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國小數學教案模板合集七篇

來源:文萃谷 1.06W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國小數學教案模板合集七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第1課時

【教學實錄】

教師:上課!

學生:起立,老師您好!

教師:小朋友們好,請坐!

教師:今天這節課呀,李老師邀請了一位小客人,大家想認識一下嗎?

學生:想。

教師:那給點掌聲,咱們歡迎歡迎。(學生鼓掌,教師出示課件)

(課件動畫中出現一位機器人)

機器人:小朋友,你們好,我是機器人。今天特意來和小朋友們交朋友的。你們有信心奪第一嗎?

學生:有。

教師:看來同學們今天是信心十足啊。都想得第一。現在,機器人就想考驗大家了。首先,請大家把桌面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

(學生開始擺東西,一會後,教師播放音樂示意學生坐端正)

(音樂停)

教師:第一、第三和第六小組的同學動作最快。(教師表揚該三組的學生)

教師:同學們都分得很好,誰能説一説你是怎樣分的`呀?

(學生舉手回答)

教師:來,你來説一説,你怎麼分的?

學生:他們都是一樣的。

教師:他們形狀都是一樣的,對嗎?誰再來説説?你來。

學生:我這個是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教師:正方體,她課前預習了,真棒啊,她都知道這個是正方體了。誰再來説一説?來,你來説一説。

學生:我是按圖形分類。

教師:哦,按照形狀相同的分,這些,圓圓的物體,對嗎?(教師拿着圓柱形的教具),好,請大家再把它輕輕地放進去。

教師:其實,這些形狀相同的物體,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想知道嗎?

學生:想。

教師:大家拿出數學書出來,翻到32頁,看一看,叫什麼名字。

學生: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板書)

教師:大家表現得真好,來,給自己鼓鼓掌。

(學生鼓掌)

教師:大家都能説出它的名字來了。但是我還是想考考你們,我舉起一個物體,請你們告訴我,它屬於哪一類,好嗎?

學生:好。

教師:(舉起一個長方體)這是?

學生:長方體。

教師:真棒。(舉起圓柱)這個。

學生:圓柱

教師:(舉起球)這個?

學生:球。

教師:(教師舉起正方體)這個。

學生:正方體。

教師:恩,剛剛是我舉起來,現在,我説一個物體,你們舉起來,好嗎?

學生:好。

教師:請大家舉一個長方體。

(學生動起來,找出長方體,並舉起來)(教師巡堂指導)

教師:好,放下,再來,請大家舉一個圓柱。

(學生動起來,找出圓柱,並舉起來)(教師巡堂指導)

教師:好,請大家舉正方體

(學生動起來,找出圓柱,並舉起來)(教師巡堂指導)

教師:好,放下。1、2、3(教師做出坐端正的動作,示意要學生坐端正)

學生:坐端正。

教師:好了,剛才我們已經舉一舉了,待會在小組裏面,請小組長出題目,我們再來舉一舉,好不好啊?

學生:好。

教師:小組活動。

(小組活動熱鬧地開展起來,學習氣氛濃厚,教師巡堂)

(教師播放音樂,示意學生安靜並坐端正)

教師:我剛才看了一下,每個小組的同學都積極地參與了活動,非常棒。同學們,我們現在能説出它們的名字了,老師這裏有它們的大頭貼,誰能對號入座,把它們貼上去呢?(教師舉起手,示意學生舉手回答)

(學生舉手)

教師:好,來,這位女同學。

(學生上黑板貼)

教師:讓我們來看看這位同學貼得對不對。(學生貼了正方體的圖片)請回。再請一個,誰來?

(學生舉手)

教師:好,你來。(學生貼長方體的圖片)

教師:還有很多照片呢,誰再來?來,你來。

(學生貼圓柱的圖片)

教師:還有一張照片,請那位男同學來。

(學生貼球的圖片)

教師:它們都貼對了嗎?

學生:貼對了。

教師:貼對了。好,剛剛我們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教師用手指着立體圖形的圖片,由學生説出它們的名字)。你們想跟它們交朋友嗎?

學生:想。

教師:好,請你們選擇一個做你們的好朋友,然後摸一摸,看一看,看看它們是張什麼樣,摸上去是什麼感覺。好,開始。

(學生活動起來,教師巡堂指導)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結合生活實際認識組合圖形,初步掌握用分解發和割補法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2、能綜合運用平面圖性積計算的知識,培養分析。綜合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拼一拼。找一找的過程,體會各種圖案之間的內在聯繫,知道生活中各種物體的組合規律。

2、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體驗生活中美麗圖案的組合規律,激發主動學習的興趣,培養審美觀念和熱愛學習數學的思想情。

教學重難點:

初步掌握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正確、靈活地把組合圖形轉化為所學過的基本圖形,並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鞏固基礎

1、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基本的平面圖形?

2、他們的面積計算公式分別是什麼?(請學生説一説)

3、計算下面各圖形的面積。(出示所學過的圖形)

師:這些單個的圖形稱之為簡單的基本圖形。

師:在我門的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表面是由這些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我們稱之為組合圖形。同學們,仔細觀擦一下我們的教室,看一看哪些地方有組合圖形。

二、閲讀質疑,自主探究

師:同學們,我們剛才觀察了教室內的組合圖形,在我們的課本上也有幾副美麗的圖案,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同學們閲讀課本。

2、同桌交流圖案的組成。

3、小組和作,拼一拼,講一講所拼圖形的組成。

4、用自己的話説一説什麼是組和圖形?

三、合作探究

1、出示例題4的圖。

師:這是一間房子側面牆的形狀,它是什麼圖形?怎樣求它的面積?先獨立想一想再小組交流。 提示。

(1)這個圖形有哪些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

(2)求它的面積就是求哪幾個圖形的面積?

(3)要求它們的面積需要什麼條件?

(4)教師給出條件,試求出它的面積。 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2、彙報結果。

(1)把組合圖形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分別算出它們的面積,再想加。

(2)把組合圖形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先算出一個梯形的面積,再乘以2。

(3)仔細閲讀課本,補充完整。

(4)引導學生,總結方法 。 教師:想一想我們剛才是怎樣求這個組和圖形的面積的? 你認為那種方法簡單呢?

總結:在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時,先把組合圖形分成易學過的簡單徒刑,然後分別求出他們的面積在相加。

四、練習鞏固

1、練習二十二第一、二題。

教師出示相關的'圖形,請同學説説她是由那幾種圖形組成的。 (學生獨立列式,並計算,教師巡迴指導並講解)

2、發放練習卡片給學生做一做。

説方法:長方形的面積—正方形的面積=陰影部分的面積請學生上黑板演示計算過程。 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練習,可見求組合圖形的面積可以用相加的方法,也可以用相減的方法。

3、你能用幾種方法計算下圖的面積。

五、課堂小結

1、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麼收穫?

2、教師總結:組合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應用廣泛。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多動腦筋,就會掌握方法。

板書設計:

組合圖形的面積

幾個簡單圖形組合而成

(根據已知條件相加或相減)

方法:分割法或添補法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的含義,並能正確口算有關0的除法。

2、初步理解並掌握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筆算。

(二)過程方法:

1、經歷探索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筆算除法的計算過程。

2、在對比中發現豎式的簡便寫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能主動思考、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學習習慣。

2、滲透學會關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的含義。

2、掌握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筆算除法的簡便寫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引入課題

1、口算:

48 + 0 0﹢25 32-0 0×9 3×0

2、出示:0÷5=?設置懸念

3、引入課題 板書:有0的除法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的含義

1、創設故事情境,激發興趣,引入主題

小朋友們,還記得上次李老師給你們講過豬八戒分西瓜的那個故事嗎?今天李老師再給你們講一個豬八戒分西瓜的故事,想聽嗎?

唐僧師徒4人去西天取經,途中酷暑難耐。走着走着,孫悟空看到了一片西瓜地,他買來了4個西瓜,準備分給大家吃,你們看(課件出示主題圖)。孫悟空説:“4個西瓜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吃1個。”豬八戒搶着説:“師兄,這樣分不好,你們去休息吧,我來分。”豬八戒把西瓜分成了很多小塊,他一邊分一邊嘗,嘴裏還不停地説:“真好吃!真好吃!”吃着吃着他就忘了分西瓜的事,一口氣把西瓜全吃光了,然後躺在地上睡着了。孫悟空和沙僧非常生氣,孫悟空氣憤地説:“啊?你全吃光了,我們3人怎麼分呀!”

小朋友們,你想對豬八戒説什麼嗎?(豬八戒你太貪吃了,你應該分給大家吃。我們要學會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有什麼好吃的或好玩的要學會與別人共同分享,不要只顧自己舒服而不管別人的感受。)

2、引導學生根據圖意,列出除法算式

小朋友們,孫悟空説把4個西瓜平均分給4個人,你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嗎?平均每人分到幾個西瓜?而實際上,這4個西瓜都被貪吃的豬八戒吃光了,這時還剩幾個西瓜?一個也不剩了我們用什麼來表示?把這0個西瓜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分到多少?誰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把0個西瓜平均分給3個人?那0

除以3等於多少呢?如果把0個西瓜平均分給48個人呢?誰會列式?等於幾呀?

3、引導學生髮現並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

請你認真觀察上邊的兩個除法算式(0÷3=0和0÷48=0),你發現了什麼?由此我們可以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為什麼要強調“不是0”呢?也就是説被除數可以是0,但除數不能是0,為什麼要規定除數不能是0?等明年你們讀到四年級就知道了,這個知識點在四年級下學期的數學書裏。

還記得課前的那道關於0的除法嗎?現在你知道0÷5等於多少了嗎?那0÷27呢?

(二)探索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1、創設活動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小朋友們,北京光明國小今年六一兒童節要舉行跳繩比賽,三(2)班的很多同學都想參加,他們正在舉行預賽呢,我們一起去看看(課件出示情境圖)。從這幅圖裏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怎樣才能知道他們誰跳得快?

2、引導學生探索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1)我們先算張明每分鐘跳多少下。怎樣列算式?你會算嗎?趕快拿出草稿紙試試看。誰願意到黑板上來算一算?怎樣才能知道你算的結果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課件動畫演示筆算過程)。

小朋友們,我們來看紅色框內的數有什麼特點?為什麼都是0?這一步能不能省略掉不寫呢?在筆算除法時,如果遇到被除數哪一位的數是0(而且前一位沒有餘數),就直接在這一位上商0。這種算法既簡便又節省時間。小朋友們,請你想一想:商十位上的.0可以不寫嗎?為什麼?

(2)剛才我們算出了張明每分鐘跳203下,接下來我們算李紅每分鐘跳多少下。怎樣列算式呢?你還會算嗎?趕快動手試試看。誰願意到黑板上來算一算?怎樣才能知道你算的結果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課件動畫演示筆算過程)。

小朋友們,請你想一想,紅色框內的數能省略不寫嗎?為什麼呀?你們真聰明,一學就會了。在筆算除法時,如果遇到被除數哪一位的數是0(而且前一位沒有餘數),就直接在這一位上商0。這種方法真的是太好了,希望你們在以後的學習在要經常用它好嗎?小朋友們,請你想一想:商個位上的0可以不寫嗎?為什麼?

3、引導學生觀察商的特點,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請你們仔細觀察,看看它們的商有什麼相同的地方?你們觀察得真仔細,他們的商都有0,一個是商的中間有0,一個是商的末尾有0,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板書: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 小朋友們,在筆算這種除法時要注意什麼呢?(課件出示 温馨提示:在筆算除法時,如果遇到被除數哪一位的數是0(而且前一位沒有餘數),就直接在這一位上商0。)

小朋友們,剛才我們分別算出了張明和李紅每分鐘跳繩的次數,下面我們來比一比,看看他們誰跳得快。

三、課堂回顧,總結提高

小朋友們,今天的新知識我們就學完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誰願意説給大家聽聽?

四、課堂練習,內化新知

小朋友們,你能運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去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嗎?李老師這兒有兩道練習題,敢不敢接受挑戰?

五、課後延伸,拓展應用

P30練習七第1、2、4題。

板書設計:

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

609÷3=203

720÷4=180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第六冊第9、11頁。

教學目標:

1、在辨認8個方向基礎上,學會看簡單平面的線路圖。並能用恰當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2、在對簡單物體的位置關係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在雙休日都喜歡和家長去什麼地方?用什麼方式去呢?

生:乘公交車。

師:每路公交車都有一定的`行車路線,我們在乘車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生:看車是不是經過我們要去的地方。

生:看車開的方向是不是和我們要去的方向一致。

生:看我們要坐幾站才下車……

師:大家提的這些都很有必要了解清楚。今天老師帶大家去泛洋嘉年華遊玩,可以乘坐幾路車?首先要學習如何認識路線。(出示課題:認識路線)

二、自主探索,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引入:師出示路線圖。

北 會展中心(嘉年華)

椰風寨

廈大

廈大西村

黃厝

廈大醫院 胡裏山 曾厝安國小 白石炮台

認識29路車的行車路線。

師:有了這張路線圖,你們一定能很快知道各個站點在學校的哪個方向,誰來説一説?

生:胡裏山站在學校的西面……

師:小朋友觀察真仔細,你能在小組內説一説29路車的行車路線嗎?

從廈大出發向 行駛……

先引導學生在組內説一説,再全班交流。

師:誰還能説一説你想從哪個站點出發到哪個站點的路線?

請幾個學生説一説自己的行車路線。

3、出示泛洋嘉年華的導遊圖。

4、師:我們乘坐29路車來到泛洋嘉年華,這裏的遊樂項目可真不少,誰來説一説有哪些遊樂項目?

5、你最喜歡哪個遊樂項目,它在遊樂園的什麼位置?請你在小組內説一説。

師問:奇遇木馬在奇趣謎宮的什麼方向?

動感電影在驚天動地的什麼方向?學生指名回答。

接下來由學生提問,學生指名回答。

6、小朋友真聰明,我這兒還有一個要求:我想從入口出發去玩驚天動地、奇趣謎宮、海盜船、奇遇木馬,再從出口回家,我應該先去哪兒,再去哪,請幫我安排一條路線吧。

a)同桌合作完成路線圖。

b)指名介紹路線圖。

c)集體評價。

三、鞏固練習:

1、自己閲讀課本第9頁,對書上提的問題,在小組內説一説,讓小組內同學評一評。

四、全課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學習了新的知識,説一説今天最感興趣的什麼?為什麼?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什麼是圓的周長。

2、理解並掌握圓周率的意義和近似值。

3、初步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4、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能力。

5、通過了解祖沖之在圓周率方面所作的貢獻,滲透愛國主義思想。

6、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對圓周率的認識。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直徑為5釐米、6釐米、7釐米的圓片各一個,有圓面的物體各一個,線,直尺,每組準備一隻計算器。

2、教師準備圖片。

【教學過程】

一、引課

(課件出示特克斯八卦城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哪嗎?

對,這就是我們伊犁美麗的特克斯縣的八卦城。它因八卦佈局而聞名,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八卦城,同學們有機會一定要去看一看。

今年夏天,老師有辛來到了這裏,照片上的就是八卦城中心廣場的太極壇,老師繞太極壇的第一外環走了一圈,要想知道老師走這一圈是多少米?你們知道是要求什麼嗎?

對,圓的周長,那麼究竟什麼是圓的周長,怎樣求圓的周長?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二、認識周長

1、請大家看,老師手裏有一個圓,你知道圓的周長是指哪一部分嗎?誰能給大家摸一摸(指名學生摸一摸)

師:摸的時候我們要注意確定一個點,從哪裏開始到哪裏結束。

2、那你們説説,什麼是圓的周長?(生:圓一週的長度是圓的周長)看他多勇敢,誰還能説一説

3、那你們想圓是由什麼線圍成的呢?(曲線)

師:那我們可以説圍成圓一週的曲線的長,就是圓的周長。

4、那誰有測量圓周長的方法?(繞線發,滾動法)

5、小組合作

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學具,現在請大家自己選擇方法來測量這些圓的周長,好嗎?

要求:

1)不管你用什麼樣的辦法,只要你能得到圓的周長就可以,請一律用釐米做單位。

2)每個小組還有一個小表格,請同學們將測量好的結果填寫在表格中的第一欄裏,只需要完成第一欄就可以,不用寫單位。

3)請同學們小組分工,合作完成(3分30秒)

6、我想問問大家,你們是怎樣得到圓的周長的?

誰願意到前面來給大家講一講,拿着你手裏的'圓

生1、用捲尺測量(直接用帶刻度的捲尺,繞圓一週進行測量)

生2、用繩子測量(通過測量繩子的長度,來得到圓的周長)

生3、直尺滾動(在圓上做一個標記,再在直尺上滾動一週,可以得到圓的周長)

7、小結:那剛才我們同學不論是用尺子去量,還是把圓放在尺子上滾動,你最後得到的都是什麼長度?(周長)這是一條什麼呢?(直線)最後得到的都是一條直線。但是我們一開始我們研究了圓的周長實際上是一條什麼的長?(曲線)説明我們可以把一條曲線化成一條直的線段來測量圓的周長(板書:化曲為直)在數學裏,我們把這種思想稱為化曲為直。

8、那是不是所有的圓,都能用我們剛才的方法來測量周長,想一想。

(生;非常大的和非常小的都不可以)

9、老師手中有一個繩,繩的一端有一個小球,當我揮動這個繩的時候,你想這個小球的運動軌跡會是一個什麼圖形?(圓)

其實,我們大家都做過這個實驗是不是?看好了!(轉動小球)

10、那我想問大家,剛才在空中旋轉的這個圓,能通過剛才我們的方法來測量它的周長嗎?(不能)

三、探究周長與直徑的關係

1、那看來我們剛才找到的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侷限。看來,我們也需要像研究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一樣,來找到一種做為普遍的一種公式,能夠直接計算圓的周長

2、那現在請大家想一個問題,圓的周長到底和什麼有關係?(半徑、直徑)

有説半徑,有説直徑,能説説你的理由嗎?(指名説一説)

同學們都覺得和半徑或直徑有關係。

3、課件:請同學們認真的看大屏

這是一個圓,閃動的是圓的直徑。仔細看(展開)這條線段是誰?(周長)

對,是這個直徑是1分米的圓的周長。

再看(展開直徑是0.8、0.6分米圓的周長)

4、通過剛才這3幅圖,你發現什麼了?(直徑越長,他的周長就越長)

那看來確實直徑可以決定圓的周長,是這樣嗎?

5、那現在請同學們繼續我們剛才的測量,剛才我們只得到了圓的周長,對嗎?現在就需要你再測量出手中這個圓的直徑,那麼你想找周長和直徑之間的什麼關係呢?(倍數)

6、為什麼找倍數關係?(因為正方形的周長是邊長的4倍)

你們同意嗎?那咱們現在就按照同學所説的來繼續剛才的活動,好嗎?當你用周長除以直徑時,一定要把結果除不盡的保留兩位小數。

(這個小組非常好,有人測量,有人記錄,有人計算,分工明確)

填完之後,互相説一説你發現了什麼。

7、展示一個小組的數據

1)其他組也計算出來了是吧,我們不再往黑板上寫了。

2)有沒有算出來和黑板上不一樣的?

3)是我們算錯了嗎?正方形的周長是邊長的四倍,可以得到一個整數的結果。(結果有誤差)

四、圓周率

1、那你們討論出周長和直徑的關係了嗎?(3倍多一些)

2、那是不是所有的圓的周長都是圓的直徑的3倍多呢?(看課件)

這是我們剛才得到的3個直徑不同的圓的周長,那我們看一看他們之間是不是也有剛才我們同學所説的這種關係

3、怎麼樣?看來我們同學們得到的結論是正確的。確實,每個圓的周長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板書)

4、那這3倍多一些説明什麼?(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確實有倍數關係)

5、我們説這3倍多一些就是固定不變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 來表示

6、老師這裏有一個關於圓周率的資料,請大家仔細的看,認真的聽。

通過剛才的資料你有什麼收穫?( 取3.14、無限不循環小數)

7、師:劉徽:也是研究出了圓周率的關係

祖沖之:這是祖沖之,你們知道嗎,1967年國際天文學家聯合會把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祖沖之環形山”,將小行星1888命名為“祖沖之星”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8、板書:圓周率用希臘字母 來表示,一般保留兩位小數(3.14)

那現在誰知道怎麼計算圓的周長?能得出什麼樣的公式?

字母公式:C=d

知道半徑怎麼求周長?C=2r

小結:這兩個公式都可以計算出圓的周長,那現在咱們要做一些有關的練習,你們願意做嗎?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生活中立體的圖形

2、動手製作立體圖形,感受立體圖形的形成過程

3、學會分類,能找出不同事物的共同點

課堂結構

欣賞——初步抽象——製作瞭解——介紹特點——自我分類——反思小結

教學過程

一、教師引言

同學們,看一看、想一想我們周圍的世界,你會發現我們的世界是由許許多多的圖形組成的,這些圖形美化了我們的生活。下面我們來欣賞一組這樣的圖片。

二、欣賞物體

天安門——金字塔——世貿大廈(9.11)——比薩斜塔——家庭組圖——杯子

三、立體圖形的抽象

1、我們剛才看到的這些物體有的雄偉壯觀,有的精巧別緻,但都是由基本的立體圖形(板書)組成。我們再來看一看它們包含哪些基本的立體圖形?。

2、天安門——三稜柱 金字塔——四稜錐 筆 筒——長方體

風 車——圓錐、圓柱 魔 方——正方體 足 球——球

3、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立體圖形,請同學們想一想,在生活還有哪些物體中像這些立體圖形?

生:金磚、冰激凌蛋桶、子彈頭、桌子…………

四、建立感性認識

1、過渡:我們剛才欣賞到的和同學們講到的的一些立體圖形,都是設計師精心設計製作的,今天我們也要當一回小小設計師,每個小組來製作的一個立體模型。

2、複習平面圖形。

3、製作立體圖形模型。

1)教師出示製作提綱

友情提示:

A.小組討論,你們喜歡製作哪個圖形,大概需要哪些材料?

B.先要觀察材料,要動手比一比、想一想,有一個整體的構想後,才能用膠帶粘。

C.製作模型時,要有分工,要有合作

D.製作完成以後,給你們的作品起個名字,並推薦一位同學向全班彙報作品的特點。]

2)小組討論第一個問題,組長上來選取材料,有的小組向老師的借模型進行參考,也有的`小組參考材料袋上的圖形。

生甲:長方體,因為只要把六個長方形用膠帶粘起來就行了?

生乙:我不希望第三個圖形(圓柱體),他上面是個圓,沒學過,不好做。

生丙:用一張紙卷一下不就行了。

生乙:沒有上面的圓,弄不好就扁了?

……

3)學生彙報,並把作品粘貼在小黑板上。

生甲:(正方體)我們做的立體圖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生乙:(三稜錐)我們做的立體圖形每個面都是三角形,我們給它起名字叫它穩定形,

師:為什麼?

生乙: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我們這個圖形所有的面都是三角形,所以它更加穩定。

生丙:(梯形壩)我們做的立體圖形特點是有兩個面都是梯形,其餘的面都是長方形。

生戊:(圓柱體)我們製作的圖形有點特別,更其他小組的不一樣。

師:你為什麼用特別這個詞語?

生戊:它上下用的是我們沒有學過的圓形,中間用的是長方形,把他捲起來了,不直了。

……

五、初步獨立自主地探索立體圖形的特徵

師:這些立體圖形,他們長的形狀不一樣,但它們有些地方還是有共同特點的,請你們根據共同特點,把他們分分類?

每人自己先在作業紙上分一分

然後小組同學討論一下,

最後向全班同學彙報,你們這組同學是怎樣想的?(兩至三組)40’

學生討論。

學生甲組:我們把(長方體)、(正方體)、(三稜柱)(五稜柱)(六稜柱)、(梯形壩)成為一組,因為它們上下都一樣大,(圓柱體)、(圓錐)、(球)成為一組,它們表面不是直的,是彎曲的。(三稜錐)、(稜錐)成為一組,因為它們有一頭是尖的。

學生乙:既然一頭是尖的(三稜錐)、(稜錐)成為一組,那麼(圓錐)也應該加入到這一組。

學生丙:同樣道理,(圓柱體)也是上下一樣大的,他也應該歸到到第一組去。

……

六、課堂總結

師:今天我們初步認識了這些立體圖形,製作了立體模型,給它們起了名字,它們在數學上科學的名稱到底叫什麼,它們還有哪些的奧祕,今後我們在課堂上還會繼續進一步研究與學習,如果同學們很有興趣,回家以後可以自己進行自學。

那麼,今天的每個同學的學習效果怎麼樣呢?請同學根據屏幕上的問題自己總結。

學習結果自我總結問題訓練單

1、本節課我學到了什麼?

2、本節課的學習主要採用了什麼方法?

3、這種方法可以在哪些時候用?

4、哪個同學的表現,你最喜歡?簡要説明。

5、你的哪些行為對別人有幫助?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設計説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統計表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整理和分析的過程,瞭解用畫圖的方法整理數據的優點。基於以上的安排,本節課作了如下設計:

1.利用知識的遷移,充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具有了統計意識,也形成了基本的統計數據的能力,利用知識的遷移,着眼於“引”,啟發學生去“探”,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等方式探究新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開放性思維。

2.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教學設計上,通過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完成用畫圖的方法整理數據的過程後,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分析,組織學生討論和交流。一方面讓學生從更高的角度認識用畫圖的方法整理數據和表示數據的優點,體會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繫和區別,進一步發展統計觀念;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根據數據整理的結果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觀念和知識上都得到提升。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猜一個謎語,好嗎?它和本節課的學習有關喲!

出示謎語:小小兩隻船,沒槳又沒帆。白天帶它到處走,黑夜停在牀跟前。

學生自主猜謎。

(如果沒有學生猜出,師公佈答案:鞋)

師:淘氣和同學們想開一家小小鞋店,應該怎樣進貨呢?我們一起來幫一幫他們吧!

(板書課題)

⊙探究新知

1.確定調查的內容。

選兩名同學到前面模擬開鞋店的情境,請同學們幫忙進貨。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一下,“進貨”需要調查哪些內容?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師巡視傾聽)

個體彙報:

預設

生1:應進一些款式新穎的鞋。

生2:應主要考慮鞋號的問題,應調查一下同學們都穿多大號碼的鞋。

生3:我也認為應根據同學們的鞋號去進貨。

2.以本班學生為例,對學生們的鞋號進行調查。

(1)小組討論調查方法。

(2)指名彙報。

(3)選兩名鞋店成員,一名調查女生鞋號,另一名調查男生鞋號。

(4)用表格記錄調查結果。

(5)學生彙報並展示調查結果。

師:看統計表,你發現了什麼?

預設

生1:男生鞋最大號碼是38號,最小號碼是33號;女生鞋最大號碼是37號,最小號碼是32號。

生2:穿34號鞋和35號鞋的人比較多。

生3:男生穿34號鞋的人最多,有7人;女生穿34號鞋的人最多,有8人。

小結:通過統計表我們發現穿34號鞋、35號鞋的同學居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