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讀書心得

來源:文萃谷 1.92W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散步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散步讀書心得

散步讀書心得1

向來認為。有一門課是必得學的,甚至從幼兒園開始,直到人一生老去,不管學到什麼程度,這門課都得開,一生都得學,那就是美學,不帶功利性的,自覺而隨從心靈的。

到底何為美學?

這本《美學散步》會帶我們尋找和發現我們心中的美。美,一直都存在,美是絕對自然,絕對和諧,絕對靈動的。那種自然美是最能打動人心的,宗老一直説魏晉文人發現了自然山水之美並把這種美髮展到一個高峯,我喜歡魏晉那個時期的不受束縛的自然之美,所謂自然美不僅僅指的是自然景觀之美,還指的是真實的人的情感之美,不矯揉造作、不譁眾取寵,不虛榮虛假,真實的做一個自然美的人。即使這個人的外貌醜如鍾無豔,只要她是真實的,自然的也可以是美麗的。

藝術可以是美的,景物可以是美的,人的身體可以是美的`,思想可以是美的,只要是存在於這世間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被納入到美學的範疇。美學的範圍很廣,但是宗白華老先生卻並沒有像同時代的其他人那樣把美學作為一個體系去研究,而是比較感性比較詩意的在美中散步。他的美學讓人讀起來就如身在美的寶庫中,雙眼所見,雙耳所聽,雙手所觸都是那麼的美。他用詩一般的語言帶領讀者去欣賞中西方那些極美的存在,去鑑賞被稱之為“美”的寶物。在這種美的散步中不僅知識面擴大了很多,對美的看法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美,可以是一種生活態度。我們需要美,我們既是美的欣賞者又是美的創造者。美,讓我們的生活有了更豐富的顏色,讓我們的精神更加的充實。可是,當一個人一直處於很忙碌的狀態是很難發現美的,所以適當的休息,放下腳步來好好欣賞周圍所存在的一切美,這樣我們會發現人生真的很美好。

散步讀書心得2

《散步》描述了三代人在一齊散步的小事情,語言樸實真摯,但是我讀後心裏是沉甸甸的。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的鋪着"——呵呵,到處都是生命的痕跡。"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温馨,恬靜。人到我們這個年紀,已經説是人到中年了,父母健康,孩子活撥茁壯成長,這就是福氣。

作者不是僅僅要告訴我們這些——"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兒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愛就是》幸福,愛是模範,愛是職責,愛需要傳遞。簡簡單單的文字就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愛幼"就這樣從一代傳到下一代。我不語,深深感受作者在文字裏的心意。我的.父母把我扶養成人,我來養育我的孩子,教育他成長成人,把愛的接力棒一棒棒傳下去,我就是他的模範。我父母,我孩子,我,我愛人,想到他們心中會泛起一陣陣柔情來消融初讀此文的沉重。我們大家在一齊,手牽手,肩並肩,只要我們在一齊,生活就是完美的,生命就是完幸福的。我的世界就是完整的。

感謝生命,讓我和我的親人在一齊,攜手並肩傳遞愛。

散步讀書心得3

什麼是美?什麼是美的對象、美的內容和形式?原本我以為只要是自己覺得好看的東西就是一種美,但是在《美學散步》中我體會到了不一樣的美。宗白華先生在他的美學研究中,以散步作為形式,以吸納中西、古今美學精華為宗旨,是他的美學思想呈現獨特的散步風格。

《美學散步》是宗白華先生的代表作,幾乎彙集了他一生的經典之作。在《美學散步》中,你看不到系統完整的理論骨架,但能感受到宗白華先生的娓娓道來,層層展開以及語氣的和藹親切;在《美學散步》中,你看不到抽象難懂的理論,但能在他深入淺出的探討中獲得新的體悟;在《美學散步》中,你看不到排山倒海般的引證,但能從他信手拈來的例子中明白它真正的內涵。

而這一切的一切皆是因為宗白華先生豐富的學識和敏鋭細膩的感覺。豐富的學識使他的文章飽滿、圓潤和諧而又充滿張力,敏鋭細膩的感覺使他的論述洋溢着藝術靈性和詩情。然而在這麼美的一本美學經典之作中,宗白華先生正在向我們傳達着一個重要的`觀點:美是心靈節奏的自由表現。

那何為“美學散步”?如果説宗白華先生的美學研究是美學散步的話,他的散步就應該是在廣泛的研究對象之間,在中西美學之間的研究方法。在宗先生看來,散步是自由的,但並不因此就絕對是非邏輯的。我們從宗先生的《美學散步》中看到了“散步”邏輯性的特點:在各種美學現象和藝術門類之間,“散步”是梳理美學、藝術思想、親近藝術靈動的方法;在中西美學之間,“散步”是凸顯中國傳統美學個性精神的方式。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在本書中看到“散步”的無拘無束的特點:以唯美的眼光看世界,追求藝術化人生,體現出風神瀟朗的人格品質。

宗先生的《美學散步》是實現其美學理想的一種方式也是實現其凸顯中國文化個性學術理想的方式,他傳承中國古典美學精髓,注重哲學在美學思想中的根本價值,美學研究是建立在哲學等文化思想的基礎之上,因此,他美學研究中的“散步”表現出明顯的文化風格。

《美學散步》這部書是宗白華美學論文的第一次結集出版。在這個集子裏的文章是宗白華一生關於藝術論述的較為詳備的文集,他沒有構建什麼美學體系,只是叫我們如何欣賞藝術作品,叫我們如何建立一種審美態度,直至形成藝術的

人格。而這正是中國藝術美的精神所在。在這部作品中,所有的文章都相當準確地把握住了那屬於藝術本質的東西,特別是有關中國藝術的特徵,因此,閲讀這本書的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語言引領我們進行藝術欣賞,書名叫做《美學散步》,就是帶領我們在藝術的園林裏散步,看看作者給我們營造了怎樣的藝術世界。藝術的欣賞就是歲美的事物的發現與感悟。

宗白華先生的《美學散步》正像書名所暗示的那樣,書中所選文章是宗白華先生在不同時期對美學問題的探索,雖然章與章之間有所聯繫,但每篇都可以獨立成章。但那並不意味着這本書就毫無章法可言,相反的是,這本書猶如散文般形散而神不散,宗白華先生緊緊抓住詩、書、畫、舞、樂、建築等相關藝術門類所體現的共同特徵,廣泛聯繫古今中外的藝術作品,在一個廣闊的舞台中探討美學的基本規律,介紹着自己的透徹之悟與藝術之思。在這本書中,始終有幾個詞如“實虛”、“空靈”、“意境”等貫穿其中。由此可説明,宗白華先生尤其重視對空間意識的論述。我認為以上這些詞極其類似,雖然不能將其完全等同,但在宗白華先生的文章裏卻貌似都指向相同的事物,而那相同的事物在我看來應該是他反覆提到的美學思想。

但還有一種介乎於二者之間的“藝術境界”。在對藝術的闡發中,宗白華先生特別注重對藝術涵藴的人生情懷的體驗和揭示。這是在對藝術富有同情和生命意義的理解基礎上,宗先生創造性地建構着著名的“藝境”,一方面強調藝境要超脱空靈,另一方面又強調藝境要充實深情,之處中國藝術意境的創成,“既須

得屈原的纏綿悱惻”的深情,又“須得莊子的超曠空靈”的靈氣。一往情深才能深入萬物的核心,是的藝術具有豐厚的生命內質;超曠空靈才能使藝術獲得如鏡中花、水中月般的生命靈氣。

在這部書裏,宗白華先生用他的抒情筆觸,愛美的心靈引領讀者去體味中國和西方那些偉大藝術家的心靈,去體味那些風流瀟灑的金人的心靈,待到我們“散步”歸來,會發覺自己的心靈也得到了淨化與昇華。如果我們渴望藝術的美的薰陶,只要進入白宗華的《美學散步》就一定能夠讓自己置身於美的殿堂。

散步讀書心得4

今天,老師給我們講了課文《散步》。文章講的是在一個春天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的一個情景故事。祖孫三代一起散步,原本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就是這再平常不過的場景,卻藴含着濃濃的親情。我認真地讀着這篇課文,讀着讀着,我被“一家人”之間那些感人的小細節,所深深地感動,那充滿愛意的一幕幕彷彿出現在我的眼前。

文中的兒子和兒媳都很孝順母親,母親也很疼愛自己的兒孫們。儘管年邁的母親知道小路有些地方很難走,但是她還是按照孫兒的意願選擇了走小路。細細看來,文中最能打動我的人是那位年邁的“母親”,在家庭裏她擔任着“母親”和“奶奶”雙重的角色。年邁的“母親”對兒子很“順從”,是因為她很體諒自己的孩子,不願意給孩子找麻煩。善良的“奶奶”雖然自己年歲大了喜歡走平路,但她卻因為愛自己的孫兒,不想讓年幼的孫子不愉快,也不想讓兒子為難,更不想因為方便自己而讓全家人掃興,最後還是選擇了顧全大局的.方法。“母親”看似很平常的行為舉止,卻體現了她崇高的母愛。文中簡單的故事情節,讓人感覺到了濃濃的愛意,更加彰顯了“愛”和“德”的傳承。

文中的最後一段,最能扣人心絃,也最令我感動。年青的兒子揹着年邁的母親,年輕的媽媽揹着年幼的兒子,我讀着讀着,眼前彷彿看到了那一幕其樂融融、充滿愛意的畫面。這祖孫三代一家人幸福和睦的生活景象,不正是我們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傳統美德的真實寫照嗎?

散步讀書心得5

讀到這篇文章,一種莫名的感動湧動心頭,參雜着淡淡的憂傷,不由想起自己所從事的教育工作。我的工作不就像牽扯着蝸牛去散步嗎?那些孩子與蝸牛多麼相似!我總是嫌孩子的.學習速度太慢,成績提高不快,於是我就在後面不停地催促。我拉着他,扯着他,責備他,呵斥他,也許他已經盡了力,可我仍然嫌他慢。他們的學習就像蝸牛爬行,特別是那些成績較差的孩子學習跟蝸牛簡直就沒兩樣,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他還是隻關進那麼一點點,於是怒氣充滿了我的心田。可我卻沒有想過,也許孩子已經竭盡全力,但他還得忍受着我的責備甚至呵斥繼續往前趕。“我們看不到孩子燦爛的笑臉,聽不到孩子清脆的笑聲,更顧不到孩子無瑕的童心,當孩子流着汗甚至流着淚拼命往前趕不上的時候,我們時常看不到他的汗水,更看不到他眼眶裏滿是委屈的淚水。好不容易放假了,老師留的假期作業要寫,家長還要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補習班,因為我們總盯着孩子的成績,唯恐學分落後。其實我們心裏都知道,如果拋開成績,每一個孩子都是可愛的。

我想,如能換一種眼光看待孩子的學習,換一種心態面對孩子的成績呢?就當孩子是蝸牛,老師就是那個牽扯着他去散步的人,於是我們放慢腳步,一邊督促,一邊鼓勵,孩子是否會有所改變呢?是否會因此而努力呢?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加油!

散步讀書心得6

今日上了《散步》這篇文章,我深感觸動……那是怎樣的一篇文章呀,讀起來是那麼親切、温馨,通篇充滿着絲絲蜜語濃濃親情:母親的慈祥,作者的孝順,妻子的賢惠,還有那個胖胖的小傢伙兒,更是聰明可愛。

我反覆讀着,文中初春的新綠、樹上的嫩芽、轉季的冬水;異常是那菜花、桑樹和魚塘,那山水畫般的'江南春色在眼前明朗清晰起來。不由得陷入沉思,想起一些往事。

我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工作都很忙,姐姐也顧着學習,可是哥哥只要有時間就會帶我漫步在林間小道中,他會捉一些小昆蟲嚇我。有一次,哥哥問我河水為什麼朝那個方向流,我不明白,哥哥就帶我往上走,走啊走,我最終看出來了,水來的方向地勢高,我高興得説:“哥,這邊地高,那邊地低。”哥哥牽起我的手説:“是的,我們有一句古話就叫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做人要是不努力、不奮鬥就會像這河水一樣只能往下流了。”長大後,在學習、生活中每遇到困難就想起哥哥的教導和温情,就有了無限力量。只是此刻哥哥已經出國留學了,一年也只能見到一次…。

“我蹲下來,背起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只要有親情在,只要多盡一些職責,我們的生命就是幸福的,生活就是完美的。親情是多麼珍貴,讓我們把愛一棒一棒的傳遞下去吧!

散步讀書心得7

其實,我認為《散步》的情是淡的,但它讓人品味到的,是最讓人動情的。

有時候人並不明白,為什麼一次散步,一束鮮花,一個微笑能帶給父母或長輩那麼多的.愉快。僅有一個人人都為他人的家庭,才真正幸福。,就不會有家庭糾紛,離婚等慘劇。人應當是能將心比心的,僅有這樣,人們才能不吵架。但我又何嘗不應當如此呢唉,我曾帶給父母多少喜,多少憂啊!

但就算我不這樣,又能如何呢老實説,真的,我有些叛逆。我為此苦惱不已,僅有挫敗才能帶個人經驗,我是不懂的,就算我能講出個道道來。也許我要經過十幾年才能真正懂啊!人生無常,父母又能陪伴我們多少時候呢我必須要珍惜這時日了!

人生苦短,我的生命有限,但我要讓它更有意義!

散步讀書心得8

《散文》這一課描述的是發生在子女三代之間的故事:一家四口人,爸爸、媽媽、兒子以及爸爸的媽媽在野外散步,卻因選取道路而產生分岐,但奶奶為了孫子,走了孫子的道路,那條路十分搞笑,而奶奶無法步行的地方就讓她的兒子揹她……應對這篇文章,爸爸、媽媽以及我各有不同的感受。我就根據這篇文章看出一則很簡單的道理:尊老愛幼。文中的爸爸"尊老",依着自己的母親,而委屈了自己的兒子;而文中的奶奶則"愛幼",雖然自己身體已年邁,但為了孫子,選取了小路,這明顯地體現出人世間的一種愛。

而爸爸根據這篇文章聯想到了自己:爸爸的母親,也就是我的.奶奶,從老家來到南京,而爸爸感到十分慚愧,並沒有做到文中父親那樣總想到母親。爸爸説:"當我和你的奶奶在繁華的都市散步時,我只是快快地走着,而她卻只緊緊跟在我身後,顧不着觀賞在霓虹燈四射的街市,生怕與我走丟。"

最後是我的媽媽,她站在了母親的角度:每個母親都擁有一種偉大的愛,勝過了朋友之間的愛,勝過了丈夫與妻子的愛,勝過了上帝對世間萬物的愛,那就是母親對孩子的愛。世上每一位母親都會對孩子無私付出,不管身體是否已年邁,思想是否已遲鈍。我想,這篇文章正是闡述了這種道理,這種人世的親情。

散步讀書心得9

《散步》確實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佳作,尤其是這一段“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表達了母子之間親人之間濃濃的親情和愛意。

讀完這篇散文,感慨沉思之餘,不由得回想起家中2年前發生的類似的情景。那是春節過後開學的第一天,我們搬了新家,孩子也是轉學後上學的第一天,前一天的晚上孩子以肯定的語氣表示她認識回家的路並能獨自乘車回家。但到了放學時間已過很久的傍晚,孩子還沒回家,在家等待中的外公外婆焦慮萬分並電話通知了我和妻子説孩子還沒回來。我仍記得那是個昏黑寒冷的初春傍晚,華燈初上,滿街的車輛和人流,我丟下手頭的工作壓抑心中的焦慮和慌亂順着孩子放學回家的道路搜尋着孩子的身影,感到就要失去自己至親至愛的孩子的巨大恐慌讓我窒息,這一幕都是發生在電視中發生在別人的家庭中,為何會降臨在我的家中,我鼓起勇氣繼續尋找,目光穿過川流不息的大街,穿過一羣羣揹着書包歡快地從後身邊湧過歸家的孩子們,但我沒有找尋到我的孩子,伴隨着我的是種。種不詳的預感。

走到路的一半我跳上一輛出租車趕到了學校,向站在學校門口的門衞和下班的校長打聽,都説學校已經關門了,校園裏的孩子早就已經回家了。我只能再順着孩子放學回家的道路繼續尋找,天越發的黑了,迎面而來的是刺眼的車燈和喧囂的人流,路旁人家的窗口不時傳來央視《新聞聯播》熟悉的聲音,可我的孩子在哪裏?她是遇到什麼不幸還是僅僅是迷路了?我茫然地在路上繼續搜尋着,在轉彎的路口我遇到了同樣焦慮同樣找尋中的妻子,我們商量着種。種可能發生的情形並不時和家裏用電話聯繫,商討着是否要向派出所報警並詢問孩子的老師,一切彷彿是停滯了,時間一分一分地過去,過去的是那麼匆忙又那麼緩慢,那一段過程至今在我的腦海裏仍是定格着的,昏黑的夜空,刺眼的車燈和呼嘯而過的車輛,匆匆而過的行人……我的心彷彿沉到了心底,內心的壓抑和焦慮讓我呼吸困難。

走到我們家樓下不遠的路口,我們仍只能站在路邊仔細地張望着內心祈禱着孩子能平安歸來,或許是一種預感或許是一種召喚,一瞬間,我的目光穿過無數飛馳而過的車輛和匆匆閃過的'人流,在馬路對面遠遠的人行道上,我看到一個熟悉的孩子的身影,揹着沉重的書包,忽隱忽現在人流中,我脱口而出“在對面!”話音未落,妻子已經衝到了疾馳的車流中向對面的人流跑去,我緊跟着她無視一輛輛從身邊衝過的車輛閃爍的車燈和鳴叫的喇叭,當我來到她們身邊時,妻子已經緊緊抱着孩子,孩子睜大天真的眼睛只是簡單地説:“媽媽我迷路了,我自己能回家”。

那一刻,我感到萬分緊張過後的虛脱,無言地體會着巨大危機過後生活的美好,感謝上蒼給了我將會陪伴我走完一生的妻子和孩子的平安與幸福,滿眼的萬家燈火又變得是那樣的温馨和明亮。

散步讀書心得10

今天上了《散步》這篇文章,我深感觸動。。那是怎樣的一篇文章呀,讀起來是那麼親切、温馨,通篇充滿着絲絲蜜語濃濃親情:母親的慈祥,作者的孝順,妻子的賢惠,還有那個胖胖的小傢伙兒,更是聰明可愛。我反覆讀着,文中初春的新綠、樹上的嫩芽、轉季的冬水;特別是那菜花、桑樹和魚塘,那山水畫般的江南春色在眼前明朗清晰起來。不由得陷入沉思,想起一些往事。

我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工作都很忙,姐姐也顧着學習,但是哥哥只要有時間就會帶我漫步在林間小道中,他會捉一些小昆蟲嚇我。有一次,哥哥問我河水為什麼朝那個方向流,我不知道,哥哥就帶我往上走,走啊走,我終於看出來了,水來的方向地勢高,我高興得説:“哥,這邊地高,那邊地低。”哥哥牽起我的手説:“是的',我們有一句古話就叫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做人要是不努力、不奮鬥就會像這河水一樣只能往下流了。”長大後,在學習、生活中每遇到困難就想起哥哥的教導和温情,就有了無限力量。只是現在哥哥已經出國留學了,一年也只能見到一次。

“我蹲下來,背起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只要有親情在,只要多盡一些責任,我們的生命就是幸福的,生活就是美好的。親情是多麼珍貴,讓我們把愛一棒一棒的傳遞下去吧!

散步讀書心得11

持續了一早上的大雨終於停歇了,空氣中瀰漫着陣陣的雨霧遲卻遲沒有散開,而是帶着濕氣,沁着絲絲的涼意舒爽着雨後的小城,憋悶在家中透過窗子一直在望雨的我突然產生了出去走走的想法,帶上一把雨傘跟媽媽打了下招呼,出了門,向着曠野中走去。我的.家住在小城的東頭,走稍許,附近就有一處空曠處,儘管許多地方都已經納入了開發規劃,卻由於尚未正式的開發,所以也就殘存下了這一塊僅有的綠地,農田,鄉間小道在這裏依然可見,有這樣一處安靜的散步所在,這對於一向喜歡在大自然中追尋感覺的我來説,不能不説是一種幸事。

夏末秋初,農田裏的玉米已經有一人多高了,再有個把月大概也就要進入了收割期了,經過雨水沖刷的玉米葉子一個個蔫着,原本挺直的秸稈也順着風勢偏倒着,無精打采的彎折着。其實也不僅僅是這玉米,就連着泥濘小道上偶然出現的一株株大樹,也難以倖免,在這樣的一場大風雨之後,霜打了茄子般萎靡着。梁實秋的散文《散步》中言道,散步不需要伴侶,東望西望沒人管,快步慢步由你説,這不但是種自由,而且只有在這種時候才特別容易領略到“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那種“分段苦”的味道。初讀時並無多大的認同感,甚至不懂得什麼是這種“分段苦”,而現在獨處在這相似的情境中,心中卻有些明瞭,方才發現,這不就是“天覆地載,孑然一身”的寫照嗎?

隨心所欲,順其自然,雖説是種安慰,卻與無畏處透着淡定無為的心境。已走到了路得盡頭,那雨霧也漸漸的開始散去,頭頂那大片的烏雲也已飄散開來,天要放晴了。也就是在剎那間,一處光亮透過了層層的迷霧射到了地上,泛着奪目的黃色光芒,大地通亮了許多,太陽出來了,地上的影子被拉的好長,我被轉了身趁着暑氣還未升騰起來開始往回走。

散步讀書心得12

《散步》一文中,開頭寫作者的老母親因為身體不好而不想出來散步,但最後還是出來了。看到這裏,我們都會以為作者的母親是被作者強迫拉出來的,其實作者本意不是這樣的。俗話説:“生命在於運動”,作者也是想讓多病的母親出來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鍛鍊一下身體,這對老人來説是有好處的。從這兒我也體會到了作者對母親的敬愛。

在散步時,作者的母親和兒子發生了分歧,因為作者的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對老人來説是比較方便的。而作者兒子卻要走小路,因為走小路有意思,在路上也可以玩一玩。但是,作者畢竟是一家之主,所有的'人都得聽他的。作者考慮到母親體弱多病,應當順她的意。所以作者決定委屈兒子,因為作者陪伴他的時日還長。作者便説:“走大路”。然而,出於對孫兒的愛,就決定走小路了。

從這件開始由意見分歧到因為作者對母親的孝心和母親對孫兒的愛而意見一致的事,充分説明了他們一家人是多麼和睦。看到這裏,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作者對母親是多麼孝順,而我呢?當母親累了時連端上一杯茶都做不到,我實在是太慚愧了!從老母親對孫兒的疼愛,不禁讓我想起了《荔枝》一文。這是作家肖復興寫的,文中主要是講作者給母親買了一些荔枝,但是母親捨不得吃,卻給了她最心愛的孫子吃了。

種。種事蹟都表明,親情是多麼珍貴。我們都要去愛我們的親人,因為他們是我們最親近的人。其實,我們的親人都深愛着我們,我們也應當愛他們,如果你沒有愛,請從現在開始,愛你們的親人吧!

散步讀書心得13

明天過後,世間或再一次歷盡炎涼滄桑;明天過後,或許埃及金字塔之密以被揭開;明天過後……

當讀到文章第二自然段時,我便略略懂得了世間母親對兒子的信賴。其實有時,一步步走向衰老的她們,也同小孩一樣,需要受到最細緻的呵護。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着,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兒也密了;田野的冬水田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到一件東西——生命”。是啊,生命是如此可貴,它能夠一下子給予人新的活力,當然也能夠一下子奪走人的一生。

“我”愛自我的母親,而母親更愛自我的孫子。

當“我”決定依了時日不多的母親走大道之時,母親卻愛撫地摸了自我孫兒的.小腦袋,變了主意。因為她無法看着自我深愛的人為了自我的私慾而失望。正如“我”對母親一樣。我想,母親必須明白自已時日不多,她是想在這最終的時日裏,在她力所能及的事情上,給“我們”帶來歡樂,帶來一份份最温磬、最完美的祝福。

“‘我’揹着母親,妻子揹着兒子,似乎‘我們’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的確,對“我”和妻子來説,最為重要的,便是“我們”的母親和孩子,他們就是我們的世界!

明天過後,或許一向陪伴着我們的人突然離去,或許我們與自已最深愛的人陰陽兩別……但不管距離多麼遙遠,那樸素而真摯的愛,也絕不會斷。

明天過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