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蒂和爺爺觀後感5篇

來源:文萃谷 1.58W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海蒂和爺爺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海蒂和爺爺觀後感5篇

海蒂和爺爺觀後感1

這是一部太太太純淨,也太太太美好的片子。幾乎可以説,裏面沒有一個真正的反面角色,也沒有真正的負面情節。這和我們習慣的,現在的影視劇,完全不一樣。沒有勾心鬥角,沒有跌宕起伏,沒有艱難險阻,只有比夢境還純淨的阿爾卑斯:雪山、湖泊、草場、星空。在這樣的片子面前,我們每一個成年人,都會醉氧吧。這部電影為什麼會那麼純淨,那麼美好呢?僅僅是因為不染纖塵的阿爾卑斯嗎?你們不妨和我們一起,到電影裏去尋找答案吧。注意以下情節完全劇透:當所有人把爺爺形容成一個古怪兇惡的傢伙時,海蒂卻帶着笑容,安心的睡倒在了羊圈裏。當爺爺像是氣呼呼地説:“你可以睡在任何地方”,海蒂卻看穿了對方接納自己的心意,高興地躺到了爺爺閣樓的乾草堆。當牧羊男孩皮特偷吃了海蒂的奶酪,小姑娘卻用自己每天一半的糧食,換取了小羊們不被鞭打的特權。當海蒂聽信謠言,以為爺爺殺過人,爺爺問:應該相信自己心靈感受到的,還是相信別人胡説的。

海蒂豁然開朗,緊緊地擁抱了他。當海蒂喝着山羊奶,用山泉水洗臉,坐着爺爺親手做的木頭椅子,乘着雪橇滑雪去看朋友時,我們能不説這是一個最美好的童年嗎?當海蒂的姨媽貪圖獎賞,把海蒂偷偷騙到城裏,做貴族小姐的伴讀書童,她也不忘了囑咐孩子怎樣更好地生活在這裏。當海蒂剛到貴族家,就意外打翻了花瓶,善良有教養的好小姐卻替她攬下罪狀,幸運躲過了責罰。當嚴厲的女家教難為海蒂,一遍遍糾正她的禮儀措辭時,小姑娘沒有任何懼怕,一心給山裏的老奶奶爭取到軟麪包。當海蒂無比思念爺爺,想登上城裏的塔樓眺望時,克拉拉小姐不惜冒險陪她實現心願。當克拉拉孤單的在集市上等待海蒂時,沒有遇到壞人,卻買到了一窩温暖的小貓。當女家教向克拉拉爸爸和奶奶告狀,説海蒂不會閲讀也不懂禮儀時,老奶奶温馨地去給海蒂唸了睡前故事,並鼓勵她學會了閲讀。當海蒂因為太思念爺爺,難過的半夜夢遊時,主人家沒有因為一己私慾限制她的自由,而是貼心地讓男管家帶她回到了爺爺家。當克拉拉因為海蒂的離開難過,海蒂又是用一封封書信温暖了好友。克拉拉也在家人的理解和幫助下來到了阿爾卑斯山。當皮特帶着負氣,把克拉拉的輪椅推下山崖,但在爺爺的幫助下,小姐姐還是看到了最動人的山景,並且連腿疾都神奇的治癒了。這部電影並不是炒冷飯,並不是回憶殺它是我們人類只要生存在這個世界上,都不可以放棄的東西。是的,“純淨”和“善良”有化解逆境的力量,“真誠”和“善意”是逢凶化吉的魔法。很高興七八十年過去了,在這個急速發展的商業社會,我們對純淨的理解和對純淨的渴望,並沒有發生變化。很高興我們的孩子還能在最簡單的劇情裏,看到人性的真善和自然的純美。這樣的劇情,把孩子們的心靈包裹得無比彈性和豐盈,讓他們更堅定的站在了温暖的那一邊,去實現自己美好世界的心願和渴望。人間不可以沒有阿爾卑斯山,而孩子們也不可以忘記最初的純質。是的,這是一部我們必須讓自己的孩子看到的電影。因為,“純淨”,才是我們心靈的,最堅固的基石。

一個多小時後,電影結束了。“如果克拉拉回到家裏,也端着碗喝湯,然後拿手擦嘴巴,一定會很好笑的,這個電影一定要加上這個情節,那會更好看的!”海粼幸福地回味着劇情。很驚訝她這次沒有被貴族小姐的美麗衣裙吸引,反而希冀着這樣簡單質樸的情節。“媽媽,如果我們冬天去那裏玩,也可以坐一個長長的雪橇,我和姐姐一起滑下來啦,yobi!”莉香眉飛色舞的説到,顯然這部電影帶給小傢伙的神往,也一點不小。“這部電影太好看了,下次我還要看!”莉香説。“媽媽,明天我們可以再看一遍嗎?”海粼也緊接着説。“好的,下次再看,但不是明天,也許下次可以讓你們看看爸爸媽媽小時候看的版本,看看那個精靈一般的秀蘭鄧波兒演的,那裏面的爺爺,和這個爺爺,長得可像了!”

海蒂和爺爺觀後感2

前不久,看了《海蒂和爺爺》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小海蒂自幼父母雙亡後,被姨媽丟給阿爾卑斯山上居住的古板爺爺,在她剛與爺爺建立起親情時,又被自私的姨媽賣到了貴族殘疾女孩克拉拉家生活的故事。

小海蒂善良純真的氣質雖不討苛刻的女管家喜歡,卻似有一股神奇的魔力,能夠讓傭人們就算違反規定,也要同她説上幾句話。她的行為舉止一度被女管家認為粗野,但她活潑的天性卻讓她為眾人所喜愛。儘管海蒂很想回家,但為了好朋友克拉拉的快樂,她還是選擇留在那個抑制天性的貴族家庭。她被人們所喜歡的不是優異的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

如果説健全的人格決定一個人的廣度,那麼我想説,一個人的眼界決定他的高度。

有人説,海蒂到貴族家庭的那段痛苦時光中,除了與克拉拉純真的友情外,帶給她的更多是黑暗和壓抑。而我卻認為,恰恰是那段經歷,無形中為海蒂的眼界開了一扇廣闊的大門。

影片的結尾,小海蒂終於回到了爺爺身邊,還可以在村裏的學校上學。一節課上,海蒂在説出自己想寫故事的理想時,受到了同班同學的嘲笑,就連那個手執教棍的老師,也用一種匪夷所思的目光看着眼前的這個女孩。那羣紅着臉蛋、流着清鼻涕的孩子們,他們的夢想是什麼?是鐵匠、農民、牧羊人……他們一輩子的眼界,只有那永遠出不去的阿爾卑斯山。剩下的,就是自己眼前的一點私利,説三道四,議論是非。

正是這次不尋常的“旅行”,讓海蒂從克拉拉的奶奶那兒體會到了故事的奇妙,真正將眼界衝出田野,放向更廣闊的大千世界。“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寫故事——這個與小村莊格格不入的夢想,也正是海蒂不同於那羣孩子的高度所在,而這一切,都取決於海蒂特殊的人生閲歷與眼界。

看着小海蒂,忽然隱隱約約地尋見了自己的影子。

二年級的暑假,我和父母去了北京大學參觀。在校的哥哥姐姐們總是安靜地走在校園中,他們的手中總是拿着幾本書,選定一個亭子坐下,翻開書本靜靜閲讀,任風怎麼拂亂他們的頭髮也不為所動。即使交談,也只是耳語一般的音量,似燕的呢喃,令人心安,舒適。我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自己的足音破壞了這份寧靜。從他們脣邊飄出的一句句高深的探討中,在他們輕柔的腳步聲中,孕育了我心中那顆名為夢想的種子。

在未名湖畔,一位北大的姐姐看我如此痴迷於湖邊的叢叢荷花,微笑着問:“等你長大後就來北京大學上學好嗎?”記憶中,那一瞬,我拼命地點着頭。

開學後的一節語文課上,老師問大家未來想去哪所大學求學,小毛頭們紛紛炸開了鍋,卻一直沒有人説出自己想到哪所大學讀書。奈何,我早就坐不住了,還沒等老師點名,我就“噔”地站起來:“我長大後一定要到北京大學讀書!”

當我正準備得意洋洋地坐下時,一聲霹靂趕走了我的豔陽高照,那是一個號稱“萬事通”的男孩兒:“我媽媽説,咱們在這小縣城裏長大,我們能去太原上個大學就是萬幸了,上北京大學是絕對不可能的。”其他的小毛頭們先是一愣,繼而都衝着我哈哈大笑。我知道,那笑絕不是善意的。

那天我哭了,懷疑自己永遠只能以遊客的身份,去未名湖畔看荷花盛開、凋零。從那天起,我再不敢提起那個“不切實際”的夢想了,怕被嘲笑、被譏諷。從此,我走上了一條安逸舒適的平庸之路,北京大學與我成了兩條不會相交的平行線。

直至今日,只恨才明白。每個人的眼界不同,價值觀就有所不同,對於未來的取向也就不同,你的成功取決於你執着地保持自己的高度。

猛獸向來都是要登上森林中最高的懸崖上看世界的,而那成羣的羊,站在遠離懸崖的低處,仰頭嘲笑一番猛獸的.幼稚,低頭還不忘爭搶那口即將被同伴吃進嘴中的草。

眼界決定高度,而保持高度的持久性,在於你自始至終地不懼嘲笑。無知的嘲笑者眼界是腳下,高度是深淵。你的眼界是世界,高度是塔尖。不與牛羊爭辯,請做自己的王者。

海蒂和爺爺觀後感3

最近很多人又被電影《海蒂和爺爺》圈粉了。電影中阿爾卑斯山無比清澈美麗的風景,每一幀的畫面都能設置成桌面背景圖,美得讓人室息。

加上電影中出場的人物都是歐洲十九世紀的精緻裝扮,束腰、挺直腰板的女士和富有紳士風度的男性也讓不少觀眾沉湎其中的美好。

孤兒海蒂被姨母迪蒂送上了阿爾卑斯山,與遠離小鎮獨居於高山的祖父一同生活。活潑的海蒂在這裏如魚得水,不僅收穫了羊倌彼得(奎林·阿格里皮 飾)的友情和孤僻祖父的親情,還與山下彼得的家人打成一片。

一天,海蒂同彼得在山上放羊,姨母突然出現,連哄帶騙將海蒂賣到法蘭克福的澤塞曼家。從此,目不識A的海蒂成為了小姐克拉拉的伴讀。克拉拉幼年喪母,大病一場再不能站立,只能被困在豪宅中與輪椅相伴。父親(馬克西姆·梅米特 飾)常年在外很少回家,寂寞的克拉拉把海蒂當成了救命稻草。海蒂能適應澤塞曼家的新生活嗎?遠在天邊的祖父和彼得還能再見嗎?克拉拉的腿還有好起來的希望嗎?

海蒂失去了父母,於力失去了孩子,他們是兩個被拋棄的人,恰好填補了對方缺失的部分。來到克拉拉家,海蒂有了新衣服、新鞋子,有了食物,有了温暖的大牀,她什麼都有了,可是沒有了爺爺、雪山和羊羣。

特別喜歡她和爺爺第一次見面到分離的那一段,很細膩很感人,只是兩個人的戲卻讓人時時揪心又感動,很抓人。三個小演員演的都特別好,都很可愛。當然阿爾卑斯山的風景功不可沒!

劇本據説被翻拍過三次,沒有看過之前的,無從對比,但單看這一部的話,感覺已經很完美了,一個樂觀的孩子眼中的世界。

很多次,我都以為劇情會急轉直下,成為一個悲劇,讓觀眾永遠遺憾在美好的回憶裏。因為痛苦往往會比幸福讓人更加難以忘記和無法釋懷。可是我錯了,從一開始這就註定是一部簡單而美好的童話故事。

伴隨着影片優美而輕快的音樂,時而漫步在阿爾卑斯山鬱鬱葱葱的樹林裏,時而徜徉於法蘭克福車水馬龍的晨風中。無論是坐在雪橇上一路沿山坡急速滑下時富有節奏的動感,還是在城市裏最高的高塔上俯瞰芸芸眾生時那種浩瀚的寂靜,都在導演爐火純青的鏡頭語言裏體現地淋漓盡致。

這部電影就像冬天的爐火,夏天的冰激凌,温暖、甜美,沒有多少波折,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壞人,充滿原始野性和天真的女孩海蒂,就像一陣風捲過,融化了堅冰一樣的爺爺,把生命力傳染給每個人,阿爾卑斯山的秀美風光和温情脈脈的故事在眼前徐徐鋪開,果然大自然和孩子是最好的治癒。

克拉拉的祖母是多麼睿智的老人啊!影片的細節特別感人,比如爺爺趕着做出來的椅子,因為思鄉而夢遊的海蒂,克拉拉追逐的蝴蝶,看這部影片,就好象多了很多親人,好象置身在阿爾卑斯山。

我覺得本片最令我喜愛的在於,除了姨媽和小海蒂以及克拉拉的奶奶,其他人物都是飽滿的,善與惡並存的。彼得是貪吃又自私的,克拉拉是自私是有公主病的,爺爺是不近人情、固執的,女管家是勢力的,或者説是帶有歧視的。

克拉拉的父親是過於自尊與厭惡自然的,村民是喜歡傳謠又冷漠的。這就是我所説的人類本性是善與惡的矛盾體。

海蒂一直用自己善良積極的正能量,去影響着身邊的每一個人,這也因此引發了人們的思辨,並讓人們去反思循規蹈矩的生活和自由的靈魂究竟哪一個更重要?兩者是否可以兼得?

而克拉拉對自由的嚮往似乎已經解答了這些疑問,當她與海蒂一起玩耍,去領略大自然的美好之時,她不僅雙腿可以重新走路,同時也告別了孤獨冰冷的生活,因為海蒂讓她有理由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只要內心一直相信真善美的存在,就一定會用眼睛發現屬於自己的童話世界。

最好的愛,莫過於心中對美好的嚮往,而最好的自由,莫過於心中對美好的那份信仰。

海蒂和爺爺觀後感4

“電影畫面裏的每一幀都可以截圖當作屏保,有一望無際的阿爾卑斯雪山,有山澗緩緩流過的溪水,有着最明亮的日光和最柔軟的草地。”因這段真實美好的文字,我義無反顧地放下手中的筆,沉浸在了影片中。邂逅阿爾卑斯山的美,感受海蒂的純粹,體味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貼近從一而終的心。如山間吹過的温暖的春風,海蒂的笑容温柔了我夏夜裏燥熱難安的心。如果可以,希望她的故事能被更多人聽到,治癒更多和她一樣可愛的人。

這部電影的底色就是圍繞一個天真善良,浪漫又堅定的小女孩展開的。在故事裏,海蒂經歷過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

海蒂自幼失去雙親,被本應照顧她的姨母交給了自己的爺爺。爺爺性情古怪,跟村民不合,長久以來就離羣索居,獨自住在山區的木屋中,當海蒂來到爺爺家,她用自己的純真及率直感化了爺爺的心。在此,她也交到一位新朋友——牧童男孩,他們一同徜徉在羣山綠野之間,生活悠哉快活。在阿爾卑斯山,她收穫了未曾擁有的快樂。即是可以在山間,在草地上,撒着腳丫奔跑如風的日子。

幸福的日子總是短暫的,僅八歲的海蒂被姨母帶到了法蘭克福,在一户有錢人家給十二歲的癱瘓女孩當玩伴。那是竭盡所能也望不到山的日子,有着無處不在的禮儀規矩要守。這裏的一切對於她來説都是約束,無數次想要逃離的她,終因思念成疾,被送了回去。

這部電影裏有很多性格鮮明,成長環境各異,生活狀態完全不同的人物。縱然如此,他們每一個人都心懷善意,且毫無違和感地融入了這部電影,融入了這個主題——純。和而不同的同時,每個人物也都在不安中追求自己的幸福。關於這部電影,有以下幾個點想談。

第一點,拿到最差的人生腳本,如何擁有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自幼失去雙親,還要面對脾氣古怪、不與人親近的爺爺,海蒂不僅願意把自己的擔憂和爺爺分享,而且願意去見證爺爺是一個怎樣的人,而非僅靠道聽途説。她發現,爺爺凌厲的目光下,有顆温暖的心。正是這份信任,打破了這個村固有的禁令,讓長期被別人看輕的爺爺感到莫大的欣慰。面對女管家的家庭禁令,海蒂仍保留自己的淳樸,不被條條框框所束縛,不為強權妥協,最終迴歸了原本美好的生活。面對迴歸山間極大機率就會成為普通農民的世俗眼光,她選擇挑戰可能被支配的生活。拿起筆,堅持她曾經被嘲笑的作家夢想。人最強大之處,就是敢豁出去的那份心。這種力量不可小覷,而海蒂擁有這份力量,希望我們也能擁有。

第二點,每個孩子都屬於大自然。

或許應該説,每個孩子本該屬於大自然,就像海蒂註定屬於阿爾卑斯山一樣。可是,有太多孩子被剝奪了這份快樂。我很慶幸,我記憶中的兒時生活,就是夏天捧在手裏吃的西瓜、穿梭的片片稻田、清涼溪水下的小魚小蝦、是那彎彎曲曲的藤蔓、一抬頭可以看到的星星以及寂靜下的犬吠和蟲鳴。這真的就是我曾擁有的生活,簡單純粹。如果在孩提時代,不曾零距離接觸過大自然,不曾感受夏天吹過的山風,不曾看過温文而又有力量的日出,或許就會失去最樸素的想象力,失去最應擁有的天真和温柔。

第三點,傾聽兒童的心聲。

向奶奶訴説自己的困惑,不理解自己的理想為什麼被人嘲笑時,奶奶鼓勵:“如果生活中有什麼使你感到快樂,那就去做吧,不要管別人説什麼。”讀到過這樣一篇文章,説教育的本質應該是愛,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倘若真是如此,這些温柔的話恰如涓涓春溪,會温潤海蒂的一生吧!

黑夜再長總會天亮,苦難再長總有盡頭,夏天裏的一切也都應該被治癒。逢夏緩至,看一部治癒系的電影。海蒂,這個可愛的女孩,真的會給你帶來很多很多。

海蒂和爺爺觀後感5

前些日子,看了一部極度暖心的電影,説是要寫讀後感,一直拖到現在該交作業才寫,由此真心覺得,人吶,一定要給自己壓力,否則很難走遠呀。

迴歸正題,海蒂真是一部心靈氧吧之作,整個觀感就是發現美,感受美、品位美,讓人不禁有雙手合十感恩上天的佳作。隨便截取畫面都是屏保級別。電影的一開始,小海蒂在山上張開雙臂,蒼穹之上有雄鷹展翅,一下子把人心底的夢都給召喚出來,進了電影。

這部劇讓我有以下一些思考。

1、爺爺是個充滿迷的人物,好像殺過人,被眾人誤解,看上去凶神惡煞,實則心地善良。最終也沒有交代曾經發生了什麼,也不重要了,因為我們親身經歷的要比看到的,聽到的更重要。有色眼鏡真是害人的東西,我們不要給他人貼標籤,也要防止別人給我們貼標籤。人是立體的,不是單面的。

2、海蒂的阿姨看起來是個好人。把海蒂送給爺爺是迫不得已,帶走的時候,我們會以為是真的為海蒂謀了個好人家。後面才明白,她不過是為了自己那點小利,不曾真心為海蒂考慮。我們不要看一個人説了什麼,而要看她做的什麼。

3、富人家的那個女教師,在看到海蒂想偷跑回家的時候,跟她説連我都對這裏很滿意,你有什麼不滿足?我們總是容易犯這樣的錯誤,自己覺得好的東西,就認為別人也覺得好,好像人人都想要。

這部電影讓我對富裕有很深的嚮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有了一定的物質基礎,人們就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注重身心健康的良性發展。電影裏無論是富人家的女兒Klara還是她的父親奶奶都是善良温暖能夠站在別人角度考慮問題的人。我們歷來仇富的環境總是宣傳無奸不商,為富不仁等等。現在長大了,見的人多了,越來發現富裕的人心底不壞,他們的生命力好像延伸的更好。這不是偶然,一個整天為生存發愁和一個衣食無憂考慮個人身心發展的人能夠達到的高度自然是相當不同的。

電影中我的淚點很奇怪。是女教師發現海蒂想要走去推搡她的時候。看着小海蒂掙扎,女教師僅僅一隻胳膊就能讓她難逃,我情不自禁流淚。彷彿是為自己過往的人生。其實,阻力有時候真的不大,可是我們身處的環境限制了我們的力量。以至於手無縛雞之力,對自己的生命都做不了主。這個時候,請站在時間的長河去考慮,終究我們會長大,變得茁壯,要有信心。“”“小小青松未出欄,枝枝葉葉耐霜寒,而今正可低頭看,他日參天仰面難。”

在這部電影裏,我彷彿看到了教育的真諦。女教師跟爸爸奶奶説海蒂腦子好像有問題。她連字母都不認識,學習進度奇慢。正常人可能就會聽信並且給他人貼標籤。而奶奶的反應是,她來考察一下。晚上,她給海蒂講故事,孩子聽得目光灼灼,奶奶會適時地問問題,引發小海蒂的思考,當她陷在故事裏,想要知道更多劇情的時候,奶奶卻戛然而止,説要自己去看。接下來海蒂的學習猛速發展。

真正的教育不在於傳遞知識,而是激發人的學習熱情,引發他們的學習慾望。我十分有幸,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過不止一位這樣的老師。生活中,遇到很多點燃生命力的人和事。而這些點撥並非只能偶然,我們自己也可以發現和尋找。

我們如果被自己困住,環境再好,都很難活出生命力。Klara被家人保護的很好,自幼失母,讓她敏感且不獨立。當奶奶把她送到海蒂住的小村莊,一直坐輪椅的她竟然都可以站起來走路!

最最感動我的是,當海蒂跟奶奶説,她想做個小説家,不僅沒有受到嘲諷還被鼓勵。海蒂疑惑,他們都説,我是痴人説夢,異想天開。奶奶回答如下:

希望我自己銘記,凡是讓我真正感到開心的事情,去做,不管別人怎麼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