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讀書筆記作文6篇

來源:文萃谷 2.02W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書筆記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讀書筆記作文6篇

讀書筆記作文 篇1

朱自清的《背影》,讓我潸然淚下。和許多讀者一樣,印象最深的是兩個片段:一是胖胖的父親蹣跚地穿過鐵道,跳下去又爬上來,給兒子買橘子;二是父親的來信:“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著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寫得平靜自然,我們吟於心間,不能不為之感動,為之心痛。那個時候,朱自清已經是一個二十歲的小夥子了,雖然處在兵荒馬亂,條件艱苦,有不安全的隱患,但他完全能夠自己照顧自己。可是在父親的眼裏,他仍然是個孩子,需要關照的孩子。他對兒子的那種關懷,總是那樣無微不至。這篇表達父愛的傳世之作,令人百讀不厭,每讀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都會令人熱淚盈眶。淚光中就會想起自己的老父親。

在我的記憶中,陪伴父親上下班的總是那輛修了又修的自行車,為了那點微薄的工資,父親總是穿梭在一條來回四五十公里的路上,不管風吹日曬還是嚴寒酷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我的記憶中,每到週六,母親總是在等待中度過,有時等到我們吃過晚飯,等到星星掛在天上……

母親坐在燈下,一邊納鞋底,一邊聽着。熟悉的腳步聲近了,母親趕快跑到門口,掀起門簾,父親滿頭大汗,車子前把和後座上都掛滿了東西。這時母親就開始嘮叨:不能早點,孩子們都睡了。每每這時,父親總是一邊跟母親搭話,一邊一件一件卸下車子上的東西,嘴裏還唸叨着:這是發的大米、這是油、這是給孩子們買的吃的等等之類的。

父親實在太辛苦了!但在我的記憶裏從來沒有抱怨過。如今我們姊妹幾個都長大了,父親也退休了,弟弟妹妹們一個一個都出息了,按理説父親應該歇息了,可是他仍然閒不住,家裏的幾畝地讓別人承包,父親説什麼也不同意,他説農民不能丟了土地。腰彎了,背馱了,頭髮也漸漸花白了,這就是我的老父親。辛苦一輩子!樸素一輩子!為了兒女操心一輩子!

讀書筆記作文 篇2

我讀了《小王子》這本書,書中講的是一個從b612號小行星來的王子,去了7個星球旅行,在旅行中他遇到了各種不同的人:國王;愛虛榮的人;酒鬼;商人;還有個奇怪的點燈人和一位地理學家,最後小王子來到了地球。在地球上他先遇到了一條蛇,然後他遇到了狐狸,之後小王子又在沙漠中遇到了飛行員,他與飛行員一起在沙漠裏生存,最後小王子想回家了,就讓毒蛇咬死自己,就這樣小王子回到了自己的星球。

這本書的作者叫聖?埃克蘇佩利,他是一名飛行員,後來死於一次飛行任務。

我覺得這本書講的是愛與寬容,因為只有愛才能拉進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同時,也要有責任心,不能只想自己,做個負責任的人。我非常喜歡這本書,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就象媽媽説的那樣:我們小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要永遠保持一顆純潔正直的心,這樣不管將來我們到哪裏都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書筆記作文 篇3

在寫了一文後,我陸續收到一些朋友的來信,希望多寫一些讀書方面的感受,以更高效地獲取知識。另外,暑假到了,很多家長也希望輔導孩子讀書,但不知道如何讓孩子的讀書效率更高。我在這篇文章中,分別談一點感受,如果能有一點點用處,也就非常欣慰了。

(一)高效率的讀書方式

讀書是獲取知識、活躍思維、提高自我的捷徑。

我從小讀書深受表哥的影響,以古今文學名著為主。那個時候差不多能夠讀到的書,也基本上都是文學類的(文學是那個時候的主流,作家最吃香,連人找對象都強調自己“愛好文學”)。由於借的書往往催得緊,書讀得也快,我讀書快很大程度上是這種“倒逼機制”所致。如果不能按時還書,失去信譽,以後借書就會面臨很大困難。所以,必須高效率地吸收書中的知識。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很快,時間顯得很寶貴,如何在短時間內高效率地讀書,尤為重要。

現在,我基本上保持每週兩本書的閲讀量。乘坐飛機的之前,我喜歡就近買本書,上機後閲讀,等飛機降落基本也就看完了。

怎麼讀書呢?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適合自己的方式可能也有所區別,但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可能還是比較接近的。

我讀書是這樣的:

拿到書的時候,根據題目,先想想:這本書如果我寫,大概會是怎樣的觀點,會以怎樣的思路展開。然後,看一下簡單的介紹及序言等,如果介紹的主要觀點與自己的想法相同,章節的佈局也沒有新鮮之處,那麼,這本書就可以不讀或者只是粗略地看翻一下。反之,就買下來閲讀。如果作者觀點新穎,或者觀點與自己接近但章節中體現出來的思路,有比自己深入、系統和完善之處,也買下來,重點讀那些體現出作者深入思考的章節。

所以,我讀書的時候,一般都會先看目錄。目錄是提綱挈領,是作者思路的高度概括。通過目錄,知道作者的一個大概思路,沿着作者的思路一路走下去,會讓你的思路和邏輯越來越系統、嚴謹和清晰。因為,讀書不僅獲取知識,開闊視野,更重要的是,開打思路,學會更深入地、更多角度的思考。

帶着一個清晰的框架去讀書的時候,你會發現,你不僅在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在和作者一起思考和洞悉事物的本質,甚至,你是在和作者一起寫作。這會讓你更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獨到之處,也幫你發現作者的不足或欠缺之處。這樣,你讀一本書,遠遠超過以普通方式讀十本書獲取的收益。

由於此前已經知道哪些部分是自己最關注的,也就知道了哪些應該粗讀、哪些應該細讀(當然,我現在基本上不分那麼清楚了,因為讀書效率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這種選擇已經不需要了,在閲讀中就可以自動做這種篩選),就可以更好地分配時間。

讀書的時候,一定要有一支筆,把精彩的觀點或闡述劃上線,或把自己的感受隨時寫下來。因為,看別人觀點的同時,實際上是在與作者對話,注意,讀書是與作者對話!你不自然地會有一些感悟,把它記錄下來非常非常重要。當你養成這種習慣,你會發現你的獲取知識的速度會更快,效率會更高,思維會更加活躍。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拒絕你非常厭惡的觀點,只要對方能夠自圓其説,你不妨也瞭解一下。中國人的侷限性是:會認為與自己觀點差異大的觀點是荒謬的!往往從道德層面加以譴責,而完全不理會對方的邏輯關係。其實,荒謬的觀點不一定沒有道理。我們應該學會通過交流和辯論,讓道理越來越清晰,而不是通過情緒化的宣泄讓本來可以討論的話題變得越來越模糊。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這個問題。我也在努力修正自己的這個缺點。

我在證券報社工作,證券行業是一個大熔爐,本職工作中不僅涉及證券、投資、理財、財務、兼併重組等方面的知識,還牽涉到宏觀經濟、微觀經濟;金融、財政、税收、福利、房地產、建築、土地、工業、農業、人口學、新能源、貿易、交通、資源、環境、社會、人文、歷史等等方面的知識,這逼着我廣泛閲讀,並且以高效率的方式閲讀。

我現在多采用組合閲讀的方式。即把幾本甚至十幾本關於同一問題的書,擺放在一起閲讀。這樣,如同召開一次座談會,每個作者分別發表自己的看法,這些權威人士的觀點互相碰撞或者補充,讓你更深入地更全面地洞悉這一問題的實質。這種閲讀方式是我的最愛!但出行的時候不方便,畢竟,一摞書是很沉重的。

讀書是極其重要的。尤其對於當今在校生而言。

説實在話,中國的大學毀人不倦,很多優秀的孩子到了這樣的環境也就慢慢被抹殺了。目前的教育方式和腐敗、墮落的環境,在加劇優秀人才的毀滅。因此,我所知道的幾位國內有影響的人,都沒有把孩子送到這樣的環境中遭受摧殘,而是自己教育孩子,或者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這種悲涼而無奈的選擇,是當今現實的一個縮影。如何克服這一點?讀書!如果一個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能夠堅持讀書,在書海中暢遊,那麼,他就會變得更優秀而不 是被毀滅掉。

知識是硬件。再好看的學歷如果沒有真才實學作為基礎,也只是一張紙而已。

相對而言,在國外受過教育的孩子,更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在我最近的幾次演講中,每次都遇到從國外趕來的研究生,他們通過這種交流的方式,獲取經過提煉和高度概括的知識。這也是一種捷徑。

讀書筆記作文 篇4

瑪特廖娜,善良勤勞的苦命女人,用一生來詮釋怎麼做一個“正派的人”。

她是有房無家的人:嫁不了心愛的人,還被丈夫拋棄,六個孩子夭折,得不到養老金,沒有親朋幫助,只能撐着病體孤老。老太太的死就像是命運的捉弄,怕火車的人偏偏被火車死。死後還要被親人們爭房子——年久失修,破敗邋遢的木屋而煩擾。對善良的老太太而言,這命運太不公了。可她仍默默地忍受着,保持着那顆最善良純潔的心。收養瘸腿貓,幫別人幹活不收錢,盡心照顧房客。。。。。。在那人性被扭曲的時期,老太太的言行顯得那麼傻氣,卻又那麼珍貴。

那時的政治,宣揚的是一片欣欣向榮,人民團結友愛,勞動積極爭先的社會主義大繁榮;而現實卻是民不聊生,官員貪贓枉法,社會公共建設落後。。。。。。集體農莊也好,人民公社也罷,過度集權的政治,不過是用少數人的福利來掩蓋虛假繁榮下的凋敝,迫使人性的扭曲。不顧環境惡化大量伐木售賣的村委主席卻被授予“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農莊不顧瑪特廖娜的病情任意指揮她幹活,卻在她病重時將她除名;兇惡又盛氣凌人卻無真才實學的醫生;部門宂雜辦事效率低下的各種組織;冬天只有官員有煤而百姓只能偷煤。。。。。。共產平等的社會新等級更加明顯,工農階級掌握國家政權卻做不了自己生活的主人。親情在利益面前變得一文不值,虛情假意也不過是為了得到好處。這樣的社會太現實,太冷漠。

為什麼要叫《瑪特廖娜的家》?她的家在哪?像她這樣正派的人,在哪裏又有誰能給她家的'温暖?恐怕只有像她一樣正直的作者——十年輾轉才得以回國,歷經千辛才求到工作的有良知的人,和她在河邊的破木屋,在污濁、衰敗的村莊旁,惺惺相惜地活在充滿不公和冷漠的社會,這就是作者説的“註定要住在這”的原因吧。

作者最後説:“要做正派的人”。政治的強壓出不了永存,唯有正直,心存良知,才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生生不息的希望。

讀書筆記作文 篇5

前幾天,我有幸閲讀了蕭紅的著作《呼蘭河傳》。這是一本充滿無奈的“回憶式”長篇小説

整本書分為七大章和尾聲。七大章主要寫了呼蘭河這個小鎮幾個主要的地方以及重要的風俗。蕭紅用不平凡的文字,描寫出一個平凡又普通的小鎮。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經這樣評價《呼蘭河傳》。“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圖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無聊的交替,沒什麼好驚訝,就像發生在這個小鎮上的那些蕭條的事一樣平凡。這個小鎮裏,蕭紅將它描寫得到處都好似暗灰色的淒涼的暗灰色如同一張紗布,不知不覺的籠罩着這個小鎮,籠罩着那羣愚昧的人們。遮住瞭如陽光般燦爛的人的笑臉。只是偶爾有“陽光”稀稀拉拉的的灑下來,但也是一逝而過。轉眼即來的,還是暗灰色的“烏雲”……

灰色的色彩,平淡的敍述,將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呼蘭河城。在那裏,人們和迷信,隨處可見因愚昧、無知而發生的一個個悲劇……裏面的人讓我感覺可悲,他們愚昧無知,使一場場悲劇在這裏發生。他們寧肯順從天意,也不願相信事實。他們每天做着相同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是為了活着而活着,為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讓我不知道哪個迷茫的人值得我去憐惜或是痛恨……

呼蘭河不僅只是呼蘭河,它可以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有些扎彩鋪是為死人而準備的。人死了,靈魂就要到地獄裏去,地獄裏邊怕是沒有房子住,沒有衣服穿,沒有馬騎。活着的人就要為他做這麼一套。用火燒了,據説是到陰間就樣樣都有了。怪不得城裏人窮人都説“活着還沒死了好”之類的話。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裏,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在呼蘭河都成當時全中國的寫照。

當我翻到最後一頁時,《呼蘭河傳》就讀完了。而我的心情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中,又想起那段話了: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

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要怎麼樣,就怎麼樣。

都是自由的……

讀書筆記作文 篇6

看了兩章,才反應過來這前後的不銜接是有意安排。再看目錄,奇數章以玉為題,偶數也因月展開。

從玉魔這章,描寫玉器的做工形態,到寫易卜拉欣見玉的痴、迷、魔,才覺着讀出了書的味道。怎麼説呢?自從看完了《四朝代》,便對簡單樸素的描寫方式着了道,越是堆了華美的辭來,越生厭。那些看似華麗的修飾,像是為了掩蓋什麼醜陋嘴臉似的,讓人看不清它真面目而不知所云。第一章的描寫,我不太習慣。可到第二章,已經覺得就是它了。我現在連故事的來頭都沒看到,卻覺得好似已經知道了什麼,也好似在這等了好久就為續一個結局。好的敍述就應該是這樣吧,讓你覺得自己始終在故事中,也不去劃分什麼階段啊條件啊。直往前走就對了。

“眼淚這東西,有時能起到極其神奇的運用,能把持有截然不同觀點的人稀裏糊塗地攏在一起,把迂腐陳舊的意識變得温暖感人,把生機勃勃的新興幼芽在愛撫中扼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