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寓言》的教案

來源:文萃谷 3.11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生寓言》的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生寓言》的教案

《人生寓言》的教案1

從這一期起,本刊(《中學語文》)將新闢《新課程·新教材·新教法》專欄,以反映在新課程背景下的中學語文教學。新課程、新教材、新教法,“新”在哪裏?這是本欄目所要探討的全新話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推進到目前階段,我們不能只是停留在“理念”的層面,空喊“新”的華幸;理念與教學實踐的結合,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最佳創新生成點。比如,教學內容的最“新”整合、教學目標的最“新”生成、教學過程的最“新”優化、教學評價的最“新”呈現,等等。總之,是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教學在常態背景下的最“新”反映。

本期首推《人生寓言》教學案例。以教學案例來詮釋“新”的理念、新的教學實踐,恐怕最能與一線的教師貼近。這是一種走進新課程的新的策略。教師通過自我的教學設計、自身的教學實踐、自己的教學反思,達成與新的教學理念的融合。“應該怎樣教、不應該怎樣教、還應該怎樣教”,每一個人都應有這樣的思考。本欄目就是提供這樣思考的平台。

《人生寓言》的執教者,是宜昌市的年輕的教師。這裏的教學案例,是否真正張揚了教學的個性,還請讀者評議;同時,也歡迎實驗新課程的教師,參與到我們的欄目中採,交往互動,以達成對新課程理念的共識。

執教:xxx

一、設疑導入,激發學生研究的興趣

師英國作家肖伯納有句名言“人生中有兩大不幸,一是沒有得到他心愛的東西,二是得到他心愛的東西”。不知大家是否贊同?

生1我不贊同。沒有得到心愛的東西感到不幸情有可原,但得到了心愛的東西應慶幸才對呀。

生2我也不贊同。這兩句話似乎自相矛盾。

師我和大家也有一樣的疑問。看來,肖伯納這句名言真有問題?今天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來思考人生的兩大難題:如何對待幸與不幸。下面請大家隨着著名哲學家周國平走進他的《人生寓言》。

(點評:運用留白藝術,由肖伯納的名言導入,新、巧,可謂一石三鳥:一是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二是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三是這句名言如一線貫穿,隨着探究的深入,不斷翻出新意。)

二、調動積累,讓學生了解寓言的特點

師説起寓言,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生1拔苗助長、掩耳盜鈴。

生2狐假虎威、醜女效顰。

師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看來平時積累很重要。大家喜歡這些寓言故事嗎?

(點評:內引以往的學習經驗,首次強調課外積累,走近寓言。)

生3喜歡。因為寓言讀起來既有趣又發人深思。

生4寓言,它總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給人以生活上的啟示。

師那麼從“醜女效顰”這個寓言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啟示呢?

生5告訴我們不要盲目地模仿別人。

師作家嚴文井將寓言比作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現在再讀“醜女效顰”這個故事,除了這個帶有普遍意義的寓意外,換個角度看,你會有什麼新的發現呢?

生6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師瞧,這就是魔袋,我們取出了比袋子要大的東西。一個寓言故事只要你用心去讀,就可以讀出許多理趣,讀出許多智慧。下面請欣賞第一個魔袋《白兔與月亮》,看你能取出哪些東西來呢?

(點評:歸納寓言的特點,為下面多角度解讀寓言作好鋪墊,走進寓言。)

三、探究寓意,引導學生多角度解讀

(生速讀《白兔與月亮》,要求:捕捉重要信息,能複述故事情節。)

師本則寓言講述了一個怎樣的的故事呢?

生1有,一隻白兔是賞月的行家,每天夜晚都要來到林中草地心曠神怡地賞月,於是諸神之王就宣佈月亮歸屬於她。可從此以後,她從前的閒適心情一掃而光,整日患得患失,最後她請求諸神之王撤銷了那個慷慨的決定。

師剛才這位同學的複述你認為最大的優點是什麼?

生2複述語言較概括,抓住了文中的關鍵語句,而且忠實於原文。

(點評:通過速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通過評價滲透複述方法指導。)

師你不僅很善於聽,而且也.總結出了複述的方法。從這位同學的複述中我注意到了兩個關鍵詞“心曠神怡”“患得患失”,為什麼月亮在歸屬於白兔後,她從前的閒適心情會“一掃而光”y請有感情地朗讀文中的關鍵語句。

生3 “烏雲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彷彿遭了搶劫。在她的眼裏,月的陰晴圓缺不再各具風韻,反倒險象迭生,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

師這句話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生4運用對偶,句式很對稱,語言也很精練,還用了成語,富有文采。

生5還運用了對比,刻畫出了白兔面對月亮的陰晴圓缺患得患失的心態。

(點評:抓住關鍵語句,通過朗讀品味語言,揣摩語句深長的意味。)

師著名詞人蘇軾有句詞與白兔的這一心態迥然不同,是哪句呢?

生6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點評:二次強調課外積累,巧妙引出多角度解讀。)

師看來面對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那麼你從這一故事中悟出了什麼道理呢?

生7要能夠發現和欣賞美,不可抱有佔有的態度。

生8美好的事物應該大家共同分享。

生9擁有非分之財就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點評: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尊重學生的自主體驗與理解。)

師白兔得到月亮後必然會產生得失之患嗎?有無得失之患的關鍵在哪裏?

《人生寓言》的教案2

一、作者簡介:

周國平,1945年7月生於上海。196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78年入學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先後獲哲學碩士、博士學位;1981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蘇聯當代哲學》(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人與永恆》《尼采與形而上學》《憂傷的情慾》《只有一個人生》《今天我活着》《愛與孤獨》等;譯著有《論辯證法的敍述方法》(合譯)《偶像的黃昏》《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等。其散文長於用文學的形式談哲學,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虔誠探索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於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

二、文學常識:

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於民間傳説。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

根據故事與寓意之間聯繫方式的不同,可以將寓示分為明寓、暗寓與借寓三種。

所謂明寓,指獨立的寓示性文字直接出現在作品中,一般位於故事之後。如我國古代寓言《刻舟求劍》在故事之後有一段文字議論道:“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一船在寓示明確説出後,寓意也就不點自明。

所謂暗寓,指獨立的寓示性文字不直接出現在作品中,但寓意直接點出。如伊索寓言《龜兔賽跑》在故事後寫道:“奮發圖強往往勝過恃才自滿。”寓示性文字沒有獨立出現,不等於沒有寓示,如同修辭學中的暗喻一樣,雖然不出現比喻詞,但仍然是比喻。

所謂借寓,指獨立的寓示性文字連同寓意均不直接出現,整個作品只敍述一個單純的故事。因而寓意比較隱蔽,這就是通過間接寓示來獲得,而間接寓示包含在故事的情節和人物之中。

三、課文導讀:

《白兔和月亮》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配擁有而擁有,就會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小白兔先前是心曠神怡地賞月,那是因為她與月亮之間是有着一定距離的;可是,一旦小白兔擁有月亮,她既是月亮的主人,同時,也成了月亮的奴隸,為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所奴役,月亮的陰晴圓缺,時時刻刻牽扯着她的心,“擁有”成為一種“負擔”,一種“痛苦”。

《落難的王子》通過王子的遭遇這樣一個極端的例子,揭示了厄運使脆弱的人能變得堅強起來的人生哲理。王子本來是一個極端脆弱的人,但在遭受了國破家亡,淪為奴隸,又成殘廢,行乞度日的厄運之後,感悟出了“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着,而且受得了”。這就告訴人們,既然厄運落到頭上,那也不必倒下,應該頑強地挑戰命運,坦然地面對厄運。

四、語言積累:

1、生字注音:

嬉戲(xī)風韻(yun)慷慨(kāngkǎi)稟告(bǐng)厄運(e)落難(nan)撐(chēng)皎潔(jiǎo)心曠神怡(yi)險象迭生(die)擄(lǔ)諸神之王(zhū)

2、形近字辨析:

寶藏(zang)智慧(hui)折斷(zhe)慷慨(kāng)撤消(che)概念(gai)清澈(che)臧否(zāng)彗星(hui)拆分(chāi)灌溉(gai)車轍(zhe)

3、多音字辨析:

nan(困難)zang(寶藏)mo(折磨)du(高度)

難藏磨度

nan(苦難)cang(收藏)mo(電磨)duo(揣度)zhe(折斷)折she(折本)zhē(折騰)

4、詞語解釋:

慧心

佛教用語,指能悟道的心。後泛指智慧。

慷慨

情緒激昂;文中指大方,不吝惜。

閒適

清閒安逸。

正色

神情嚴肅或嚴厲。

落難

遭遇災禍,處境困難。

心曠神怡

心境開闊,精神愉快。曠:闊大。

舉世無雙

全世界僅有的。

險象迭生

危險的現象不斷出現。迭:屢次。

突如其來

突然發生。突如:突然。

搶取。

皎潔

月光明亮潔白。

5、詞義辨析:

嬉戲遊戲

二者都強調逗趣、玩笑,但略有不同。“嬉戲”強調笑鬧、高興、無拘無束,常出現在文學作品中,有書面語色彩。而“遊戲”一般用於兒童的娛樂活動,可以比喻用法用於成年人的活動。

五、文章結構:

《白兔和月亮》

第一部分(1段):敍述白兔賞月,陰晴圓缺皆風韻。

第二部分(2、3段):敍述白兔擁月,患得患失在心頭。

第三部分(4段):敍述白兔請求諸神之王撤銷決定。

《落難的王子》

第一部分(1、2段):敍述多愁善感的王子遭受厄運。

第二部分(2~5段):敍述“我”與落難王子相遇,王子説出厄運使人堅強的道理。

第三部分(6、7段):敍述厄運也落到了我的頭上。

六、寓意:

《白兔和月亮》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配擁有而擁有,就會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小白兔先前是心曠神怡地賞月,那是因為她與月亮之間是有一定距離的;可是,一旦小白兔擁有了月亮,她既是月亮的主人,同時,也成了月亮的奴隸,為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所奴役,月亮的陰晴圓缺,時時刻刻牽扯着她的心,“擁有”成為一種“負擔”,一種“痛苦”。

《落難的王子》這則寓言通過王子的遭遇,揭示了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的人生哲理。王子本來是一個極端脆弱的人,但在遭受了國破家亡,淪為奴隸,又成殘廢,行乞度日的厄運之後,感悟到“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着,而且受得了”。這就告訴人們,既然厄運落到頭上,那也不必倒下,應該頑強地挑戰命運,坦然地面對厄運。

七、相關資料:

1、《白兔和月亮》講解

這篇寓言旨在説明,對於事物的審美態度和功利態度是不同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我們要能夠發現和欣賞對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種佔有的態度。

開始的時候,白兔之所以會是“賞月的行家”,覺得“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就因為在她和月亮之間不存在一種功利關係。這個時候,她的心態是輕鬆自由的,“無憂無慮”的。可是,在諸神之王宣佈月亮歸屬於她以後,她與月亮之間的關係完全改變了,變成了一種功利關係。在這種關係支配下,她的心態也由無憂無慮變成了患得患失。在她眼裏,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的私有財產,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讓她的財產遭到侵犯和損害,如何還能欣賞月亮的美呢?

對於美的本質,歷來有不同的解釋。不過,有一個佔上風的認識,便是認為美的欣賞和利益的計算是不相容的。在西方美學史上,德國哲學家康德最早提出,美感是無利害關係的快感。還有人用遊戲説和距離説來解釋美感,強調審美狀態是一種遊戲狀態,審美主體必須與對象保持一定距離,這些説法都藴涵着無利害關係這一觀點。中國的審美傳統主要來自道家,也是強調一種“遊於物之外”的超脱態度和閒適心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遇事總是計算利益,貪圖佔有,生活在焦慮之中,有些人則比較超脱,心胸寬闊,能夠真正享受生命的樂趣。所以,審美和功利不僅是看事物的兩種不同的眼光,而且也是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那麼,這篇寓言就不只是要解釋美感的性質了,它的更深的涵義是提倡一種審美的人生態度。

2、《落難的王子》講解

這篇寓言是有感而寫的。在寫作時,我自己正遭受着一個災難。當時,我有了一個女兒,出生不久便被診斷患有絕症,註定夭折。我確實聽到了旁人的歎息,説如果這樣的災難落在他們頭上,他們可受不了。我回想起以前看到別人遭受災難時,我自己也會有類似的心理感受。於是,產生了這篇寓言的構思。

在寓言中,別人對我的災難的歎息是一個事實,完全是來自生活的。我虛構了一個王子,通過王子對別人的災難的歎息,我對王子的災難的歎息,銜接上別人對我的災難的歎息,揭示了這樣的歎息的普遍性及其沒有道理。

在這個世界上,的確每天都在發生着災難。可是,通常的情況是,當災難沒有落到我們自己頭上時,作為旁觀者,我們往往不敢設想這災難落在自己頭上怎麼辦。然而,事實上,一旦這種情形發生──它完全可能發生──你就必須承受,往往也就能夠承受。王子説的話是一個真理:“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為什麼呢?因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會迫使你正視和迎戰災難,不讓自己被災難打倒。

所以,這篇寓言講的是應該如何對待苦難的道理。這道理有二:第一,苦難是人生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們切不可懷僥倖的心理,認為苦難只會落在別人頭上,而應該對自己遭遇苦難有足夠的精神準備;第二,一旦遭遇苦難,我們就要勇敢地面對,以有尊嚴的態度來承受。

我曾寫過以下這段話,可做理解這篇寓言的參考:“定理一:人是註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難的。由此推導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沒有不可忍受的苦難。”

3、“月亮”不僅只是財富

七年級上冊選了周國平的兩則人生寓言,其中一則為《白兔與月亮》,故事內容十分簡單,但寓意卻深遠豐厚,令人回昧無窮。然而,教參與多數老師皆把寓言主旨簡單定為:對財富的態度。看了課本之後,斷定可能是受課前導語的影響,課前導語中有這樣一句話:擁有財富是好事,但可能失去人生的許多樂趣。這樣的導向顯然把寓言主題狹隘化和膚淺化了。

文中小白兔的歡樂與痛苦源於他與月亮關係的改變,開始小白兔與月亮的關係是欣賞、審美的關係,此時的小白兔是自由而快樂的。後來,小白兔對月亮的關係變成了佔有的功利關係,小白兔便開始患得患失,變得痛苦小白兔的痛苦正源於她對待世界態度的轉變,從一種審美的心態轉變為了一種功利心態。以實用的功利心來待人接物,心便會拘於物而不得自由,因患得患失而變得痛苦。

我認為,作者寫此寓言主要針對實Hj而功利的商品社會。小到個人對物質的貪婪,大到人類對自然之掠奪,一切美好的東西,人總是想佔為己有,為己所用。人與世界的關係被完全物化了,世界萬物皆是為我所用的資源。世界的物化必然導致生命感的喪失、美的消亡,其結果是人的不自由和痛苦。此文揭示了一個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佔有並不一定幸福、快樂。我們應該以審美而非功利的態度來對待人生,對待生活,如此我們才會有一個快樂而自由的人生。這裏提出的足一個人生觀、人生態度問題,而不僅僅是一個對待財富的態度問題。

八、閲讀鏈接:

告別遺體的隊伍

那支一眼望不到頭的隊伍緩慢地,肅穆地向前移動着。我站在隊伍裏,胸前彆着一朵小白花,小白花正中嵌着我的照片,別人和我一樣,也都佩戴着嵌有自己的照片的小白花。

鐘錶奏着單調的哀樂。

這是永恆的儀式,我們排着隊走向自己的遺體,同它作最後的告別。

我聽見有人哭泣着祈禱:“慢些,再慢些。”

可等待的滋味是難受,哪怕是等待死亡,連最怕死的人也失去耐心了。女人們開始結毛衣,拉家常。男人們互相遞煙,吹牛,評論隊伍裏的漂亮女人。那個小夥子伸手觸一下排在他前面的姑娘的肩膀,姑娘回頭露齒一笑。一位畫家打開了畫夾。一位音樂家架起了提琴。現在這支隊伍沉浸在一片生氣勃勃的喧鬧聲裏了。

可憐的人呵,你們在走向死亡!

生命的得失

一個嬰兒剛出生就夭折了。一個老人壽終正寢了。一箇中年人暴亡了。他們的靈魂在去天國的途中相遇,彼此訴説起了自己的不幸。

嬰兒對老人説:“上帝太不公平,你活了這麼久,而我卻等於沒活過。我失去了整整一輩子。”

老人回答:“你幾乎不算得到了生命,所以也就談不上失去。誰受生命的賜予最多,死時失去的也最多。長壽非福也。”

中年人叫了起來:“有誰比我慘!你們一個無所謂活不活,一個已經活夠數,我卻死在正當年,把生命曾經賜予的和將要賜予的都失去了。”

他們正談論着,不覺到達天國門前,一個聲音在頭頂響起:“眾生啊,那已經逝去的和未曾到來的都不屬於你們,你們有什麼可失去的呢?”

三個靈魂齊聲喊道:“主啊,難道我們中間沒有一個最不幸的人嗎?”

上帝答道:“最不幸的人不止一個,你們全是,因為你們全都自以為所失最多。誰受這個念頭折磨,誰的確就是最不幸的人。”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迅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

2、學會初步感受、揣磨、體味兩則寓言的語言,並能對文章作簡單的賞析。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反覆練習朗讀,在讀中感知內容要點,在讀中領悟文章寓意,在讀中品味語言的精美,在讀中質疑探究、創造發現。

2、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多角度閲讀。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懂得正確地對待人生的得與失。

2、做一個堅強面對生活的人。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寓言含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多角度閲讀。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設計一)17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bull;封丹説過“一個寓言可分為身體和靈魂兩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體,所給予人們的教訓好比是靈魂。”“寓言”如同“人”嗎?“靈魂”和“身體”是否缺一不可?帶着這個疑問,我們一起來學習《人生寓言》。

(設計二)英國作家肖伯納有句名言“人生中有兩大不幸,一是沒有得到他心愛的東西,二是得到他心愛的東西”。今天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來思考人生的兩大難題:如何對待幸與不幸。下面請大家隨着著名哲學家周國平走進他的《人生寓言》。

(設計三)人們的生命歷程中,得與失、困難挫折甚至災難始終伴隨我們一生。有俗語説:“有得必有失。”、“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寓言故事《人生寓言》,相信你會從中得到啟示。

二、調動積累:

1、説説你所知道的寓言故事。

拔苗助長、掩耳盜鈴、狐假虎威、東施效顰、農夫與蛇、井底之蛙、愚公移山、黔驢技窮、亡羊補牢、守株待兔、塞翁失馬、鷸蚌相爭、濫竽充數、朝三暮四

2、作家嚴文井將寓言比作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你能説説寓言有哪些特點嗎?

3、學生思考、交流: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是帶有諷喻性的故事。

寓言篇幅大多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了的生物或非生物。

寓言將深奧的道理寄託在簡單的故事中,具有鮮明的哲理性。

寓言常常運用誇張和擬人手法。

三、學習《白兔與月亮》

1、探究寓意:

①請你朗讀。

學生速讀《白兔與月亮》,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概括故事情節,並找出出描寫白兔心理活動的詞語。

明確:賞月(心曠神怡)——得月(驚喜萬分)——賞月(緊張不安)——還月(心曠神怡)

②請你探究。

(1)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後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

(2)白兔從她前後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什麼道理?

學生分組思考、交流,明確:

(1)白兔在擁有月亮以前,對月亮抱着發現美、欣賞美的審美態度,是心曠神怡地賞月,所以她的心情是閒適的;

在擁有月亮之後,在她的眼裏,月亮是她的私有財產,她必須佔有它,不讓它遭到侵犯和損害,否則就緊張不安心痛如割(烏雲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彷彿遭了搶劫。在她的眼裏,月的陰晴圓缺不再各具風韻,反倒險象迭)。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她對月亮抱着功利的態度,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感。

(2)白兔慧心未泯,悟出一個道理,擁有巨大的財富並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令她緊張不安,失去了生活的樂趣。

2、語言欣賞:

①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②學生思考、發言。

學生的答案可能有:

①“她愛大自然的美,尤愛皎潔的月色。”

此句運用了遞進關係的句式,不僅具體表明白兔“獨具審美的智慧”,更表明白兔愛月亮。

②“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

此句精美處有二。一是用對稱的句式,使語言顯現整齊勻稱之美,又有節奏和諧之美;二是生動形象地展示出此時白兔輕鬆自由、不受功利驅使的心態美,藴含着作者提倡一種審美的人生態度。

③烏雲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彷彿遭了搶劫。在她的眼裏,月的陰晴圓缺不再各具風韻,反倒險象迭生,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

運用對偶,句式很對稱,語言也很精練、用了很多成語,富有文采。還運用了對比,刻畫出了白兔面對月的陰晴圓缺患得患失的心態。

3、辯證思維:

①擁有財產就一定患得患失嗎?而一無所有才心安理得嗎?

②學生交流、明確:

如果天空擁有月亮,天空就可以泰然擁有,不會如此緊張不安。這則寓言也使我們明白,人們如果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而擁有顯赫的權勢或財富,擁有者是緊張不安的。金鑾殿龍座上的皇帝威風是威風,但是,如果他是篡權得來的,他肯定也害怕什麼風吹草動,也是緊張不安的。寓言並沒有鼓吹一無所有。

四、學習《落難的王子》

過渡:周國平曾説:“定理一:人是註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難的。由此推導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沒有不可忍受的苦難。”

1、背景點示:

此文是作者因親身遭受一個厄運而作。作者的女兒剛出生不久便被診斷患有絕症,註定夭折。他們聽到別人的歎息,説如果這樣的厄運落到他們身上,他們可受不了。而作者回想以前看到別人遭受厄運時,也有同感。於是便虛構了這個寓言故事。

2、整體感知:

①學生速讀課文,複述故事。

(提示:王子是怎樣落難的?)

②學生思考、交流。

明確:王子的身份變化:王子——奴隸——乞丐

王子的遭遇:父王被殺,母后受辱自盡,自己被敵人擄去當了奴隸,受盡非人的折磨。逃出虎口時成了殘廢,流落異國他鄉,靠行乞度日。

3、探究寓意:

①王子落難前後性格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②“我”是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然而,厄運也落到的“我”的頭上,這一情節説明了什麼?

③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學生分組交流,明確:

①由一個從未受過災難、厄運的懦弱王子,最後也能變得堅強、勇敢。原因:一是他經歷了厄運,二是他沒有被厄運所嚇倒,挺了過來。

②這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説明了生性懦弱的王子能挺過災難,變得堅強,作者的目的在於告訴讀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災難可能不期而至,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與其擔驚受怕,不如勇敢面對。

③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4、語言欣賞:

請細細品讀課文,任選喜歡的句子,在旁邊寫幾句評語。

學生的答案可能有:

①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厄運能使性格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②天哪,太可怕了!

這句話表現了一個旁觀者對不幸者的歎息。第一次是王子對天災人禍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對王子落難而言;第三次是後人對“我”遭受厄運而言。這是歎息者未經磨難的一種虛妄的假設。在課文中反覆出現三次,揭示了它在現實中的普遍性。

五、對比閲讀:

1、比較閲讀《白兔和月亮》、《落難的王子》。比較兩則寓言的異同。

2、師生交流,填寫表格。

白兔和月亮,落難的王子

主題

都是寫人生的態度

獲得之後的態度

受難之後的態度

情節

都是大起大落

好事變成壞事

壞事變成好事

表達方式

都是記敍故事

重在心理描寫

重在記敍故事

結構

短小巧妙

設置了兩個轉折,前一個轉折構成對比,後一個轉折給人以啟迪

以“我”的見聞,展開情節,三處寫到“天啊!太可怕了……”結尾省略,耐人尋味

六、教師小結:

(設計一)兩則寓言平易之中寄寓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現實生活中的幸運和厄運是實實在在的人生應對,不同的人生態度,處世哲學折射出不同的生活質量和境界。寓言啟示我們要用超脱和閒適來提升生活的美感。既然這些都是人生主題中應有之義,願我們能積極地面對,有尊嚴地接受生活的挑戰。

(設計二)我們學習《人生寓言》,明白的也是人生的道理。其實我知道,“人生”這個詞對於現在的你們來説,還有幾分沉重。因為你們的人生之旅才剛剛開始,腳下還是一片青青的芳草地,不過老師希望,今天的點滴收穫能澆開你們芳草地中的一朵小花。然後是明天,後天……同學們,只要我們每天都有點滴收穫,那麼屬於我們的人生芳草地一定會奼紫嫣紅開遍!

(設計三)寓言的確像個魔袋,我們今天從這些魔袋中取出了比袋子還要大得多的東西。寓言又是一座奇特的橋樑,通過它,可以從複雜走向簡單,又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在這座橋樑上來回走幾遍,我們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現象,又發現了生活的內在意義。寓言還是一把鑰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這把鑰匙可以打開心靈之門,啟迪智慧,讓思想活躍。如果你想知道魔袋裏還有哪些神奇的東西,想感受這座橋樑是何等的奇特,想知道那把鑰匙是怎樣的巧妙,那麼請大家課後去閲讀更多的寓言故事吧。

七、板書設計:

人生寓言

周國平

《白兔和月亮》──利益──得失之患

《落難的王子》──厄運──堅強起來

《人生寓言》的教案3

○教學目標

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

②與《白兔與月亮》比較閲讀。

○教學設計

一、激趣引讀

同學們,上節課我給大家講過,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握好生活中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還要告訴大家,“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註定要同困難、挫折甚至災難打交道。對此,我們要做好充分心理準備。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它可能給我們帶來足夠的警示。

二、誦讀感知

1、朗讀、默讀課文,仔細推敲課文所表現的中心思想,認真揣摩故事情節與中心的關係。

2、整體感知

①這篇寓言説了個什麼故事?要求學生熟練地複述課文。

②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可指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相關句子。

③“我”在情節的發展中起什麼作用?提示:線索人物。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在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反覆出現過三次,都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有什麼意義?

[提示]這句話表現了一個旁觀者對不幸者的歎息。第一次是王子對天災人禍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對王子落難而言;第三次是後人對“我”遭受厄運而言。這是歎息者未經磨難的一種虛妄的假設。(其實未必如此,假如災難真的落到了人們的頭上,誰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課文中反覆出現三次,揭示了它在現實中的普遍性。

三、合作探究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引導:

①王子落難前後性格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②王子是怎樣落難的?作者這樣編排情節有何用意?

讓學生理解作者設置這樣的極端情節的典型意義。

③“我”是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然而,厄運也落到的“我”的頭上,這一情節説明了什麼?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於告訴讀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災難可能不期而至,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與其擔驚受怕,不如勇敢面對。

④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啟示?

[提示]王子落難的故事還會不斷髮生,而旁觀者的歎息也將無限循環地延續下去。只有經歷厄運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的頭上,誰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運能使人的性格變得堅強起來。

⑤只有落難後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研討二)

這個問題要啟發學生辯證地來談,談透徹,讓學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觀的教育。

四、互動釋疑,討論交流

五、比較閲讀與《白兔和月亮》比較閲讀。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辨析:兩篇課文在表現主題、安排情節、表現手法、語言運用等方面,有什麼異同。訓練學生的賞析能力。

學生可自由評説,教師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適當點撥。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將問題歸結到以下幾點。

①在主題上,兩篇寓言都是寫人生態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寫人在獲利之後的心境;《落難的王子》寫人在受難後的狀態。

②在情節上,都表現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寫“好事”可以變為壞事;《落難的王子》寫“壞事”可以變好事。(“好”與“壞”都是相對的,決定於當事者的思想觀念。)

③在表現手法上,都採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徵就是用比喻,以小見大地説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濃些,而《落難的王子》寫得更像是事實。

④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以敍事為主(這是敍事作品的主要特徵)。而《白兔和月亮》在敍事的基礎上,多有對人物的心理描寫,且多議論;《落難的王子》則重在敍事。

以上內容對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但如果教師引導得當,還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據情況處理。

六、體驗反思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禍,可能不期而至,對此我們應怎樣面對?

②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説説你是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的。

③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畢竟不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意志品質?

七、教師小結

我們學習了兩篇寓言故事,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應當怎樣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在這裏我要告訴你們: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願同學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麪人生。

八、作業佈置

①積累警句

②作文訓練:《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長》

《人生寓言》的教案4

【教材分析】

這一則寓言的主題詞就是得失之患。首先必須把握的是這種得,並非一般的得,不配擁有而擁有就會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這樣的擁有,看起來是好事,又何嘗不是壞事?物的主人,其實也是物的奴隸,為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所奴役。白兔和月亮處於兩種不同的關係,決定了白兔呈現兩種不同的心態,擁有月亮反而不是好事。

【設計思路】

1、看導語默讀課文。

2、藉助註釋、詞典識字識詞。

3、朗讀。

4、內容研討。

5、語言運用。

6、反覆朗讀,在朗讀中增加理解。

7、作業。

【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寓言的含義。

2、正確把握對人生的態度,對待人生的際遇。

3、感受優美的語言,模仿文章美的表達。

【課時】

二課時。

【教具運用】

多媒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文導入

人們的生命歷程中,得與失始終伴隨我們一生。有俗語説: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態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鏡子。

二、簡介寓言

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

三、整體感知

1、這則寓言講了怎樣一個故事?

2、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後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後,為什麼會有得失之患?

4、這則寓言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四、體味感知

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你認為哪個詞語你最有感觸,認為用的最好?請找出來,並談出自己的感受。

五、探討研究

1、本文有兩次轉折,請你找出來,並分析這樣的寫法有何好處?

2、白兔最終要求諸神之王撤銷這個決定,説明了什麼?

3、這則寓言提到人類有怎樣的諷刺意義?

六、拓展延伸

1、擁有財產就一定會有得失之患嗎?

2、我們可以從白兔身上學到些什麼?

3、在現實生活中,你是否會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麼?

4、我們應該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標?

第二課時

一、課文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瞭解到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坦然面對人生的得與失,正確把握好人生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國有句俗語天有不測風雨,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註定要與困難同行的,甚至要與挫折和災難打交道。因此,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另一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我相信同學們會有一種別樣的收穫。

二、整體感知

這則寓言故事寫得很深沉,不僅在主題思想上令人發省,而且在情節安排上也值得我們學習,具有普遍的意義。通讀寓言故事,告訴我們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三、思考品味

1、我在情節中起到的作用是什麼?

2、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到我的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中反覆出現過三次,都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有什麼意義?

四、問題探究

1、王子落難前後性格有怎樣的變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2、王子是怎樣落難的?作者這樣便偏故事情節有何用意?王子落難你認為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

3、我是王子落難的見證人,然而,當厄運也落到了我的頭上,這説明了什麼?

4、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啟示?

5、只有落難後才會變得堅強,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

五、拓展延伸

與《白兔和月亮》進行比較閲讀:

1、在主題上,兩片語言都是些人生態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則主要寫人在獲利之後的心境;後則寫人受難後的狀態。

2、在情節上,都採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則寓言味道比較濃些;後則更像是事實。

3、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是敍事為主。而前則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寫;後則重在敍事。

六、體驗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禍,可能不期而至,對我們應怎樣對待?

2、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説説你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

3、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堅強的意志?

七、教師小結

同學們,學習了兩則寓言,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很多人生啟示。我們知道了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願同學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麪人生。

八、鞏固訓練

1、完成研討與練習。

2、作文訓練:《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逆境中成長》。

【備課卡片】

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寓是寄託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於簡單的故事中,藉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慣於運用擬人的手法,語言簡潔鋒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充滿智慧哲理。素材多來源於民間傳説。

歐洲文學中著名的寓言作品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寓言盛行,《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有不少寓言,如《鄭人買履》(《韓非子》)、《鷸蚌相爭》(《戰國策》)、《刻舟求劍》(《呂氏春秋》)。

《人生寓言》的教案5

學習目標:

1、正確理解寓言的含義;

2、正確把握對人生的態度,對待人生的際遇;

3、感受優美的語言,模仿文章美的表達。

學習重點

理解寓言的含義;

學習文章精美的表達。

課前準備

1、查閲資料,掃清文字障礙;

2、預習課文內容,思考寓言的含義。

第一課時

課文導入:

人們的生命歷程中,得與失始終伴隨我們一生。有俗語説:“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態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鏡子。

簡介寓言:

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

整體感知:

1、這則寓言講了怎樣一個故事?

2、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後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後,為什麼會有得失之患?

4、這則寓言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體味感知:

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你認為哪個詞語你最有感觸,認為用的最好?請找出來,並談出自己的感受。

探討研究:

1、本文有兩次轉折,請你找出來,並分析這樣的寫法有何好處?

2、白兔最終要求諸神之王撤銷這個決定,説明了什麼?

3、這則寓言提到人類有怎樣的諷刺意義?

拓展延伸:

1、擁有財產就一定會有得失之患嗎?

2、我們可以從白兔身上學到些什麼?

3、在現實生活中,你是否會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麼?

4、我們應該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標?

鞏固練習

第二課時

課文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瞭解到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坦然面對人生的得與失,正確把握好人生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國有句俗語“天有不測風雨,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註定要與困難同行的,甚至要與挫折和災難打交道。因此,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另一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我相信同學們會有一種別樣的收穫。

整體感知:

這則寓言故事寫得很深沉,不僅在主題思想上令人發省,而且在情節安排上也值得我們學習,具有普遍的意義。通讀寓言故事,告訴我們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思考品味:

1、“我”在情節中起到的作用是什麼?

2、“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到我的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中反覆出現過三次,都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有什麼意義?

問題探究:

1、王子落難前後性格有怎樣的變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2、王子是怎樣落難的?作者這樣便偏故事情節有何用意?王子落難你認為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

3、 “我”是王子落難的見證人,然而,當厄運也落到了“我”的頭上,這説明了什麼?

4、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啟示?

5、只有落難後才會變得堅強,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

拓展延伸:

與《白兔和月亮》進行比較閲讀。

1、在主題上,兩片語言都是些人生態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則主要寫人在獲利之後的心境;後則寫人受難後的狀態;

2、在情節上,都採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則寓言味道比較濃些;後則更像是事實;

3、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是敍事為主。而前則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寫;後則重在敍事。

體驗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禍,可能不期而至,對我們應怎樣對待?

2、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説説你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

3、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堅強的意志?

教師小結:

同學們,學習了兩則寓言,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很多人生啟示。我們知道了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願同學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麪人生。

鞏固訓練:

1)完成“研討與練習”

2)作文訓練:《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長》

課後記: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進行了兩項創新性學習:一由同學們自編自演課本劇,加深學生們對於課文內容的理解;二組織學生進行小範圍內的辯論賽,辯題是《逆境一定成才》,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訓練學生們快速反應的能力。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效果。

《人生寓言》的教案6

授課日期:xx年x月x日總課時:x

教學目標

①理解寓言的含義。

②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③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教學重點

①理解寓言含義。

②學習精美的表達。

第一課時《白兔和月亮》

教學內容

①介紹寓言。②解讀寓意。

③引導學生自相對照,把握人生態度。

教學設計

一、激趣引讀

人們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與失將會伴隨我們今生今世。有俗語説:“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當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鏡子。

出示課題。

介紹寓言

二、誦讀感知

1、朗讀課文,疏通文意,感受語言。

2、整體感知,學生談感受

感知內容: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2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説明出處

a.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要求學生完整地複述課文。

b.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後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瞭解身份的改變對於心態的影響。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後為什麼會患得患失?理解佔有慾在作祟。

d.這則寓言給了我們一個什麼啟示?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以上問題難度不大,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略加點撥,學生可以自己完成。

三、語言品味

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品味、賞析。

例如,“慧心”“風韻”“閒適”“繃”等用詞很精當。對稱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烏雲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彷彿遭了搶劫。”

除讓學生分析上述詞語的妙用之外,還可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其他有關的詞句再作分析,並讓學生試着仿寫。

四、合作探究

1、找出故事情節中的兩次轉折。

2、白兔最終要求諸王之神撤銷決定説明了什麼?讓學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3、這則寓言提到了人類有什麼含義?寓言的諷刺意義。

4、擁有財產就一定患得患失嗎?而一無所有才心安理得嗎?

五、互動釋疑

六、自我反思

1、我們應從白兔身上學到什麼?

2、你是否有過患得患失的現象?原因是什麼?

3、我們應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

七、作業佈置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相關作業。

②預習《落難的王子》。

第二課時《落難的王子》

《人生寓言》的教案7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字詞。

2、理解寓言含義。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

【情感目標】

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教學重點】

1、理解寓言含義。

2、學習精美的表達。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

【教學理念】

多角度解析寓言。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演講

二、導入新課

1、“寓言知多少”──調查學生對寓言的瞭解和積累。

2、寓言的特點(課件展示)──學生概述,老師總結。

3、引出課題──《白兔與月亮》。(課件展示。)

三、作者簡介(課件展示。)

四、熟悉課文

1、範讀課文。

2、學生朗讀。

3、字詞檢查。(課件展示。)

五、複述課文

1、概括複述要點。(課件展示。)

2、抽生複述。(男女各一名。)

六、分析脈絡,總結寓意(課件展示。)

七、體驗與反思(課件展示。)

八、知識延伸(課件展示。)

九、小結全文(課件展示。)

十、作業佈置(課件展示。)

【作者簡介】

周國平,1945年7月生於上海,1962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先後獲得哲學碩士、博士學位。

國內著名的尼采哲學研究專家,出版各類著作二十餘種,其中《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人與永恆》、《愛與孤獨》等在讀者中產生較大影響。

《人生寓言》的教案8

教學目標

①瞭解寓言的特點,理解寓言的寓意。

②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③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課文中獲得啟示,自相對照,把握人生態度。

課前準備

①查字典、詞典,掃除字詞障礙。

②預習課文內容。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白兔和月亮》:

①介紹寓言。 ②解讀寓意。

③引導學生自相對照,把握人生態度。

教學設計

一、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周國平先生的人生寓言。

説起寓言,同學們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拔苗助長、掩耳盜鈴狐假虎威、醜女效顰、南轅北轍、葉公好龍、刻舟求劍、鄭人買履)

師: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看來平時積累很重要。大家喜歡這些寓言故事嗎?

(點評:內引以往的學習經驗,首次強調課外積累,走近寓言。)

有誰能説説寓言有什麼特徵?

(寓言,它總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給人以生活上的啟示。)

師那麼從“醜女效顰”這個寓言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啟示呢?

(告訴我們不要盲目地模仿別人。)

師作家嚴文井將寓言比作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現在再讀“醜女效顰”這個故事,除了這個帶有普遍意義的寓意外,換個角度看,你會有什麼新的發現呢?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師瞧,這就是魔袋,我們取出了比袋子要大的東西。一個寓言故事只要你用心去讀,就可以讀出許多理趣,讀出許多智慧。下面請欣賞第一個魔袋《白兔與月亮》,看你能取出哪些東西來呢?

(點評:歸納寓言的特點,為下面多角度解讀寓言作好鋪墊,走進寓言。)

也可選擇“守株待兔”:

1、想不勞而獲是不行的。

2、一次幸運不等於永遠幸運。

3、人不要存僥倖心裏。

4、不要死守着過時的經驗不放,否則會失敗的。

狐假虎威:

1、我們要善於識破那些像狐狸一樣狡猾的人的伎倆。

2、從老虎的角度得出寓意:要分析形式,不要輕易上當受騙。

3、從狐狸的角度得出寓意:遇到危機情況,要像狐狸一樣機智、靈活。

《人生寓言》的教案9

【教學目標】

1、理解寓言的含義。

2、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3、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教學重點】

1、理解寓言含義,加強理解表述的正確性。

2、反覆朗讀,在朗讀中加深理解;學習精美的表達。

【教學難點】

對寓言含義的理解。

【課前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俗話説:“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必有得。人們做事必然有得有失,“得”與“失”將伴隨我們的今生今世。我們應當怎樣面對“得”與“失”呢?周國平的《白兔和月亮》這則寓言就給了我們一個啟迪。

寓言,是文學體裁的一種,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充滿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於民間傳説。外國有《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我國的寓言多存於《莊子》、《韓非子》等。

二、詞語教學

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檢查預習,落實詞語教學。

附補充的重要詞語:

1、正音:

皎潔(jiǎo)心曠神怡(kuàng)(yí)

2、釋詞:

慧心:這裏指智慧。

心曠神怡:心情開朗,精神愉快。曠,開闊,開朗。怡,愉快。

舉世無雙:整個世上沒有第二個人可以相比。舉,全。

迭生:一次又一次地發生。迭,屢次。

三、整體感知

1、聽讀。

2、學生朗讀。

3、討論發言。

大屏幕出示問題組,學生小組討論:

問題組:

1、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要求學生完整複述課文)

2、找出寓言中的主題詞。──“得失之患”。

四、研讀賞析

1、研討賞析:

出示問題組,學生討論,教師略加點撥:

問題組:

1、白兔的賞月心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請找出有關詞語。

前:“尤愛”、“無憂無慮地嬉戲”、“心曠神怡”、“各具風韻”

後:“一掃而光”、“緊張不安”、“惟恐”、“心痛如割”

這是對比的寫法。

2、為什麼會發生這種巨大的變化?

她“得”了月亮,“失”了樂趣。

──白兔擁有了月亮後,把它當作私有財產,害怕失去,因而緊張不安,產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失去了賞月的樂趣。

3、這則寓言給了我們一個什麼啟示?

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2、感悟語言:

⑴體會詞語的精美。

──可是,説也奇怪,從前的閒適(悠閒)心情一掃而光了,腦中只繃(有)着一個念頭:“這是我的月亮!”請設身處地地體驗一下,句中加點詞能否換成括號內的?為什麼?

“閒適”是清閒安逸的意思,比“悠閒”更能反映出白兔的無憂無慮。而“繃”的強度更甚,充分體現出白兔患得患失的心態。

⑵體會句子的精美。

對稱。如:“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

五、拓展延伸

1、試想一下,是否“一無所有”就心安理得?

2、你是否有過患得患失的現象?應該具有怎樣的人生態度?

(以上各題允許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當指正。)

六、佈置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讀一讀,寫一寫”有關練習。

2、預習《落難的王子》。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白兔和月亮》告訴我們:面對財富、幸福,我們應該怎麼辦?不僅如此,大家還須知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註定要同困難、挫折甚至災難打交道。對此,我們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周國平的另一篇寓言《落難的王子》,體會它給我們所帶來的警示。

二、詞語教學

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檢查預習,落實詞語教學。

附補充的重要詞語:

1、正音:

稟告(bǐng)擄(lǔ)

2、釋詞:

稟告:向上級或上級告訴事情。

突如其來:突然發生。突如,突然。

三、整體感知

1、範讀。

2、學生朗讀。

3、討論發言:

大屏幕出示問題組,學生討論:

問題組:

1、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厄運能使人變得堅強。

2、“我”在情節的發展中起什麼作用?

線索人物,是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

四、研讀賞析

1、研討賞析:

預設問題組,學生解答:

⑴王子落難前後的性格有何不同?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王子開始時性格很脆弱,多愁善感,後來他經歷了厄運,並且沒有被厄運嚇倒,挺了過來,從而變得堅強起來。

⑵“我”是王子落難的見證人,然而,厄運也落到“我”的頭上。這一情節説明了什麼?

告訴讀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災難都可能不期而至,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與其擔驚受怕,不如勇敢面對。

⑶“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在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這樣寫起什麼作用?

①王子聽到天災人禍的消息時。

②“我”聽到王子的遭遇時。

③後人見到“我”遭受厄運時。

反覆出現,構思奇妙,耐人尋味,揭示了這種故事在現實中的普遍性。

2、拓展反思:

從生活中舉出實例,説説沒有遭遇過厄運的人應該怎樣培養自己堅韌的意志?(學生討論,教師及時指正。)

參考:要培養堅韌的意志,必須自覺地尋找艱苦,在艱苦的條件下刻苦的磨練。如長跑並非厄運,但也可以鍛鍊人的意志,使人堅強,戰勝脆弱。

五、與《白兔和月亮》比較閲讀

學生自由評説,教師適當點撥。

六、課堂小結

我們學習的兩篇寓言,分別從不同側面告訴我們應當怎樣確立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我要告訴你們:不計較得失,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就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願同學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麪人生。

七、佈置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剩餘部分。

2、作文訓練:《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長》。

兩題中任選一題。不少於800字。

《人生寓言》的教案10

【指導思想】

1、強調理解表述的準確性。

2、反覆練習朗讀,在朗讀中加深理解。

【教學步驟】

一、看導語默讀課文

二、藉助註釋、詞典,識字識詞

審美風韻閒適窖身世泯厄運慧心皎潔正色歸屬稟告得失之患心曠神怡

三、朗讀

四、內容研討

1、研討方法:提出一種似是而非的看法,通過研討,求得準確的理解。

2、問題設計:

有人認為,《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與其擁有,不如沒有。大家有沒有不同看法?

通過比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種構想,想想這一則寓言的寓意是什麼。

《落難的王子》的寓意,如果概括為“只有遭遇厄運才能堅強起來”,你有沒有不同意見?

五、語言運用

1、獨具審美的慧心。

2、皎潔的月色。

3、無憂無慮的嬉戲。

4、心曠神怡地。

5、不愧是的行家。

6、各具風韻。

7、舉世無雙。

8、一掃而光。

9、閒適的心情。

10、烏雲蔽月。

11、心痛如割。

12、險象迭生。

13、心未泯。

六、朗讀

七、作業

“研討與練習”一。

《人生寓言》的教案11

○教學目標

①理解寓言的含義。

②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③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教學重點

①理解寓言含義。

②學習精美的表達。

○課前準備

①查字典、詞典,掃除字詞障礙。

②預習課文內容。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學《白兔和月亮》:

①介紹寓言。 ②解讀寓意。 ③引導學生自相對照,把握人生態度。

○教學設計

引入:人們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與失將會伴隨我們今生今世。有俗語説:“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當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鏡子。.

出示課題。介紹寓言朗讀疏通文意,感受語言。整體感知

①感知內容

a.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麼故事?目的:掌握課文內容。要求學生完整地複述課文。

b.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後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目的:瞭解身份的改變對於心態的影響。第一問,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的相關詞語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後為什麼會患得患失?目的:理解佔有慾在作祟。

d.這則寓言給了我們一個什麼啟示?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問題難度不大,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略加點撥,學生可以自己完成。

③感知語言: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品味、賞析。

例如,“慧心”“風韻”“閒適”“繃”等用詞很精當。對稱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無

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烏雲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彷彿遭了搶劫。”

除讓學生分析上述詞語的妙用之外,還可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其他有關的詞句再作分析,並讓學生試着仿寫。

問題研究

①找出故事情節中的兩次轉折。把握結構。

②白兔最終要求諸王之神撤銷決定説明了什麼?讓學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③這則寓言提到了人類有什麼含義?寓言的諷刺意義。辯證思維擁有財產就一定患得患失嗎?而一無所有才心安理得嗎?

自我反思①我們應從白兔身上學到什麼? ②你是否有過患得患失的現象?原因是什麼? ③我們應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

作業①完成“研討與練習”相關作業。 ②預習《落難的王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教學《落難的王子》:

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 ②與《白兔與月亮》L匕較閲讀。

○教學設計

導入:同學們,上節課我給大家講過,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握好生活中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還要告訴大家,“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註定要同困難、挫折甚至災難打交道。對此,我們要做好充分心理準備。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它可能給我們帶來足夠的警示。

朗讀、默讀課文,仔細推敲課文所表現的中心思想,認真揣摩故事情節與中心的關係。

整體感知

這則寓言故事寫得很深沉,不僅在主題的表現上發人深省,而且在情節的編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現實意義。教師應組織學生就以下問題展開討論。由於學生閲歷有限,有些問題沒有直接體驗,教師要很好地引導,還是應從現實生活中找到實例,加以印證為好。

討論題:

①這篇寓言説了個什麼故事?要求學生熟練地複述課文。

②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可指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相關句子。

③“我”在情節的發展中起什麼作用?提示:線索人物。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在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反覆出現過三次,都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有什麼意義?提示:這句話表現了一個旁觀者對不幸者的歎息。第一次是王子對天災人禍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對王子落難而言;第三次是後人對“我”遭受厄運而言。這是歎息者未經磨難的一種虛妄的假設。(其實未必如此,假如災難真的落到了人們的頭上,誰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課文中反覆出現三次,揭示了它在現實中的普遍性。

問題研究

對課文的內容整體把握之後,學生的認識可能還是粗淺的。教師應再引導學生對重要情節和關鍵詞句進行深入研討,體會其表情達意的作用。學生討論,教師備案引導:

①王子落難前後性格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揭示中心。

[提示]開始很脆弱,後來堅強起來。原因:一是他經歷了厄運,二是他沒有被厄運所嚇倒,挺了過來。

②王子是怎樣落難的?作者這樣編排情節有何用意?讓學生理解作者設置這樣的極端情節的典型意義。

③“我”是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然而,厄運也落到的“我”的頭上,這一情節説明了什麼?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於告訴讀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災難可能不期而至,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與其擔驚受怕,不如勇敢面對。

④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啟示? [提示]王子落難的故事還會不斷髮生,而旁觀者的歎息也將無限循環地延續下去。只有經歷厄運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的頭上,誰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運能使人的性格變得堅強起來。

⑤只有落難後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這個問題要啟發學生辯證地來談,談透徹,讓學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觀的教育。

比較閲讀

與《白兔和月亮》比較閲讀。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辨析:兩篇課文在表現主題、安排情節、表現手法、語言運用等方面,有什麼異同。訓練學生的賞析能力。

學生可自由評説,教師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適當點撥。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將問題歸結到以下幾點。

①在主題上,兩篇寓言都是寫人生態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寫人在獲利之後的心境;《落難的王子》寫人在受難後的狀態。

②在情節上,都表現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寫“好事”可以變為壞事;《落難的王子》寫“壞事”可以變好事。(“好”與“壞”都是相對的,決定於當事者的思想觀念。)

③在表現手法上,都採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徵就是用比喻,以小見大地説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濃些,而《落難的王子》寫得更像是事實。

④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以敍事為主(這是敍事作品的主要特徵)。而《白兔和月亮》在敍事的基礎上,多有對人物的心理描寫,且多議論;《落難的王子》則重在敍事。

以上內容對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但如果教師引導得當,還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據情況處理。

體驗與反思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禍,可能不期而至,對此我們應怎樣面對?

②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説説你是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的。

③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畢竟不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意志品質?

小結:我們學習了兩篇寓言故事,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應當怎樣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在這裏我要告訴你們: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願同學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麪人生。

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剩餘部分。

②作文訓練:《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長》

《人生寓言》的教案12

知識目標:反覆朗讀,理解寓言的含義。

能力目標: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情感目標: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教學重點:理解寓言含義,學習精美的表達。

教學難點:理解寓言含義。

教學方式:朗讀、討論。

教學用具: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反覆朗讀《白兔和月亮》,理解寓言的含義,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教學過程:

一、導入設計:人們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與失將會伴隨我們今生今世。有俗語説:“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當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鏡子。

二、朗讀《白兔和月亮》,整體感知: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要求學生完整地複述課文,找出故事情節中的兩次轉折,把握結構,掌握課文內容。

三、學生自由地散讀,討論理解寓意。

思考1: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後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

瞭解身份的改變對於心態的影響。第一問,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的相關詞語回答。第二問,理解佔有慾在作祟。

思考2:這則寓言給了我們一個什麼啟示?

圍繞如果某種擁有,帶來的是無窮的得失之患,使人緊張不安,那還不如沒有,不鼓吹一無所有。

擁有財產就一定患得患失嗎?而一無所有才心安理得嗎?

諷刺人類慧心已泯,總以為擁有就是幸福,是無論如何也不肯放棄既得利益的。

思考3:自我反思:①我們應從白兔身上學到什麼?

②你是否有過患得患失的現象?原因是什麼?

③我們應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

引導學生自相對照,正確面對得失,把握人生態度。

思考4:由你讀到的這個故事思考:什麼是寓言?

把深刻的道理寄託在一個短小而生動形象的小故事中,就叫寓言。

基本特徵:象徵手法,比喻、擬人、誇張。

四、個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寓言的特點和寓意。

五、感知語言: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品味、賞析。

例如,“慧心”“風韻”“閒適”“繃”等用詞很精當。對稱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烏雲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彷彿遭了搶劫。”

讓學生試着仿寫,完成下列填空,使其成為合情合理的句子。

1、 _______________皎潔的月色。

2、 _______________無憂無慮的嬉戲。

3、 _______________心曠神怡地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舉世無雙。

5、 _______________一掃而光。

6、 _______________心痛如割。

六、作業:查字典、詞典,注音:

皎潔,慧心,嬉戲,風韻,慷慨,撤銷,稟告,無憂無慮,心曠神怡,歸屬,險象迭生,陰晴圓缺

解釋詞語:審美,閒適,窖,得失之患,泯,舉世無雙

七、板書設計:

白兔和月亮

周國平

↗心曠神怡地賞月↘

白兔和月亮轉折1:諸神賞賜

(得失之患)↘緊張不安心痛如割↙—→轉折2:請求撤銷

第2課時:

反覆朗讀《落難的王子》,理解寓言的含義,體會其情節的巧妙。

落難的王子

周國平

教學過程:

一、複習寓言導入。什麼是寓言?寓言的基本特徵?

同學回答,進一步明確什麼是寓言,寓言的特徵。

二、朗讀《落難的王子》,整體感知: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要求學生完整地複述課文,掌握課文內容。

“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在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反覆出現過三次,都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有什麼意義?

這句話表現了一個旁觀者對不幸者的歎息。第一次是王子對天災人禍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對王子落難而言;第三次是後人對“我”遭受厄運而言。這是歎息者未經磨難的一種虛妄的假設。(其實未必如此,假如災難真的落到了人們的頭上,誰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課文中反覆出現三次,揭示了它在現實中的普遍性。

三、學生自由地散讀,討論理解寓意。

思考1:王子落難前後性格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開始很脆弱,後來堅強起來。原因:一是他經歷了厄運,二是他沒有被厄運所嚇倒,挺了過來。

思考2:王子是怎樣落難的?作者這樣編排情節有何用意?

讓學生理解作者設置這樣的極端情節的典型意義。(構思巧妙)

思考3:“我”是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然而,厄運也落到的“我”的頭上,這一情節説明了什麼?

作者的目的在於告訴讀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災難可能不期而至,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與其擔驚受怕,不如勇敢面對。

思考4: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啟示?只有落難後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

王子落難的故事還會不斷髮生,而旁觀者的歎息也將無限循環地延續下去。只有經歷厄運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的頭上,誰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運能使人的性格變得堅強起來。

這個問題要啟發學生辯證地來談,談透徹,讓學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觀的教育。

四、個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寓言的特點和寓意。

五、比較閲讀:與《白兔和月亮》比較閲讀。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辨析:兩篇課文在表現主題、安排情節、表現手法、語言運用等方面,有什麼異同。訓練學生的賞析能力。

學生可自由評説,教師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適當點撥。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將問題歸結到以下幾點。

①在主題上,兩篇寓言都是寫人生態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寫人在獲利之後的心境;《落難的王子》寫人在受難後的狀態。

②在情節上,都表現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寫“好事”可以變為壞事;《落難的王子》寫“壞事”可以變好事。(“好”與“壞”都是相對的,決定於當事者的思想觀念。)

③在表現手法上,都採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徵就是用比喻,以小見大地説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濃些,而《落難的王子》寫得更像是事實。

④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以敍事為主(這是敍事作品的主要特徵)。而《白兔和月亮》在敍事的基礎上,多有對人物的心理描寫,且多議論;《落難的王子》則重在敍事。

以上內容對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但如果教師引導得當,還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據情況處理。

六、體驗與反思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禍,可能不期而至,對此我們應怎樣面對?

②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説説你是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的。

③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畢竟不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意志品質?

七、小結:

我們學習了兩篇寓言故事,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應當怎樣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在這裏我要告訴你們: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願同學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麪人生。

八、作業1:查字典、詞典,注音:

厄運,折磨,行乞,擄去,正色,落難,流落

作業2:解釋詞語:厄運,多愁善感,天災人禍,突如其來,異國他鄉,作業3:(可選擇)作文訓練:《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長》

九、板書設計:

落難的王子

周國平

寓意:厄運使脆弱的人堅強起來。

教學反思:

在教學設計上,採用對比閲讀教學的方法,有利於教學目標的完成,突出教學重點。既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也為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提供了新的啟示。另外,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文體知識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從中獲取知識,提高文學素養。

《人生寓言》的教案13

一、鎖定的問題:

1、掌握本文生字生詞

2、理解寓言的含義。

3、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4、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二、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

1、通過課前預習查字典、詞典解決疑難字詞。

2、課前蒐集學過或看過的寓言,瞭解其寓意,並把題目和作者寫到課本上,準備發言。

3、小組合作探究,學會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4、合作交流優美的語言,並通過練習來學習精美的表達。

具體實施過程:

(一)老師生動講述《掩耳盜鈴》的故事。

問:這個故事聽説過嗎?是什麼體裁(文體)?(是寓言)

你還聽過或看過哪些寓言?請説出大致內容和作者。(略)

這些寓言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嗎?(不是,是虛構的故事)

作者寫這樣的故事,目的是什麼?(告訴人們一個道理,給人以啟示)

結合我們聽的寓言,你還可以知道寓言的哪些知識?

小組討論,學生髮言,然後師生共同總結、明確。(多媒體展示)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生活的啟示。一般是簡短的,比喻性的,主人公可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或其他事物。創作上主要採用誇張和擬人的手法。

今天我們將來學習兩則寓言,看一看作者想要通過這兩則寓言告訴我們什麼樣的道理。

板書課題:白兔和月亮

檢查預習情況:

多媒體展示

1、給下列劃線注音:(包括《落難的王子》)

慷慨()稟告()厄運()折磨()行乞()險象迭生()

2、解釋下列詞語:(包括《落難的王子》)

慧心心曠神怡舉世無雙多愁善感天災人禍

突如其來得失之患

學生回答後,學生糾正評價(略)

(三)請學生本則寓言。(注意語氣)

1、整體感知

①感知內容

a.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給一分鐘時間準備,要求學生根據六要素,完整地複述課文。

b.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後有何變化?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

學生自己解決:第一問,用課文中的相關語句回答。第二問,用自己語言來回答。

板書:擁有月亮之前:心曠神怡、無憂無慮

對比得失之患

擁有月亮之後:緊張不安、心痛如割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後為什麼會患得患失?

小組討論解決:理解佔有慾在作祟。

d.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小組討論解決。師生共同總結:從白兔得月又棄月中講述了擁有巨大的利益公色起無窮的得失之患的道理,因而告誡我們面對財富要在正確的認識。

②感知語言

這則寓言不僅告訴我們一個意味深長的道理,而且其中的語言也相當優美,值得我們學習。請同學們細讀一至兩遍課文,把你認為優美的詞句劃出來,並把賞析性文字寫到旁邊。

這裏老師舉一例(多媒體展示):

她不愧是賞月的行家,在她的眼裏,月的陰睛圓缺無不各具風韻。

賞析:這句話寫出了白兔得到月亮之前賞月無憂無慮、心曠神怡的心情。“無不”,表雙重否定,不管什麼情況下都覺得月亮各具風韻,與後文形成鮮明對比。

(多媒體展示)

提示:

1、寫出本句話的主要內容。

2、從修辭方法及其作用方面、從用詞的生動性或準確性方面、從人物的情感方面來分析。

學生小組先交流,然後把本組綜合性分析提交全班。師鼓勵性評價。略

2、問題研究

①白兔最終要求諸王之神撤銷決定説明了什麼?

(自己思考回答:白兔慧心未泯。)

②“和人類不同的是,我們的主人公畢竟慧心未泯。”這句話中,表達了怎樣的一種深意?

(自己思考回答:和兔子想比,人類慧心已泯。顯示了寓言的諷刺意義)

④(辯證思維)你聽説過或見過像兔子一樣有得失之患的人嗎?擁有財產就一定患得患失嗎?而一無所有才心安理得嗎?(小組交流回答,要求舉例説明)

3、自我反思

①我們應從白兔身上學到什麼?

②你是否有過患得患失的現象?原因是什麼?

③我們應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

三、課堂練習設計:(發課堂練習紙)(當堂做,當堂評講)

在眾多的兔姐妹中,有一隻白兔_______的慧心。她愛大自然的美,尤愛皎潔的月色。每天夜晚,她都來到林中草地,或是無憂無慮地_______,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她不愧是賞月的行家,在她的眼裏,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

於是,諸神之王召見這隻白兔,向她宣佈了一個_______的決定:

“萬物均有所歸屬。從今以後,月亮歸屬於你,因為你的賞月之才_______。”

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賞月。可是,説也奇怪,從前的_______心情一掃而光了,腦中只繃着一個念頭:“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財主盯着自己的金窖。烏雲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彷彿遭了搶劫。在她的眼裏,月的陰晴圓缺不再各具風韻,反倒險象迭生,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

和人類不同的是,我們的主人公畢竟慧心未泯,她終於去拜見諸神之王,請求他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

給加粗的字注音。

皎潔()繃着()金窖()險象迭生()

搶劫()未泯()撤銷()慷慨()()

2、在空白處填入恰當的詞。

3、解釋下邊兩個詞語。

心曠神怡:

得失之患:

險象迭生:

4.根據課文回答問題。

(1)本則寓言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從文中找出能反映“月亮歸屬於白兔後,她從前的閒適心情一掃而光”的語句,並指出這些語句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3)選段最後一句中的“和人類不同的是”這幾個詞能刪去嗎?為什麼?

(4)為這段文字添上一句結尾點明寓言的寓意。

(5)“烏雲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彷彿遭了搶劫。”運用此句結構,聯繫自己學習、生活,仿造句子。

(6)白兔得到月亮必然會有得失之患嗎?有無得失之患的關鍵在哪裏?

(7)著名詞人蘇軾有句詞與白兔患得患失心態迥然不同,你知道是哪一句嗎?

四、教學預期效果:

1、全部學生識記字詞、寓言。學會根據六要素複述本則寓言。掌握本則寓言的寓意,理解對人類的諷刺。

2、大部分學生掌握1,學會感受並分析優美的語言。

3、學力較好的學生掌握1、2,學會運用優美的語言,聯繫現實中與白兔相似的人,把握自己的人生際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