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蘇州園林後的個人感想範文

來源:文萃谷 3.09W

蘇州園林體現的審美情趣,相信大家遊覽過後,其觀後感會寫的很優美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蘇州園林觀後感範文,以供參閲。

遊蘇州園林後的個人感想範文

  蘇州園林觀後感1

讀葉聖陶的《蘇州園林》讓我對它無限的嚮往。花草樹木的映襯、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都讓我感到迷戀。

蘇州園林講究完美,他像一幅山水畫一樣呈現在遊客的眼前。重巒疊嶂的假山、九曲迴轉的迴廊想畫幕一樣鋪開來。踏在幽深的迴廊上彷彿可以聽到古代詩人在雨打芭蕉駐立窗前低吟的讀書聲。"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就是這種意境吧。

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着眼在畫意。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一到春天我想那應該是花的海洋吧。紅樓夢裏的史湘雲醉卧海棠花應該只有在蘇州園林才能看到這樣的美景吧。"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蘇州園林的夏季應該像這樣一樣充滿生氣吧。

我國的建築,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麼樣,右邊也怎麼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對稱是一種美,而不對稱要營造登峯造極的美,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閲歷,胸中有邱壑。

蘇州園林是人間的仙境,過慣了喧鬧的城市生活的凡夫俗子可以到蘇州園林佔佔這裏的仙氣。

  蘇州園林觀後感2

在拜讀完完金學智老師的佳作之後,就不自覺的回想起這首詩,姑蘇的景緻和人文,被無數才子化作纏綿悱惻的詩詞,流傳在兩千五百年前的歷史之中。

而蘇州城內的園林,就是畫龍點睛的一筆。

金學智老師的書大致分為八個版塊,分別是建築構成,山水構成,花木構成和關於意境的清新樸素,曲折幽深,透漏空靈,秀婉輕柔還有餓綜藝大觀。

蘇州園林在中華土地乃至於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不僅僅是華夏子孫的驕傲,更是世界的瑰寶,其中比較著名的幾個在書中也有詳細的介紹,例如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退思園,留園等等。

如果説,蘇州的園林是塊美玉,那麼這些細節和金學智老師就是匠人,他的文筆滲透了姑蘇的情懷,化作了玲瓏剔透的一座城。

整本書從宏觀到微觀,從寫實到寫意,不僅帶我們領略了大體的氣概,就連雕刻在石面上的花木獸禽都一一在目。

要説蘇州園林的最大的特色啊,並不只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景,而真正引人入勝的更在於它的"花木寓意,疊石寄情。"

例如拙政園,她被譽為"中國園林之母"可見其造詣之深,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拙政園的後池種滿了荷花,一到三伏的盛夏,接天的蓮葉無窮碧,映日的荷花也別樣紅。荷花的品性高潔,花木中它的寓意最高,正如園主人的性情,不好官場榮華富貴,也不鞠躬於車馬前,隱居之後留心於農事,造福於百姓,這何嘗不是荷花寓樹人。

我最中意的園林在蘇州一個叫木瀆的小鎮上,它並不出名,那裏沒有人山人海的遊客,倒也落得清閒,它有個很美的名字,叫做虹飲山房。它的建築風格相較於拙政園顯得親切了許多,就像一幅水墨丹青,落到人間,滿懷柔情的展開畫軸,成了人們口中傳唱的歌謠,就等你邁入其中,聽樹下的女子彈琵琶,拂手抬袖間,蘇州的評彈和着吳儂軟語迴響在她的一顰一笑間,這蘇城的風華和婉約早就揉進了你的眼簾內,叫人怎麼能不如痴如醉。

蘇州的園林比不上紫禁城的大好河山,也敵不過長安洛陽那富貴花開的繁華,卻能寄你一份求之不得的奇緣。

姑蘇總有下不完的細雨連綿,唱不盡的才子佳人,這一切的一切,請你好好的看。

  蘇州園林觀後感3

蘇州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名城,山水秀麗,古典園林娥娜多姿,享有“中國十大風景名勝” 之一的美稱,1997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蘇州園林是中國私家園林史的一個縮影。以小巧、自由、精緻、淡雅、寫意山水見長。在佈局、結構、風格上都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中拙政園、留園、環秀山莊、網師園更是蘇州園林藝術的典型代表,體現了我國古代高超的建築水平和高度的居住文明,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

虎丘古蹟很多,傳説豐富,集林泉之致,丘豁之韻,堪稱“吳中第一名勝”。虎丘的著名景觀有:斷樑殿、試劍石、枕頭石、真娘墓、千人石、劍池、天下第三泉、孫武亭、望蘇台等。風景幽奇,風光如畫,尤其是虎丘塔,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據説這座這座聳立於虎丘的山巔的千年古塔,已成為古城蘇州的'標誌。虎丘很大,由於沒有導遊我玩的稀裏糊塗的,不過還是很盡興!

第二個去的園林是留園,留園位於蘇州閶門外,原是明嘉靖年間太僕寺卿徐泰時的東園。園巾假山為疊石名家周秉忠(時臣)所作。清嘉慶年間,劉恕以故園改築,名寒碧山莊,又稱劉園。園中聚太湖石十二峯,蔚為奇觀。咸寧年間,蘇州諸園頗多毀損,而此園獨存。光緒初年為盛康所得,修葺拓建,易名留園。現全園佔地約50畝,大致可分中、東、西、北叫個景區。其間以曲廊相連。迂迴連綿,達700餘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中部是原來寒碧山莊的基址.中闢廣池,西、北為山.東、南為建築。假山以土為主,疊以黃石,氣勢渾厚。山上古木參天,顯出一派山林森鬱的氣氛。山曲之間水澗蜿蜒,彷彿池水之源。池南涵碧山房、明瑟樓是故園的上體建築,樓閣如前艙。敞廳如中艙。形如畫舫。樓閣東側有綠蔭軒,小巧雅緻,臨水掛落與欄杆之間,湧出一幅山水畫卷。涵碧山房西側有爬山廊,隨山勢高下起伏,連接山頂聞木樨香軒。山上遍植桂花,每至秋日,香氣浮動,沁人心脾。此處山高氣爽,環顧四周,滿同景色盡收眼底。池中小蓬萊島浮現十碧波之上。池東濠濮亭、曲溪樓、西樓、清風池館掩映于山水林木之間,進退起伏.錯落有致。池北山石兀立,澗壑隱現,可亭亢于山岡之上,有凌空欲飛之勢。 東部重門疊户,庭院深深。院落之間以漏窗、門洞、廊廡溝通穿插,互相對比映襯,成為蘇州園林中院落空間最富變化的建築羣。土廳五峯仙館俗稱楠木廳,廳內裝修精美,陳設典雅。其西,有鶴所、石林小院、揖峯軒、還我讀書處等院落,竹石倚牆,芭蕉映窗,滿目詩情畫意。林泉耆碩之館為鴛鴦廳,中間以雕鏤剔透的圓洞落地罩分隔,廳內陳設古雅。廳北矗立着著名的留園三峯.冠雲峯居中,瑞雲峯、岫雲峯屏立左右。冠雲峯高6.5米,玲瓏剔透,相傳為宋代花石綱遺物,系江南園林巾最高大的一塊湖石。峯石之前為浣雲沼,周圍建有冠雲樓、冠雲亭、冠雲台、佇雲庵等.均為賞石之所。西部以假山為主,土石相間,渾然天成。山上楓樹鬱然成林,盛夏綠廕庇口,深秋紅霞似錦。至樂亭、舒嘯亭隱現於林木之中。臀高望遠,可借西郊名勝之景。山左雲牆如游龍起伏。山前曲溪宛轉,流水淙淙。東麓有水閣“活潑潑地”.橫卧於溪澗之卜,令人有水流不盡之感。北部原有建築早已廢毀,現廣植竹、李、桃、杏,“又一村”等處建有葡萄、紫藤架。其餘之地闢為盆景園,花木繁盛,猶存田園之趣。留園以宜居宜遊的山水佈局,疏密有致的豐間劉比。獨具風采的石峯景觀,成為江南園林藝術的傑出典範。由於導遊風趣的講解,我對留園的印象還是滿深刻的

緊接着是我覺得最漂亮的園林——拙政園,拙政園,位於蘇州婁門內東北側。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前後,王獻臣用大宏寺的部分基地造園,用晉代潘岳《閒居賦》中“拙者之為政”句意為園名。現在的拙政園經過多次修建,面積約為62畝,分為東區(原“歸田園居”)、中區(原“拙政園”)、西區(原“補園”)三部分。1961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區的面積約31畝,現有的景物大多為新建。園的入口設在南端,經門廊、前院,過蘭雪堂,即進入園內。東側為面積曠闊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構亭,四周縈繞流水,岸柳低垂,間以石磯、立峯,臨水建有水榭、曲橋。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楓楊成林,林西為秫香館(茶室)。再西有一道依牆的復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門數處與中區相通。中區為全園精華之所在,面積約為18.5畝,其中水面佔1/3。水面有分有聚,臨水建有形體各不相同,位置參差錯落的樓台亭榭多處。主廳遠香堂為原園主宴飲賓客之所,四面長窗通透,可還覽園中景色;廳北有臨池平台,隔水可欣賞島山和遠處亭榭;南側為小潭、曲橋和黃石假山;西循曲廊,接小滄浪廊橋和水院;東經圓洞門入枇杷園,園中以軒廊小院數區自成天地,外繞波形雲牆和復廊,內植枇杷、海棠、芭蕉、竹等花木,建築處理和庭院佈置都很雅緻精巧。西區面積約為12.5畝,有曲折水面和中區大池相接。建築以南側的鴛鴦廳為最大,方形平面帶四耳室,廳內以隔扇和掛落劃分為南北兩部,南部稱“十八曼佗羅花館”北部名“三十六鴛鴦館”,夏日用以觀看北池中的荷蕖水禽,冬季則可欣賞南院的假山、茶花。池北有扇面亭——“與誰同坐軒”,造型小巧玲瓏。東北為倒影樓,同東南隅的宜兩亭互為對景。在這個園林裏我們留下的笑容最多,拍了很多照片,擁有了美好回憶!

最後一個是最小的滄浪亭,滄浪亭,地處城南三元坊。在現存蘇州園林中,歷史最為悠久。全園佈局,自然和諧,堪稱構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列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此園數易其主,歷經滄桑,但多是建物的傾毀修復,而園中假山,園外池水,大多保持舊觀。全園景色簡潔古樸,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勝,而以自然為美。所謂自然,一是不矯揉造作,不亡加雕飾,不露斧鑿痕跡;二是表現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風景。滄浪亭園外景色因水而起,園門北向而開,前有一道石橋,一灣池水由西向東,環園南去清晨夕暮,煙水瀰漫,極富山島水鄉詩意。而園內佈局以山為主,入門即見黃石為主,土石相間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機勃勃,翠竹搖影於其間,藤蔓垂掛於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築亦大多環山,並以長廊相接。但山無水則缺媚,水無山則少剛,遂沿池築一復廊,蜿蜒曲折,既將臨池而建的亭榭連成一片,不使孤單,又可通過復廊上一百餘圖案各異的漏窗兩面觀景,使園外之水與園內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為一體,此可謂借景的典範。園內還有五百名賢祠,壁上嵌有五百餘人像石刻,運刀細膩,頗值觀賞。滄浪亭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太小了,感覺沒什麼意思!

結束了一天的遊覽,很是敬佩古人貴族對生活的享受,留下了這麼多美好的事物,當然不僅僅是美麗的景色,還是一門學問,什麼借景,框景,隔景,很有講究,除了感歎就是感慨了,這不是世界文化遺產還有什麼能成為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