老師説早上好呀!”他還是不搭理老師,沒有反應。經過幾天觀察,我發現浩浩每天上學、放學的時候都不會和老師説:“早上好!再見!”經過提醒也不説。

二、分析

在觀察中,我發現在日常活動中,他與其他幼兒之間的交流、玩耍比較少。平時喜歡一個人坐着,早晨玩玩具也是在一旁看別的小朋友玩,自己不動。從這裏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比較內向,是個靦腆的孩子。缺乏主動性,膽小。

三、措施

1、多於他親近,改善關係。因為浩浩是新生,對於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老師比較膽怯。教師應該多和他親近,讓他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

2、教師主動問好。教師每天主動的問好,是幼兒形成懂禮貌好習慣的榜樣。所以老師、家長就是孩子的榜樣,我們做到每天先和他問好。

3、多表揚,鼓勵他開口説話。由於他膽子較小,不敢説話。老師發揮推波助瀾的作用,讓他主動説話。

4、家園合作。浩浩不和老師問好的問題,他家長也發現了。老師也主動和他家長溝通了解,知道浩浩在家是個活潑的孩子,一碰到不熟的人就不敢説話,變內向。瞭解這些後,也請家長幫忙讓浩浩養成懂禮貌的孩子。

四、成效

通過與幼兒交流、鼓勵等方法,在家園雙方共同努力下,浩浩能夠在老師家長的提醒下説:“早上好!再見!”這些禮貌用語了。在平時,也愛説話了,變活潑了,樂於參與到遊戲中去。

這些細微的變化,都是巨大的進步,希望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浩浩能夠擺脱老師家長的提醒,自己主動的問好,養成懂禮貌的好習慣。

教育隨筆:養成好習慣5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説過: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習慣。幼兒期是形成良好習慣的的關鍵期,習慣的好壞將影響幼兒一生的發展。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衞生、行為習慣是幼兒園最重要的課程。做了3點嘗試:

其一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生活常規。開展了嘗試不同時段運用不同音樂,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規研究。年級組長組織音樂教師查找符合幼兒各年齡段、不同時段使用不同音樂開展一日常規研討,反覆試行、反覆研究、調整,最終形成了一套小、中、大班適宜幼兒進餐、入廁、喝水、午睡、起牀、區域活動、整理玩具、户外遊戲、離園等不同時段使用不同音樂,在全園推廣,幼兒聽到音樂指定就知道該做什麼,且在愉悦的音樂伴隨下快樂的活動,經過一學期實施試行老師不用大聲喊叫,可輕鬆組織一日活動,孩子們也自然而然形成了良好常規。意外的收穫,教師幼兒在音樂伴隨下都有一個好心情,調整了師幼良好情緒,不再出現師幼浮躁現象,師幼也更加和諧。

其二養成教育做到持之以恆,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習慣。首先做好“三習慣”培養。良好生活、衞生習慣、良好學習品質培養;為使其有章可循,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開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動,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習慣:幼兒良好生活習慣方面:學會洗手、根據所需喝水、文明用餐、自己能做的的事自己做,並開展生活自理能力“我能幹我快樂”“行動大比拼”等比賽活動:小班:穿鞋、疊毛巾比賽;中班:剝雞蛋、疊衣服比賽;大班:整理書包、疊被子比賽。增強了幼兒的競爭意識,使能力強的孩子更有自信心,也激勵能力稍弱的孩子繼續努力,培養幼兒自幼養成獨立和不依賴於成人,提高幼兒獨立性和自主性。幼兒文明禮貌習慣方面:通過唱禮儀兒歌、聽禮儀經典故事、講故事、觀看視頻,教育幼兒從小就懂得見到老師、同伴應該熱情有禮貌的打招呼,學使用基本的禮貌用語,不在公共場合喧譁打鬧;通過《孔融讓梨》的故事,會互相謙讓,小朋友碰到困難會主動幫忙;幼兒勞動習慣方面:為了培養幼兒初步的責任意識和任務意識、良好的勞動習慣。各班開展“今天我值日”活動,每名幼兒輪流當值日生給自然角里的植物澆水,擦桌子、擺椅子、掃地、整理圖書、玩具,開飯前分發餐具等。從中體驗為他人服務的樂趣,感受勞動的光榮。為幫助幼兒養成“物品迴歸原處”,開展“請把物品送回家活動”每次活動結束後,幼兒很快將物品整理好放回原處,解決了幼兒活動後玩具亂扔的問題,也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重點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全園開展説悄悄活、傳話等遊戲。習慣的培養貫穿於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養成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為今後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活動孩子們初步學會自理、學會懂禮貌、講禮儀、謙讓、遵守規則、會合作,樂於分享的良好個性品質。其三,中、大班結合國學經典《弟子規》誦讀實踐活動,用傳統中國文化精髓,對園、家庭、社會產生潛移默化、淨化心靈、薰陶品質的作用。

教育隨筆:養成好習慣6

春天干燥,孩子們更加容易患呼吸道傳染病。早上入園時,個別家長來到我面前説:“老師,麻煩你讓我的孩子多喝點水。”下午離園時,也有些家長一接到孩子,就問孩子今天喝水沒?可是有些孩子平時不愛喝水,只有等到很渴的時候,才想起來喝,其實,我們平時經常提醒孩子們多喝水,並且一個上午就提醒四五次。但這個提醒的作用不是很大,我悄悄地觀察了幾天孩子們喝水的情況:如果老師不盯着,孩子們就盛很少的水,而且喝很久很久。在幼兒園內,每個班級都配備了保温桶,內盛温度適宜的温開水,每個孩子都會配備一個專用的、定期消毒的杯子,有的孩子説白開水不好喝沒味道,也有的孩子説有種消毒過的味道。還有孩子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喜歡做自己的事情。一玩起來,什麼都顧不得了。

孩子不喝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與本班老師商量,怎麼樣才能讓孩子喜歡喝水,知道渴了就主動喝水。也為了讓孩子認識到水對人體的重要性,培養孩子良好的飲水習慣,所以安排了孩子定時喝水的時間,如:早上來園要喝一杯水;集體教學後喝一杯水;早操户外活動後喝一杯水;午睡起後喝一杯水;遊戲前喝一杯水;户外活動前喝一杯水;離園前喝一杯水等等,並讓孩子知道和養成"自己渴了,會主動喝水。但有的孩子在定時喝水時每次都去喝少量的水,為了保證孩子的喝水量,教師就親自把足夠的水倒在孩子的杯裏,剛開始由老師監督,孩子適應後,可以讓孩子們互相監督,慢慢地幫助孩子養成自覺的行為。因為是小班所以孩子喝水時,要教育他不要玩水,以免水灑落在桌面上、地面上,要一口一口地喝,不要太急,不要説話。在培養孩子定時喝水習慣的同時,還不能忽視培養他們隨渴隨喝的習慣。其實定時喝水未必能滿足所有孩子對水的需求,如果他們能隨渴隨喝最好了。所以在孩子活動中、遊戲中我們就針對性地提醒他們隨渴隨喝。

為落實這一計劃,平時到了喝水時間,我們便做出很渴的樣子説:"呀!今天玩得真高興,我都出汗了,覺得很渴,你們誰覺得渴了告訴我,咱們一起去喝水。"孩子們似乎也感到渴了,不約而同地説"我也渴了""我也想喝水"我們再給孩子們以鼓勵和肯定,相信我們班的孩子會養成主動喝水的好習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