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小班數學活動中語言藝術

來源:文萃谷 4.47K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説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麼樣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育隨筆-小班數學活動中語言藝術,歡迎閲讀與收藏。

教育隨筆-小班數學活動中語言藝術

今天的活動是一節數學活動:找相同。數學相對於其他學科來説是比較抽象,枯燥的。為了能夠激發孩子學習數學活動的興趣,我把活動預設為三個大環節:先出示水果寶寶,知道什麼是相同,並瞭解找相同的方法,然後讓孩子去操作,----“給水果寶寶送禮物”。在第一次的操作中,操作的材料是孩子們每天都接觸的積木,最後一個環節是用蒙氏數學中衣服的卡片來操作,本以為從實物到卡片,這樣的環節設計層層遞進,以給水果寶寶送禮物的遊戲情景,激發孩子的興趣,孩子的表現應該是不錯的。

案例描述:

活動開始了,第一環節,就在我預想環節中,一步一步進行着,第二環節開始了,我先交代操作要求:“請你到籮筐中找兩個相同的積木送給水果寶寶。”孩子們聽到我的要求趕緊去行動。可是不一會兒,孩子們兩手空空的回到座位上,只有幾個小朋友拿着兩個相同的積木給我看,看到這樣的結果,出人意料!天哪!接下來我該怎麼進行下面的環節呢?無奈,我覺得孩子們也許還不知道相同的感念,重新開始從“找相同的水果寶寶”開始,可我剛開始講時,孩子們開始坐不住了,頭一轉向窗外,根本沒心思聽我講了……

案例反思:

活動結束了,我不禁反思起我的活動,預想時,我已經把枯燥的數學活動創設成有趣的遊戲了,為什麼孩子到後來還是沒有興趣了呢?於是,我總結出以下兩個原因:

1、受到旁邊環境因素的影響。

這次活動的開展,孩子們只入園了兩個星期,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們,他們都好動,對事物的興趣不長久,受周圍環境因素的影響,容易轉移,這是由於幼兒的注意保持時間短暫這一特點決定的。在活動開始之後旁邊小(二)班的孩子都在走廊裏玩皮球,當皮球發出“嘭嘭嘭”的聲音孩子們自然就會被這嘈雜的環境所影響。所以導致孩子們在聽我的操作要求沒有理解,注意力集中在外面別的班級的皮球上。

2、規則意識不夠強。

孩子們剛進入幼兒園,從家庭個體活動進入集體活動的開始,是他們跨入集體生活的一個轉折點,也是進行常規教育的關鍵期。孩子從各個不同的家庭來到幼兒園,受到的啟蒙教育不盡相同。他們年齡偏小,理解能力差,自我意識強,對老師提出的規則往往不能很好的'接受。他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遵守集體規則。所以當窗外有別的事情時,有的孩子會離開位子,去觀察周圍的事情。

3、老師的語言不夠簡潔明瞭。

細細回味我在活動中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行為,突然發現在給水果寶寶送積木之前的操作要求似乎太過繁雜。雖然我已經把任務“找兩個相同的積木”已經告訴給了孩子,但是在完成任務後,孩子們該怎麼送?我都沒交代,難怪孩子們會空手回到活動室,失去後面學習的興趣,都怪我的語言不夠簡潔,導致這節數學活動的失敗,如果,我在操作要求上能夠再細緻些,活動細節上考慮周全些,也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如:活動錢準備幾個籮筐,告訴孩子找到相同的積木放入相同積木的籮筐裏。

教師是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作為教師,我們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運用語言的藝術,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活動中去,特別是小班幼兒教師的語言應該簡潔,明瞭,具有趣味性。因為教師的語言表達上是夠正確,明白,易懂,直接影響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影響到幼兒的思維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