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第二回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1.73W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説。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西遊記第二回讀後感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西遊記第二回讀後感
  西遊記第二回讀後感(一)

驪山老母與觀音、普賢,文殊菩薩變成母女四人,意在試探四眾禪 心是否堅固,唯八戒禪心不堅被捆。

唐僧進雷音寺拜佛,和悟空、八戒、沙僧一被合在金鐃之內,揭諦上天請來星神,亢金龍用角沿鐃縫鑽入,救出悟空。悟空打碎金鐃,老妖忙用搭包將眾神盡皆裝入。夜半,悟空放去師-父,唱同弟與諸神。那妖追出,又裝去唐僧師徒與眾神。悟空走脱,去請武當山真武大帝來搭救。

真武派出的五龍、龜蛇及盱眙山小張太子和四大神將,盡妖魔裝入搭包。悟空正悽慘時,彌勒佛忽然降臨,稱那怪是自己司磬的黃眉童在

成精。悟空依彌勒計鑽入那怪腹內翻騰擺佈。彌勒將怪裝入袋內。

  西遊記第二回讀後感(二)

孫悟空:本領高強愛好自由疾惡如仇敢於鬥爭

豬八戒:憨厚純樸吃苦耐勞面對妖怪,從不屈服對事業缺乏堅定的信念遇到困難,就畏縮動搖愛佔小便宜嫉妒心強好搬弄是非貪財好色

沙和尚:憨厚純樸對師傅忠心耿耿誠實

唐三藏:信守宗教信條的佛教徒無原則的慈悲膽小弱偌有時誤信讒言,顛倒是非

主要情節:

《西遊記》由3部分組成.第一回至第七回,寫孫悟空的出身和大鬧天宮的故事;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寫取經的緣由.第十三至第一百回,寫孫悟空和豬八戒 沙和尚一起保護唐僧到西天取經,經歷八十一難,終於取回真經,得成"正果"

主要內容:孫悟空從菩提老祖那裏學來了長生之道,筋斗雲和七十二般變法,但因他驕傲,所以被老祖趕出洞外,回到花果山。

感受:孫悟空吃苦,聰明,所以學到了很多東西。但他卻很驕傲,所以 ,我們要學習他吃苦的精神,而對驕傲自大這方面,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孫悟空:本領高強愛好自由疾惡如仇敢於鬥爭

豬八戒:憨厚純樸吃苦耐勞面對妖怪,從不屈服對事業缺乏堅定的信念遇到困難,就畏縮動搖愛佔小便宜嫉妒心強好搬弄是非貪財好色

沙和尚:憨厚純樸對師傅忠心耿耿誠實

唐三藏:信守宗教信條的.佛教徒無原則的慈悲膽小弱偌有時誤信讒言,顛倒是非

主要情節:

《西遊記》由3部分組成.第一回至第七回,寫孫悟空的出身和大鬧天宮的故事;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寫取經的緣由.第十三至第一百回,寫孫悟空和豬八戒 沙和尚一起保護唐僧到西天取經,經歷八十一難,終於取回真經,得成"正果"。

  西遊記第二回讀後感(三)

本回開頭一段:“(悟空被收下後)次早,與眾師兄學言語禮貌,講經論道,習字焚香,每日如此。閒時即掃地鋤園,養花修樹,尋柴燃火,挑水運漿。凡所用之物,無一不備。在洞中不覺倏六七年。”

這段話,以往讀時不過匆匆掃過,這次細細回味,不覺頗有收穫。但看菩提祖師收下悟空後,並沒有立刻“授道”,而首先第一件,讓其學言語禮貌,學言語這倒不難理解,總要先做到順利溝通吧,而學禮貌,大而言之,可見古人學習先學做人,這從孔子提出的“六藝”中就可以看到;小而言之,這實際也是一種溝通,要想和人打交道,首先要有禮貌。可我們對於學生的教育卻越來越忽視這一點,別説有的學生之間有時候髒話連篇,就是對老師説話,少數學生也是絲毫沒有敬意,我就不止一次看到或者聽到學生對老師以惡劣的態度説話。可是平心而論,這種結果是誰造成的?一方面,由於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和大人“橫”慣了;另一方面,現在的社會和許多家長都不重視這些方面的教育,只要你成績好,讓我幹什麼,哪怕叫你親爹親媽都沒問題。但是到了將來走向社會,你就會發現,如果不懂“禮儀”,可謂寸步難行,又要通過無數次碰壁補上這一課。西方人就很重視這一點,吃西餐的種種禮儀可謂名目繁雜,而信徒們吃飯前的禱告,即使只是一種形式,日久天長,也必然會對人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接着往下看,悟空所做之事,除了講經論道這一正式功課外,還要習字、焚香,這兩件事,在我看來都是雅事,這還不算,接下來,還要做掃地、鋤草、燒火、挑水等園丁和雜役的工作。也就是説,“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而且一干就幹了六七年。也就是説,在正式學“道”之前,悟空幹了六七年“無謂”的工作。我不禁想到,如果菩提祖師收的是現在的學生,即使空有一肚子“道”,也教不出一個孫悟空。那麼,我們的教學工作,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不能急於求成,尤其是學差生,我們更要耐心輔導,有句俗語“慢工出細活”,教人亦如此。看起來悟空這六七年什麼也沒學到, 但實際上,他無時無刻不在學“道”。 所以,在七年後,悟空終能識得妙音,才得到真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