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消失在森林裏優秀抒情散文

來源:文萃谷 2.81W

十月一回老家給母親送寒衣,突然發現,曾經生我養我的家鄉,已經被森林淹沒,消失在廣袤的關山林海之中了!

家鄉消失在森林裏優秀抒情散文

近百年之前,一位不知是長期在關山採藥的藥農,還是經常出沒在關山森林狩獵的獵户,在關山深處一條逼仄的溝裏,搭建茅屋,,堆石壘灶,寂寞數千年的山溝升起了第一縷炊煙。從此,這條無名的山溝成了逃荒要飯,冤案在身,政治避難……等種種原因遁世者的樂園。

後來,聚集在這條山溝的人越來越多,到五十年代初,定居在這條山溝的常住人口已經有近二百多人,縣上在繪製行政區地圖時,這條無名的山溝被一位不知名的智者根據森林茂盛,堆綠疊翠的特點,起名叫蒼溝——一條蒼翠的山溝。我的先祖們刀耕火種,全憑着一雙手和一身力氣,披荊斬棘,拓荒為田,與天鬥與地鬥,和野獸蟲蠡鬥,艱苦卓絕,百折不撓,終於誕生了一個小山村。一條彎彎曲曲羊腸子一般的山道連接着山外的世界,除過一月半載的出山趕集、磨面尋醫看病必須外出,那條四十多里路的山道上,很少有行人的蹤影。

作為第一代關山後人,我們在六十年代陸續出生。雖然在我們出生之前蒼溝已經有人定居四十多年了,但是由於地域偏僻,交通不便,之前在此地常駐的多是一些獵户和以採野藥為生的“跑山客”,不是單身漢就是鰥夫。我們的童年,正是糧食匱乏的年代,幾乎家家户户饔飧不繼。仁慈的關山賜予我們果腹的諸多野菜、野果。從早春二月樹木萌生的嫩芽刺椿頭,野香椿、五爪子開始,到地面上生長的筒筒菜、芨芨菜、馬櫻子、鹿耳韭……一直到六七月裏的蕨菜,都是養活了我們性命的草木。野菜沒有了,八九月裏野果子又成熟了:酸梨、面梨、山丁子、毛榛子,松果,以及鑽出地面的蘑菇,都是我們填飽肚子的內容。偶爾也有父輩們打到或者撿拾的野雞、野兔、獾之類的`解解饞,當然了那樣的好事並不多遇,而且是可遇不可求的。

生活艱難困苦,野菜果腹,生產隊裏一年種的糧食連半年都不夠吃,因為高寒陰濕的關山林區適合種植的糧食只有洋麥、蕎麥、燕麥和洋芋,而且產量很低,用當時的順口溜説就是“種一襪子,打一鞋碗碗”,雨水過多的年份,甚至連種子都收不回來。好在那時候生產隊每年能收穫幾萬斤大黃,賣給國家能收入幾千塊錢,年終分紅的時候,勞力多的人家能分到好幾百塊錢呢。勤勞的人家還會靠採野藥,割毛竹增加家裏的收入,儘管山裏人一年很少見到白麪,但是手裏的錢遠比山外的人寬裕。雖然村民們來自山南海北,但是大家都是背井離鄉之人,並且以識文斷字的人居多,我的小山村就和眾多的山村有了明顯的不同:鄰里和睦,民風淳樸,路不拾遺,以崇尚知識為榮。我們這一代人就是靠父輩們省衣節食、勒緊褲帶送進學堂,在村國小讀完國小,又沿着山道步行七十多里路到中學讀書,再到更遠覺的縣城讀高中……

由於人口的增多,不僅需要足夠的糧食,還需要大量的柴禾,墾荒的面積越來越大,砍伐的樹木越來越多。為了生產更多的糧食,只有大面積墾荒,以增大面積增加糧食,只是效果甚微。靠山吃山,山裏人的做飯取暖用柴,都是從林子裏砍伐的。大面積的墾荒和砍伐,嚴重傷害了關山原始森林的植被,造成了水土流失不説,還使得眾多的野獸消匿和遠遁。青山綠水中的小山村在包產到户近二十年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温飽。同時村民和林場的關係日益緊張,發生了好多起村民和護林員的械鬥,兩敗俱傷,令人扼腕歎息。雖然我們所處的林海曾經賜予我們眾多的野菜和其它賴以生存的資源,但是人為的破壞已經使森林的資源瀕臨枯竭,外表美麗的森林已經千瘡百孔,傷痕累累了。

從我們這一代開始,近乎三分之二的人已經遠離生養了我們的那片母土,求學結束之後,從事着各種各樣的職業,而我們的後人大多出生在城鎮,不太清楚關山林海之中的那條蒼溝,到底和他們有多少關係。進入新世紀初,生活在家鄉的人口只有一百多口了,多為老弱病殘的父輩和少數依然堅守二畝薄田的鄉親。歷經百年滄桑的蒼溝,已顯老態龍鍾了。

政府部門審時度勢,從十年前開始實施關山林區移民搬遷工程,在省道304線蔣莊段統一規劃,統一施工,為林區民眾建起了整齊漂亮獨門獨院的新農村,水電暖齊全,道路通暢。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就是外人眼裏再苦焦的地方,自家住慣了還是覺着可愛的,誰又願意一下子離開生活了幾輩人的故土呢?鎮上的村上的幹部三番五次地動員,勸説,終於有人搬出山外了。大概三四年時間,村子裏的鄉親們陸續搬出了蒼溝,只留下幾十座搖搖欲墜的土坯房和青山綠水相伴,見證着這條綠色之溝曾經的喧鬧和繁榮。

短短十年時間,那些空落落的院子裏蒿草茂盛如林,白樺樹和山楊樹趁虛而入,搶佔了院子,甚至滲透進房屋裏了。大多的土坯房已經坍塌,被蒿草和樹林淹沒,遺留下來的幾座,也是東倒西歪,滄桑頹廢。這裏原本就是茂盛的而原始森林,現在又返璞歸真了,這對於恢復植被,恢復生態平衡無疑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

我的家鄉已經消失在森林之中了。地域上的家鄉似乎不存在了,但是每一個曾經在此生活過的人,無論對是悲苦的回憶還是幸福情景,都不會忘記這條綠色山溝的,因為她不僅僅曾經養育過幾代人,還衍生出一種精神:友愛互助,勤勞簡樸,崇尚知識的精神!

我們失去了一個小山村,擁有了一個新農村,值得可喜可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