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階》教案模板集合9篇

來源:文萃谷 9.01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台階》教案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台階》教案模板集合9篇

《台階》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體會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能力目標:讓學生從文章中聯繫實際感悟去中的真情。

教育目標:教育學生去關心父母,仔細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教學重點、難點: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教學方法:朗讀法、導引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不知道大家發覺沒有,這一單元其實都是寫小人物、低微身份的人的經歷、感受和事情。我這裏恰巧有一篇關於卑微事物或人的論述,大家聽一下。(朗讀文章。見附錄。)任何一種卑微的事物,其韌性都是最強的。無論人、事物。如同小草、如同螞蟻,也如果卑微的你我他,還有我那平凡的父親

二、整體感知。

1.每個人的家鄉都有些獨特的風俗,那麼,本文中一個獨特的風俗或講究是什麼?多數同學都能侃侃而談。有的説上浮山祭祖,有的説糖球會等等。

台階高,就意味着,屋主人的地位高。

2.換句話講,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造新屋,當然是為了改善居住條件,每個建築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説,父親對台階的要求,也就是對地位的要求。

(其實,這和第一問是一道題。只是,大多數同學都不能很好的運用聯想思維。)

這裏補充一下關於馬斯羅的理論:人的需要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聯繫本文,其實父親也是對尊重的要求。這是其畢生的奮鬥目標。

3.那麼父親是怎樣造起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的?

(或他都作了哪些準備工作?)

每天撿磚、瓦、鵝卵石等。往瓦罐裏塞角票等。

4.但奇怪的是,造新屋的過程寫的簡略,可造台階反而很詳細,這是為什麼?

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台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台階要詳寫。(這個問題,好學生可以回答出來。)

5.在父親心理,新台階的動工,就意味着地位的提高,我們平時遇到父母升職等事時,都是舉家歡慶的。那麼父親是怎樣慶賀的?

放了四顆大鞭炮。

6.但是,父親在放鞭炮時,他的神情是很有意思的。找出來,看看他有什麼特色?

71頁。奮鬥了大半輩子。高高的台階就要砌起來,新屋就要完工,他心裏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一輩子低眉順眼、老實厚道,高興起來也與眾不同。一雙手放在哪裏都不是。

(這裏要找出不難。但是,我明白去中的道理,孩子可能閲歷淺,還不能很完善的回答出來。

7.在父親的努力下,新台階終於砌好了,可父親卻感到怎樣?為什麼?

不對勁。 台階底,意味着經濟地位地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8.其實,我認為這篇課文是可以刪除一部分的,大家認為是哪一部分?

(這個題很有迷惑性。本來哪一部分都不該刪除掉。但是,目的是為了讓他們找出其中必須存在的東西。也就是,這其中寫的精彩的部分。但是,還真有不少同學都找出了應該刪除的部分。但也有的聰明的孩子,説不應該刪除,並且説明了自己的理由。雖然不很全面,但都能談到一點或兩點關鍵的地方。)

老屋的三級青石板的描寫。

9.你看都羅嗦了些什麼?

1)來歷--體壯如牛,(與後面,閃了腰作對比。)

2)粗糙--經濟條件差。

3)我跳上跳下--我年幼,新屋蓋好,我長成大人,所用時間之長。

4)腳板--終年辛勞;説明家庭的窮困。

10.你説這樣寫有必要嗎?為什麼?

當然。因為都與後面有着緊密的聯繫。並且都對後面的情節起對比或反襯的作用。

11.具體來理解兩個句子:

1) 父親坐在綠蔭裏,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表現父親怎樣的思想感情?為何不用心理描寫?

一方面,專注的望着別人家高高的台階,他羨慕、嚮往,他在謀劃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羨慕。

另一方面,第一人稱,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形寫神。

2)父親回來時,為什麼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

父親幹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穫,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幹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12.簡述一下了父親造屋的前因後果 。故事梗概述一下,父親造屋的前因後果。(故事梗概)他為此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13.那麼這樣做值嗎?

學生談自己的價值觀。

14.怎樣理解父親這個人物形象。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父親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新台階造好後,他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並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15.談談你心目中的父親。兩相比較,你有怎樣的感受。

三、説話延伸

請學生從家居住房變化的角度,談談自己對社會發展引發的人們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的獨特的體察和感悟。

四、課堂小結

從悽楚、辛酸中走來的父輩,可能他們的願望、追求,在兒子的眼裏,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血管中流淌着那份堅忍不拔、拼命硬幹的生命因子,愉是撐託事業輝煌的砥柱。讓我們從心底祈願,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年級台階的勞苦的父輩們能盡享這份收穫和喜悦,感謝父親!

五、佈置作業

1.《背影》抓住背影命題立意,組織材料;《台階》圍繞台階命題立意。試分別説説這樣寫好在哪裏?

2.在你的家庭中,誰付出的勞動最多而又使你感激?你體察到他(她)的想法和行動嗎?請你以他(她)為寫作對象,寫一篇記敍文。注意:(1)圍繞中心選材,詳略要恰當;(2)通過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表現某種精神、品質。

六、板書設計:

台階

李森祥

解讀焦點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

(三級台階)老屋要強、老實厚道的農民

地位 尊重父親:

(九級台階)新屋愚公移山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

教學後記: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對父親的形象加以分析,但對主旨理解得不夠透切。

《台階》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台階》是人教版八年級上第二單元第五課,與本單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説,但也是敍事類作品,主要用敍述、描寫的表達方式。《台階》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以極其自然的口語化語言,展示了一個農民家庭的經濟狀況、奮鬥歷程,塑造了一個自尊自強、渴望得到尊重的農民形象,常見的事物、簡單的敍述、不經意的舉動流露出對父親濃濃的深情。本節課旨在引導同學們體會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讓學生從文章中聯繫實際感悟其中的真情。

學情分析

本文立意新鮮,情節樸素感人,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藴含的社會背景以及父親的形象意藴問題較深奧,八年級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重點突破,讓學生明白“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抓住了這個文眼,就抓住了理解整個故事的關鍵,就容易理解父親的思想性格。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體會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藴。

能力目標:學習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故事內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閲讀方法,讓學生從文章中聯繫實際感悟去中的真情。

德育目標:教育學生去關心父母,仔細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教學重點和難點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意藴,體味作品所要體現的深層意義。

《台階》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學習課文圍繞“台階”組織材料表現主題的方法。

2、樸實的語言。

教學重點

圍繞“台階”組織材料表現主題的寫法和文章樸實的語言。

教學難點

學習父親勤勞、質樸……又有所追求的優秀品質。重視認識瞭解自己的父親,理解父親。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演講引入。

1、演講詞:(播放背景音樂)父親的故事是無聲的,父親用自己的行動教育着孩子們,告訴我們什麼是人生;告訴我們什麼是生活;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刻苦學習,拼搏奮進,父親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讓我們不願向他人談起,父親的一生可能是清貧的,讓我們無法在別人面前衣着炫耀,父親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無聞的,在眾人中父親可能普通的像一塊隨處可見的鵝卵石,可父親在你跌倒了時,他會扶起你來,教會你怎樣站立,在你困難時,鼓勵你勇敢的面對困難和挫折,在無言的大海中,讓我們分享了失敗與成功。所以父親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謳歌父親的文章:《台階》。

2、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作者。

李森祥、現代作家,浙江省作協的專業作家,1987年開始文字創作,代表作有小説《國小老師》、《抒情年代》、《情世詩文》等,《台階》是作者親歷農村生活的深刻感受。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帶着下面的兩個問題默讀課文,在課本上圈點勾畫。

(1)統領全文的句子是那一句?

(2)找出文章中表現了父親的那些品質?

明確:統領全篇的一句話是“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台階低。”

2、找出文章中表現了父親的那些品質?

從課文中可以看出父親勤勞、樸質……

還有善良、執着……

還有點摳門,小氣、邋遢(由洗腳洗出一盆黃水可以看出)。

三、合作探究。

1、下面請同學門一小組為單位解決下列問題。

(1)父親為什麼老覺得我們家的台階低?

(2)父親為什麼要造新屋造高台階?

明確:在我們的家鄉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鄉鄰們在一起常常説你:你們家的台階高!言外之意就是你們家有地位啊!

2、父親為造新屋可謂終年辛苦。甚至到了摳門、小氣的程度,這樣的異常艱難,本以十分感人了。可作者卻在台階上用了那麼多筆墨 ,這是為什麼呢?

明確:本文用法台階的組織材料,敍事所以本文的線索就是台階。“台階”的描寫由過去到現在、從舊到新、從低到高的過程就是父親一生的濃縮,從台階上集中反映了父親的各種品質。所以作者在台階上花費了那麼多的筆墨。

文章的主線就是台階。

文章的題目就是台階,課文就是圍繞台階寫的。

3、提問:這篇文章在寫法方面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四、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看動畫、聽歌曲,感受如山的父愛。

(播放音樂:韓紅的《天亮了》,並由老師講解以下的內容。)

1999年6月,貴州麻嶺遊覽區發生纜車墜毀事件。23個遊人中只有一個2歲的孩子倖免遇難,因為他的父親在纜車墜地的一瞬間,把他舉到雙肩上而使他毫髮無傷,而他的父親卻摔成了一堆肉泥。著名歌手韓紅,依據這個真實的故事作了一首曲子就是《天亮了》請同學們欣賞。

聽完了歌我們已被這個偉大的父親感動了,可我們的父親呢?回想一下你的父親他可能沒有撫摸過你,在你跌到的時候也可能沒有安慰過你,甚至沒有依據關懷愛護你的話,你覺得你的父親愛你嗎?你覺得你的父親是怎樣的一個人,準備一下,説説好嗎?

學生交談。(略)

《台階》教案 篇4

課型:新授

知識目標:體會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能力目標:讓學生從文章中聯繫實際感悟去中的真情。

教育目標:教育學生去關心父母,仔細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重點難點: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策略和方法:朗讀法、導引法。

教學媒體:投影儀、錄音機。

教時:2課時

第一 課 時

一、導入。

不知道大家發覺沒有,這一單元其實都是寫小人物、低微身份的人的經歷、感受和事情。我這裏恰巧有一篇關於卑微事物或人的論述,大家聽一下。(朗讀文章。見附錄。)

任何一種卑微的事物,其韌性都是最強的。無論人、事物。如同小草、如同螞蟻,也如果卑微的你我他,還有“我”那平凡的父親……

二、整體感知。

1、個人的家鄉都有些獨特的風俗,那麼,本文中一個獨特的風俗或講究是什麼?

台階高,就意味着,屋主人的地位高。

2、換句話講,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造新屋,當然是為了改善居住條件,每個建築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説,父親對台階的要求,也就是對地位的要求。

(其實,這和第一問是一道題。只是,大多數同學都不能很好的運用聯想思維。)

這裏補充一下關於馬斯羅的理論:人的需要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聯繫本文,其實父親也是對尊重的要求。這是其畢生的奮鬥目標。

3、那麼父親是怎樣造起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的?

(或他都作了哪些準備工作?)

每天撿磚、瓦、鵝卵石等。往瓦罐裏塞角票等。

4、但奇怪的是,造新屋的過程寫的簡略,可造台階反而很詳細,這是為什麼?

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台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台階要詳寫。(這個問題,好學生可以回答出來。)

5、在父親心理,新台階的動工,就意味着“地位的提高”,我們平時遇到父母升職等事時,都是舉家歡慶的。那麼父親是怎樣慶賀的?(放了四顆大鞭炮)

6、但是,父親在放鞭炮時,他的神情是很有意思的。找出來,看看他有什麼特色?

(71頁)奮鬥了大半輩子。高高的台階就要砌起來,新屋就要完工,他心裏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一輩子低眉順眼、老實厚道,高興起來也與眾不同。一雙手放在哪裏都不是。

(這裏要找出不難。但是,我明白去中的道理,孩子可能閲歷淺,還不能很完善的回答出來。

7、在父親的努力下,新台階終於砌好了,可父親卻感到怎樣?為什麼?

不對勁。 台階底,意味着經濟地位地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8、其實,我認為這篇課文是可以刪除一部分的,大家認為是哪一部分?

(這個題很有迷惑性。本來哪一部分都不該刪除掉。但是,目的是為了讓他們找出其中必須存在的東西。也就是,這其中寫的精彩的部分。但是,還真有不少同學都找出了應該刪除的部分。但也有的聰明的孩子,説不應該刪除,並且説明了自己的理由。雖然不很全面,但都能談到一點或兩點關鍵的地方。)老屋的三級青石板的描寫。

9、你看都羅嗦了些什麼?

1)、來歷——體壯如牛,(與後面,閃了腰作對比。)

2)、粗糙——經濟條件差。

3)、我跳上跳下——我年幼,新屋蓋好,我“長成大人”,所用時間之長。

4)、腳板——終年辛勞;説明家庭的窮困。

10、你説這樣寫有必要嗎?為什麼?

當然。因為都與後面有着緊密的聯繫。並且都對後面的情節起對比或反襯的作用。

11、具體來理解兩個句子:

1)、“父親坐在綠蔭裏,……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表現父親怎樣的思想感情?為何不用心理描寫?

一方面,專注的望着別人家高高的台階,他羨慕、嚮往,他在謀劃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羨慕。

另一方面,第一人稱,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形寫神。

2)、父親回來時,為什麼一副

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

父親幹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穫,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幹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12、簡述一下了父親造屋的前因後果 。故事梗概述一下,父親造屋的前因後果。(故事梗概)他為此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13、那麼這樣做值嗎?

學生談自己的價值觀。

14、理解父親這個人物形象。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父親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新台階造好後,他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並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15、談談你心目中的父親。兩相比較,你有怎樣的感受。

第 二 課 時

一、從文章中聯繫實際感悟去中的真情。

二、完成課後習題。

三、拓展延伸。

板書設計:

台 階

李森祥

造 新 屋

非常要強 老實厚道 不甘人後

《台階》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瞭解父親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學習勞動人民勤勞、質樸、忠厚、善良而又有所追求的優秀品質。

2、體會本文圍繞“台階”命題立意,選材剪裁的好處。

3、學習本文平實、質樸、充滿深情厚意的語言。

二、教學設想:

1、本文是一篇自瀆課文,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精神,培養學生的獨立閲讀的能力。

2、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瞭解人物形象。

3、教學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任務: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1)教師講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2)學生體會故事的寓意:這個故事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征服大自然的美好願望,體現了勞動人民不畏困難,永不放棄追求的精神。

(3)《台階》中的父親在某種程度上與愚公的形象相似。

(板書課題——台階)

(4)本文是一篇小説,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有關小説的基礎知識。

2、學生快速的閲讀課文,注意解決下面兩個問題:

(1)注意下列詞語的形、音:門檻、煩躁、晌午、瞬間、尷尬、煙癮、黏性、涎水、微不足道、大庭廣眾。

(2)使用第三人稱説説本文的故事梗概:要區別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兩種不同的寫法。

舉例:某某家的老屋只有三級台階,他眼看人家的台階高,受人尊重,決心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可是憑他的經濟條件,要造這樣的新屋得準備大半輩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憑自己一身力氣,幹他十年二十年,總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了大半輩子,一磚一瓦的撿,一角一角錢的攢,終於蓋起了新屋,砌上了九集台階,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

3、明確小説的結構:

小説的故事情節,一般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組成,本文是一篇結構完整的小説,根據這一點我們可以分析本文的結構:

(1)開端:父親覺得自己家的台階低,要造高台階的新屋。

(2)發展:父親開始了漫長的準備。

(3)高潮:終於造起了有九集台階的新屋。

(4)結局:新屋落成了,人也老了,身體也垮了。

第二課時:

(一)教學任務:理解人物形象;與《背影》比較分析。

(二)教學過程:

1、理解人物形象:

問題探究:

(1)父親為什麼總覺得我們家的台階低?從那些細節中我們可以看出父親對高台階的渴慕?表現出父親怎樣的性格?

(2)父親為了建造新屋以及台階作了哪些準備?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什麼?

(3)作新屋和造台階時父親是怎樣操勞的?劃出這些句子,體會父親的性格特徵。

(4)台階造好以後父親有哪些表現?可以看出他怎樣的心理?

(5)為什麼新台階造好了,父親反而感到處處不對勁?

小結主旨:本文敍述了父親建造高台階的過程,表現了父親為實現理想而不懈追求、堅韌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崇敬和憐憫。《台階》暗寓了中國一般農民人生的奮鬥過程。

2、寫作技巧探究。

(1)作者為什麼在老屋的三集青石台階上用了那麼多的筆墨?

(2)為什麼造新屋的主體工程寫的簡略,造台階反而寫的詳細?

(3)文章較詳細的寫了父親的腳板的泥沙以及洗腳一節,似乎與文章的中心無關,可以刪除嗎?

小結:本文選材精當,詳略有致。凡是與台階有關的內容不惜筆墨,盡情揮灑,而與台階無關的則惜墨如金,有的點到為止。

3、比較分析:

《背影》抓住“背影”命題立意,組織材料;《台階》圍繞“台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請分別説説這樣寫的好處在哪裏?(學生自由發言,言之成理即可)

小結:這兩篇文章所寫的事情,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但是作者卻能挖掘深邃的內涵來。所以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要留心身邊發生的事情,體會意藴,從中受到教益。

《台階》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情節,體會作者 的感情。

2、 理解父親形象的特點,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3、 培養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

學習重點:

在掌握小説內容的過程中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品質;寫自己父親的一個側面。

學習難點:感受文中“父親”要強、謙卑的性格和勤勞的品質。

學習過程:

一、導入。

不知道大家 發覺沒有,這一單元其實都是寫小人物、低微身份的人的經歷、感受和事情。我這裏恰巧有一篇關於卑微事物或人的論述,大家聽一下。任何一種卑微的事物,其韌性都是最強的。無論人、事物。如同小草、如同螞蟻,也如果卑微的你我他,還有“我”那平凡的父親……

二.預習 自學

1、讀熟課文,劃出詞語,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凹( ) 凼( ) 門檻( ) 涎( )水 揩( )

黏( )性 尷尬( ) 撬( ) 煩躁( ) 硌( )

你認為自己需要掌握的其他字音、字形:__________ ______ __

2、理解重要詞語的含義:

尷尬:

微不足道:

大庭廣眾:

三.學習研討

1、精讀美文,合作探究:

⑴ 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在家鄉,“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的高”。“我”家的台階只有三級,容易進水,也表明在家鄉沒有地位,被人看不起。“父親”渴望自己的家在鄉里有地位,所以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這裏補充一下關於馬斯羅的理 論:人的需要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

⑵ 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的(父親為了造台階,做了哪些事)?

每 天撿磚、瓦、鵝卵石等。往瓦罐裏塞角票編草鞋、踏黃泥等。

(3)、在父親心理,新台階的動工,就意味着“地位的提高”,我們平時遇到父母升職等事時,都是舉家歡慶的。那麼父親是怎樣慶賀的?

放了四顆大鞭炮。

(4)、但是,父親在放鞭炮時,他的神情是很有意思的。找出來,看看他有什麼特色?

71頁。奮鬥了大半輩子。高高的台階就要砌起來,新屋 就要完工,他心裏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一輩子低眉順眼、老實厚道,高興起來也與眾不同。一雙手放在哪裏都不是。

(這裏要找出不難。但是,我明白其中的道理,孩子可能閲歷淺,還不能很完善的回答出來。

(5)、在父親的努力下, 新屋造好了,可父親卻感到怎樣?為什麼?

感到不自在,不對勁。台階底,意味着經濟地位地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6)、你認為父親這樣做值嗎?

學生談自己的價值觀。

2、具體來理解兩個句子:

1)、“父親坐在綠蔭裏,……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表現父親怎樣的思想感情?為何 不用心理描寫?

一方面,專注的望着別人家高高的台階,他羨慕、嚮往 , 他在謀劃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階的 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羨慕。

另一方面,第一人稱,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形寫神。

2) 、父親回來時,為什 麼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

父親幹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穫,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幹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

3、父親的形象(你認為這是一個怎樣的父親)?

⑷“父親”是一位很要強、勤勞而又謙卑的父親。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父親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新台階造好後,他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並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四、小結:

父親的故事是無聲的,他用自己的行動默默地教育着我們。父親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以至於我們不願向他人談起;父親的一生可能是清貧的,以至於我們無法在別人面前炫耀。可在我們跌倒時,父親教會我們怎樣站立;在我們遇到困難時,鼓勵我們勇敢的去面對。所以父親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讓我們在以後的生活中去關注我們平凡的父親,也關注那些與父親一樣平凡的人們。

五、佈置作業 ,實踐演練。

文中“父親”是一位要強、勤勞而又謙卑的父親,他和我們許許多 多的父親一樣,向着美好的生活不斷的追求着,他堅韌頑強的品質怎能不讓我們感動?他怎能不使我們想起家裏的父親?現在就讓我們提起筆來,也來 寫寫我們自己的父親吧!(100字左右)

《台階》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理解、積累“尷尬、煩躁、微缺乏道、大庭廣眾”等詞語。

⑵ 掌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和意藴。

2、能力目標:

⑴ 掌握課文的敍述角度,體悟作品兼有敬重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

⑵ 學習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故事內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閲讀方法。

⑶ 理解課文圍繞“台階”組織資料,佈置詳略的寫法。

3、德育目標:

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守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

【教學重點】

掌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藴和組織資料的詳略佈置。

【教學方法】

1、複述法:

本文以農民的兒子作為故事敍述者,圍繞“台階”命題立意,鮮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在情節的發展變化中完成的。通過認真閲讀,複述故事情節,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其意藴。

2、研討探究法:

引導學生抓住全文的關鍵性語句,理清文章的思路,整體掌握課文。質疑研討,理解父親形象的深層意藴,感悟文章的主旨。

【教具準備】

多媒體 CAI 課件、打印好的講義資料、投影儀

【課時佈置】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引導學生抓關鍵性語句,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父親形象,領悟主旨。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背景音樂《愚公移山》)

透過朱自清先生飽含深意的《背影》,我們分明看到了困頓前行中的父輩的身影,今天學習的李森祥的《台階》將以小説的視角為我們展現父輩們實際的生活畫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誦讀感知,整體掌握

1、出示投影檢查學生的字詞預習情況:

1、注音:

凹凼(dàng)揩(kāi)黏(nián)

尷尬(gān gà)硌(gè)煩躁(zào)

2、釋義:

揩:擦、抹。

尷尬:神色、態度不自然。 煩躁:煩悶急躁。

微缺乏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大庭廣眾:人很多的公共場所。

2、學生通感全文,指名學生簡要講述故事情節。

教師提示閲讀要點:

⑴ 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⑵ 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的?

⑶ 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

學生依據閲讀提示,高效搜求相關的重要信息。教師針對學生的感知,補充,整理:

父親覺得自家的台階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願,也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父親體壯如牛,吃苦耐勞,他相信自身的力量,他下定決心,開始漫長的準備。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積銖累寸,終於建起了有九級台階的新屋,一輩子的心願得以實現,心頭的喜悦真是無法形容。父親為此付出的代價是繁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3、學生速讀全文,就課文內容提出疑難問題,分析評價和心得體會。

教師啟發、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對交流中不太準確的理解,一般不予糾正,留待深入理解課文時解決。

學生的感知可能有:

⑴ 小説以農民的兒子為故事敍述者,採用第一人稱的寫法。

⑵ 課文圍繞“台階”命題立意,佈置資料的詳略。“台階”是全文的焦點,顯豁突出。

⑶ 文中着力塑造了父親這一非常要強又老實厚道的農民形象。

⑷ 課文的關鍵句是“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對高台階新屋的追求,深層地説是對社會地位的追求,突出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⑸ 新台階砌好後放鞭時,父親喜悦的神情描寫是非常個性的,很有特色。

4、合作研討:

學生小組內研討以下問題,然後把討論的結果在全班交流。

⑴ 為什麼“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台階低”?

⑵ “新台階砌好了”,為什麼父親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了?

⑶ 作者為什麼在老屋的三級石板上用了那麼多筆墨?

⑷ “父親坐在綠陰裏,能看見他人家高高的台階,那裏栽着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這一處描寫表示父親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為什麼不作心理描寫?

⑸ 為什麼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簡略,造台階反而寫得詳細?父親放鞭炮時的神情有什麼特色?

⑹ 為什麼“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

⑺ 從父親苦幹大半輩子蓋起新屋,砌上了九級台階的生活經歷,你受到怎樣的啟示?你是如何看待父親這個人物形象的?

教師點撥、明確:

⑴ 因為台階是地位的標誌。人家高的有十幾級,自家台階只有三級,被人小看,“沒人説過他有地位,父親也從沒覺得自身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沒有地位,所以總覺得自家的台階低。

⑵ 台階低,意味着經濟地位低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⑶ 這篇小説題為“台階”,先在老屋的台階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第一,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寫出當年父親的力氣是多麼大,後面寫造新屋的時候託石板閃了腰,前後就形成對比。

第二,寫石板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更差。

第三,寫“我”在台階上跳來跳去,標明那時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長大成人了”,説明準備蓋房前後用了一二十年。寫小孩能連跳三級,可見台階之低。寫父親在台階的坐姿,又是寫台階之低。

第四,寫父親的腳板,寫出了父親終年辛勞的形象,也説明家庭的貧困。

⑷ 這篇小説是用第一人稱寫的,不允許寫他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形寫神。父親抽煙時專注地望着他人家高高的台階,他羨慕,他嚮往,他在謀畫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羨慕。

⑸ 文章的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台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台階則要詳寫。

《台階》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感情。

2、合作、討論、探究父親的形象,特別是其中的細節描寫。

3、讓學生聯繫實際,從文章中領悟父親的感情;教育學生去關心父母,仔細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教學重點:

理解父親這個人物形象,瞭解作者命題立意。

教學難點:

聯繫寫作背景,體會作者對於父親的情感和文章的寄託的思想。作者對父親的優秀品質表示敬仰和讚歎;對父親身上的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表示同情;對改變農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有首歌是這樣唱的:“人生 / 是一級一級的台階 / 許多人渴望 / 在台階上找到 / 自己的高度 / 父親是不是 / 也如此……”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篇講述父親的小説,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位父親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二、檢查預習字詞檢測

三、踏上台階,走進父親-----整體感知

1、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用文中句子回答

2、父親是怎樣造台階的`?

3、新屋、新台階造好後,父親怎麼樣了?

4、為什麼“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

三、凝望台階,感受父親------分析形象

1、組織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文章,並且把能表現父親性格與品質的句段圈點評註,以“我從________看出父親是一個______的農民”説一句話。

四、回首台階,探究父親------評價父親

1、父親為了台階付出了--------歲月、青春、健康等

2、你認為這樣值得嗎?從中體會作者淡淡的憂傷。

五、配樂誦讀

父親

我的父親,你喜歡坐在台階上遠望,你喜歡把那煙槍在青石板上敲得嘎嘎作響

我的父親啊,搖來搖去的柳樹枝總也搖不散你那專注的目光

我的父親,你那古銅色的臉,你那黃几几的腳板

我的父親啊,你把你的胸膛挺高一些吧

我的父親,你挺直的腰板為什麼擔不起一擔水,你倔強的頭顱為什麼埋在膝蓋裏

我的父親啊,你滿掛着的笑容為什麼在九級台階築起的鞭炮聲中尷尬

我的父親,我知道你的夢想三級的台階到了九級,我的父親啊,怎麼了——你老了我的父親,還有我呢。

六、課堂小結

從悽楚、辛酸中走來的父輩,可能他們的願望、追求,在兒子的眼裏,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堅韌不拔、拼命硬幹的生命因子,恰是撐託事業輝煌的砥柱。讓我們從心底祈願,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級台階的勞苦的父輩們能盡享這份收穫和喜悦,感謝父親!

七、板書設計

台 階

節儉 台階高、地位高

勤勞

謙卑

自尊

堅韌不拔 台階低 、地位低

《台階》教案 篇9

師:上課!

(班長喊“起立!”)

生:老師好!

師:哪位同學願意為大家充滿感情地朗讀一下大屏幕上的這幾行字?

生(舉手):我願意。

(老師示意其可以開始朗讀)

生(深情地):有這樣一位父親,他是如此的清貧,清貧得讓他的兒女不願在別人面前將他提起;他是如此的平凡,平凡得以致於讓我們無法從人羣中將他分辨出來;他是如此的卑微,他一生的追求在很多人看來卻是不值一提。

師:對,就是這樣一位父親,卻帶給我們很多深沉的感動。讓我們一起走進李森祥的小説《台階》,走近這位父親。

(老師書寫課題以及作者。)

師:同學們之前聽説過李森祥其人麼?(稍作停頓,看同學們的反應)知道、瞭解這位作家的同學確實不多,在浩瀚的文學長河裏,李森祥目前來説還是寂寂無名之士,可是同學們如果願意和我一起走進他的《台階》的世界中去,走近他筆下的父親,就能領略到一道獨特的風景,就能收穫一份別樣的感動,李森祥其人也會在你的心裏鮮活起來,而不再只是一個陌生、遙遠的名字。首先請大家看大屏幕上對李森祥先生的簡介。

大屏幕上出示以下內容:

李森祥,浙江衢州人,當代作家,現任浙江省嘉興市作協主席,浙江理工大學兼職教授。他有着豐富的農村生活經驗,也曾參軍入伍。其小説以農村、軍營兩大生活為主要題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動的普通人尤其是農民的質樸形象。代表作有小説《國小老師》、《抒情時代》、《傳世之鼓》等。

教師朗讀出以上內容,在讀的時候,強調“農村生活經驗”、“農民”這幾

個字眼。讀完後切換幻燈片到下一張,展示內容如下:

李森祥如是説:“鄉土永遠是我創作的源泉,也是我情感的源泉,任何時候,任何地點,我都不會忘記我來自農村,我有責任把中國農民最本真的情感表達出來。”

師:大家來齊聲朗讀一下李森祥先生的這句話,體味一下其中的情感。

(學生齊讀)

師:李森祥從鄉土走來,對農村、農民有着特殊深厚的情感,通過學習《台階》,我想同學們應該能夠給李森祥先生一個公允的評定,説一説他是否將中國農民最本真的情感表達了出來。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到第八課《台階》。

(同學們將課本翻到第八課)

師:請同學們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快速默讀全文,並依據大屏幕上出示的閲讀提示嘗試複述小説的故事情節,理清脈絡。

大屏幕上的提示如下:

(1)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2)父親是怎樣造起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

師:那位同學願意將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嘗試用簡潔的語言複述一下這篇小説的情節?

生:這篇小説寫了一個父親,他造台階。

師:嗯,抓住了這篇小説的主人公是父親,核心事件是“造台階”,不錯,不過似乎有些關鍵情節沒有概括進去,顯得不夠完整,哪位同學能依據閲讀提示再進行一些補充呢?

生:父親覺得自己家的台階低,就立志要建起高高的台階,經過多年的省吃儉用和艱苦奮鬥,終於建造起了嶄新的九級台階,父親十分高興。

師:補充得不錯,老師看到了同學們更多的智慧,只是老師對其中一點——父親十分高興——持懷疑態度,新台階建成後,父親內心確實有一種喜悦之情,只是這位同學似乎忽略了一點:父親身上發生了哪些變化?

生:我知道,在小説的結尾寫到“父親老了”,而且倒數第三自然段寫到父親的頭髮“灰白而失去了生機”,父親多了一份滄桑,父親蒼老了。

師:對!這位同學的目光很敏鋭,説得也很恰切。好,那我們現在一起來抓住小説的關鍵情節將這個故事完整、清晰地複述出來。

老師一邊和同學們一起説,一邊對同學們有疏漏的地方進行點撥和補充,複述如下:

父親覺得自家的台階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願,也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父親體壯如牛,吃苦耐勞,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下定決心,開始了漫長的準備。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積銖累寸,終於建起了有九級台階的新屋,一輩子的心願得以實現,心頭的喜悦無法形容。但是父親為此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師:整個小説寫的就是一個造台階的故事,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父親為何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是由於一時衝動麼?

生:因為“我們家的台階低”,這幾個字在第一個第六自然段都出現了,這應該就是原因。

師:僅僅因為台階低就一定要新造高台階麼?低就低了,無所謂啊,沒什麼關係啊。也不是台階低這個屋子就沒法居住了啊,何苦花那麼大力氣將台階建高呢?

生:是因為“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這一句話在第八自然段,這是他們那裏的習俗。

師:對,這句話道出了父親費盡心血造新台階的真正緣由。可以説,整個故事的發生和發展都和這一句有密切的關聯,這樣一句話我們稱之為全篇小説的“文眼”。 文眼是我國傳統的、獨有的關於寫作的術語,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昇華意境、涵蓋內容的關鍵性詞句。文眼往往能夠奠定的感情基調。那我們在理清了脈絡、把握了文眼之後,現在進入學習本篇小説的核心環節:品析人物形象,因為小説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核心的。本篇小説的主人公是誰?

生(齊聲回答):父親!

師:對,就是父親。接下來就是同學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各抒己見、各顯其能的時候了,細緻地閲讀文本,從小説中找一下,文中哪些情節最能表現父親的形象?不妨做這樣一個填空題:這是一位______的父親,填空後用文中具體的語句來支撐自己的觀點,完全可以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言之成理即是王道“,有思考後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同學們開始讀小説、思考,漸漸地教室裏有了討論甚至爭論的聲音,老師走下講台,可以聆聽一些同學的觀點,適時地進行鼓勵,也可以參與到某一組中去,巧妙地進行點撥和補充。

師:好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四五分鐘,同學們的討論很熱烈,老師剛才也聽到了一些精彩的觀點,希望同學們能勇敢地將自己的觀點講給大家聽一聽,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能讓我們修正自己的同時啟示他人。誰先説一説?

生:這是一位勤勞的父親。因為第十一自然段寫到父親“一年中他七個月種田,四個月去山裏砍柴,半個月在大溪灘上揀屋基卵石,剩下半個月用來過年、編草鞋”,他一年到頭幾乎沒有閒過,都是在幹活,為了蓋新房子、新台階而努力。

師:確實,這些都表明了這是一位勤勞的父親,除了這一個自然段,從第十二自然段到第十六自然段都是在寫父親付出的艱辛勞動,這是一個特別能幹的農民的形象。我們由此可以提煉出一個詞語“勤勞能幹”,可是這樣是不夠的,我們是不是可以從中挖掘出父親更深的精神內涵?文中有一句寫父親為了攢夠蓋新台階的錢,“塞角票的瓦罐滿了幾次”,是一分一分地攢錢啊,這樣的一位父親讓我們不由得聯想起古代一位很有名氣的老人?想起來了麼?

生:愚公。父親就像移山的愚公一樣有一種堅持不懈的偉大精神。

師:對,父親作為一個樸實的農民,他勤勞能幹,這一點我們能很容易領會到,可是想得更深入一點就會發現父親已經超越了這些,更有一種堅忍不拔的氣概和堅持不懈的精神。父親的錢來得很不容易,是一分一釐積攢起來的,一種內在的精神支撐是難以堅持到底的。

生:父親是一個很要強的農民。第十三自然段寫到父親一邊抽煙,一邊用很專注的目光看別人家高高的台階。他着實羨慕別人家的高台階,這時候應該是在心裏暗下決心:將來的某一天,我也一定要建起一座這樣的高台階,甚至比你們的還高。父親很有志氣。

師:不錯,這是一個很要強的父親。除了這一處,在別的地方也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這一點。同學們能找到麼?

生:第一自然段: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台階低。還有第六自然段:我們家的台階低!父親又像是對我,又像是自言自語地感歎。這句話他不知説了多少遍。

師:對,從這些語句都可以看出台階在父親的心目中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為在當地,台階高低和屋主人地位的高低有不可分割的聯繫,所以父親想要通過修高台階來提高自己的地位,這樣説來,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位怎樣的父親?

生:渴望得到別人尊重的父親。

師:我們將“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換成一個能夠表述人物性格的詞語,應該是什麼?

生:自尊心強。

師:好,這樣説是比較貼切的。我們在對人物形象進行概括的時候,要使得自己的用詞專業、精準,比較凝練。同學們還有別的發現麼?

生:我覺得這是一個自卑的父親。

師:你能説説自己的依據麼?

生:第二十七自然段寫到父親因為坐在高高的台階上很不自在,竟然在回答別人一句日常問話的時候出錯了,於是就一級一級地往下挪。建好了台階,本來應該揚眉吐氣,高高興興地坐在高高的台階上,父親因為自卑竟然不能享受那一份“榮耀”。

師:有道理。家裏台階原來很低,被人看不起,父親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自卑心理,台階高了,一下子難以消除這種根深蒂固的心理,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只是我想,“自卑”這個詞語是個貶義色彩比較濃厚的一個詞語,我們對這樣一位父親似乎不是很忍心用“自卑”來形容吧,有沒有一個更恰切的詞語既傳達出我們要表達的意思,又能表示出對這樣一位父親的理解和尊重呢?

生:謙虛。

師:將“謙虛”和“自卑”組合起來怎樣?(隨即將“謙卑”這個詞語進行板書)也許大家以前沒有見過這個詞,今天就讓我們記住它。這個詞語的意思簡單來講就是:謙虛,不自高自大,實際上它包含的意義很豐富,也很微妙,説它糅合了“謙虛”和“自卑”也許更合適。感興趣的同學在課下多查一些資料,讓自己的理解更深入一些。小説中有沒有別的段落也表現了父親謙卑這一特點?

生:第二十一自然段。這一段為了慶賀家裏蓋新房,放鞭炮,父親“兩手沒處放似的,抄着不是,貼在胯骨上也不是”,這些描寫很細膩,表現了父親的謙卑心理。

師:找得很準確。這一段確實也很典型。同學們來齊讀一下,加深對父親的理解和體會。

(師生齊讀)

師:本來應該將胸脯挺得高高的,父親卻反倒極其不自在了,父親謙卑的特點明晰地展現了出來。到現在為止,我們對父親形象的探究已經較為充分了,老師很欣慰能聽到同學們這麼多真知灼見。哪位同學能將剛才討論的內容進行彙總和進一步提煉,總結一下這是一位怎樣的父親?

生:這是一位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愚公移山的精神的父親,還是一位謙卑的父親。

老師:嗯,提煉出了父親兩個性格特點,有哪位同學還有補充?

生:應該再加上“要強”和“淳樸、善良”這兩點,另外我想更加具體、全面地説一説這位父親的形象。

師:好,那你説説你的想法。

生:從立志造台階這一點我們看出了這是一位要強、有志氣的父親;從父親經過大半輩子的艱辛努力終於建起了九級新台階我們看出了這是一位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愚公移山的精神的父親;從父親建好台階卻不好意思做到台階上去我們看到了一位謙卑、善良、樸實的父親。總而言之,這是一位值得我們尊敬的父親。

(全班同學熱烈地鼓掌)

師:這位同學説得很好,大家的掌聲也給予了他足夠的肯定。同學們就是應該這樣,要在學習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總結、概括能力。現在大家看黑板。

(教師以大括號的形式板書父親形象:要強、有志氣;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愚公移山的精神;謙卑、善良、樸實)

師:從父親立志造台階,經過漫長的準備為造台階積攢財富,我們讀出了一個偉大的父親,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己塑造的“父親”形象有一種崇敬之情(板書:崇敬),可是細細讀來,崇敬這種情感並沒有貫穿本篇小説的始終,有沒有哪位同學慧眼看出了小説的另一層感情色彩?

生:在的後半部分,也就是台階之後的段落:26——32自然段,我讀出了悲傷。覺得這位父親很可憐。

師:對,我們在這些段落讀出了另外一種情感,這種情感表達得很含蓄,卻又是那麼清晰地敲打着我們的心,讓我們來齊讀一下這些段落,體味一下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

(師生齊讀)

師:哪位同學能用一兩個詞語説一説,從這些段落中你體會到了作者對筆下的父親形象懷着一種怎樣的情感?簡單闡釋一下自己的理由。

生:同情。父親為了建新台階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腰不行了,連水都挑不了了。

師:似乎是這樣的。

生:憐憫。結尾的“父親老了”讓人感覺很淒涼,父親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了,他成為了一個蒼老衰頹的老頭,讓人心生憐憫。

師:這兩名同學説的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且他倆要表達的意思也基本相同,“憐憫”和“同情”是一對近義詞,不過,大家有沒有想過,當我們用“同情”“憐憫”這樣的詞語的時候,表明自己和“同情”、“憐憫”的對象處於不平等的地位上,這裏也許換成“悲憫”更合適,“悲”:指慈悲,對人間的苦難自己彷彿也一一遭受,憫:與同情相近,但是這裏的同情不是可憐,指對人間處於苦難中的人並不是輕視甚至可憐,折射出一種博大的愛。後半部分處處流露這種悲憫之情,悲憫父親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只為了造一座有九級台階的新屋,悲憫台階造好了,父親卻花白了頭髮,卻連一桶水都挑不了了。

師:有人認為父親這麼做一點都不值得,甚至認為這樣做表明了父親是一個愛慕虛榮、可悲的人,你認同這種觀點麼?你怎樣看待父親的一生?

生:他就是愛慕虛榮,沒必要一定要通過修高台階來提高自家的地位,可以通過別的方式。

師:那你能否説一説比修台階更好的方式具體是什麼?

生:……

師:在那樣的一個大環境中,父親作為一個普通的農民似乎並無別的更好的選擇。要想提高自己家的地位,就必須首先改變台階的高度,將台階修得更高、更氣派。這讓我想到了我們村修房子的情況。每家蓋新房都是努力將房頂的高度建到與周圍鄰居家的持平或者更高一些,由於一家家都競相修高,我們村的房子單層的高度是城市房子層高的將近兩倍。這種現象和我們家鄉的風俗——房子低於周圍人家的,家中的運氣就會走下坡路——有內在的密切的聯繫。大家知道紫禁城麼?

生:知道,就是故宮,故宮裏面的建築都很雄偉。

師:建築物無論大小,都具有人文性。大而至於紫禁城,處處顯示着皇權的至高無上,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紫禁城中一座很重要的建築“太和殿”採用的是“九開間”的形式,為何呢?對,“九五至尊”,這象徵着皇帝擁有最高的威嚴;小而至於民居建築,“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想將台階修得更高就是對地位的要求,對地位的要求就是對尊重的要求。這讓人想起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略講並點明尊重的要求是較高層次的需求。如果我們批評父親:可以通過別的方式去獲取尊重,幹嗎一定要“不自量力”地修台階?其實我們如此説是在苛責父親。

生:老師,我明白了,也就是説父親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他又處在那種特定的文化環境裏,很難灑脱到“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説去吧”。我們應該對父親多一份理解。

師:理解得比較透徹,就是這樣的。父親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一個普通人的內心如何能強大到以個人的力量抵擋世俗的力量?歷史上有這樣的人,但是數目很小,而極少數的敢於向世俗發起挑戰的人往往是改革家、是領袖人物,並由此而名垂青史。父親只是一位普通的農民,這樣的高度他達不到。所以我們説作者對筆下的父親懷着很深厚的情感,一層是敬重,另外一層是悲憫(隨即將這個詞進行板書)。“悲憫”的情感從何而來?父親為了建造有高台階的新屋竟然花費了大半輩子的時間,這是因為父親不夠能幹麼?同學們看第十五自然段,一擔柴值多少錢?父親打一天柴能掙多少錢?

生:一元一擔柴。父親起早貪黑打柴,一天只能賺一元五角。

師:父親其實是很能幹的,之所以攢錢如此艱辛,應該歸結於當時農村生產力的低下,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本篇小説在謳歌父親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創業的精神的同時,還有另外一層主旨:呼喚先進生產力的到來。希望不久的將來,在生產力的帶動下,像父親一樣的農民能夠由貧窮走向富裕,由謙卑走向自尊,由被輕視走向被尊重。

(稍作停頓,讓同學們品味、思考)

師:李森祥先生有沒有將中國農民最本真的情感表現出來?

生: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他塑造了這樣一個動人的父親的形象,讓我們銘刻在心。

師:説得真好!希望我們大家以後更用心地體察自己的父親,因為我們的父親身上也定有許多動人之處。今天的作業在大屏幕上,請大家認真記下來。

大屏幕展示作業:

1、《台階》中的詳略安排很有藝術性,請結合內容進行分析;

2、蒐集一些關於“建築的人文性”的文字、圖片資料;

3、預習《阿長與山海經》,寫好三項預習作業。

(學生記作業)

(下課鈴響起)

師:下課!

生:老師辛苦了!再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