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海鷗喬納森》有感

來源:文萃谷 2.98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海鷗喬納森》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海鷗喬納森》有感

《海鷗喬納森》作者理查德·巴赫,美國人、詩人、飛行員,本書出版於1970年,此時正值嬉皮士運動,本書的思想恰迎合了這一潮流。

海鷗喬納森從小與眾不同,當別人早上忙於爭搶漁夫捕魚時灑下的麪包碎吸引而來的魚時,他正忙於練習飛翔。他不明白海鷗為什麼不可以低空滑翔,因此每天都練習減速,想發現其中的規律。

他熱愛飛翔勝過一切,但他的舉動沒人理解。父母勸説他要跟隨主流,喬納森卻堅持自己的觀念,每天不間斷地練習,並發現高速飛翔時之所以保持不了平衡是由於翅膀的振動,只要靜止不動就能平穩。隨後,他發現翅膀不動俯衝時就改變不了飛行方向,並在一次練習時不小心衝到海里去了,生命受到了嚴重的損傷,但他並不氣餒。

一次在回家的途中喬納森發現到把翅膀變小就能方便操作,於是飛翔的速度大大提高了,後來又領悟到控制羽毛可以改變方向。但有次練習時他衝進了鷗羣差點造成事故,遭到鷗羣的嫉妒,被放逐出去。

一個鷗羣追求的是穩定和繁衍,而喬納森的做法與觀念在鷗羣裏是一種異類,他積極努力地探索和追求生命的`意義並不斷挑戰自己,跟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的鷗羣是那麼地格格不入。

放逐後喬納森的飛翔技藝更精湛,發現了無聊、害怕、憤怒才是生活的大敵,並在一次飛翔的途中遇到了海鷗的精英,找到了另一個高層次的世界。但新的地方並不是真正的天堂,也存在侷限。

真正的天堂是什麼?長老“去昂”一個即將觸摸到天堂的海鷗説:“天堂不是一個地點,也不是一段時間,天堂是完美的狀態。”“完美的狀態”就是隨心所欲,追求什麼都能成功,突破時空的限制。達到“完美的狀態”首先要認識自己的侷限,接着要忘記自己侷限,這需要無畏的勇氣去學習。

後來喬納森終於突破了這個層次,因想念故鄉,想幫助跟他具有同樣想法的人,他回到了地球。

喬納森遇到了他的第一個學生,福來奇·林德,像是看到了以前的自己,他耐心教導,隨後又收了六個學生。

在學生們的飛翔技藝達到要領後,喬納森想回到鷗羣去教導其他海鷗,但學生們認為放逐了的海鷗是不能回去的,一萬年如此從沒破例。喬納森認為海鷗是自由的,不能被習俗所束縛,他回到了鷗羣,回來時精湛的飛翔技藝震驚了整個鷗羣。

萬年來的保守,鷗羣並沒有接納喬納森,甚至在喬納森的學生福來奇學會了高層次的技巧後,鷗羣把他當做魔鬼還想殺死他,但喬納森並沒有氣餒,在離開地球后一直要求福來奇繼續教導鷗羣。後來,鷗羣中部分海鷗在旁邊偷偷學習,並最終影響了整個鷗羣。

整個故事字數很少,但傳達了一種精神,一種自我追求的精神。雖然我們的身體有許多侷限,但我們的心是自由的,不應該被自身稟賦、世俗的偏見所束縛,只要你嚮往,就應該勇敢去追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