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草木》讀後感(精選33篇)

來源:文萃谷 1.1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間草木》讀後感(精選3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間草木》讀後感(精選33篇)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1

汪先生説:“世間最為普通的事物,平中顯奇,淡中有味。”所以他用最温柔的筆觸寫下:“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温暖。我只記花開不記人,你在花裏,如花在風中。”便使我覺得:人間温暖,如二月和煦的春風,如三月燕在樑間的呢喃,如四月牛毛細雨潤物無聲。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追尋。賞花木的人,憐花木的人;大抵就是先生這般了吧!於是由花及人:那一年,花開得不是最好,可是還好,我遇見你,那一年,花開得好極了,好像專是為了你,那一年,花開得很遲,還好,有你。我説,花木是上帝送給人類最好的禮物。我是聞着花香鳥語來到這人世間的。“一枝一葉總關情”,所以那亦或是先生對這世界所有美好感情的寄託吧。草木鐘情於光陰,於是有了先生筆下搖曳的花姿,温暖人心的文字。

總是在黑色裏温柔地愛色彩的我們,也開始在色彩裏朝聖黑白。為什麼呀?因為人間有草木,草木有温情,人間忽值得罷!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2

汪曾祺先生的《人間草木》讀了很長時間,中間斷斷續續,只作專心學習後的消遣。我以為最後那幾篇寫西南聯大人文趣事的文章最好玩。

學校雖是臨危建成,設備條件很差,生活很苦,但人文精神向上、自由,還會在選址時,刻意保留一個小小的景點。教授們專心學問,安貧樂道,有的古板,有的開明,有的激情,有的沉靜,但都是讓人覺得可靠可親近的人。同學們更是各式各樣,尤其讓我笑出聲的是那位,日本轟炸校區時仍在新校舍大圖書館旁的鍋爐上神色不動地攪合他的冰糖蓮子的廣東鄭同學。這樣的學校、這樣的教授們、同學們是多麼可愛。汪先生寫的生動有趣,讀的讓人心癢癢。

不由得聯想起自己的求學時光。真是渾渾噩噩,不清不楚的混了過來。學問沒有長進,心理也未得成熟,倒是學會了憤世嫉俗、顧影自憐。想到這,真是要拍桌子!過去是回不去了,也不可能給過去的自己一嘴巴,打醒他。把握今後的時光吧,要用盡全力做一個有趣的人,認認真真地努力一把。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3

“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温暖,我注視他們很多很多日子了。”在汪曾祺所著《人間草木》這本書的封面上看到的這句話瞬間把我帶到了一個生機盎然、寧靜舒適的畫卷中,讓我感受到了汪曾祺先生文字的魅力和力量。

《昆明的雨》是讓我感觸最深的。昆明是我的故鄉,昆明的雨我經歷過無數次,從來沒有覺得昆明的雨有多美,但在汪曾祺先生筆下,昆明的雨居然如此明亮、豐滿、濃綠、使人動情。文章妙就妙在汪曾祺先生並不直接寫雨,而是寫了一些雨中的景物:菌子、楊梅和緬桂花。通過對這些景物細節的描寫襯托了昆明的雨,使昆明的雨更加立體生動。汪老先生絮絮叨叨的“家常話”把昆明的雨如此親切、美好、真實地展現在我的眼前。作者:石梓彤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4

“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温暖,我注視他們很多很多日子了。”這句話是汪老寫在人間草木前的一個題記,雖然我沒能有幸看到那些花兒,但也能感受到温暖。一果一蔬,皆是人間至寶;季節供養了人間萬物;遊遍東南西北,寫下七篇小記,包含人間百景;西南聯大雖小,卻也有着數不勝數的師友與汪先生的九頁趣聞;從從容容的面對衰老與死亡,平平靜靜,無喜無憂,無慾無求而終。

走過昆明、四川、福建,遊過泰山、桃花源、岳陽樓,再瞭解一下美國,四方遊記就寫完了。七載雲煙,親身經歷一遍聯大的生活,感受金、沈、吳、聞幾位聯大名師的課堂,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就散了。

一定要愛着點兒什麼,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汪老愛着人間草木,從容而安,他是這平凡人間的一位草木作家。世間萬物皆有情,難得最是心從容。作者:和姝妤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5

最近,我讀了《人間草木》這本書,它是汪曾祺爺爺寫的。內容包羅了全國各地的山水美景、人文風情,還包括對名人的懷念。語言幽默風趣,好詞好句不計其數,令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一共分七輯,每輯各有各的特色。其中,我最喜歡第二輯《美食》和第五輯《從容》。

作為一個想吃遍全國各地美食的吃貨,誰不愛美食呢?特別是在汪曾祺爺爺的筆下,那一道道誘人的佳餚變得活靈活現,做法也十分詳細,色澤鮮美,香氣撲鼻,味極鮮腴,色、香、味俱全,使人有一種迫不及待恨不得有一桌子美食供你大快朵頤。嘖嘖,不能再説了,再説我的口水都要流下來啦!

而第五輯《從容》,作者描寫了他笑對人生的態度。無論何時都十分堅強,隨遇而安,對任何事都樂觀面對,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讀完《人間草木》,我覺得我們應該好好學習,這樣長大了才能去見識更廣闊的世界!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6

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北京的秋花》這篇,還分為4小篇,我認為最後一小篇《黃滬。爬山虎》應是葉不是花,菊花裏我最喜歡最後一段,我也認為菊花一盆盆看是很好的,這樣就能發現每一盆菊花的特點去欣賞它獨特的美,紮起來卻只能感到一眨眼的震驚,覺得無趣。在《秋葵雞冠鳳仙秋海棠》這篇文章裏,我最喜歡第3段,更讓我感到鳳仙花的實用,秋海棠也讓作者睹物思人,果園的收穫裏,寫葡萄的時候,那種熟練的感覺,讓我覺得汪曾祺種葡萄很久了,也很用心。

老媽買的那本書,前有汪曾祺的畫,飛灑的墨汁,瀟灑的畫,配上文中應景的段落,簡直文中有畫畫中有文,在這些畫裏,我最喜歡第四張畫,這張畫的枝條一直垂到畫紙最下方,正好應了抽條甚長這句話,汪曾祺的文和畫都可以用簡練一詞來形容,文章的簡練是猶如文言文的白話文,畫的簡練是因為他的畫簡練到最少11筆就可畫成。

人間草木這本是裏的葡萄月令是汪曾祺被判為右派時寫的,但卻無一點不開心,就像是沒被冤判一樣,所以更造就了一種獨特的風格,那種漫不經心、娓娓道來的感覺。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7

汪曾祺寫的《人間草木》這本書,這本書分為7輯,分別是人間草木、四方食事、腳底煙雲、聯大歲月、師友相冊、平淡人生、文章雜事。

可買來之後這本書就真的被收藏了,因為自己總有很多理由説自己沒有時間來讀,真是“書非借不能讀也!”上週終於拿出時間拜讀這本書一讀便不捨得放下!裏面沒有空泛的好為人師的大道理,也沒有宏大的人生題材,流淌在字裏行間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愛好,瀰漫着文人的情調。讀他寫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閒情逸致,讀他寫的人物我享受的則是詩情畫意……讓我感觸特別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筆下描寫的那些植物,仔細讀來真是一種享受,如流水般淨化着浮躁的內心,聯想現在的生活、工作,我們是不是過於匆忙,忽略了生活樂趣了呢?熱愛自然,熱愛植物草木,這是一種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託,古往今來,從來如此。

工作的時候積極努力,休息的時候,就需要有如本書一樣的發現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會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飛奔,又有欣賞途中風景的收穫。這就是我讀過本書的最大收穫。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8

我一直認為,一個作家的創作風格與其個人生命的兩種要素息息相關:一是生他養他的一方水土;另一是他的成長經歷。南來北往又轟轟烈烈,絢爛之極歸於平淡——不僅是汪曾祺先生的人生軌跡,也浸潤到他的作品《人間草木》中。

透過這部作品,我看到了一個在蘇北運河邊成長的調皮男孩明澈的眼神,一個在五七幹校糞池旁施肥的男人佝僂的背影,更看到了一顆至純至善的心——猶如荷塘月色下微微的風,吹散了白日的塵囂。

“人生得意須盡歡”,汪先生得意而平和的人生在三個方面表現的淋漓盡致:寫文、繪畫、做菜。這三種人生愛好,我倒是覺得神似花中四君子:其寫文如蘭,空谷幽香;其繪畫如竹,篩風弄月;其做菜如梅,剪風裁雪;而其為人,則如時下深秋之菊,恬然自處、清談疏朗。汪先生在將個人價值充分展現、平和表達的同時,也滿足了他人在精神和物質兩個層面的需求,這種“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共濟局面,又何嘗不是個人的歡樂和社會的福祉呢?

書中自述,每日早上,汪先生都習慣久坐在家中的老沙發上,泡上一杯茶、點上一支煙,裊裊煙霧中,一篇篇文字油然而生。而就在這個深秋,每個雙休日的早上,我也會坐在家中的沙發上,伴着一杯茶,在汪先生的字裏行間,在窗外透過的暖暖陽光中,讀懂這人間的一草一木。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9

《人間草木》這篇文章的取材,是三種植物:山丹丹、枸杞和槐花。表面上,汪老在寫植物,但更深層的,無疑是在展示他的人生價值觀。

例如寫山丹丹部分,他通過老堡户之口講出:山丹丹每長一年,便多開一朵花,這多麼像人,一年多添一歲!還有這種植物皮實,容易養活。人要活得隨遇而安些,不能太嬌生慣養了。這部分結尾處,引出流行歌曲的創作者和舞台上的歌星,未必知道山丹丹的這些特性,反而像老堡户這樣的農民才懂!

第二部分寫的是枸杞。枸杞一生是寶,春天的時候,枸杞頭可以當野菜。夏末秋初,開花,可以觀賞。隨後,便結出果實,可以吃。這麼看,有發現樂趣的眼睛,人生才豐富許多啊!

最後部分寫的是槐花,莫名其妙的是,關於槐花的,卻只有開頭與結尾兩句。大部分內容都在講養蜂人的生活故事。其中,講了花與蜜蜂的關係,養蜂人與蜜蜂的關係,養蜂人與女人的關係,以及女人與家中晚輩的關係。他們的關係只能用微妙來形容。給予與受贈的感覺,很曖昧的,讀原文才能體會很深。

人間草木啊人間草木,人間就如草木,好多道理都擺在那裏的。去發現它們吧,然後活得通透些,處理好身邊的各種關係,這便是人間草木的含義吧!

若用一種食物,用來形容汪先生這篇文章的語言,我想到茶,而且是龍井茶,淡而回甘啊!不信?您讀讀看……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10

很有幸拜讀了汪曾祺老先生寫的《人間草木》這本書,這本書分為五個部分,分別寫了人間草木、世間風物、行者無疆、記憶的味道、星斗其文,赤子如人。汪曾祺不僅是一個厲害的小説家,散文也十分優美,在這本書中,他表達着對大自然裏的事物,自己獨到的領悟和審美髮現,從小的視角、細膩之處入手。描寫着生活中的凡人小事,記錄着各地鄉情民俗;談論着各式草木蟲魚鳥獸,還有對辭章典故進行考究。同樣,在他作品裏充分表達出他對凡人小事和鄉土民俗的深深眷戀和對往日生活情景的回憶,那是一種多麼美的感受。

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汪曾祺老先生筆下描寫的那些的草木蟲魚鳥獸,仔細讀來真是一種享受,使我浮躁的內心慢慢變得平靜下來。讓我回想起了小時候的往事。每當國小放暑假的時候,都會回到村裏面和爺爺一起住一段時間,與哥哥姐姐們一起去挖泥鰍、釣魚、打鳥、掏鳥窩、摘西瓜······那時候的日子過得很開心,並對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充滿了好奇心和新鮮感。

然而回想到自己現在的生活和工作,每天是否由於過於匆忙和沉迷於網絡之中,而忽略了生活的樂趣了?熱愛自然,親近草木蟲魚鳥獸,這是一種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託。工作的時候要積極努力,休息的時間,就需要放下手機,走出去,親近大自然,去發現去感受自然的魅力與美好。這樣子,才能夠在生活的道路上,既能不斷的前進,又能陶冶性情,使得自我更加完善。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11

《人間草木》是一本散文集。

文章分七輯,每一輯內容都不同。作者汪曾祺先生是個真性情的人,單單從目錄就能看得出來。每篇文章的題目都很直白,樸素、平凡但是帶着點詩意。“人間草木”這個題目只是其中一篇散文的題目,但是作為整本散文集的名字,卻很恰當。每篇散文的語言都很樸實,簡單,內容也不是什麼出奇的事情,普通得真的就像隨處可見的草草木木。不知是題目烘托了文章,還是文章烘托了題目?

汪曾祺先生也是什麼都能寫,而且寫的有趣。卸去了華麗辭藻的文章讀起來讓人頗為心安和舒服。從回憶家鄉的一花一草一木,到各種各樣的小吃,再到在聯大的生活、相識的老友、親人……幾乎都是司空見慣的事,在汪曾祺先生筆下卻別有魅力。其中有篇《葡萄月令》,五頁的文章,把葡萄從一月到十二月詳詳細細地描寫了下來,但讀着一點也不使人厭煩。這便是魅力,或者説是魔力。

零零碎碎的小事太平凡了。散文是拿這些小事入文,能抓住人心的就是好文章。即使是他人的經歷,《人間草木》這本散文集讀起來仍舊是温暖的。有人對散文不感興趣,認為它無聊,沒有跌宕的情節,像一杯白水。其實生活就是白水,只是喝的人心境不同罷了。

汪曾祺先生的生活,一定是擔得起這八個字的--

温和從容,歲月靜好。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12

感歎自己的無知,汪曾祺,一位著名的作家,而作為語文老師的我對他是一無所知,真是很慚愧!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蘇高郵人,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幹部、【北京文藝】編輯。在短篇小説創作上頗有成就。

終於買到了他寫的【人間草木】這本書,可買來之後這本書就真的被收藏了,因為自己總有很多理由説自己沒有時間來讀,真是“書非借不能讀也!”上週終於拿出時間拜讀這本書,一讀便不捨得放下!裏面沒有空泛的好為人師的大道理,也沒有宏大的人生題材,流淌在字裏行間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愛好,瀰漫着文人的情調。讀他寫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閒情逸致,讀他寫的人物我享受的則是詩情畫意……讓我感觸特別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筆下描寫的那些植物,仔細讀來真是一種享受,如流水般淨化着浮躁的內心。

聯想現在的生活、工作,我們是不是過於匆忙,忽略了生活樂趣了呢?熱愛自然,熱愛植物草木,這是一種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託,古往今來,從來如此。工作的時候積極努力,休息的時候,就需要有如本書一樣的發現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會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飛奔,又有欣賞途中風景的收穫。這就是我讀過本書的最大收穫。讀汪先生的這本書,覺得心裏暖暖的,靜靜的……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13

我有的時候特別感謝這些作家們。人這一生讓人煩惱的事情太多,感情、事業、家庭等等,讓人應接不暇。讀這些文字讓人能夠真真正正地安靜下來。

《人間草木》是真正的文人散文,沒有空泛的大道理,沒有宏大題材,流淌在字裏行間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愛好,瀰漫着文人的情調。我們感受到的是詩意,是閒情逸致。汪曾祺先生筆下描寫的那些植物,讀來讓人絲毫不會感覺到枯燥,反而是一種享受,如流水般淨化着浮躁的內心。聯想目前的生活、工作,我們是不是忽略了生活樂趣了呢?是不是在人來人往中迷失了自己?是不是喪失了發現愛與美的能力?是不是忘記了自己曾經的追求與愛好?熱愛自然,熱愛植物草木,這是一種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託。古往今來,從來都是這樣。工作的時候兢兢業業、積極努力。休息的時候,就恰需要有如本書一樣的發現的眼睛和心情。如此這般,心才會沉靜、人才能安靜,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既能向前飛奔,又能欣賞途中風景。

真正的大家總是不去刻意的雕飾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實實在在的語言飽含深情,猶如與一位仙風道骨、閲歷豐富、充滿故事的老人在隨意交談。打動了我們的是真心誠意,是冷靜與淡泊,無論是文字裏莫名的深情與淡淡的憂傷,都會給我們帶來感動。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14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感覺近些年來,對汪曾祺的評價越來越高。筆者不由得回想起第一次讀汪曾祺的時候,在很小很小的年紀,讀的大概就是《葡萄月令》這一篇章,印象最深的是汪曾祺的那種飽滿的筆觸,充實的內心,彷彿一切都不如面前的這串葡萄重要,彷彿所有的事情都是天高雲淡,彈指一揮間。

這麼多年過去了,重讀汪曾祺,這種感覺不僅沒有改變,反而更加濃烈。參加工作之後的那種受到大環境影響的浮躁,看起來忙忙碌碌實則無所事事的日子,荒蕪的內心和精神,疲憊又麻木的肉體。所有的這些,在讀到汪曾祺的時候,幾乎一下子都消散了。

這次讀《人間草木》,看汪曾祺講花鳥魚蟲,看他講天南地北。彷彿一下子人就靜下來了,眼前的那點紛爭都不在重要,平生之事亦不過爾爾。

人這一輩子,眼界要打開,胸懷要敞開,世事紛爭固然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人人都不能避免的,但這人生也並非無趣到底。

有生之年,在眾事中尋一心頭好,一以貫之,餘生皆可得趣於其中。

如汪曾祺,賞花,喂鳥,逗魚。

人這一輩子,着實不容易。哪怕只是找到這一點點愛好,寄情其中,也不枉人世間走一遭了。

所以説,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像人間草木一樣,想來也是極好的。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15

《人間草木》喜歡養蜂人這片,講養蜂人的四川妻子,“她説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來了。”這樸實的浪漫,美啊。

《跑警報》:汪曾祺很會講故事,但是他更喜歡介紹風俗,大段風俗人情裏串着人物故事,風土人情,習俗節日都細節描寫詳實,像民俗紀錄片,有興趣的人應該會看得很起勁,我不太行,看得累。介紹跑警報那裏也不忘了提一筆吃喝跟跑慣了警報的聯大學生藉機約會談戀愛的事實,防空洞裏刻着的“人生幾何,戀愛三角”也太絕了,幽默是才,另一方面也能看出汪曾祺是真的隨遇而安,豁達樂觀。

隨感:

汪曾祺語言平實,比喻生動,極平實的語言敍事時表現力卻極強,《黃油烙餅》裏平淡普通的生活,平凡普通的人,苦生活,因饑荒慢慢死去,文字裏並不見眼淚灑下,只是後來的某一天,拿起故去人留下的捨不得吃的黃油烙了餅,才悲從中來。《金嶽霖先生》裏金先生紀念林徽因,《陳小手》最後忽地一槍,都是不多寫一字,近乎白描,敍事或情節急轉直接落幕,給人情感震撼卻格外深。

看美食部分共感低些,到《豆腐》那裏所幸先跳過了,看完後面又跳回來,到《手把肉》卻一下子精神了,奶茶奶皮奶酪奶渣,殺羊烹羊吃羊,原來我不是食慾低,是偏食啊,作為西北人吃羊肉多,記憶都是鮮活的,看到拔絲羊尾餓到胃咕嚕咕嚕叫。好,真的好。我真香了。

很喜歡《人間草木》,文字平實有温度,每當看到鼻子酸、笑出聲時都會感慨汪曾祺有才,好的文字就該是這樣的,沒什麼多餘,但又含着千鈞之力。看完這本文集後我也特別喜歡汪曾祺,詼諧達觀的人真好,不順不遇都沉澱成支撐內裏的力量,是可愛可敬的人了。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16

寒來暑往,春去冬來,細細回憶起來,初讀汪老先生似乎已經是一年前,但我仍清晰地記得汪老先生筆下的世界那樣靈動,那樣可愛,《人間草木》中的一花一樹都別具風味。

在汪老先生的書中,飄散着清晨馥郁的梔子花香,瀰漫着糖炒栗子甜蜜的香味,充溢着葡萄酒香醇的味道。他似乎很懂生活,也很會生活,懷着滿腔的愛去探索世界,雲南、昆明、成都…在他的筆下,每個城市都那麼温柔迷人,他愛吃、愛旅遊、愛風景,卻不愛遊手好閒,他説:“我不願當什麼’離休幹部’,活着,就還得做一點事。”汪老先生真真切切的在愛着這個世界,愛着山川河流,星辰大海,用自己的方式去感知世界,觸碰世界。在河岸邊、山頂上留下自己的足跡,留下自己對自然最美好的描繪,在多年以後,人們可能會想到:噢,原來汪曾祺這麼有趣,他的書這麼經典,這難道不是人生的意義所在嗎?

汪老先生説:“一定要愛着點什麼,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草木眷戀着光陰,汪老先生愛戀着人間。這世間萬物,都值得被愛,愛一直陪伴身旁的親人,愛傾情相助的朋友,愛一顆樹,一束花、一隻鳥,只要心中懷有愛意,世界就不會那麼糟糕。

青春正好,相比於死氣沉沉的生活,為什麼不讓人生更加精彩呢?鳥獸蟲魚、美食美景,只要肯去看,肯去發現,對世間萬物抱有善意,他們也會回報以同樣的温柔,當世界中充滿了愛,人生就有了意義,這一輩子才不算虛度,多年以後回想起來,想到那個熱愛生活,努力奮鬥的自己,是多麼可貴的回憶。所以,愛點什麼吧,一草一木中藴藏着繁華的世界,山海之間埋藏着閃爍的寶藏,愛點什麼,這世間萬物。(馮昕悦)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17

行者無疆。四周山色臨窗透,一夜溪聲入夢清。一葉飄落而知秋,一葉勃發而又春。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卻又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由此可見,出門遠行,價比千金。國子監、衚衕、泰山、天山……這些孕育着一方文化的地方,其魅力並非文字可承載。汪曾祺就像一個拿着大口袋的尋寶人,來到一個大寶窟,只能帶走其中一二藏在自己的字裏行間。宅在屋子裏的作家如同沒有陽光雨水滋潤的種子,即便深埋於沃土之下,也無法生根發芽,更別提枝繁葉茂了。藝術永遠是源於生活,不懂得熱愛生活,發現生活之美的人,也無法寫出動人的文字。

北平是汪曾祺先生人生的過客,但是他對這裏的瞭解比我這個常住人士要多得多。關鍵就是他懂生活,懂發現。街邊小草,枝頭小鳥,也是錦繡山河中的一滴墨。關注這些一草一木,我們在能更好的詩意地棲息在這個世界中。

接觸到汪曾祺寫的小説還是在學“端午的鴨蛋”的時候,他樸素而形象,生動而有趣的語言吸引到了我。特別是描寫吃鴨蛋的時候,寫到筷子一戳,紅油就流出來時,我的口水也跟着流出來了。於是我開始更多的關注他。

不出所料,《人間草木》這本書依舊是他那令人舒適的風格。他寫的都是生活中的常事,卻比我們多了一雙更會發現美的眼睛。像“故鄉的元宵”這篇文章,他會發現故鄉元宵時唱的歌前面都有個“格炸炸”,會發現燒香的老媽媽鞋底的牛屎,會發現外地沒有的習俗“看圍屏”,他的發現,都是些很與眾不同的東西,別人在欣賞煙火,他在觀察煙火的聲音。這裏可以體現出他的敏鋭。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18

今天,我來到了胡天寧家。聽金老師説,中國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名叫汪曾祺。説着,還拿出了這位作家的一本書——【人間草木】。

這本書有着淡黃色的封面,封面上畫着一叢竹子和一塊竹石,看上去與我以前看過的兒童故事書完全兩樣。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了這本書,看到一篇文章——【夏天】。果然,與我以前讀過的兒童文學完全不同。

這本書中的文字簡潔、深奧。比如:“寫大字一張,讀古文一篇。”就概括了作者一個早上乾的事,就像對聯一樣,或者是五言詩中的兩句。

説它深奧,比如:“此吾鄉所未有。”這句話,聽金老師解釋了我才知道,意思是“這是我們家鄉所沒有的。”

其實,簡潔和深奧是相輔相成的,簡潔了就會深奧,而深奧的文字都會很簡潔。

慢慢地,我開始讀出一點意思了……

汪曾祺用他特有的文字寫出了夏天的花、草木、水果、蟲子。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寫蟲子那段,他寫道:“全身碧綠如玻璃翠,小巧玲瓏,鳴聲亦柔細。”哈哈,這隻蟲子真有趣。這樣的蟲子我也曾見過呢……

記得那也是一個夏天的早晨,我在樓下看蟲子,那是一塊熱鬧非凡的草坪,撥開草叢一看,那兒簡直就是蟲子的天地,有全身碧綠如翡翠的螞蚱,有全身烏黑如煤炭的蛐蛐……

我最喜歡蹲在草地上看小蟲子吃東西,跳來跳去,聽它們唱歌。

有了這些蟲子,夏天就變得更有趣了。我想如果汪曾祺也看到了這些蟲子,一定會寫一篇更精彩的文章。

汪曾祺筆下的夏天是有情有趣的,而我生活中的夏天也正是如此有意思。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19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老是愁眉苦臉的,幹嗎呢!”

“世間許多事,想想很有意思。”

我透過文字,去感受作者汪曾祺老師經歷的眼中最樸素、最遙遠、最恬淡的美好。它非陶淵明心中良田美池、雞犬相聞的桃花源;它非張岱心中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湖心亭雪景。它是北京人遛與壓鳥的喧嚷與清歡;它是落葉螃蟹螞蚱、山丹丹枸杞槐花的淳樸與幽雅。他有一雙炙熱的眼睛,在生活最平淡無奇之處,洞見了生活最真實無暇的美好。領着我們,觸摸人間草木蟲魚鳥獸的心跳!

“隨遇而安,更輕鬆一些。”

最愛《昆明的雨》。汪曾祺老師並非體驗昆明雨的恬靜幽雅,也並非經歷青苔石板街的空谷迴音。在他心裏,昆明的雨竟是那麼人間煙火氣。昆明的雨竟是如草木枝葉一般濃綠旺盛的;昆明雨季的楊梅竟是如燒得熾紅的火炭一般的;昆明的雨,竟也是孕育了昆明美味的菌子的。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已看盡了外面繁華喧囂的世界,卻還是願意與草木共享那一片的青綠。或許,更是淳樸、簡單的事情或者地方,比如北京《衚衕文化》。北京城的衚衕那麼真實的就展現在了我的眼前,拉洋車的“東去!”“西去!”;衚衕房子的舊房檁、斷磚牆;街坊裏道來殺一盤的棋友;各晃着鳥籠,到天壇城根、玉淵潭去會鳥壓鳥的鳥友;食物也不失撲鼻之香,窩頭,大醃蘿蔔,小醬蘿蔔,滴了香油的臭豆腐,還有蝦米皮熬白菜。北京人一輩子吃的大白菜趕得上北海白塔!

“每個日子,都是詩意的成長。”

《冬天》也是頗有情趣的,“雪天,到後園去折臘梅花、天竺果。”冬天裏,還有什麼比這更温暖人心的人間煙火呢?

草木,何不可以理解成為人間最平淡無奇的小事呢?

這凡塵,究竟有什麼可以留戀?不過人間草木香。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20

《人間草木》這本書敍述,很散。但我認為,它是真正的形散而神不散,整本書都給人一種很放鬆的感受。讀上幾頁,你會感到十分的舒適,那是一種愉悦的感覺。

我以前似乎從來沒有讀過這樣的書:大到泰山、天下山水,小到一份小吃。這本書就像我們的另一雙眼,帶我們領略樂山大佛、泰山、伊犁等名勝古蹟。又讓我們洞悉了人間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

整本書讀完,竟覺得意猶未盡。似一杯清茶,回味無窮。這本書不像漫畫書,有一種奇異的吸引力,而是一種淡淡的風味。讀《人間草木》像是外出進行了一次旅遊。

我在想:為什麼叫《人間草木》?作者寫的,絕不僅“草木”二字吧。但為何只有草木?他寫了山,寫了水,寫了人,寫了食物。又為何是人間之草木。

記得有一句詩,是寫草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在字裏行間,我似乎感受到了生命的張力。由小及大,無一不是如此生生不息。“草木”二字,不就是生命的代表嗎?

人間有多少美好?説不清,也數不清。有一句話打動了我的心:“一定要愛着點什麼,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人間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東西。

如今的人間尚存許多美好:一根野草,一朵小花,一坎山丘,都是人間的饋贈,生命的火把。世界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美的眼睛。

誤入世外桃源處,人間春風攬草木。走進自然,有的人會感到心曠神怡,悠然自得,正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而有的人卻會感到乏味。這是因為他們缺少發現美好的心靈。

《人間草木》告訴我,人間草本皆可令人動容。一花一木一果,都在作者的筆下,栩栩如生,讓人心生嚮往。一座山。食一味果,嗅一叢花,離自然近一點,眼的美好自然會令你動容。

人間草木,是簡單的,是無華的。走進自然吧!那時,你會像那輕盈的芳草,被春風吹拂,隨風搖曳。高樓大廈的冰冷,無法阻擋我對人間草木的摯愛。人間的春風,總會拂照草木,吹進我的心中。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21

一再拖延下,我終於將這本薄薄的小冊書看完了,歷時起碼3個月。起初的目的本是為了從人間慘事中脱身,也是為了多瞭解些吃的喝的玩的的雜學。沒想到一本看完,雜學相關的內容也就記得個零星半點,沒有受到的啟發多。

因為人間慘事而陷入政治性抑鬱的情緒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從結構之惡,到年初的魔幻現實大災難,加之從前便時有發生的糟糕事,今年的境況不得不説是令人愕然的。(其實生活裏令人愕然的事情還有很多,但這次的神經刺激實在是超過閾值了,神經細胞們一個個戰慄發抖)在這樣的漩渦中,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波及。旅行被取消,回國困難,出門也困難,去年的預定活動被取消,連我期待已久的解剖實驗都做不成了——這還只是像我這樣離旋渦算遠的人了。如果凝望再遠一些,低落的情緒就會隨着靠近而指數增長,掉進深淵。

躲進蝸牛殼裏翻閲這本書,我以為能被川北涮涮椒治癒,被金華的火腿治癒,被“何妨一下樓”治癒,被髮生在昆明的種種小事治癒。結果轉過頭來細細思考,原來治癒我的這些文字生長在一個硝煙多於鮮花的年代。當想到這裏,我不得不感到愧疚——我像一隻肥碩的鴕鳥帶着一雙經不起風沙的眼睛躲在沙丘之下。

這前幾個月,我看完了《樑思成和林徽因》的紀錄片,還感慨説自己也想做一個擁有煙火氣的人,而對於這煙火氣的由來不予以半點關注。結果一句“為人天真,熱愛生活”一巴掌打在我臉上——我感覺我厚重的眼屎好像掉下來了一些。

我看生物學,我看座頭鯨,我看星空,我還看形形色色的人。一直在尋找我所愛,我的小糖人,我的煙火氣。

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裏我也能學會兩隻手並用地划拳,寫得一手好字。

在“閉門不造車”的自肅生活中,我很感激自己選擇了這樣的一本“雜學書”。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22

他們都説,汪曾祺先生是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是的,每每拿起汪老先生的這本《人間草木》都會產生這樣一種感覺:一位温和慈祥的老者與你同坐在花園裏,時而指着一顆恣意盎然的菊花訴説中國人藝菊的歷史,時而打趣的告訴你説“螃蟹竟是橫着走。”

汪老先生的這本書,處處體現着汪老先生的做人方式:“我有一好處,平生不整人。寫作頗勤快,人間送小温……“那份隨和,那份安逸,那份喜愛,對於汪老先生而言草木便寄託着一切。一顆草木就是一件往事,一株花草便是一生……

他説:“桂花美陰,葉堅厚,入冬不凋“;他説:”比起北京雨後春筍一樣聳立起來的高樓,北京的花草樹木就顯得更慢。因此,要對花木更加倍愛惜。;他記得”北京見過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飲酒賞菊,都會“既醉既飽,至今不忘”

所以説:“他的一切都是詩。”文字也是,生活也是。

汪老先生在這本書裏對美食的描述也下足了功夫。汪老先生對於生活中最常見的豆腐,米飯在這位資深吃貨下,都能轉變為好幾種美食,如那昆明的菌子——菌色似牛肝的牛肝菌,炒熟了會變成青綠色的青頭菌還有雨季的特產果子——火炭煤,都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這本書還充滿了人情味,特別是汪先生對於生機的解讀。生機是什麼?不光是天涯芳草迷歸路中草的茂盛,更是病葉還禁一葉霜中葉的頑強。春意盎然,百花齊放,這是春的生機。在懸崖絕壁上豎起一棵高大的松樹,在沒有陽光的峽谷裏生長出一片地下森林,在沒有養料的石縫裏長出一株強壯的豆芽,這是堅強的生機。

一朵帶着雨珠的緬甸花就能使汪曾祺先生心軟軟的,一點雨就能使汪曾祺先生想起《夜雨寄北》,引起淡淡的鄉愁,想起四十年前那富有情味的詩:“蓮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濁酒一杯天過午,木香花濕雨沉沉。”

歐陽修説:“草木無情”但讀過汪老先生的這本書後,人間的草木啊,一草一木,都是家的氣息……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23

《人間草木》中描寫的各個地區真是美極了,從前從未見過的一些風景,在看完此書之後,我彷彿親眼看見了這些風景,啊!真美。

四川的成都是最乾淨,最安靜的,使作者感到輕鬆自由。樂山的大佛更是栩栩如聲。新都有有桂湖,桂湖皆植桂,開花時香的不得了。福建也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福建的漳州多三角梅,有紫色、紅色、桃紅色、淺紅色、紫銅色、白色,真是美不勝收。福建的雲霄是果鄉,到處是果樹:蘆柑、荔枝、枇杷。枇杷瓣大,味甜無渣,真是美味極了。

武夷山也是風光壯麗。玉女峯,大王峯,壯麗極了,還有好多優美山水,真是世外桃園。

作者把這山水、特產描寫的如此醉人,不免勾起我想去遊覽一番。

《人間草木》還描寫了作者在聯大上大學的一些歲月,他和幾個朋友總是愛泡茶館,而且一泡就是大半天,作者的一些優秀小説,散文,都是在泡茶館時寫下的。啊!作者真是不同凡響。

在聯大那時人們穿的衣服也是風格迥異。但大多數衣服都是非常破舊,還有人穿的鞋露着腳趾,後跟爛了。雖然那時聯大的`師生破衣爛衫,但每天孜孜不倦的作學問,窮且益堅。這種精神,值得我們現在的青少年學習。

在聯大的那段歲月中,對於作者來説,還有一些激動人心的事情—跑警報。抗戰時期,一有警報就要往外跑,真是激動人心啊!那時自然也死了一些人,毀了一些房屋,意在嚇唬昆明人,施加威脅,使人產生恐懼,但是昆明人是不會被威脅到的,中國人都是堅強的,我們青少年也是堅強不屈的。

沈從文、金嶽霖先生、聞一多先生都是作者在聯大對作者有深遠影響得人。事隔多年,作者回想起來,仍歷歷在目,真是耐人尋味。

從《人間草木》中我瞭解到許多異域風情,優美動人風景,扣人心絃的故事。人間自有草木,更有動人心絃的情誼。所以《人間草木》猶為給人啟發。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24

人世間,一草一木皆有情。春華秋實,萬物生長,秋收冬藏,哪怕只是落葉的飄零,都帶有極濃厚的感情在裏面,不得不令人讚歎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好。然而這些感情都是一些經歷過許多的人感悟出來的並賦予在人間萬物身上的,所以説,草木之情即人之情。

詩人張九齡説:“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汪曾祺先生應該是對這句話體會最深的人。所以一切草木在他的筆下才如此具有人情味和靈性,這是其他的散文所沒有的美。

汪曾祺在《人間草木》這本散文集中分別寫了花草景緻、各地風物、故鄉美食、遊記採風、難忘歲月、故人師長、平淡人生,篇篇都是精品。

我對文中關於葡萄的描寫印象極為深刻,汪老用他的經歷和細膩的感悟寫出了葡萄的前世今生,那一株株葡萄在他的筆下有了鮮活的生命,我彷彿聽到了那葡萄飲水的聲音,甘泉在藤蔓裏流動輸送的聲音,如此的美好和沁人心脾。一串串葡萄飽滿誘人,水靈靈的惹人憐愛。

每當讀汪曾祺先生的《人間草木》我會產生這樣一種感覺:一位老者與你同坐在一個灑滿冬日陽光的小花園裏,時而指着那棵臘梅和你説起他從前的趣事,時而打趣地告訴你説,“煤塊裏竟然也能長出芋頭”。

汪曾祺先生對於這些“人間草木”只是一種單純的喜愛,一種寄託了自己的情思卻不願將之據為己有的喜愛。也許對於汪曾祺先生來説,一棵草木就是一件往事、一段深情。

在散文的後半部分,汪老回憶了他的生活經歷,在《隨遇而安》中,他將自己當右派的經歷看為三生有幸,這是何等的灑脱,令人豔羨。汪老的文字總是平實質樸的,卻又飽含了他的人生智慧。

在快節奏生活的今天,汪老的文字和生活態度是一股清流,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細細品味,感悟人間草木,感悟人間情感,收穫豁達與灑脱。很感激我能夠讀到這樣一本令人平心靜氣的《人間草木》,彷彿喝了一杯清茶,通體暢快。作者:王夢晴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25

就在今天早上,讀完了汪曾祺老先生所寫的散文集《人間草木》。本來想寫個梗概給大家看看,結果發現編後記中寫的很全,寫出了汪老被草木動物觀察的細緻,也寫出了情懷。那我只好沒得寫啦。轉念一想,我也是一個頗愛草木的人。所以也就寫寫我與草木的二三事吧。

花裏面我養過的花的品種搬着指頭就可以算出來……但是我最愛家裏的吊蘭。我記得那還是上國小時爺爺送給我的一盆。嗯,到現在還活着!

有啥趣事呢?就是我家那盆吊蘭本來好好的,後來不行了,葉子泛黃,有的枝條軟弱無力。施肥澆水……都不管用,還是老樣子。後來覺得是土壤不行了,我和媽媽就開始給花做手術。結果把土拿出來,把跟搬開,發現中間好大一個蛆。原來是它,換了新土,剷除了害蟲。我的花自然健健康康,活到了現在。吊蘭開花,花是白色的,白中帶點綠,有着黃色的蕊。一切是那麼淡雅素淨,一切是那麼有骨氣。這也是我這麼多年喜歡吊蘭的原因。

我也喜歡竹子,同樣也是喜歡她身上那股傲然挺立的氣質,怎一個美字概括!

後來去了南方,見的花更多了,長在高高的大樹上的,或者長在盆裏面的,或長在地面上的,或者依偎在大樹旁邊的,顏色有紫的黃的紅的白的……但是我更加覺得花應該種植在人比較少的地方,因為那樣,少了喧囂,多了幾分安靜,該賞花的人還是會去賞的。

還記得學校桂16旁邊的那顆花樹,本該很美的,但就是因為種在了學生流量比較大的地方,少了幾分美,每逢下雨,踩着花瓣,泥與雨水混合在一起,簡直像一坨垃圾……

汪老給《草花集》寫了個序,還特別解釋了一下草花不是花草,草花專指那些不名貴,但是容易種的花品種。隨便把她丟在那個旮旯裏,只要給一撮土就得。

我就想,以後我的院子裏也要種滿花花草草,不需要多麼名貴,閒暇的時候,坐在她們旁邊,看看這些花花草草,聞一聞帶有青草氣息的淡淡的香味,也是一種樂趣,妙哉妙哉……

最後啦,改編汪老的一句話做個結尾。

有的寫,就寫幾個字;沒得寫,就空着,斷斷續續,長長短短。什麼時候意猶未盡,就收場。當然我與小動物的那些故事也可以寫成個《人間動物》但這名字些許就沒那麼雅緻啦!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26

那天夜裏,下着小雨。隨手合了書本放在桌前,伴隨着思慕人間草木的雨的情懷,我在窗邊大夢一場。

一位少女,清逸出塵,入我夢來。“緬桂花是雨季的花。”她説。雨簾密密的叩擊着房瓦,水霧把她的髮髻都沾濕了,窗櫺邊滾下幾粒水珠,我倚着欄杆去聽雨聲,思緒飄遠。

初春的雨,沒有洋洋灑灑,也沒有潤澤大地的意思,就突然降臨了。石階下,藤架旁,滿園新鮮,雨聲作響。不由得想起書中昆明的雨,明亮,豐滿,易使人傾心,也極易萌生嚮往之情。

雨聲聽得倦了,再把書合上時,雨季的花兒,雨季的菌子,雨季的婀娜多姿,也就全數煎進了茶湯裏,細細的啜飲了,甜到心坎兒裏去。

細看書名,就胡思亂想着參悟,就解讀些世事。懵懵懂懂的雨季中懵懵懂懂的靈魂,蹣跚前行彷彿孩童。古人云,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那草木真的無情如此嗎?

不是的。不是的,她説。草木本來就是至情至性之物,至少在此間如此。那隋唐盛世的瓊花,為了不讓昏君觀賞而自行敗落:嚴冬中的牡丹,違抗女皇而被迫遷入洛陽。相比之下可是世上有情之人的楷模。

“你講的那都是傳説,草木既不能動,又不能語,怎個至情至性法?”我笑道。無甚道理。她有些惱了,聲音就蓋過了雨聲,像細碎的木香花。

你看那竹林,自顧自密密的長起來,可曾阿諛奉承?那臘梅,大雪中朵朵的綻將開來,她是彎腰了,還是低下頭?我又不同你頑,草木的精氣神可遠遠超過你們的所謂正人君子,自成你那“世間”,也説不定。

自成世間的草木?雖然荒謬,到也真實。我心不在焉的叩着欄杆,看着雨幕漸漸停了。滿園春色也都醒過來,綠起來,葱葱蘢蘢,草木人間。

人間草木,寫着草木人間,人間本是嘈雜的喧鬧着,草木的乾淨又平添一筆清香。這是遊離於世外的香味兒,也許我們缺的就是這點兒清淨罷。

梔子花頭的純白呵,有款款清香自花架間飄蕩下來。一縷陽光從玻璃窗間劃過,我睜開眼睛。終歸是又回到了人間罷,夢裏人間草木,那般超然,大概也只有汪老先生可以成全並傾注於作品中。

枕邊是一朵開得正盛的緬桂花。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27

接觸到汪曾祺寫的小説還是在學“端午的鴨蛋”的時候,他樸素而形象,生動而有趣的語言吸引到了我。特別是描寫吃鴨蛋的時候,寫到筷子一戳,紅油就流出來時,我的口水也跟着流出來了。於是我開始更多的關注他。

不出所料,《人間草木》這本書依舊是他那令人舒適的風格。他寫的都是生活中的常事,卻比我們多了一雙更會發現美的眼睛。像“故鄉的元宵”這篇文章,他會發現故鄉元宵時唱的歌前面都有個“格炸炸”,會發現燒香的老媽媽鞋底的牛屎,會發現外地沒有的習俗“看圍屏”,他的發現,都是些很與眾不同的東西,別人在欣賞煙火,他在觀察煙火的聲音。這裏可以體現出他的敏鋭。

我最喜歡聽他解説家鄉的那些吃的。他喜歡先表示要解説的東西有多麼多麼著名,又有多麼多麼美味,哪些人愛吃,哪些地方有賣的。讓我們瞭解到這些東西的名氣以後,再一一道來。先是它的色澤,胭脂紅的等等,再是它的吃法,烤着吃焯着吃等等。他簡直就是個美食家,面面俱到樣樣俱全,豆汁兒,豆腐,手把肉,貼秋膘,栗子······ 樸素的語言更能讓人親切感受到美食。我想只有享受並熱愛生活的人,才能知道這麼多。

再來就是他所描寫的季節。夏天,他直言不諱地表示很舒服,他甚至根據梔子花香味太濃,讓人難受的特點,再根據文人對梔子花的評價,把梔子花擬人化,於是我們看到梔子花怒罵文人:“我***就這麼香!你管得着嗎?”他用了俗語,讀到這裏,我感覺自己跟這篇文章更親近了。冬天,在他們家鄉里是非常愉快的日子。可以進入暖烘烘,幸福的被窩,可以睡懶覺,打牌,玩雪,做“年燒餅”。我在想,這些體驗,幾乎都是因冬天的冷而導致的,如果冬天不冷,想必會更快樂舒適一些。可在當地人心裏,冬天被賦予了特殊的韻味。

汪曾祺的文章是接地氣的,我從他的文章裏讀到了他自己,他是一個平和,友善,寬容,樂觀,真誠的人,更是一個熱愛家鄉,生命與生活的人。我最後想起了他的一句話:

“生活,是很好玩的。生活,是充滿希望的。”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28

我一向對散文是敬而遠之的,這種痛還是來自於高中時期,不管自己如何拼詞造句,作文分數始終保持在中下水平,成績很穩定。那個時候十分羨慕小笨同學,看似隨意寫出的幾句話,就可以拿到作文高分,十分不解。最近有些疲累,這天下班後,我打開了躺在kindle中有一段時間的這本散文集,打算讓我這個快禿了的腦袋切換一種模式,放慢一下,放鬆一下。

我在每開啟一本新書的時候,總會有種默默的小興奮,直到最近流行起來了盲盒,我才確認了自己的這種情緒。開啟一本新書,就像是打開一個盲盒,對此充滿了期待,同時又有些擔心其內容自己是否喜歡,在打開這本《人間草木》時,這種情緒更勝以往。

我的擔心多餘了,在一開篇,我就被文中的詞句所吸引了,越往後讀,越發感歎汪先生對細節描述的拿捏,對感情流動的捕捉着實是信手拈來,恰到好處。汪先生對食物的描寫實在是細緻入微,看其字,聞其香,品其味,尤其是在下班路上的我,越看越餓。

汪先生的字裏行間中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是的,我們生活在的這個世界其實充滿了玩味。夕陽下,沙灘上,一人一狗;車窗外,大街上,一老一少;又或者是,新雨後,屋檐下,一草一木,每一張定格畫面的背後,都是生動的故事,都是百味的人生。快節奏生活狀態下的我們,無心留意身邊的美好。“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慢下來,適時地讓自己慢一些,感受一下世間的美好。

汪先生説北京人是愛喝花茶的,在我這裏是可以被印證的。記憶裏,爺爺那長滿茶鏽的茶缸,即使倒入一杯清水,也會伴有茉莉茶香;奶奶栽種的茶葉花,每次花開,我都會蹲在花盆前,鼻子湊上去,一口深呼吸,白色小花透着淡淡花香,沁人心脾。我也是愛喝茶的,但是沒有那麼講究,紅茶、綠茶、白茶、普洱什麼都喝,最愛是花茶。

今天對着茶杯發呆了好久,思緒千迴百轉,似乎想參透些什麼,卻又把握不住瞬間而過的靈動,於是我寫下了這篇關於茶的聯語,以結束今天的思緒萬千。

浮浮沉沉,世上福禍相倚;

釅釅清清,齒間甘苦留香。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29

高中語文課本里汪曾祺的《衚衕文化》,憑着平易近人的文字、紀實寫真的文筆獨樹一幟。從此,汪曾祺便在我腦海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近心血來潮,開始拜讀他的《人間草木》一書。不得不説,讀《人間草木》,確實需要你沉下那份心來,需要一份從容、平和的心境,才能讀懂汪老從字裏行間流露出對生活的熱愛,對人生的品味。

書共五輯。輯一,一果一蔬。作者在農業科學研究站有過一段難忘的工作經歷,本輯主要描述了作者熟悉的蔬菜水果,如葡萄、梨子、蘋果、馬鈴薯、蘿蔔等。普普通通的果蔬,在作者的筆下,融入了《詩經》、《漢樂府民歌》的聯想,讀起來真是妙趣橫生,又富含生活情調。輯二,季節的供養。這一輯,作者按春夏秋冬的順序展開,主要追憶了兒時故鄉生活的樂趣,比如鬥蟋蟀、捉蜻蜓、玩螳螂等,兼有家中長輩對自己的愛憐,很有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之韻味。輯三,四方遊記。主要記述了作者行走祖國大江南北的見聞與感觸。訪名山,四川有峨眉、樂山,福建有武夷山、東山,山東有泰山,新疆有天山,作者並不附庸風雅,他的筆觸更注重此處風景獨有的特色,以及自己的感受。

訪人文名勝,足跡遍佈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雲岡石窟,福州湧泉寺、西禪寺,湖南桃花源、岳陽樓等。作者精通詩詞書畫,又喜愛研究當地的民俗風物,所以在遊歷時,所到一處,便帶着人文的思考與評述在其中,樂得其所。輯四,聯大師友。作者於西南聯大畢業,對聯大有着深厚的感情。此輯中,作者追憶了學生時代的老師、同學,中文系的求學生活。那是個求學條件異常艱苦的年代,住着三四十人一間的校舍,吃着沙石混雜的高粱米;那也是個人才輩出的年代,有金嶽霖、沈從文、吳宓、聞一多等大師的言傳身教。輯五,從容而安。年過七十,作者更加珍惜晚年平平淡淡的生活,寫寫字、畫畫畫、做做菜成了他每日的必修課。

讀汪曾祺的書,聽他談風俗,看他記食物、寫草木蟲魚,興味盎然地研究着山珍野味,遊歷名山大川,讀着這樣的書,實屬幸事一件,有一種海納百川的氣勢和雲淡風輕的心態。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30

汪老先生那一篇《衚衕文化》是北京人的生活寫照,那麼樸實的語言,卻留下無窮韻味。是感慨?是懷舊?深深的文化氣息瀰漫在圖書館一隅。

離開浩如煙海的小説區,在散文專區的架子上搜尋。

終於,這個灼熱的夏日,我還有幸品讀了他的《人間草木》。

餘秋雨的散文多少有了商業的氣息,易中天的三國只品出自己的味道,韓寒郭敬明忙碌着展現80後個性。俗世匆匆,讀書,本應該是一種享受。

汪老先生這本集子,並不是一本純粹的花草鎖記,細品,他的筆墨下描繪的一草一木帶着盎然詩意,真可謂悠悠人間草木情!

他的散文已臻化境,其文字技巧用爐火純青來形容並不為過。他的散文沒有空泛的好為人師的大道理,也少有宏大題材,流淌在字裏行間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愛好,瀰漫着文人的情調。

其中的一篇《昆明的雨》詠道:

“蓮花池外少行人,

野店苔痕一寸深。

濁酒一杯天過午,

木香花濕雨沉沉。”

最後一句是我的摯愛。

抹着温潤光澤的修長葉子,沁着花香的連珠花朵,木香花在絲絲細雨中柔情纏綿。纏綿中又不覺嬌柔,品茗,或斟酒,人間的閒逸之情淋漓盡致。

又如《花園》中寫道,

“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小花園是我們家最亮的地方。雖然它的動人處不是,至少不僅在於這點。每當家像一個概念一樣浮現於我的記憶之上,它的顏色是深沉的。”

魯迅的《百草園》意趣豐富,汪老先生這篇則是鄉情四溢,咂摸幾遍更是意韻無限……

“巴根草,綠茵茵,唱個唱,把狗聽。”鄉土氣息撲鼻而來,展現的淳樸魅力並非在紙上褪了色。

再如《夏天》中“牽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開,午時即已萎謝。秋葵也命薄。瓣淡黃,白心,心外有紫暈。風吹薄瓣,楚楚可憐。”

真的是婉約唯美,頗有深情。

《山丹丹》、《枸杞》、《槐花》那幾篇,生活中淳樸的細節被藝術之筆披上了美的華衣。

讀一本好書當然需要幽雅的氛圍,且聽風吟,且聞雨露,且潤甘霖。

悠悠人間草木情,恰似一杯清茗賞沉浮,道盡世間滄桑幾多愁。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31

超越人生的殘缺和不完美,似乎只得藝術和宗教兩條路徑。前者,周寧在《人間草木》第二章裏多以“審美”一詞加以表述。

不知是單純評價蘇曼殊還是統概藝術創造和藝術化人生,周先生在文章裏提出審美在經過“失重”、“放縱”後卻難免“落空”的過程窘境,並進一步指出其原因是審美是通過主體內心的充實、更新,彌補人生的殘缺,這較之大部分宗教捨棄自身、拋棄身外的修行過程輕薄了許多。

真如周先生所言,那麼藝術創作或者詩意化生存就只是徹頭徹尾的短暫醫學專用,如不能從藝術生活過渡到宗教生活,感性便成為自加的罪過。

也有道理。

宗教是決絕的,割裂因而能不再受困。與之相比,審美更像是徒勞的修補。

開始“嚴肅”地思考自己的生活,深感自己的感性真是萬分險惡。

讓我我試着很感性(很裝)地描述寫一下與這本書的遭遇:

我陷入北京路附近的一仄小巷子,“學而優”書店的燈箱廣告有些漫不經心地亮着。只有兩個店員模樣的女子蜷在一樓正堂的藤椅裏,不大的正堂因為燈光暗淡似乎有將她們淹沒的態勢。我想這正該有咖啡的香味,於是連步走上窄窄的樓梯,並對綠色的牆面致意。

二樓亮堂點,我告訴店員我要買一本叫作《人間草木》的書,周寧寫的。

另一店員去找的時候,我隨手翻看擺在當前的《書屋》。因為惰性,我已有一兩年沒買這本雜誌了。

一分鐘後,店員好像剛完成了一次長跑,手裏正拿着《人間草木》。她有些抱歉:先生,書名是“人間竹木”吧?我一下被擊倒,但我像士兵生疏了用槍的方法但篤信自己開火的能耐,很快鎮靜下來。説,那是仿篆書的“草”字。書脊上偷看到的“草木”二字消除了我的遲疑。於是兼收得書後的滿足和獲勝後的喜悦,交錢下樓。

頭一天,我在《南方都市報》上看到《人間草木》書評。

用很熟悉的狀態、裝模作樣地寫上面幾段描寫的文字,過程中我很感自由。過後會怎樣,真用不着想。現實還容不得你像寫字一般遊戲對付。

還得感性下去。因為刻意改變自己無異於又加大殘缺的可能。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32

看汪曾祺的《人間草木》,惹起我無盡鄉思。

他説:“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嗐,難聞死人。”小時,上學前,放學後,就愛在亂草叢中鑽,有時會不小心,沾惹上那些臭兮兮的臭芝麻,粘在衣服上怎麼也揮掃不去,有時竟就帶着那身臭氣進學堂,好在那時有幾個孩子沒這樣被臭芝麻沾惹過呢,倒也沒覺得與眾不同。

他説捉天牛,他們也以為天牛頭上的觸鬚有一節就有一歲。想其小時,捉到天牛,用繩子系在觸鬚上,我們也是數它的觸鬚有幾節就認為它是幾歲,如果剛好是十節的話,那是很高興的事情,我們會很隆重的給它過生日,用很多的青草葉嫩樹葉來做生日禮物。天牛是童年時期的好夥伴呢。

他説:“我每天醒在鳥聲裏。我從夢裏就聽到鳥叫,直到我醒來。我聽得出幾種極熟悉的叫聲,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個固定的枝頭。”我有何嘗不是呢,清晨在有鳥鳴做背景音樂的夢裏醒來,聽着熟悉的啄木鳥清脆的“篤篤”聲,喜鵲的嘰嘰喳喳聲,其它鳥兒婉轉的歌唱聲,一天就從此明快起來。尤其是早春時節,當幾天連綿的冷雨後,一清早能聽見窗外婉轉清脆的鳥鳴,就知道窗外肯定是一個陽光的明媚,心情一掃幾天的陰霾,彷彿所有的好心情都是鳥鳴所賜,聽着就是那般的喜悦。

他説:“我愛逗弄含羞草。觸遍所有葉子,看都合起來了,我自低頭看我的書,偷眼瞧它一片片的開張了,再猝然又來一下。”似乎就是我小時逗弄含羞草的一幅白描,舅公家在陽台上養的一盆含羞草,每次去時,就會粘住不走,一遍又一遍用手指輕觸柔嫩的葉,看她含羞的低頭,不勝的嬌羞,竟怔怔。

他説昆明人家喜歡在門頭上擺放一盆仙人掌以辟邪。我想起了我家門頭上那一盆長得極肥大的仙人掌,倒垂着披掛下來,肥綠的掌葉,猝然開出極燦爛極豔麗的黃花,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那一片明黃,給遊子一種熨貼的温暖。

俗話説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醬醋茶來之不易。細一想所謂“柴米油鹽醬醋茶”全都指着人的那張嘴,這些也全都出現在了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之中。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33

都説草木無情,不解凡憂。在我看來,能在“無情”的草木身上看到有情的人,方才是真正的有愛之人。

蘇東坡算一個: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他説,草木中有時光的無情和生活的無窮。

王實甫算一個:碧雲天,黃花地,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他説,草木中有愛的纏綿和惆悵。

龔自珍算一個: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他説,草木可敬,自有一種人生的慷慨。

不知什麼原因,儘管當代作品層出不窮,作家很多,文章更是海量,但文氣充沛的不是特別多,其中能將草木寫得風流藴藉、有滋有味的,數來數去,還就只有汪曾祺等寥寥幾人。

汪曾祺出身文人之家,他的父親和祖父,是鄉間的儒士,喜歡吟詩作賦,愛好金石書畫。汪曾祺耳濡目染,在傳統底藴上佔了先機;後來師從沈從文,盡得鄉土抒情散文的精髓;本人又喜歡戲劇詩詞美食書畫,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後,晚年似乎全是為彌補世間好文章的匱乏而活。儘管他一家幾口擠在湫隘狹窄的兩小間陋室裏,白天寫東西要把桌上的雜物堆到牀上,晚上睡覺要把牀上的雜物搬回桌上,周而復始,他卻怡然自得。每天,汪曾祺在公共區域的過道里燒開水後,提回屋子沏上一杯茶,再點上一支煙,裊裊煙火氣中,一篇篇佳作隨筆而出。其中描寫草木的一系列文章,更是在十分隨意中,寫出天地人間的一片茂盛和一片澄澈。

“桂花美陰,葉堅厚,入冬不凋。”

“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

“玉淵潭的洋槐花盛開,像下了一場大雪,白得耀眼。”

而這片草木邊上的人間,無論是平淡還是悲苦、飄零或是惆悵,在汪曾祺筆下,總都不乏一種通透——花開花落中,他念念不忘的是有情眾生。淡而有味的字裏行間,隨處可見他潑灑的澄澈本心。

汪曾祺的《人間草木》版本似乎不少了,但我尤愛手中作家社這一版本:精緻,內容全、紙張潔白、表裏清新、厚薄舒服。裏面還有一個汪曾祺手繪的書籤,可以讓我每天隨意翻到哪裏,就在哪裏隨意地一讀,自在,清淨。

世間再匆忙,每天總有一會兒,我可以在這一草一木中,洗滌澄澈的本心,再讀懂一種愛惜,得到一絲精神的放鬆和歡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