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油畫的特點技法步驟

來源:文萃谷 9.84K

油畫的發展過程經歷了古典、近代、現代幾個時期,不同時期的油畫受着時代的藝術思想支配和技法的制約,呈現出不同的面貌。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古典油畫的特點,希望能幫到大家!

古典油畫的特點技法步驟
  古典油畫的特點

無論畫面大小,都有一種很完美的情境。眾多物象的場景經畫家佈局,形成秩序、層次分明、有主有次的畫面。主體突出,細節精微,造型與色彩往往呈現出典雅、統一的意趣,給人很悦目的感覺。

大部分畫家採用的多層畫法,暗部顏色往往用稀薄的顏料多層均勻鋪設而成,看上去隱約中有微妙變化,亮部則多厚堆顏料,具有質感和亮感,明暗之間的響亮與深邃,形成深入淺出的節奏與韻味。

  古典油畫的簡介

古典油畫是油畫中最具有貴族氣息的一種,它屬於純手工製作,且是少數可由一人獨立完成的製作的技藝之一。

古典主義

古典主義與學院主義——古典主義是以尊重古希臘、羅馬的`審美原則,構圖上對稱、均衡,氣勢上莊嚴、輝煌、崇高向上,技法精湛,刻畫深入。這也是學院主義的奉行的原則。正如學院派奠基者法契諾所講“美是所有藝術品的最高目標,它是事物的一種客觀性質,由秩序、和諧、比例、規矩所組成”。其代表作家有拉斐爾、安格爾安格爾被譽為歐洲最後的一位古典主義大師。

  古典油畫的技法

坦培拉

英語 Tempera 的音譯,來源於古意大利語,意為“調和”“攪拌”,後泛指一切由水溶性、膠性顏料及結合劑組成的繪畫,也常單用於雞蛋等乳性膠結合劑組成的繪畫。中國有“蛋培拉”“丹培拉”等多種譯音。也有根據使用媒介譯作“蛋清膠粉畫”“蛋清畫”“蛋白畫”“蛋彩畫”等。坦培拉並非只使用蛋液,也使用其它材料做媒介,所以音譯較為恰當。純淨蜂蠟(應為白色或淡黃)按體積蜂蠟與松節油1;3.5或1;4溶解成膏狀, 把完全乾透的油畫(潔淨)平放好把臘膏放在手掌的球部(小指側手掌的最根部)輕,勻,揉到畫面. 得到的上光可以很好的保護畫面但是啞光的,要亮點的可以等幹後用絨布拋光. 配製的方法非常的多比如: 一個雞蛋,等體積的油,2份等體積的水,依次裝到瓶子裏,每次都要充分搖勻,注意次序,否則就會失敗.(雞蛋可以是全蛋也可以是隻要蛋黃.)古代歐洲畫家們在諳熟和熱衷於坦培拉繪畫技法的同時,也漸漸發現並意識到了它的不足,主要表現為:顏色之間難於融合暈接以及使用小筆排線過於費力等。於是有人嘗試着用油脂調和顏料作畫,並與坦培拉顏料交替使用。後來,凡·愛克兄弟創造了坦培拉與油畫的混合技法。 混合技法是以坦培拉顏料作單色素描,然後塗上一層透明底色,在此基底上進行油性樹脂顏料的多層暈染。在獲得飽和的色彩之後,再用坦培拉顏料在油性顏料上面進行精細刻畫。這種混合技法既利用了坦培拉顏料幹得快,堅固、又有一定油性、描繪精細的特性,又結合了油畫顏料融合迅速、色彩飽和、再現顏色快、易於暈接的特點。

透明覆色法

1、在細棉布或細麻布上用“油畫底料”做底子,乾透後再做一次,乾透後磨去凸起的顆粒待用;

2、用鉛筆仔細起稿,應詳盡、準確;

3、用熟褐、培恩灰、鋅白調成淡灰色勾輪廓,待乾透;

4、用熟褐、培恩灰、生赭、鋅白調成漸變色階,畫成一幅素描狀的單色畫,如同發黃的老照片,待乾透後,用沙皮磨去凸起部分;

5、用去色調色油(整瓶油看上去不發黃,無色透明)調製油畫色,至透明狀。分層給單色畫上色,一層乾透後,磨平,再上一層,由暗至明,層層渲染。猶如給黑白照片上色。也可每次上色後用油畫刀砑光,直至出現鏡面效果;

6、全部乾透後(一般6個月)上“上光油”,乾透後再上一次。

也有人用直接畫法畫出仿古典的效果,較為省時省力。

不透明覆色法,也稱多層次着色法

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調色油稀釋的顏料進行多層次描繪。必須在每一層乾透後進行下一層上色,由於每層的顏色都較稀薄,下層的顏色能隱約透露出來,與上層的顏色形成變化微妙的色調。例如在深紅的色層上塗罩穩重的藍色,就會產生藍中透紫即冷中寓暖的豐富效果,這往往是調色板上無法調出的色調。這種畫法適於表現物象的質感和厚實感,尤其能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人物肌膚細膩的色彩變化,令人感到肌膚表皮之下流動着血液。它的缺點是色域較窄,製作過程工細,完成作品的時間長,不易於表達畫家即時的藝術創作情感。

作畫時先用單色畫出形體大貌,然後用顏色多層次塑造,暗部往往畫得較薄,中間調子和亮部則層層厚塗,或蓋或留,形成色塊對比。由於厚薄不一,顯出色彩的豐富韻意與肌理。透明與不透明兩種畫法沒有嚴格的區別,畫家經常在一幅 油畫畫作中綜合運用。表現處在暗部或陰影中的物象時,用透明覆色法可以產生穩定、深邃的體積感和空間感;不透明覆色法則易於塑造處在暗部以外的形體,增加畫面色彩的飽和度。19世紀以前的畫家大都採用這兩種畫法,製作作品的時間一般較長,有的畫完一層後經長期放置,待色層完全乾透後再進行描繪。

不透明一次着色法,也稱為直接着色法

即在畫布上作出物象形體輪廓後,憑藉對物象的色彩感覺或對畫面色彩的構思鋪設顏色,基本上一次畫完,不正確的部位用畫刀颳去後繼續上色調整。這種畫法中每筆所蘸的顏料比較濃厚,色彩飽和度高,筆觸也較清晰,易於表達作畫時的生動感受。19世紀中葉後的許多畫家較多采用這種畫法。為使一次着色後達到色層飽滿的效果,必須講究筆勢的運用即塗法,常用的塗法分為平塗、散塗和厚塗。平塗就是用單向的力度、均勻的筆勢塗繪成大面積色彩,適於在平穩、安定的構圖中塑造靜態的形體;散塗指的是依據所畫形體的自然轉折趨勢運筆,筆觸比較鬆散、靈活;厚塗則是全幅或局部地厚堆顏料,有的形成高達數毫米的色層或色塊,使顏料表現出質地的趣味,形象也得到強化。

猜你喜歡:

1.油畫的特點有哪些特徵

2.畫家畢加索的藝術風格介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