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周長教案

來源:文萃谷 1.4W

一、教學目標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周長教案

(一)知識與技能

結合實例認識周長,並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操作中感受、體驗、探索圖形的周長,感知周長的概念,發展空間觀念。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的。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感知周長的含義與探究周長的測量與計算方法,為後面學習計算幾何圖形的周長打下基礎,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從字面上來看,周長的概念似乎不難理解,但在學習面積之後,學生對周長和麪積兩個概念總是容易發生混淆。究其原因,還是對周長概念認識的不到位。周長的概念中有三個關鍵詞:封閉圖形、一週、長度。教學時我們通常將封閉圖形及一週的理解作為周長概念的重點,很容易把“長度”這個關鍵詞忽略掉。周長的本質就是“長度”,因此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建立起周長與長度的聯繫,逐步引領學生建構周長的概念。另外,初步感知周長概念時,要注意從一般性的角度引入,從任意圖形入手,避免學生產生只有長方形、正方形等規則圖形才有周長的思維定勢,這樣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長的概念。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充分觀察,體驗感知周長的概念。

教學難點:理解周長的概念,學會探索圖形周長的測量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理解周長

1.感知、理解“一週”。

(1)描一描。

①學生獨立描出樹葉的一週。

②彙報交流。

教師:誰願意來為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麼描的?請用筆指着,説清楚從哪裏開始到哪裏結束?

教師:看來,不管從哪裏開始,大家都是從一點出發,沿樹葉的邊線繞一圈,最後又回到這一點,這就是樹葉的一週。(板書:一週)

(2)找一找,摸一摸。

在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表面也像樹葉一樣有一週。

①請同學們用一根手指摸一摸鐘面的一週,再請同學們摸一摸課本封面的一週。

②同桌互向找身邊物體表面的一週。

【設計意圖】親身體驗描一描,初步建立“一週”的表象;到生活實際中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對“一週”的理解。

2.感知周長的概念。

(1)感知樹葉的周長.

教師:像這樣從一點開始沿着邊繞一圈再回到這兒,這一週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板書:長度、周長)

教師:如果從這個點開始(另選一個點),你還能指指嗎?

(2)感知圖形的周長。

①出示:

它們的周長應該是從哪兒到哪兒的長度?引導學生邊指邊説出月牙一週的長度是月牙的周長,三角形一週的長度是三角形的周長。

②學生找一找、説一説身邊物體表面的周長。教師巡視時要注意尋找不規則圖形周長的學生,彙報時要求學生邊指邊説。

③即時練習(教材第83頁例3)。

描一描,獨立在書中描出它們的周長。

教師:像這樣,首尾相連的圖形叫做“封閉圖形”。(板書:封閉圖形)

(3)完善周長的概念。

①出示:

教師:這個圖形有周長嗎?為什麼?

預設:從一點開始,沿着邊不能回到開始的這一點。

教師:看來,只有封閉圖形才有周長。誰能完整地説一説周長的概念?

預設: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②找一找,下面哪些圖形能找出它們的周長,哪些不能?

【設計意圖】結合實例,讓學生通過指一指、找一找、説一説、描一描等一系列體驗活動,使學生經歷豐富的感知過程,獲得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

3.進一步體會周長與長度的關係。

拿出課前準備的50釐米長的繩子快速圍成一個封閉圖形,並指一指你所圍成的封閉圖形的周長是從哪兒到哪兒的長度?再想一想它的周長是多少?

交流後小結:我們用的是同樣長的繩子,不管圍成什麼形狀,這一週的長度都是50釐米,它的周長就是這根繩子的長度。

【設計意圖】通過圍一圍、指一指、想一想等體驗活動,使學生深刻意識到圖形的周長就是繩子的總長度,周長的本質就是“長度”已經深深紮根於學生的頭腦之中。

(二)探究求周長的策略

我們已經認識了周長,要想知道下面圖形的周長是多長,怎麼辦?(測量)

1.小組合作要求。

(1)老師為大家準備了直尺、軟尺、繩子,請大家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測量出它們的周長。

(2)小組4人每人選擇1個圖形進行測量。請先獨立思考選擇什麼測量工具,有想法或者有困難的都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然後再動手。

2.動手測量。

3.展示方法。

誰來説一説你們測量的方法和測量的'結果?

(1)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等直邊的測量方法。

預設:

學生1:我用直尺先量了一下三角形每條邊的長度,再把三條邊的長度加起來,就知道了它的周長。

學生2:我用直尺測量了長方形四條邊的長度,然後再把四條邊的長度加在了一起,周長是……

學生3:我測量的是長方形,因為長方形對邊相等,我只要用直尺測量長方形的一條長和一條寬就行了,周長也是……

學生4:我用直尺測量了正方形四條邊的長度,然後再把四條邊的長度加在了一起,周長是……

學生5:我用直尺只測量了正方形一條邊的長度,因為它的四條邊相等,所以周長是……

如果出現了學生3和學生5的測量方法,老師要及時肯定並給予鼓勵。

思考:如果老師給你的是五邊形,它的周長是幾條邊的總長度?六邊形呢?八邊形呢?

小結:先測量圖形的各邊有多長,再把幾條邊的長度加在一起,就是圖形的周長。

(2)心形等曲邊的測量方法。

預設:

學生:我們是用繩子直接沿着它的邊繞一圈,再用尺子量出繩子的長度,繩子的長度就是心形的周長。

小結:生活中我們會經常碰到無法直接用直尺測量的情況,就可以向同學們這樣先用繩子圍一圍,再將繩子拉直,測量繩子的長度,這也就是“化曲為直”的方法。

【設計意圖】在初步建立周長的概念之後,引導學生探究不同圖形的周長,鼓勵學生利用現有的工具思考並得出測量周長的不同方法。形式多樣的測量方法,豐富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測量、計算中進一步體會周長的含義,同時感受到“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方法。

(三)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兩隻小螞蟻圍着各自的圖形爬了一圈,都説自己爬的長度最長,為此吵得不可開交,可是誰也不能説服誰,你能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幫幫它們嗎?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辨析加深學生對周長含義的理解,體會圖形的轉化思想。以兩隻小螞蟻爭吵的方式呈現,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思考數學問題,增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趣味性。

(四)歸納總結,內化新知

今天,我們認識了周長,並且用周長的知識解決了一些問題,你能談談你都學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收穫,是對本課知識的梳理和加深,從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