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幻覺》的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來源:文萃谷 2.93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落日的幻覺》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落日的幻覺》的教學設計(通用10篇)

《落日的幻覺》的教學設計 篇1

教學重點、難點:

品析文章語言的生動性。

課標陳述:

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明確文章的説明內容、順序、方法等。

2、能力目標:掌握語言品析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標:激發探索精神,培養科學意識。

教學方法:

問題驅動、互動交流、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看一幅圖:請好好數數,圖中共有多少個轉動的大飛輪?——1個、2個、3個、4個,你看到了幾個?有沒有同學上台數數,告訴大家,幾個?——貼近點,再近點,幾個?——同學們,沒有,一個也沒有。

同學們:分明沒有,卻看到了有;分明不是,卻看到了是,用一個心理學專業屬於術語就叫——(一起告訴我)就叫幻覺。奇妙啊!好,

2、同學們,今天這堂課和“幻覺”有關。我們一起來學習由黃天祥先生所寫的《落日的幻覺》。一起告訴我,它是什麼文體?(科普説明文)

二、,感知求疑

1、落日的幻覺集中在哪個小節?具體有哪些?產生這些幻覺的原因分別是什麼?

日落時的幻覺產生幻覺的原因

顏色深黃、殷紅光線散射和光波長短原理

神祕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地球表面和大氣層的彎曲,光線散射,大氣層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現迷人的紫光眼睛的疊合效應

接近地平線時太陽變扁了光線折射的原理

太陽好像變大了未説明原因(其實沒有變大)

2、從表格來看,文章的説明順序是什麼?由有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

三、探究內化

課文講的是科學知識,講得通俗易懂,這是顯而易見的,我們重點研究“生動形象”,課文生動形象嗎?請大家朗讀全文,將所有你認為生動形象的地方畫起來。拿起筆,開始朗讀。

1、前後桌交流。【提醒】已經畫到內容的同學請舉手——如沒有,再讀;如有,就説前後桌交流一下,你畫到了哪些?為什麼説它生動?

2、指答。【明確】1段:運用了什麼修辭?從生活現象入手,運用了對比、引用、反問,激發了讀者的閲讀興趣,語言生動形象。

2自然段:以説明為主嗎?我們一起劃幾個有感染力的詞?運用大量的描寫性語言,出現了擬人的修辭,還出現了一些有感染力的詞。如“無不、壯觀、綺麗、神祕、迷人、可惜、美麗”。

【提醒】1、2自然段集中生動地方最多,所以一定要加強朗讀。同桌一個讀,一個劃出有感染力的詞,然後交換,最後比比誰少畫了誰多劃了。接着提問,你比同桌多劃了個什麼?它生動在哪裏?——如“綺麗”生動地描寫出日落日出的美麗;如“神祕”對讀者充滿了吸引力,激發了他們的閲讀興趣以及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如“無不”、“可惜”語言充滿感情,極具感染力

3、提問:大家看:“可惜”這個詞語用得好不好?鑑別一個詞語用得好不好,方法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替換法。

例子1:

①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無不讚歎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

②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都讚歎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用雙重否定句,強調了人們的讚歎。)

例子2:

①可惜這種美麗的紫光並不多見;

②但是這種美麗的紫光並不多見。(用“可惜”更表現了人們對美景的依戀)

四、拓展延伸

《兩小兒辯日》有關太陽的幻覺有好幾種,其中也有“太陽變大”的問題;這篇課文也講到了“落日變大”的問題,可惜都沒有作出解釋。再不能把遺憾留給明天了,你能不能結合自己課內外所學的知識作一次科學的大膽的解答?

【明確】

光的折射現象、光滲現象、背景襯托、眼球特點問題、光的直斜射問題等。

《落日的幻覺》的教學設計 篇2

一、導入。

我們先來做一個視覺小遊戲:請好好數數圖中有多少個小黑點?圖2中紅線與藍線哪根更長?圖3,位於中間的綠色球和紫色球哪個更大?

剛才的小遊戲中,我們眼睛看到的與實際不一樣,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種種原因對事物產生錯覺或幻覺,從而影響到我們對事物的正確認識。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落日”。今天,我們就隨黃天祥先生一起去探索落日的奧祕。

二、賞落日、繪落日。

下面我們來欣賞一組落日圖,注意仔細看,認真想,看用一個什麼詞來形容看到的景象。(樹稍上的落日、湖邊落日、大漠的落日、海上落日)欣賞了四個畫面,誰能用一個形容詞來描繪一下?(提示:可從顏色、形狀、看後的感受方面去説)

三、檢查預習。

課前佈置了預習,下面我要看看同學們的預習情況如何。(出示課件)這是一篇科普説明文,根據説明的對象、説明的目的,可將説明文分為事物説明文和事理説明文,本文屬於事理説明文。(課件)本文的説明對象是什麼?(落日的幻覺)誰能用一句簡單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四、自主學習,弄清落日讓人產生了哪些幻覺以及產生幻覺的原因。

我們知道了説明對象和課文的主要內容,接下來請同學們自學課文。注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並思考:

1、課文描繪了落日的哪些景象?

2、造成這些幻覺的原因是什麼?在文中找、劃、作標註。3你發現文章安排上有什麼特點?讀完思考,完成導學案中表格練習。

從表格中我們發現,課文先寫了落日讓人產生的幻覺,再寫產生幻覺的原因,前面是現象,後面是本質,也就是由現象到本質,根據説明文寫作順序,本文是按邏輯順序來説明的。

3、本文借落日的幻覺,想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本文介紹了落日各種奇異幻覺,以及各種幻覺產生的原因。從而闡明瞭大千世界有很多奧妙,我們要學會觀察生活,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樣一個道理。

五、合作探究。

本文的説明方法靈活多樣,第一段中,作者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動性,運用引用的説明方法,引用了李密的《陳情表》中的“日薄西山,氣息奄奄”和李商隱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詩句。下面我們小組來合作探究4-7自然段中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有何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老師組間巡視指導。交流學習成果。

六、揣摩語言。

作者在寫落日產生幻覺的原因,運用了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等説明方法,準確、生動地説明了成因,很有説服力,他在語言的運用上也很有講究,下面我們來看幾組句子。

這樣替換行嗎?

1、課文原句:就連我們的古人不也留下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詩句嗎?

改句:我們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詩句。

第一句是反問句,強調古人也有這種情感,語意重;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只是客觀的説明,沒有強調意味。

2、課文原句: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無不讚歎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

改句: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都讚歎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

第一句用的是雙重否定句,強調每個觀賞日出的人都會讚歎;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

缺少這種強調的意味。

紅色的字去掉行嗎?一般來講,黃昏時空氣中的煙塵要比清晨多得多,因此,落日顏色又不同於旭日。

“一般來講”表“通常情況”,不排除特殊情況下黃昏時空氣中的煙塵少於清晨,體現了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不能刪除.

通過以上句子的探究,我們明白了,説明文語言的最大特點就是:準確、嚴密。

七、拓展延伸。

1、通過以上文章主體部分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美麗的落日景象背後竟隱藏了這麼多科學道理,同學們還知道哪些可以用科學道理來解釋的美麗的自然現象呢?(彩虹、海市蜃樓)

2、眼見果真為實嗎?(課件)

假如你是“走進科學”欄目的解説員,你能解釋下列所看到的現象嗎?

3、學生談收穫。

八、作業。

1、本文是説明文,以説明為主,同時也運用了描寫的表達方式,試着找出文中描寫的段落,讀讀,課下觀察日出的情景,寫一段描寫的文字。

2、對於太陽落山時為什麼好像變大了,課文中沒有解釋,請同學們下去後查找資料弄明白。

《落日的幻覺》的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瞭解日落時的幻覺現象以及產生的原因。

學會透過表面現象去看事物的本質。

學會生動地描寫事物。

教學重難點:

透過現象瞭解事物的本質。

如何生動描寫事物。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設計:

(課前滾動播出幾幅落日圖畫)

遊戲導入,感受幻覺:

視覺小遊戲:

展示下面兩組有關視覺差異的圖片。學生思考:圖一中紅色線與藍色線哪一個更長?(實際一樣長)圖二中位於中心的黃色球和深紫羅蘭色球哪一個更大?(實際一樣大)

結論: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種種原因對事物產生錯覺或幻覺,從而影響到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因此,我們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説落日就是。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每天都會出現的落日的景觀。

走入課本,感悟課文:

賞幻覺:

學生根據課前展示關於落日的一組圖片,欣賞落日之美。

落日的景色美在哪裏呢?請同學們從顏色和形狀等方面説一説,也可以談談自己獨到的發現。剛才大家找到的這些落日的特點,是真實存在的,還是我們的一種幻覺呢?科學家黃天祥敏鋭地捕捉到了這一點,把他的探究寫在了這篇《落日的幻覺》中。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他的步伐,一同走近落日,來看一看落日的幻覺吧!

析幻覺:

①初讀課文,整體把握。(任務:1、勾畫生字詞;2、思考課文説明對象及體裁)(請一位同學讀第一段,一半同學讀第二至四段,另一半同學讀第五至七段。)

疏通生字詞。

把握説明對象,感知課文內容。

本文是一篇事理説明文。事理,顧名思義,事物的原理,就是講述事物原理的説明文,通俗一點講,就是講述事物現象所產生的原因。本文説明的對象是落日的幻覺,所以文章講了落日的幻覺產生的原因。

②再讀課文,找出文中關於落日的五種幻覺以及產生幻覺的原理,完成表格。

日落時的幻覺

產生幻覺的原因

顏色深黃、殷紅

光線散射和光波長短原理

神祕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地球表面和大氣層的彎曲,光線散射,大氣層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現迷人的紫光

眼睛的疊合效應

接近地平線時太陽變扁了

光線折射的原理

太陽好像變大了

未説明原因(其實沒有變大)

概括本文的説明順序:由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

品幻覺:

研讀第二段對落日幻覺的描寫,思考下面每組語句能否換成修改後的句子。

①原句:如果有機會觀日落,它會使你神往:太陽靜靜地躺在西方地平線上,變得如此之大,顏色是那樣深黃、殷紅;它緩緩墜落,接近地平線時竟縮身變扁。

改為:日落的景觀很美:太陽顯得比平時大一些,顏色偏黃或偏紅,當它快落下時,形狀看起來有些扁。

②原句:若天空有云,你會看見燦爛的晚霞;全天無雲,不要忘記回頭,你會發現背後的天空中現出神祕的藍灰色暗弧,暗弧外面還鑲有明顯的亮弧。

改為:有云時,天空會出現晚霞;無雲時,則可能會出現藍灰色暗弧,外面還有一層亮弧。

明確好處:原文用詞優美,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文學色彩

③原句:就連我們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詩句嗎?

改句:我們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詩句。

第一句是反問句,強調古人也有這種情感,語意重;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只是客觀的説明,沒有強調意味。

④原句: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無不讚歎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

改句: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都讚歎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

第一句用的是雙重否定句,強調每個觀賞日出的人都會讚歎;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

缺少這種強調的意味。

悟幻覺:學了此文,你獲得那些啟示呢?

看圖思考:

鉛筆斷了嗎?(折射現象)

姚明身邊站着三個小朋友嗎?

(幾個身高1米80以上的籃球運動員和姚明合影(背景襯托)(參照物)

學生討論、明確:

1.學會透過現象看事物的本質;

2.眼見不一定為實,我們要學會了解事情的真相;

3.我們要仔細觀察生活,尊重科學事實;

……

走出課本,延伸拓展:

牛刀小試:

對於太陽在日落時為什麼好像變大了,文中並沒有解釋。結合文章《落日變大了》,請歸納一下“落日變大”的原因。

教師寄語:真實的東西往往不一定是美的,而美好的東西往往披上了虛假的外衣,我們看到的只是幻象,卻依然欣欣然沉溺於幻象而不願醒來。可是有一天,終會醒來,有人悲歎,有人神傷,有人麻木,有人堅強。我們學習這篇文章,不僅僅是讓你們清醒地看清每個幻象的本質,我還想,讓你們詩意地生活,等到那一天,幻覺退去,真實畢現的時候,你能如看這每天的日落一樣,平常,淡然。因為,你已經在美麗中快樂了,何況,明天,還有一輪新的太陽要升起呢?

課後作業:

1、課文在分析了落日的現象及原理後就結束了,看起來結構似乎並不完整,請大家根據剛才的感悟,嘗試着給課文加上一個結尾。

2、課下觀察日出的景色,寫一段描寫的文字。

落日變大了

如果我們用一架調好的照相機各拍一張落日和中午的太陽,比較一下便會發現它們的大小是完全一樣的,那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卻好像是落日大些呢?

原來我們的眼睛在觀察物體時,感覺到的大小不僅取決於物體本身的實際大小,另外還受距離遠近、背景襯托以及物體本身亮度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先説“背景襯托”。它是指在一定的條件下,人對物體的視覺會發生錯覺,一個物體在一些小的物體中間看起來就顯得大些,而一個物體在一些大的物體中間看起來又顯得小些。晚上,太陽要從地平線落下,由於地平線離我們很遠,遠處背景中的樹木、房屋小得使人看不清楚,太陽在這個背景下落在地平線上,看起來就顯得很大;而中午太陽高掛在廣闊的天空,和大地上近處高大的樹木和房屋比較,就顯得很小。

再説説“光滲現象”。我們看白色圖形比看同樣大小的黑色圖形要大些,這在物理學上叫“光滲作用”。當太陽下山時,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陽顯得明亮,光滲現象不顯著,看起來就覺得小了。而在中午時,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對之下,太陽與背襯的亮度差沒有那樣懸殊,這也是使我們看起來落日大些的原因。

同時,跟眼睛的結構也有關係。晚上所見太陽之所以比中午顯得大些,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落日的位置低,我們觀察時眼睛是平視的,眼球中的晶狀體保持正常的狀態,凸起程度較小,焦距較大,太陽透過晶狀體在視網膜上成的像也較大。而中午我們觀察太陽需要抬頭仰視,又由於受頭頸彎曲程度的限制,太陽光不能直射進入人眼,我們看太陽是斜視的,為在視網膜上得到清晰的像,晶狀體便會不由自主地凸起來,使其焦距變小,在視網膜上所成的像也會變小些,所以仰視時會覺得太陽小些。

另外,還因為是光線折射的緣故。我們早上看太陽時因角度低,光線經過的空氣層較厚、密度較大,會產生折射作用。中午時空氣層相對薄一些、密度較小,光線又是直射,看起來比較大。

《落日的幻覺》的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融文學性、知識性、科學性、哲理性於一體的科普文。文章的開始部分通過日出與日落的對比手法,描繪了日落的壯麗與神祕色彩,接着筆鋒一轉從多個角度介紹了奇異景象都是由幻覺造成的。從而闡明瞭大千世界有很多奧妙,我們要學會觀察生活,要學會通過現象看本質這樣一個道理。

教學目的:

1.分析本文的文體特徵,瞭解落日的幻覺的成因。

2.理解並分析本文的説明順序,分析本文的説明方法。

3.感悟落日之美,培養觀察事物、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意識,體悟幻想和想象的意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體內容,提煉信息語句,培養學生閲讀理解能力。

教學難點:

瞭解掌握説明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直接導入課題,並就課題《落日的幻覺》簡單闡述,形成學生對於文本的第一印象。

詩意導入:唐代詩人杜牧在《西江懷古》裏説:“千秋釣舸歌《明月》,萬里沙鷗弄夕陽。”今天,我們不妨也來做做這萬里沙鷗,弄弄這夕陽落日,看看能不能也弄出詩人情懷出來。

二、初讀理思路。

幻燈出示初讀要求,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解決生字詞,梳理文章的寫作思路:先描寫落日的景象,再解釋幻覺的成因,引導學生把握由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

觀落日之景。梳理作者所描寫的落日景象,並整理到學案表格的第一列。(培養學生篩選關鍵信息的能力)

三、賞落日之美:

無論落日的形體還是顏色,總之一個字——美。那落日之美究竟美在哪裏?以“落日之美,美在”的句式用課本上的詞加以概括。幻燈出示美讀要求,學生美讀文章的第一二兩個自然段。

感受壯觀、綺麗、神祕、迷人之美。穿插學生美讀文章,體悟作者對落日的喜愛之情。

思考把落日之美寫得如在眼前的原因,引導學生歸納:表達方式中描寫的運用和説明方法中摹狀貌的運用會讓説明文形象生動。

引導體會落日的憂傷之美,引導學生歸納:引用古詩文可以讓説明文充滿詩情畫意,具有可讀性。(拓展延伸,還知道哪些描寫落日的古詩文)

師:無論是悽婉還是綺麗壯觀。落日總是那麼美,同學們來感受下。旁白:從白居易的“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到馬致遠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落日總以其千變萬化的美觸動着詩人詞人的情思,也觸動着我們的心絃。可以,這樣美麗的落日,居然是幻覺啊。可是科學總是科學,無論你信,還是不信,真理總在那裏,不哄不騙。(幻燈片展示落日圖集)

四、析落日之幻:

師:在研究落日幻覺之前,我們先得做些準備工作。因為八年級的我們,對於物理學的相關常識應該還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請同學們快速瀏覽導學案知識鏈接,充實你的知識背囊。(生瀏覽導學案相關內容)

小組彙報,至少三名同學,合作彙報。

師就表格提出兩個問題:

①分析前兩列順序不同的緣由,體會説明文中説明順序的運用;

②為什麼要使用這麼多的説明方法?引導學生理解使用説明方法的作用。

教師歸納:葉聖陶老先生説:説明文以説明白了為成功。那如何能把説明文説明白呢?需要抓住事物的特徵,要依照一定的説明順序,使用相應的説明方法,還要選擇相應的説明語言。前文我們説了,除了生動形象之外,最根本是——準確、嚴謹、周密。

味説明之言。教師展示語言例句,學生分析。

五、味落日之理

師:讓我們再次來感受落日之美。如果你是農民的孩子,或許你也會在某在農忙的黃昏之時或者放學的路上,看到地平線上這輪美麗的夕陽。她那麼美,那麼耀眼。可它,竟然是幻覺。靜心默讀文章,你是否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呢?或者,你可以寫一寫。

學生思考或者動筆寫。中心點:要有科學的眼光,透過現象看本質。

師反面示例月亮的圖片:生活中不僅需要科學,還需要想象和幻想。

六、課堂小結:

師小結:有時候,真相是一種幸福。可有的時候,真相也是一種殘酷。所以,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我們用知識和科學為自己的理想插上飛翔的翅膀,也用想象和幻想為我們的文學和生活塗抹更美好的色彩。

親愛的同學們,在這微冷的初冬之日,願你擁有這個季節最美的那輪落日。

下課後,請同學們依據六年級學過的《兩小兒辯日》,寫一則簡單的小品文。要求語言生動形象,説明清楚明瞭。

下課。

《落日的幻覺》的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閲讀科普説明文,瞭解相關的光學知識,掌握落日的幻覺的科學依據。

2、整體感知課文,能夠篩選相關的信息,培養默讀的能力。

3、激發探索精神,培養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瞭解相關的光學知識,掌握落日的幻覺的科學依據。

難點:

整體感知課文,能夠篩選相關的信息。

教學用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讓學生欣賞“幻覺圖片”,引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明確文體。

(1)什麼是事理説明文,這裏的“事理”是什麼意思?(事物原理)

(2)本文中的“事物現象”指的是什麼?(落日的幻覺)

2、默讀課文,提出默讀要求。(選學生代表讀,其餘同學默讀)

3、掌握多音字:薄、殷、落。

4、完成課後表格。

三、合作探究:

1、本文使用了哪些説明方法?試着找出例句

2、本文采用哪種説明順序?

3、你喜歡這篇文章嗎?説説理由。(如:第一節語言的生動、形象)

(1)喜歡的同學思考題:舉出類似落日幻覺的幾個例子。

(2)不喜歡的同學思考題:從這篇文章能悟出什麼樣的哲理?

四、拓展延伸:《兩小兒辯日》有關太陽的幻覺有好幾種,其中也有“太陽變大”的問題;這篇課文也講到了“落日變大”的問題,可惜都沒有作出解釋。你能試試嗎?

展示圖片,小組交流。

【明確】光的折射現象、背景襯托(參照物)等原理。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事理説明文,瞭解了有關落日的幻覺的科學原理。在我們的生活中,還存許多科學現象等待大家去觀察,讓我們在探索和思考中體驗科學的快樂!

《落日的幻覺》的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綺麗、殷紅、氣息奄奄”等詞語。

2、閲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提煉信息語句。

3、掌握有關説明文的學習方法

過程與方法:

1、瞭解掌握説明文學習方法

2、課文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能正確對待文學欣賞與科學理論,讓學生明白自然界的奧祕是無窮無盡的,培養學生善於觀察、探究身邊自然現象的能力。

重點難點:

1、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提煉信息語句

2、掌握説明文學習方法

3、品味課文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

4、課堂延伸,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一、導入

讓學生觀察“筷子變折”的現象,提問“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筷子變折是一種光學現象形成的,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這種有趣的現象也很多。

老師很喜歡唐代詩人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兩句話“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詩語言質樸,意境博大深遠,但落日真的是圓的麼?(出示幻燈片)落日怎麼會是扁的?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夢幻的夕陽,走進《落日的幻覺》。

二、自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出示幻燈片)

綺(qǐ)麗:顏色美麗,多用來形容風景。

殷(yān)紅:帶黑的紅色。

日薄(bó)西山,氣息奄奄(yǎn):出自晉李 密《陳情表》,意思是太陽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將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將沒落。薄:迫近,靠近。氣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斷氣的樣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將沒落。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出自唐李商隱《登樂遊原》,意思是雖然夕陽無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黃昏時刻。

三、細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提問:學習一篇説明文,應注意什麼?

説明對象,説明順序,説明結構,説明方法,説明文語言(板書)

提問:那麼這篇課文屬於事理説明文還是事物説明文?它的説明對象是什麼?

2、這篇文章怎麼安排結構?

開頭引用詩句(問:引用的作用?)描述落日景象過渡段闡釋原因

明確:結構清晰,為我們將來寫作説明文提供了很好的範例。

3、文章的重點放在對落日產生幻覺的原因的闡釋上,我們就來閲讀這個自然段。

(出示幻燈片)

日落時的幻覺 產生幻覺的原因

顏色深黃、殷紅 光線散射和光波長短原理

神祕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光線散射大氣層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現迷人的紫光眼睛的疊合效應

接近地平線時太陽變扁了 光線的折射原理

太陽好像變大了 未説明原因(其實沒變大)

以表格的形式提問文章內容,

鍛鍊口語表達:作者説明了落日產生( )的幻覺,是由於( )形成的

四、説明文的語言

加入八年級學習小組 更多超值免費資料不容錯過!

一般比較平實,但可以適當採用描寫成分。例如第二段,可以使文章生動形象。

(出示幻燈片)

日落前太陽變大,顏色深黃殷紅

日落時接近地平線時,縮身變扁

日落後周圍伴有燦爛的晚霞,背後空中出現藍灰色暗弧,暗弧外鑲有明顯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時,西方會出現紫光

五、寫作意圖(出示幻燈片)

原來這麼美麗的夕陽和斑斕的蝴蝶的翅膀也都是我們眼睛的一廂情願的幻覺而已。生活中這種現象會很多。當你面對這些現象時,是不是應該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是不是應該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去探尋其中的科學道理呢?希望大家養成質疑的習慣,多思考,多探究,找出事物本身的真理。

六、拓展訓練

1、課堂練筆描寫一段日出時的美景(出示幻燈片)

2、詩詞積累描寫日出的優美詩句

《落日的幻覺》的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理解、積累詞語;培養學生迅速篩選信息的能力 ;理解內容,能夠藉助文本説出人們所看到的美輪美奐的落日實際上是幻覺的科學依據。

2、過程和方法目標:欣賞重點語段,課堂延伸,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啟迪學生能夠用明辨的雙眸、思考的大腦,觀察生活,分析問題。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體內容,提煉信息語句,培養學生閲讀理解能力。

教學難點:

課堂延伸,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兩張幻覺圖片導入

二、欣賞落日談談感受

三、基礎知識

1、小組代表競讀課文。

2、小組代表上黑板給詞語注音,詞語有: 吟詠 綺麗 絢麗 殷紅

3、小組代表聽寫詞語比賽。聽寫了:幻覺、吟詠、變化多端、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夕陽無限好

4、搶答:“夕陽無限好”出自哪首詩歌,請把全詩背誦出來。

四、我讀 我畫 我賞(1-3)

1、請一位同學朗誦第二自然段,另外三位同學上黑板一邊聽一邊畫出落日圖。之後點評。

2、討論這個自然段用的主要的表達方式及作用。

3、第二自然段的'“躺”和“縮身”兩個詞語有何表達效果。

4、第二自然段的分號有何作用。

5、改第一段的雙重否定句為陳述句,體會其表達效果。

6、改最後一段的反問句為陳述句,體會其表達效果。

7、用書中的原話回答“落日”給我們什麼樣的感覺。

8、第三自然段的作用是什麼?

五、重點研讀合作探究

1、引導大家閲讀4到7自然段,討論了形成落日幻覺的原因有哪些?要求同學們找到相關的句子並且概括出關鍵信息。完成課後表格.

2、討論這幾段的説明順序。邏輯順序

六、課堂拓展延伸

1、結合《兩小兒辯日》的故事進行對比閲讀。

2、觀察日出或日落,寫一段描寫文字。

《落日的幻覺》的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快速閲讀中迅速理清文章的思路,瞭解文章所説明的知識。

2、技能目標:

①掌握文章的説明順序、説明方法。

②理解文章內容,能夠藉助本文知識説出人們所看到的美輪美奐的日出日落景象實際是幻覺的科學依據。

3、情感目標:培養觀察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重點:理解文章內容,掌握文章的説明順序、説明方法。

難點:能夠借本文説出人們所看到的美輪美奐的日出日落實際是幻覺的科學依據。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程序:

一、導入:

(師)同學們,日出日落,這是我們習以為常的自然現象。你觀察過這些自然現象嗎?

(生)描述自己所觀察到的日出日落景象。

(師)我們所看到的日出日落的景象各不一樣,是太陽每天都是新的,還是其中有別的奧祕?學了課文《落日的幻覺》,你就會明白其中的奧祕。

二、檢查預習:

(師)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同學們的預習收穫。(利用多媒體打出)

(一)給加點的字注音:

吟詠()綺麗()

絢麗()殷紅()

散射()殷切()

散會()

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二)説説下列語句的含義

1、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語出晉李密《陳情表》。日薄西山,意思是太陽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將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將沒落。薄,迫近、靠近。氣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斷氣的樣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將沒落。)

2、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語出唐李商隱《登樂遊原》。意思是雖然夕陽無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黃昏時刻。)

(三)理解幻覺的含義:

什麼是幻覺?

(所謂幻覺是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沒有外在刺激而出現的虛假的感覺。)

三、展示目標(利用多媒體)

四、學生小組讀文探究:(多媒體打出)

1、《落日的幻覺》屬於説明文中的哪一類?

2、提煉有關幻覺及成因的重點信息語句,完成表格。

3、理清本文的説明順序。

4、舉例説明文章所用的説明方法及其效果

五、學生進行交流

六、知識擴充:(多媒體打出)

光的散射: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兩種均勻媒質的分界面時,會產生反射和折射現象。但當光在不均勻媒質中傳播時,情況就不同了。由於一部分光線不能直線前進,就會向四面八方散射開來,形成光的散射現象。地球周圍由空氣形成的大氣層,就是這樣一種不均勻媒質。因此,我們看到的天空的顏色,實際上是經大氣層散射的光線的顏色。

旭日初昇或日落西山時,直接從太陽射來的光所穿過的大氣層厚度,比正午時直接由太陽射來的光所穿過的大氣層厚度要厚得多。太陽光在大氣層中傳播的距離越長,被散射掉的短波長的藍光就越多,長波長的紅光的比例也顯著增多。最後到達地面的太陽光,它的紅色成分也相對增加。因此,才會出現滿天紅霞和血紅夕陽。實際上,發光的太陽表面的顏色始終沒有變化。

七、幫古人解疑:(多媒體打出文章)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yú),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cāng)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師)當時由於科技不發達,人們對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無法認識,所以孔子解答不了這兩小兒的問題,你能幫他解答這個問題嗎?可小組先討論一下。

學生小組討論後自由解答,教師可作適當引導。

(①天文學家用各種儀器,包括用照相機拍,已經證明黃昏(早晨)的太陽與中午的太陽是一樣的。②同一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羣中顯得小,放在比它小的物體中去中顯得大。早晨的太陽背景是羣山、數目、房屋等,而在公務,太陽的背景是廣闊無垠的天空,因而,看起來早晨的太陽大,中午的太陽小。③中午時較早晨熱,是因為早晨太陽光是斜射在地面上,被散射出去的光也多,而中午太陽光直射時,光線散射現象就小,地面和空氣在相同的時間裏、相等的面積內接受太陽的輻射熱較早晨太陽光斜射時多,因而受熱最強。所以中午較早晨時熱。)

八、品味語言:(多媒體打出)

體會每組兩個語句的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1.①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無不讚歎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

②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都讚歎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

(第一句用的是雙重否定句,強調每個觀賞日出的人都會讚歎;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缺少這種強調的意味。)

2.①就連我們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詩句嗎?

②我們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詩句。

(第一句是反問句,強調古人也有這種情感,語意重;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只是客觀的説明,沒有強調意味。)

九、課堂拓展延伸:

(師)本文以説明為主,同時也運用了描寫的表達方式,請找出來,大聲朗讀,看作者是如何進行描寫的。

(學生找出第二段,大聲朗讀從描寫角度、修辭、色彩等方面分析)

(師)同學們,請你回想自己所見過的日出或日落景象,然後寫一段描寫文字。字數不限。

提示:

寫描寫文字時,可以按日出(落)前→日出(落)時→日出(落)後的順序寫出特點。注意交待清楚自己的觀察點,既要抓住太陽的靜態特點,也要注意日出(落)時形狀、顏色、光線等方面的變化,同時還可以進行適當的聯想和想象。

十、學生朗讀自己的描寫文字。

十一、佈置作業:

繼續完成描寫文字,可在原來的基礎上擴充。

《落日的幻覺》的教學設計 篇9

一、導入 :

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畫,你觀察到了什麼?再看第二幅,你看到黑點了麼?其實,第一幅圖中,輪子並沒有轉動,第二幅圖片中一個黑點也沒有。這都是我們的幻覺。即便是我們每天看到的太陽也不一定是真實的。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第二十課《落日的幻覺》去探索落日的奧祕。

師:一個成功的人,都是一個善於提前做好準備的人,對於科學奧祕的探索更得如此,同學們你們準備好了嗎?好,咱們進入第一個環節:自學探究

二、默讀課文 自學探究

讀課文思考:

1、注音

2、解詞

3、用一句話概括本文主要內容————文章介紹了落日的幻覺這類自然現象及其產生的原因 (先概括後提問第二題)

三、重點研討

快速從文中勾畫出描寫落日幻覺以及解釋幻覺產生的原因的句子。

師:文章第幾段描寫了落日的幻覺景象?(第二段)同學們想不想看到落日的奇異畫面?(想)那麼,我找一位同學讀一下第二段,大家閉上眼睛想象落日的每一幅畫面。放音樂!

看到落日的畫面了嗎?美不美?

現在請判斷圖片中出現的是落日中的哪一種幻覺,並用科學道理來解釋落日中的幾種幻覺形成的具體原因。小組討論,然後派代表回答!看哪個小組判斷得快。

師:我們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作者是怎樣將抽象的科學道理説明白的呢?

三、小組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的過渡段並分析它的作用。

2、本文的説明順序是什麼?介紹幻覺產生的原因和描寫幻覺的順序一致嗎?為什這樣安排?

3、本文為了更好的闡明事理作者恰當地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舉例説明。

師:這是一篇事理説明文,科學道理很抽象,作者又是怎樣吸引讀者去閲讀呢?答案是準確生動的語言。現在我們就賞析一下本文的語言。

四、賞析語言

1、如果把“可是觀賞者不會想到吧,這些奇異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覺”一句中的“大”去掉,可以嗎?為什麼?

2、除了準確周密外,本文還有一個特點是:生動優美,這主要體現在第( )段。請你摘抄你最喜歡的一句進行賞析。

五、拓展練習

發揮想象力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描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景象。

六、夕陽下的收穫

提示:

1、學到了哪些知識?

2、有何啟示?(養成觀察的習慣,就會增長知識,受益無窮)

七、教師總結:

地球就猶如一位神奇的魔法師,它無時無刻不向我們展示着一幅幅精美絕倫的自然畫面。讓我們用心靈去觀察,用知識去探求,盡情地享受生活中“發現”的樂趣!因為你們是朝陽不是落日。

《落日的幻覺》的教學設計 篇10

目的要求

1、理解文章的內容,瞭解相關的光學知識,讓學生能夠説出落日的幻覺的科學依據。

2、讓學生明白自然界的奧祕是無窮無盡的,培養學生善於觀察,探究身邊自然現象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體內容,提煉信息語句,培養學生閲讀理解能力。

2、瞭解掌握説明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唐代詩人王維有詩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詩語言質樸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這樣嗎?——落日是扁的!落日怎麼會是扁的?難道古人觀察錯了?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落日的幻覺》,走進美麗夢幻的夕陽。

二、初讀課文,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讓學生朗讀課後“讀一讀,寫一寫”字

幻huan覺: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沒有外在的刺激而出現的虛假的感覺。

吟詠yinyong:有節奏地誦讀詩文。

綺qi麗:顏色美麗,多用來形容風景。

絢xuan麗:燦爛美麗。

殷yan紅:帶黑的紅色。殷yin勤殷殷yin

變化多端:變化多種多樣。端,方面、項目。

2、本文是一篇事理説明文。事理,即事物的原理,就是講述事物原理的説明文,通俗一點講,就是講述事物現象所產生的原因。本文説明的對象是落日的幻覺,所以文章講了落日的幻覺產生的原因。

課文題目是“落日的幻覺”,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説説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知識。

生自讀課文,教師明確。

三、重點研讀,合作探究:

1、作者在第二段描寫了日落時的哪些景象?

明確:第二段首先用一句話概括,告訴我們日落的景象同樣壯觀、美麗、神祕而迷人。為什麼這麼説呢?作者從三個方面進行描寫。一是太陽好像變大了,而且顏色深黃、殷紅。二是它的外形,接近地平線時也像變成扁的了。三是有云時會看見燦爛的晚霞,無雲時則會出現另一種美景:背後的天空中現出神祕的藍灰色暗弧,暗弧外面還鑲有明顯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時,西方天空會出現迷人的紫光。

2、第4——7段是怎樣闡述各種日落現象背後的科學道理的?

明確:第4段:落日顏色深黃、殷紅,是因為日落時大氣層增厚,而波光較短的和紅色光則具有較強的穿透力。這是光線散射原理。

第5段:暗弧和亮弧的產生,既有光線散射原理,同時也是由於地球表面和大氣層都是彎曲的,高層和低層密度不同,從而造成了光線的暗和亮;而美麗的紫光,則是人眼的疊合效應造成的。

第6段:日落時肉眼看見的太陽是扁的,這是光線折射原理。

第7段:説明日落時的太陽看上去要比高掛天空時大很多。這一段沒有説明原理,而是用儀器觀察以及實際生活中的照相證明,所謂變大其實也是一種幻覺,而不是太陽真的變大了。

師生共同完成課後表格填寫。

日落時的幻覺產生幻覺的原因

顏色深黃、殷紅光線散射和光波長短原理

神祕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地球表面和大氣層的彎曲,光線散射,大氣層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現迷人的紫光眼睛的疊合效應

接近地平線時太陽變扁了光線折射的原理

太陽好像變大了未説明原因(其實沒有變大)

概括本文的説明順序:由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

3、在介紹幻覺現象時,按照“體積變大,顏色殷紅,形狀變扁,背後有暗弧亮弧,有時有紫光出現,”這樣的順序介紹的,但是,原理介紹中卻不是這樣的順序介紹的,這樣行文的原因是什麼?明確要點:文章説明部分的順序,既照顧了第二段的描寫順序,同時也遵循“由主到次的順序,由複雜到簡單”的規律來介紹,所以是從顏色以及與顏色有關的暗弧、亮弧,説到太陽的外形以及大小。

4、再讀課文4--7段,思考在這一部分中用了哪些説明的方法。

明確要點:

1)、1871年,英國科學家瑞利證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長波光要強得多,所以,陽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氣層中微小塵埃和空氣分子散射,要比長波光--紅色光強10倍以上。

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準確生動形象説明地球大氣會使光線散射。

2)、最令人迷惑的幻覺,是日落時的太陽看上去要比高掛天空時大兩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個巨大的玉盤遠掛天邊。

打比方、作比較生動形象地説明由於幻覺,人們看到黃昏的太陽遠大於中午的太陽,把黃昏的太陽比作巨大的玉盤,形象説明黃昏太陽的巨大形狀。

5、朗讀課文第1——3段,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1)、第1段從人們觀注日出而不太重視欣賞日落寫起,引用兩句古詩文推測人們的心理,引用古詩文的作用是什麼?

明確要點: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引出下一段對日落景象的描寫。

2)、第2段主要運用什麼表達方式,寫日落時的種種景觀。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明確要點:描寫、引起讀者的閲讀興趣

3)、第3段在全文結構上屬於在內容上起着的作用。點明這種奇異的景象其實是人的一種幻覺,引出下文對這種幻覺產生原因的説明。

明確要點:過渡段、承上啟下。

6、悟幻覺:本文借落日的幻覺,想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本文介紹了落日各種奇異幻覺,以及各種幻覺產生的原因。從而闡明瞭大千世界有很多奧妙,我們要學會觀察生活,要學會通過現象看本質這樣一個道理。

四、課堂小結:本文是一篇説明事理的文章,這篇文章對日落產生的自然景象緣於幻覺以及產生幻覺的原因的説明,揭示大自然的奧祕是無窮無盡的。

五、佈置作業

《落日的幻覺》教學反思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積極思維,強化學生主體意識,教學中採用:

首先,本設計以學生為主體,導入新課讓看圖比較大小以激發閲讀興趣。接着讓學生自由讀,學生自然會被文章生動活潑的語言所吸引。接下來的“自由談”,教師設計什麼問題,而且讓學生自由自在的發表感想,不阻礙學生自由思想。最後請學生將學習與個人生活體驗緊密結合,是學生真正成為閲讀的主人。

其次,教學環節清晰明瞭,以課文朗讀為載體,循序漸進逐步深入:“初讀課文,熟悉內容”——“研讀課文,整體感知”——“重點研讀,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體驗課文”,很有層次感。

第三、文章前三段以優美的文字向我們展現了落日的色彩絢麗,變化多端,可以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奇思妙想,不妨設計以“他在落日的餘輝中,走去”為題進行合理的想象。期待學生寫出下面的文字:在落日紅色的餘輝中,大禹浮躁地在坡頂上走步,他走來走去竟使人看出他是有規律地走。不過,他好象沒有走對。大禹了停片刻,深呼吸,再深呼吸。他重擺架式走,這次,他走得很平靜,很有力,也很穩。

我認為:“最精湛的教育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花時間、下功夫,引導學生質疑提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