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項令》教學設計3篇

來源:文萃谷 1.15W

篇一:《強項令》教學設計

《強項令》教學設計3篇

教學目標:

1、瞭解有關董宣德的故事,及作者范曄的文學常識;利用課文註釋、工具書疏通文意,瞭解古文中一詞多義的現象。

2、理清人物所經歷事件的過程,學習用人物語言、動作來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熟練朗讀課文,掌握重點詞語含義,疏通文意;瞭解董宣人物性格,學習正面和側面相結合的描寫方法。

4、瞭解董宣執法的故事,學習董宣不畏權勢、秉公執法的精神;培養學生公正、廉潔的品質,並幫助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

教學重點:目標1.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方法:朗讀、研討。

課型:新授課。

課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講一個秉公執法者的故事,他就是強項令——董宣。強項令,硬脖子縣令,指董宣。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范曄(398—445),字蔚宗,順陽人。南朝宋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他博涉經史,精通音律,尤善為文。曾任新蔡太守、尚書吏部郎、宣城太守等職。遷左衞將軍、太子詹事,掌管禁旅,參與機要。後因孔熙先等反宋文帝,迎立彭城王劉義康一案牽涉,於元嘉二十二年被殺害。著有《後漢書》。

3、背景資料:本文選自《後漢書·酷吏傳》。元嘉初年范曄為宣城太守時,他依照班彪、班固的《漢書》,在原來幾種後漢書的基礎上,著成《後漢書》。

4、學習生字:

圉(yǔ) 驂乘(cān shèng) 箠殺(chuí) 楹(yíng) 強使(qiǎng) ......

敕(chì) 強項令(qiáng) 枹鼓不鳴(fúu)斛(hú) 艾綬(sh?u) .....

三、默讀課文,理清條理:

第一節寫董宣嚴格執法的故事。表現他不畏權貴的精神。事件的起因是湖陽公主家奴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發展:董宣找準機會,格殺家奴。高潮是公主回宮告狀,董宣痛陳理由,皇帝命董宣向公主叩頭謝罪,董宣寧死不從。結局是皇帝明白了箇中道理,重賞董宣。第二節寫董宣去世後家中貧困的景況和皇帝對他的評價和待遇,表現他為官清廉。

四、古漢語知識:

1、通假字:

臧亡匿死(“臧”通“藏”,隱藏。) .

2、古今異義:

(1)、使宣叩頭謝主(謝:認錯。今常用於感謝。) .

(2)、文叔為白衣時(白衣:平民,百姓。今為白色的衣服。) ..

(3)、由是搏擊豪強(是:代詞“此”。今常作判斷動詞用。搏擊:捕捉打擊,今為一...

詞,指奮力鬥拿和衝擊。)

(4)、妻子對哭(妻子:妻子和兒女,今指男女兩人結婚後,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

3、一詞多義:

(1)、因:因匿主家(因:因為。);因格殺之(因:接着,於是。) ..

(2)、令:威不能行一令乎(令:縣令。);帝令小黃門持之(令:命令。) ..

(3)、乘:敝車一乘(乘:古代稱四匹馬拉的車一輛為一乘,譯為“輛”。);以奴驂.

乘(乘:駕車。) .

(4)、被:唯見布被覆屍(被:被子。);流血被面(被:蓋,覆蓋。) ..

(5)、數:有大麥數斛(數:幾,幾個。)大言數主之失(數:列舉罪狀或過失。) ..

(6)、以:葬以大夫禮(以:按。);將何以理天下乎?(以:拿。) ..

五、教師小結:

本文重點記敍了董宣“格殺”犯罪的公主家奴之事,以及面對皇威痛陳嚴格執法對治理天下的重要性,寧死不向公主叩頭謝罪的故事。表現了董宣不畏權貴,秉公執法的精神。

文章簡潔,敍事清晰,注意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呼應結合,使主題鮮明。行文活潑,富於變化。

六、佈置作業:研討與練習一。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董宣,廉潔奉公、執法如山、剛正不阿的精神讓人感歎。在現代社會,我們依然需要董宣這樣的人物,為國家,為人民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地辦事。

二、疏通文意:

1、請先自讀一遍課文。

自讀課文,結合註釋,查閲工具書,標註生詞讀音。

2、請互相討論自讀過程中的疑難問題,也可請教教師。

小組互讀,糾正讀音,質疑問難。

3、小組討論,共同翻譯課文。

小組合作,翻譯課文,集中疑難,質疑,解疑。

三、合作探究:

1、那麼課文記敍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同學們找出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結局。遇到疑難,可相互討論。

明確:學生用原文回答也可,自己概括回答也可。起因:湖陽公主的家奴“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發展:董宣找準機會,“格殺”家奴。高潮:公主告狀,董宣痛陳殺奴的理由;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謝罪,董宣寧死不從。結局:光武帝明白箇中道理,重賞董宣。

2、在這個故事中,漢光武帝對董宣的態度前後發生了哪些變化,你怎樣看待他的變化? 明確:變化——劉秀一開始聽了公主的告狀,怪罪於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但後來卻不殺他,而獎勵錢三十萬。

從中看出光武帝是一個識別人才,知鍺就改的明君。光武帝明白了箇中道理,明白了董宣痛陳嚴格執法對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3、董宣為什麼要“大言數主之失”?

明確:因為公主管教不嚴,縱奴行兇。

4、董宣未經審判,“格殺”湖陽公主家奴,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明確:理解現代的“法”與“執法”與古代的“法”及“執法”不同,從而樹立現代法制觀念。(董宣秉公執法,他知道如審判湖陽公主家奴,必遭公主阻撓,或許就殺不了家奴,

這們做,體現了董宣的當機立斷,果敢英明。)

古代執法,特別是秦漢時期,審判、執行均由縣令施行。因而董宣“格殺”兇犯在當時並未有錯,只是不給湖陽公主面子而已。現代執法是以法律為依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5、為什麼被稱作“強項令”?請從文中找出依據。

明確:分析人物形象,從而體會董的不畏貴,秉公執法的精神。“帝令小黃門持之,使宣叩頭謝主,宣不從,強使頓之,宣兩手據地,終不肯俯。”

6、漢光武帝為什麼説“董宣廉潔,死乃知之”,這對錶現董宣的品質有何作用?

明確:因為劉秀髮現,董宣死後,是用布做的被子蓋屍體,只有妻子和兒子在相對哭泣,只有大麥幾鬥,破車一輛,家境非常貧困,由此可知,董宣生前非常廉潔。“劉秀的這番話更加從側面烘托出董宣的廉潔。

四、教師小結:

董宣在皇權的壓制下,仍心念國家安危,不顧自己的委屈甚至生命危險,可謂忠心耿耿。當我們為董宣德廉潔奉公與其對國家的赤膽忠心生出無限崇敬時,我們的品格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理得啟迪、情的薰陶。它啟迪我們去發現心靈上的污垢,幫助我們去學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五、佈置作業:研討與練習二。

六、板書設計:

26、強項令

董宣執法——正面描寫;

去世後家境——側面描寫。

————秉公執法、清正廉潔。

篇二:強項令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熟練朗讀課文,掌握重點字詞含義,疏通文意。(重點)

2、瞭解董宣人物性格,學習正側面相結合的描寫方法。(重點)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誦讀、討論等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公正、廉潔的品質。 2、引導學生用現代法制的眼光分析“董宣格殺家奴”的是非,幫助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難點)

教學突破:

教學中注重通過誦讀來加深學生對文言字詞、句子的理解,採用合作討論等形式疏通文意,瞭解人物性格特點;聯繫古今社會生活,通過對相關問題的探究,幫助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

教學用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

有句話叫“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道出了百姓對為官者的要求和期盼。同學們,你們認為什麼樣的官才是稱職的官,才是好官呢?(學生回答)那麼東漢的董宣是怎樣用他的言行來詮釋“好官”的概念的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強項令(板書課題)董宣的世界。

二、相關簡介:

1、范曄(398—445),字蔚宗,南朝宋史學家,文學家,博覽經史,精通音律,尤善為文,著有《班超傳》、《張衡傳》等,最著名的是他根據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後漢的歷史著作編寫成的《後漢書》。

2、《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全書包括十紀、八十列傳、八志,記載了從王莽起至漢獻帝止一百九十五年的史實。與《史記》、《漢書》、《三國志》並稱“四史”。

三、指導初讀:

1、請先自讀一遍課文。

(自讀課文,結合註釋,查閲工具書,標註生字詞讀音。)

2、請互相討論自讀過程中的疑難問題,也可請教老師。 (小組互讀,糾正讀音,質疑問難。)

3、小組討論,共同譯文。

(小組合作,翻譯課文,集中質疑,解疑。)

四、驗收效果:

1、檢查學生初讀情況。

(1)、掌握下列字音:圉、匿、箠、楹、敕

(2)、解釋劃線字詞:

後為洛陽令( ) 臣不須( )

使宣頭謝主 ( ) 由是豪強 ( ) 宣悉以諸吏 ( ) 對哭( ) 2、觀看PPT課件5-9,進一步理解文意,請劃出“董宣執法”這一故事情節的起因、發展、高潮、結局。(可相互討論)

3、歸納課文中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及詞類活用。(可相互討論)

五、指導朗讀:

在對課文情節有所瞭解,對課文中的詞句也基本掌握之後,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要來:字音要讀準,節奏要分明,語調要抑揚。多聽多思,自由朗讀。

六、作業佈置:

1、熟讀課文,理解文意,為複述故事作準備。

2、現實社會中的我們應如何看待董宣“格殺”家奴一事。

七、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以讀為主,通過合作疏通文意,瞭解了這篇文章的主要情節,初步感受到了董宣的那種凜然正氣,願他的這種精神能留在我們心中,體現在我們的身上。

第二課時

一、指導複述: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強項令》,請大家先齊讀一遍文章,然後複述“董宣執法”的故事。

(強調細節,可讓一位同學完整複述,也可讓四位同學分別複述故事的起因、發展、高潮、結局,均可在原文基礎上有所發揮。)

二、誘思導學:

(一)、自主學習:

請獨立思考後回答下列問題。

1、董宣為什麼被稱作“強項令”?請從文中找出依據。

生:帝令小黃門持之,使宣叩頭謝主,宣不從,強使頓之,宣兩手據地,終不肯俯。

2、課文反映了董宣的哪些優秀品質?採用什麼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的? 預設:不畏權貴,執法嚴明,清正廉潔,語言動作,正面描寫,側面烘托。

(二)、合作探究:

請思考、討論後回答下列問題。

1、漢光武帝劉秀對董宣的態度前後發生了哪些變化?可從哪些字眼看出來?你怎樣看待他的這些變化?

預設:漢光武帝對董宣先是“怒”,表現在“召宣,欲箠殺之”。接着聽了董宣的陳述後,改為“笑”,表現在“因敕:強項令出,賜錢三十萬”。最後,董宣死後,他“傷”,説“董宣廉潔,死乃知之”。(運用了對比手法)由此可看出劉秀這個皇帝還是比較開明,知錯能改,愛惜人才的。“怒”也許是為了顧及他那驕橫,仗勢欺人的姐姐的面子。

2、由湖陽公主包庇家奴殺人的情況,可看出當時的社會制度是怎樣的? 預設:可見當時的法制不健全,權貴們可以無視律法,甚至可以草菅人命,並且不受法律制裁。劉秀起初也不以為然,直到董宣冒死陳言,才改變了看法,

要“聖德中興”。

3、董宣未經審判就“格殺”了湖陽公主的家奴,你對此有何看法? 預設:董宣此舉是迫不得已而為之,在當時的社會制度下,貴族階級擁有特權,他們犯了法,可以不受法律制裁,如果依照法律程序,湖陽公主一定會百般阻撓,包庇自己的家奴,對董宣的執法造成困難。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董宣未經審判殺了公主的家奴,伸張正義,這是可以理解的。

4、董宣未經審判就“格殺”了湖陽公主的家奴,請説説在當今社會,能否這樣?

預設:當今社會的“法”與“執法”與古代的不同。古代執法審判、執行多由縣令施行。當今法律分公安、檢察、法院三個部門,三權分立,各司其職:公安局是偵查機關,檢察院是公訴、監督機關,法院是審判機關。刑事案件首先要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但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犯罪是紀檢機關立案偵查),偵查終結後提交檢察院,檢察院根據證據、情節和後果決定是否公訴,若提起公訴,就由法院進行審判。

三、拓展延伸:

生活在法制社會且應有正義感的同學們,如果現在遇到不法之事,請説説你們該做些什麼?將來的你如果成了一位執法者,又該怎麼做?

預設:現在若遇到,應向相關部門舉報,使其受到法律的制裁;增強法律意識,不要意氣用事,做知法守法的好學生??

將來若是執法者,應不畏權,不徇私,秉公執法,清正廉潔?? 牢記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做人民的好公僕??

四、課堂小結:

積累知識增加技能積極探究學會欣賞學法守法理智做人

五、作業佈置:

1、課文第一段是從( )面來寫董宣的,通過對他的( )描寫,並且運用()和( )的手法,寫出了他的() 的性格;第二段從()面寫出他的( )品格。

2、請寫一個小片斷,運用側面描寫來介紹一個人,要能夠準確體現這個人的特徵。

篇三:強項令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學習董宣秉公執法,不畏權貴的性格和品質。

2、培養閲讀文言文的能力,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 自主 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用現代法制的眼光,分析董宣“格殺”家奴的是非,幫助學生樹立現代法制觀念。

學情分析

七年級下學期的學生有了一定文言文的知識儲備,在翻譯和分析課文方面有 一定基礎,但對一些實詞和虛詞的掌握還有待提高,需要老師的強化訓練及個人長時間的積累。在課文分析方面還需要教師的引導。本節課學生在這兩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和加強。

重點分析

1.採取合作、討論等形式,把握人物形象;同時可通過新舊知識相融合,學習寫作方法;

2.學習正面和側面相結合的描寫方法。

難點分析

1、理解古代“法”與“執法”和現在的“法”與“執法”不同。

2、古今社會生活相聯繫,通過對問題的探究,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教學方法

合作討論,把握人物形象;同時可通過新舊知識相融合,學習寫作方法;古今社會生活相聯繫,通過探究,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教師準備

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熟悉課文,能熟練掌握課文的翻譯並完成導學案

學 法 點 悟

1、學習過程中應注重通過誦讀來加深對文言字詞、句子的理解;藉助課文註釋疏通文意,把握人物形象;同時可通過新舊知識相融合,學習寫作方法;古今社會生活相聯繫,通過對問題的探究,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

2、文言文翻譯方法指導

準確翻譯文中的句子,即用現代漢語的詞彙和語法來翻譯所提供的文言語句,做到文通字順,簡明規範,暢達流利。我們知道翻譯的基本要求是 “信”、“達”、 “雅”。 信——要求準確表達原文意思,不走樣,不漏譯,不錯譯;達——要求譯文明白通暢,無語病;雅——要求譯文用詞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就是我們平時所説的以直譯為主,以意譯為輔,關鍵要確切地表達原文原意。但實際操作起來情況比較複雜:如果詞義古今對應的,語序古今一致的,只需直譯就行了。關鍵是另外一種情況,如詞語古有今無,成分缺這少那,就需運用現代漢語多方面知識,並且體現現代漢語“規範、清晰、連貫”的基本要求,這就需要意譯。意譯不等於臆測大意以遮掩無知。

將文言語句準確翻譯成現代漢語,要求考生必須具備兩個方面的條件:一是從微觀上,能把握句子中實詞、虛詞用法和意義,即以理解實詞和虛詞為基礎,對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現象,對常用的26個文言虛詞,直至對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語、文言修辭格,文言文一些特殊表達現象,都有個準確把握。二是從宏觀上講,善於聯繫前後文推敲判定,整體理解,切忌斷章取義,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應當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來翻譯文言句。

在完成文言文語句翻譯時要注意按照“留、換、補、刪、調、貫”六字法進行。留,指凡朝代、年號、人名、地名、官職等專有名詞,皆保留不動;換,將單音詞換成現代漢語雙音詞,將詞類活用詞換成活用後的詞,將通假字換成本字??凡該換的,一律換之;補,即補出古代簡練説法所省略或隱含的內容,特別是對省略句;刪,指刪去那些無意義或沒有必要譯出的虛詞;調,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現代漢語要求調整過來;貫,指文言句中帶修辭格的説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據上下文靈活、貫通地譯出。語句翻譯完成後,再回頭檢查一遍,看看有沒有漏譯,語句是否通順。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 激情導入:

播放電視劇《包青天》主題曲,伴隨着歌聲教師説:“ 董宣,廉潔奉公、執法如山、剛正不阿的精神讓人感歎。在現代社會,我們依然需要董宣這樣的人

物,為國家,為人民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地辦事。今天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本文。”

二、 複習檢查

1、 文學常識:

范曄(yè)(398~445),字__________,南朝宋代順陽人, 著名________家和________家。他一生博涉經史,精通音律,尤善為文,著作有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並稱為“四史”。

2、 重點字詞

後特徵為洛陽令。

而以奴驂乘 。

欲箠殺之 。

使宣叩頭謝主 。

強使頓之 。

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門。

宣悉以班諸吏 。

大言數主之失 。

3、 重點句子

董宣,字少平,陳留圉人也。

宣悉以班諸吏。

詔遣使者臨視。

欲何言?

將何以理天下乎?

葬以大夫禮。

今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三、 學案引導自主探究

探究一:根據課文的譯文,複述本文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理清故事情節?

<1>起因(開始至“吏不能得”):湖陽公主家奴白日殺人,

隱匿主家,官府抓不到。

<2>發展(至“因格殺之”):董宣尋機,斥責公主,格殺

家奴。

<3>高潮(至“終不肯俯”):公主告狀,皇帝令董謝罪,

董宣寧死不從。

<4>結局(至段末):漢光武帝明白了道理,重賞董宣。

探究二:課文反映了董宣的哪些優秀品質?採用什麼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的? 探究三:光武帝對董宣的態度前後發生了哪些變化?你怎樣看待他們的這些變化?

漢光武帝對董宣先是“怒”,表現在“召宣,欲捶殺之”。接着聽了董宣的陳述後,改為“笑”,表現在“因敕,賜錢30萬”。最後,當董宣死後,他“傷之”,説“董宣廉潔,死乃知之”。

由此可看出劉秀是個比較開明,知錯能改,愛惜人才的皇帝。

探究四:為什麼被稱作“強項令”?請從文中找出依據 。

帝令小黃門持之,使宣叩頭謝主,宣不從,強使頓之,宣兩手據地,終不肯俯。

四、 延伸拓展

拓展一:歷史上像董宣這樣的人,你知道還有哪些?

西門豹 、 趙廣漢 、黃霸、徐有功、狄仁傑 、 陳希亮、 包拯 、 況鍾、 海瑞、 湯斌

拓展二:假如你以後做官,做什麼樣的官?

五、課堂感悟

課文通過介紹董宜執法的故事,讚揚了他剛正不阿,執法嚴明、清廉的優秀品質量,側面反映出劉秀知過能改,愛才的特點。文章以人物的語言和動作為主塑造人物形象、課文語言精練、詳略有致。作者在記敍故事過程中客觀地交待故事,不加以議論。

通過本堂課的學習,同學們學到了什麼?請用下面的句式説一句話。

通過對__________的學習,我學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業

L:完成課後練習三。

2.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第二課時作業設計

一、給下列加點宇注音。

有大麥數斛( ) 因敕( )

驂乘( ) 臧亡匿死( ) 范曄( )

二、翻譯下列句子。

1.陛下聖德中興,而縱奴殺良人,將何以理天下乎?

2、由是搏擊豪強,莫不震慄。

3.今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三、董宣被譽為“強項令”,文中哪些語句表明他的“強項”的特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