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閲讀課教學計劃總結(5篇)

來源:文萃谷 7.91K

總結在一個時期、一個年度、一個階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是增長才乾的一種好辦法,不妨讓我們認真地完成總結吧。我們該怎麼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閲讀課教學計劃總結(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小閲讀課教學計劃總結(5篇)

國小閲讀課教學計劃總結(5篇)1

一、總體目標

為了進一步拓寬學生語文學習的天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加學生的語文積累,讓學生的心靈沐浴書香,為孩子的一生着想,為孩子的生命奠基,我校特別推出了“讀名著、背詩文”活動。進而達到“加大閲讀量,開拓閲讀面,激發閲讀情,降低理解度,提高閲讀質”的總體目標。

二、具體目標

1、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能力和閲讀習慣。在閲讀中採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獲得多種信息及獨特體驗,鼓勵學生不僅要“讀進去”,還要“吐出來”,更要“説開去”,進而在閲讀時間、形式、速度、方法、內容等方面均能取得較大的突破。

2、在豐富學生語言積累的同時,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提高各學科的學習水平。

3、開闊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體現語文學習的開放性。

4、把“閲讀教學”既作為提高教師教學素質的重要手段,又作為提升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載體。教師藉助閲讀手段,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最好夥伴,最佳的啟迪者和組織者;學生通過閲讀載體,使自己成為學習的主動求知者,資源交流的積極參與者,進而提高自學能力。

5、以讀促説,以説促寫,真正使“作文”和“閲讀”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彼此成為深化優化課改實驗的最佳支撐和組合。

三、閲讀教學的管理

1、教導處負主責抓好閲讀教學的管理,既要督促各班創建好閲讀環境,又要定期開展閲讀競賽活動。

2、學校開放圖書館,班級成立圖書角,做到共享閲讀資料。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班級的閲讀主題交流、閲讀質量測試等各項活動。

四、閲讀要求

(一)數量要求:

1、一年級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拼音讀物為主);

2、二年級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0萬字;

3、三年級不少於20萬字;

4、四年級不少於40萬字;

5、五年級不少於70萬字;

6、六年級不少於100萬字。

7、每生每學期至少平均讀五本書(包括假期)。

8、保證閲讀時間:每週兩節閲讀課(每週五第七、八節兩節校本課程時間),每月一次讀書彙報會(每月的最後一節校本閲讀課時間)。語文教師在閲讀前,做必要的指導,指導學生讀書方法,鼓勵學生多讀書,多積累,多抒發感想,多學以致用,自己解決在閲讀中遇到的問題。同時,鼓勵學生每天為自己留有有半小時的自由閲讀時間。

(二)速度要求:

低年級提倡朗讀,每分鐘不少於50至60字;中年級朗讀和默讀相結合,平均每分鐘在100至120字;高年級提倡默讀,每分鐘為160字左右。

(三)內容要求:

1、童話:《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中外現當代童話等;

2、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國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語故事、神話故事、中外歷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間故事等;

詩歌散文作品,如魯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

長篇文學名著,如吳承恩《西遊記》、施耐庵《水滸》、老舍《駱駝祥子》、笛福《魯濱遜漂流記》、斯威夫特《格列佛遊記》、高爾基《童年》、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

當代文學作品,建議教師從“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以及近年來發表的各類中外優秀作品中選擇推薦;

科普科幻讀物和歷史、文化各類讀物可以由語文教師依據年部、班級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興趣特點、年齡特徵,結合時代特點進行年組商議,並選擇推薦。

五、具體操作:

(一)閲讀實踐方面。

1、積累筆記:

(1)按照語文教材要求,積累相關課文的詞、句、段、篇;

(2)三―六年級每週一次課外積累(與日記相結合),提倡圍繞習作主題進行有所為的積累;

(3)三―六年級每月一篇讀後感,建議內容包括摘錄有教育意義或精彩生動詞句段落,包括按照書中的故事情節、段落、層次進行綜合提煉的主要內容,更包括寫自己閲讀後的心得體會(一月一次,每學期三次,彙報後在日記本上積累好,學期末學校進行抽測)。

2、背誦古詩詞:

(1)必背篇目:

①一、二、三、四年級背誦古詩共計80首(選自《國小生必背古詩80首》),一年級兩學期背誦古詩16首,二年級兩學期背誦古詩18首,三年級20首,四年級26首;

②五、六年級增設宋詞背誦(題目附後),其中,五年級兩學期共背誦宋詞14首,六年級兩學期共背誦宋詞16首。

(2)推薦背篇目: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則,對於積累素質高的學生,進行相應的篇目推薦,以進一步增強其閲讀積累的拓展面。

3、背誦古文:

(1)一、二年級《三字經》每學期背誦四分之一;

(2)三、四年級《弟子規》每學期背誦四分之一;

(3)五、六年級《論語》及古文。其中五年級上學期《學而篇》,下學期《為政篇》;為了體現中小銜接,六年級上學期背誦《論語十則》(七年級課文)、沈復的《童趣》(七年級課文)和周敦頤的《愛蓮説》,六年級下學期背誦陶淵明的《陋室銘》和《桃花源記》。

4、課內、外名篇佳作積累成誦,進而豐富自己的文學底藴。

5、開放學校圖書館。

(二)閲讀考核方法:

採取書面閲讀競賽和古詩文闖關相結合的方式。

1、書面閲讀競賽內容:文學常識、課內名篇佳作積累、課外閲讀拓展等檢測題。

2、古詩文闖關:會背各年級規定的必背古詩文及教材中所規定積累的課文片段。

3、教導處月抽查學生日記(含積累)、習作、讀後感。

國小閲讀課教學計劃總結(5篇)2

一、指導思想

蘇霍姆林斯基曾説:“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閲讀,閲讀,再閲讀。”的確,通過大量的閲讀,學生能感知豐厚的感情語言材料,增加語文沉澱。學生一點一滴積累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就形成了他們自己的文化。許多名人在談到自己成功的經驗時,無不提到得益於課外閲讀。課外閲讀可以鞏固課內所學過的讀寫知識,提高閲讀和寫作水平;課外閲讀能拓寬知識面,培養自學能力;課外閲讀能使學生領悟文學作品藴藏着的靈性和思想,感受到那充滿魅力、充滿人性的語言美,使學生在心靈上受到震撼,在人格上得到薰陶,並內化為一個人的情感、素養和思想,為學生的安身立命終身發展打好底色。

二、閲讀目標

1、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讓他們喜歡讀書,和書成為好朋友,養成愛書、愛讀書的好習慣。

2、通過閲讀,使學生增長知識,拓展視野,提高閲讀能力。

3、讓學生在積累知識的同時,提高寫作能力。

三、前期準備

1、做好宣傳發動工作,使學生認識到讀書的意義,明確讀書的目標、任務。

2、調查學生擁有圖書和閲讀的情況,建立班級圖書角,在班中營造一種良好的讀書氛圍。

3、做好閲讀書目的推薦工作。(參閲鹽城市推薦書目)

四、活動措施

1、讓每位學生制定個人的讀書計劃,使他們充分合理地利用課餘時間來讀書。如安排中午的時間,晚上完成家庭作業後的時間,週六、週日的休息時間。每天讀書不得少於半小時。

2、每週在老師指導下閲讀一篇語文名篇,並積累好詞好句交老師批閲(讀書筆記)。定期舉辦讀書筆記展、讀書卡片展。定期開展讀書心得交流、讀書沙龍活動、賽詩會活動。

3、每週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一首古詩,組長檢查,教師抽背。

4、每個學生必須購買一至兩本有意義的書籍,帶入學校和同學交換閲讀,教師定期檢查閲讀情況。

5、每週安排兩節課時間,進行讀書活動,在班級中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

6、師生同讀,實現師生共進。師生同讀一本書,同背一首詩,同過一個讀書節,達到師生共同成長。

7、學期末評選讀書積極分子

五、具體活動安排

20xx年2月:

1、宣傳發動讀書活動興趣。

2、制定學生個人讀書計劃。

3、幫助佈置讀書任務。

4、召開讀書主題班會(講成語故事、古詩背誦比賽)。

5、讀書交換活動。

20xx年3月:

1、學生讀書小結。

2、評比、表彰。

20xx年4月:

1、圖書交換活動。

2、召開讀書主題班會。

3、師生參加學校古詩文表演賽。

20xx年5月:

1、讀書專題板報比賽(手抄報、優秀讀書筆記、優秀讀後感日記等)。

2、師生同讀一本書活動(《愛的教育》)。

3、讀書交換活動。

20xx年6、7月

1、學生學期讀書總結。

2、評比出本學期“閲讀大王”、“背誦大王”。

國小閲讀課教學計劃總結(5篇)3

一、教材分析:

全冊教材由“我上學了”“識字”“漢語拼音”“課文”“口語交際”“語文園地”“快樂讀書吧”幾個部分組成。為了方便識字和閲讀,生字和課文全部加註了拼音。

1、“我上學了”共三部分,主要通過“我是中國人”“我是國小生”“我愛學語文”讓初入學的瞭解我們有56個人民族,讓兒童認識校園,瞭解學校常規,熟悉校園周邊環境,掌握正確的讀書、寫字的姿勢,在實踐中養成“姿勢不對不讀書”、“姿勢不對不動筆”的良好習慣。

2、識字,分2組編排,第一單元和第四單元總共認識90個字。每部分每課都配有情景圖,這樣按排不僅能使學生情景圖集中識字,而且還能幫助學生認識事物,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漢語拼音,鞏固漢語拼音,能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閲讀、學習普通話。能默寫聲母、韻母並抄寫音節,在四線格上寫得正確、工整。

4、課文,共安排14篇課文,分4組編排,每篇課文均由圖、文、生字表、練習、筆順圖、描紅六部分組成。課文部分具有頭緒簡、篇幅短、內容新、插圖美、作業準的新點,具體表現在:⑴入選課文篇幅短,而且題材廣泛,內容生動活潑,插圖新穎有趣。⑵每篇課文均為全文注音,這樣安排既可複習漢語拼音,幫助學生識字,也有利於進行朗讀、背誦、訓練、培養閲讀能力。⑶課後練習有朗讀,背誦或複述,有漢字基本筆畫的學習和按筆順描紅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體現語文能力的整體發展,以及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融合。

二、班級概況:

全班共33人,學生入學不久,活潑好動、天真爛漫,每個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處於形成的初步時期。對於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定都不瞭解,心中集體主義觀念還未形成,對於學習更説不上什麼“勤奮、鑽研、細心”的精神,學習目的還未明確,學習習慣正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

三、教學要求:

1、學習習慣:

(1)掌握正確的讀書姿勢、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和握筆方法,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愛惜學習用品的習慣。

2、漢語拼音:

(1)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2)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説普通話。

3、識字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300個,會寫其中的100個。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寫字。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4)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4、閲讀

(1)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閲讀。

(4)對讀物中感興趣的內容,樂於與他人交流。

5、口語交際

(1)學説普通話,逐步養成説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瞭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能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4)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口語交際,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

四、教學措施:

1、端正教學思想,改進教學方法,正確把握新教材的特點,抓住教學的重點、難點,緊扣教學目的進行教學。

2、在培養習慣、方法,要把培養正確的寫字姿勢作為重點,嚴格訓練,做到統一要求,規範練習,語文課上嚴格練,其它課上堅持練,家長協助配合練,檢查評比促進練,持之以恆長期練。

3、在拼音教學中要擺正情境圖、語境歌和學字母的關係,強化音節教學,重視教給學生拼讀成直呼音節的方法,致力於學生獨立認讀能力的培養。

4、閲讀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把握好理解的度,摒棄繁瑣的分析和空洞的説教,做到“讀”字當頭,多讀、精講、重視朗讀背誦的指導,重視學生對語字的認識和積累。

5、重視範讀、範寫、範背,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並結合範讀、範説進行聽力訓練,結合範寫,進行觀察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五、課時安排:周次內容

1入學教育

2我上學了、識字1、識字2、識字3

3識字4、識字5、口語交際

4語文園地一、快樂讀書吧、漢語拼音1、2、3

5漢語拼音4、5、6

6國慶放假

7漢語拼音7、8、語文園地二

8漢語拼音9、10、

9漢語拼音11、12、

10漢語拼音13、語文園地三

11複習期會考

12課文1、2、3、4

13口語交際、語文園地四、識字6

14識字7、8、9、10

15語文園地五、課文5、6、7

16課文8、口語交際、語文園地6

17課文9、10、11、語文園地七

18課文12、13、14、口語交際

19語文園地八、期末複習

20期末複習

國小閲讀課教學計劃總結(5篇)4

本學年我但任是國小一年級的語文教學,我的課改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全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為教學指導思想,轉變教學觀念,使語文教學面向全體學生。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小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國小語文教學要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三個面向”,全面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及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要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聯繫學生現實生活,加強實踐,積極進行教學改革,確保提高教學質量;要在加強語文基本功訓練基礎上注重培養學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為學生。

二、課改思路

1、落實漢語拼音教學,在此基礎上學會教材規定的常用漢字,能按要求正確、工整地書寫規範漢字,能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理解漢字的意思,學會使用工具書。

2、注重閲讀能力的訓練、閲讀知識的積累、閲讀情感的培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有關課文及課文精彩片斷;學會瀏覽課文,學習欣賞文學作品,掌握材料、信息的蒐集及積累方法;能夠背誦教材規定的內容;完成規定的課外閲讀量;能夠在閲讀過程中感悟、積累、運用有關知識;能夠通過閲讀教學培養學生濃厚的閲讀興趣及良好的閲讀習慣。

3、為學生創設口語交際的環境,提高口語交際水平。學會在交際活動中傾聽、表達與交流,有初步的辨別與鑑賞能力;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使對方聽得清楚,明白意思;口語交際要講禮貌,學會使用普通話及文明用語。

4、努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重視習作基本功的訓練。要求對寫話有興趣,能借助漢語拼音寫自己想寫的話,寫自己熟悉的人和物,能正確運用學過的詞語及標點符號。

5、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形成必備的語文素養。

三、實驗具體措施

1、教師必須認真學習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轉變教育觀念,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工作,培養創新能力,建立學習語文的興趣和信心。

2、明確當前的課堂教學是以教材為依託,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師生互為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的動態發展過程。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語文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3、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學生,和學生建立起和諧、朋友式的師生關係,讓每個學生都有一種積極向上的狀態,都有一種學習輕鬆感,時時處處都能感受讚揚和鼓勵。

4、改變舊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特徵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

5、認真研究教材,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在課堂教學中,能充分體現:理念新,教材新,教法新。

國小閲讀課教學計劃總結(5篇)5

一、指導思想: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傾力打造“書香校園”一直是我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頭戲,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培養學生想讀書、愛讀書、會讀書的良好習慣。本着讀書為了感知傳承中華文明,同時為了語文教學服務,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閲讀課”閲讀計劃。

二、活動目標:

1、培養孩子的閲讀興趣,養成愛讀書、讀好書、會讀書的良好的行為習慣。

2、通過引導學生誦讀經典美文,積累優秀詩文,優秀的片段,優秀的故事,豐富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

3、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讀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豐富精神世界,提高綜合語文素養。

4、讓學生在積累知識的同時,提高寫作能力。

三、讀書內容

1、新課標指定要求背誦的部分古詩詞。

2、教師根據單元教學及學生實際情況推介一些文章或書籍。

四、指導措施:

1、採用閲讀指導課、讀物推薦課、閲讀研討課、閲讀欣賞課、讀書彙報課等多種課型進行閲讀指導訓練,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提

高他們的閲讀能力。

2、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適當地選擇和運籌:朗讀、默讀;精讀、略讀、速讀;範讀、試讀、復讀;單讀、齊讀;分組讀、分角色讀、接力讀;研讀、賞讀等讀書的方式。

3、保證學生有時間讀書,利用好每週的閲讀課以及每週三的“親子共讀”時間,確保學生每天閲讀時間平均不少於半小時。

4、傳授有效讀書方法,指導學生學會閲讀,教給學生簡單的讀書方法,指導列出自讀提綱。如:(1)看見了題目你想到些什麼?(2)讀後你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3)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要求學生做到眼到、心到。

另外,強化“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方法:(1)圈點勾畫;(2)做批註;(3)寫讀書筆記。

5、與學生一起讀書,及時交流讀書心得。

6、在讀書期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優秀讀後感評選、精彩片段朗誦比賽等,以激發興趣,鞏固成果。

7、有計劃、分層次安排作好讀書筆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