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孔融讓梨》讀後感11篇

來源:文萃谷 1.44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孔融讓梨》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精】《孔融讓梨》讀後感11篇
《孔融讓梨》讀後感1

我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在許多古人身上就有很好的體現。在孔融孔文舉身上就體現出來了。

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有一天,家裏吃梨。父親讓孔融分梨,結果孔融自己拿了一個最小的梨。父親問他:“為什麼你自己拿最小的梨呢?”孔融説:“哥哥比我大,應該吃大的。弟弟最小,我應該讓他。”

後來,孔融讓梨的故事家喻户曉,大家都説孔融四歲就知道讓梨,是個懂得謙讓的好孩子。家長們也經商用這個故事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懂得謙讓。

我們平時做到謙讓了嗎?如果爸爸媽媽讓我們分梨的話,我們會給自己留個最小的嗎?估計大多數孩子不會吧?我們看了這個故事後,會怎麼做呢?

我曾經在公交車上看到這樣一副情景,一個老奶奶慢慢的走上了車,愛心座位被幾個年輕小夥子佔了,看見老奶奶上車,有的拿出手機玩,有的裝作睡覺,沒有人給老奶奶讓座。真是太自私了,太不懂謙讓了。

想一想平時,我們有的人上公交車爭先恐後去搶座位,有的人在學校發什麼東西的時候,也是搶在前面,生怕自己拿不到,有的人看到排隊很長,就會擠到前面去插隊。這些行為都是不謙讓的行為。所以,讓我們學會做一個謙讓的人吧。

有人認為幫助別人是一種快樂,我覺得謙讓也會讓人感覺快樂!讓我們一起盡情享受快樂吧!

《孔融讓梨》讀後感2

一天,我讀了一篇故事,名叫《孔融讓梨》,我讀後很有感觸。這篇短小精煉的歷史故事中,僅有5的小孔融,竟知道要尊老愛幼,他的這種高尚的舉動和優秀的品德深深的教育了我。

6 歲的時候,我就能將三字經背下來。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融四歲,能讓梨。意思是説,孔融四歲的時候就知道了給哥哥吃大的梨,自己吃小的。 讓我來説一説這個故事;古時候,有個孩子叫孔融,他聰明好學,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個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十分喜愛他。孔融有四個哥哥。一天,父親帶回來一籃子的梨。看上去又大又好吃。哥哥們都捨不得先吃,就讓孔融先去挑,孔融把籃子裏的裏挨個看了一看,最後他高興的拿起那個最小的梨,説‘我要吃這個。’爸爸看到了,笑着問孔融: ‘這麼多的梨,又讓你線條。你為什麼拿的是小的呢?孔融回答説:‘我年紀小,應給恥笑的,大的留給爸爸媽媽和哥哥吃。’只有四歲的小孔融,就懂得孝敬父母,謙讓自己的哥哥,大家都誇他是個懂事的好孩子。以前,我總覺得,我是小孩子,應該多吃點。每次媽媽讓我選吃的,我總會比了又比,選了又選,哪怕只大一點點,也是好的啊!

尊老愛幼,是多大的美德啊!它能讓每個人都對你刮目相看,快學會這種美德吧!這樣才會讓你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讓你的生命更加有滋有味!

《孔融讓梨》讀後感3

孔子曾説過:“不學禮,無以立。”意思就是説:不學會禮貌,就難以有立身之處。你看禮貌是那麼的重要。今天,我就讀了一個關於禮儀的小故事,它叫《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主要講了:

孔融小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他總是拿最小的梨。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就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答道:“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最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每次都讓哥哥哥哥先拿,最後他才拿,而且每次都拿最小的梨,把大的讓給哥哥。

我們生活中有好多小孩在家裏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他們的家長對他們更是寵愛有加,什麼事情都讓着。這些“小皇帝”“小公主”要把最好的東西都留給自己,當然不會像孔融一樣把最好的東西讓給別人。就拿吃個蘋果來説好了,我們一般都會把最好的留給別人,可這些“小皇帝”“小公主”都會第一個去拿,要把最好的蘋果給自己,一點也不知道要禮讓。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之所以流傳千載,是希望會有更多的人,像孔融一樣,學會禮讓。所以,我們每時每刻都要把禮讓記在心哦!

《孔融讓梨》讀後感4

今天,我讀了《中華傳統美德》中的一個小故事。最使我深有感觸的是《孔融讓梨》,這個故事講了: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説疲乏:“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這讓我不禁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件事情。

那一天,我媽媽放假,這天中午的時候,爸爸不在家,我媽媽來做午飯,媽媽説:“兒子,今天我燒蛋炒飯給你吃,好嗎?”我説:“好啊。”過了十分鐘,我迫不及待得去盛蛋炒飯,可媽媽説:“等等,我來考考你,孔融三歲就會讓梨,不知道我們邵模偉十二歲會不會讓飯。”説完媽媽就拿出兩隻碗,一隻大地,一隻小的。媽媽讓我選一個,我選小的,我還以為小的可以盛幾碗,可媽媽一盛,飯都分光了。我不知所措,到了下午,我肚子很餓了,可我不想驚動媽媽,於是就下去找湯晨旭玩了,到了三點,我回來了,媽媽叫我來吃點心,我又選了小的。晚上,我媽媽去大統華。我沒去,媽媽幫我買了一件玩具,媽媽説是我今天讓飯和讓點心的報酬,我看了看商標,啊,要兩百多塊錢。我不經想起了一句諺語:好心有好報。我在今天學習到了一種知識,也學習到了一種品德:只要你肯付出,就會有回報。並且回報的東西會貴好幾十倍。

今天,我真是受益匪淺。

《孔融讓梨》讀後感5

一天,我讀了《孔融讓梨》這故事,《孔融讓梨》讀後感。故事主要講的是在春秋魯國,一位名叫孔融的四歲小孩十分懂事、聰明。一次母親端上一盤梨子來,叫孔融先拿。而孔融拿了個最小的,父親問他為什麼這樣做,孔融説:“哥哥比我大,大的梨應當給他吃。”

讀完之後,一種佩服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起,僅有四歲的小孩竟這麼懂事,他的一舉一動,機靈巧妙的回答深深迷住了我,實在令人印象深刻。簡樸的語句中,洋溢着可貴的尊老愛幼品質,藴藏着那種謙讓的美德,孔融與童年的我比起來簡直天壤之別,一件令人慚愧的事又在腦海中飄蕩着。那事發生在我五歲的時候,一天,弟弟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動畫片,我看了看鐘,糟糕!電視劇大結局呀。我立即拿起遙控器換了台。弟弟一下子變了眼色,跑過來與我爭吵。聞聲驚動了奶奶,奶奶從一樓上來,瞭解了情景後,就説:“傑仔,做哥哥的讓下弟弟,並且是弟弟先看的,你還能夠下一樓看啊,幹嘛必須要在這看。”我説:“就不!”“聽話!”奶奶説道。我瞪了奶奶一眼,就氣沖沖地回房間了。晚上,趁奶奶在看電視,我刻意在電視機前左擺右擺,拳打腳踢,奶奶叫我別擋着,我假裝沒聽見。最終奶奶也沒説什麼,就出去了。

讀了《孔融讓梨》這個小故事後,我明白了做人要尊老愛幼。

《孔融讓梨》讀後感6

我是家裏的獨生子,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把所有的愛都給了我。從小,好吃的東西總是留給我,任何要求都儘量滿足我。我就像家裏的小太陽一樣,全家人圍着我團團轉。慢慢的,我養成了自私的壞習慣。

記得有一次,姑姑帶我和妹妹出去玩,回到家,我們已經口乾舌燥了。媽媽拿出一瓶飲料,讓我們解渴。我搶過飲料,咕嚕咕嚕地喝起來。妹妹看見了,大聲嚷道:“我也要喝,我也要喝。”我趕快仰起脖子將飲料喝個精光,並且得意地説:“這是我家的,就不給你喝,”結果弄得妹妹大哭一場,我也受到了媽媽嚴厲的批評。

事後,媽媽給我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四歲時,媽媽端出一盤甜津津的大黃梨,讓孔融分給家人吃。他把大的分給兄弟,自己卻留下一顆最小的。我當時好奇地問媽媽:“為什麼給別人大的,留給自己小的啊?”媽媽告訴我:“因為他懂得尊老愛幼、謙讓他人。媽媽相信你也能成為這樣的好孩子!”

這學期,我們全校學習《弟子規》,老師再次給我們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我覺得自己和孔融相比,太自私了。今後我要以孔融為榜樣,做一個尊老愛幼、懂得謙讓、和同學們友好相處的優秀少先隊員。

《孔融讓梨》讀後感7

《孔融讓梨之後》我沒有讀過,不知寫的是什麼,但從這篇讀後感的片言隻字中隱約感覺到,似乎寫了“孔融讓梨之後,為了保持謙讓的名節,把什麼都讓了出去”?我不知道小作者對原文的解讀是否準確,所以要評價這一篇讀後感就有點麻煩,只能就習作本身談一談。

這篇習作有觀點,但是觀點有些雜亂,作為一篇讀後感,缺少一點章法。讀後感作為一種文體考察,一般需要抓住一點,集中表達,由一點進行聯想和推理,聯繫生活或知識點來寫。當然如果是自己寫的隨想,寫着玩玩,不用被考察的,就無所謂了。

習作觀點本身值得推敲,至少從小作者的言語中,我看到了一對矛盾:到底是孔融主動謙讓,還是身邊的人逼着他謙讓?這顯然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回事。這大約也是此文觀點雜亂的原因。

同時提個醒兒:寫讀後感,建議不要選擇這種文章。這類文章,通常是借已有典故進行再創造,多為借古諷今,具有強烈的批判意識(不知小作者看的這一篇是不是),這種批判形式需要有對社會現象的深刻體會和認識基礎上,才能夠領會其深意,所以並不適宜國小生閲讀。不過,如果是童話題材,借典故創造了新的童話故事,到另當別論了。

《孔融讓梨》讀後感8

一天,我讀了《孔融讓梨》這故事。故事主要講的是在春秋魯國,一位名叫孔融的四歲小孩非常懂事、聰明。一次母親端上一盤梨子來,叫孔融先拿。而孔融拿了個最小的,父親問他為什麼這樣做,孔融説:“哥哥比我大,大的梨應該給他吃。”

讀完之後,一種佩服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起,僅有四歲的小孩竟這麼懂事,他的一舉一動,機靈巧妙的回答深深迷住了我,實在令人印象深刻。簡樸的語句中,洋溢着可貴的尊老愛幼品質,藴藏着那種謙讓的美德。孔融與童年的我比起來簡直天壤之別,一件令人慚愧的事又在腦海中飄蕩着。那事發生在我五歲的時候,一天,弟弟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動畫片,我看了看鐘,糟糕!電視劇大結局呀。我立即拿起遙控器換了台。弟弟一下子變了眼色,跑過來與我爭吵。聞聲驚動了奶奶,奶奶從一樓上來,瞭解了情況後,就説:“傑仔,做哥哥的讓下弟弟,而且是弟弟先看的,你還可以下一樓看啊,幹嘛一定要在這看。”我説:“就不!”“聽話!”奶奶説道。我瞪了奶奶一眼,就氣沖沖地回房間了。晚上,趁奶奶在看電視,我刻意在電視機前左擺右擺,拳打腳踢,奶奶叫我別擋着,我假裝沒聽見。最後奶奶也沒説什麼,就出去了。

讀了《孔融讓梨》這個小故事後,我明白了做人要尊老愛幼。

《孔融讓梨》讀後感9

最近,我讀了《孔融讓梨》這篇文章。每一次讀這篇文章,我都能深刻感受到孔融謙讓的精神。

《孔融讓梨》講述的是孔融小時候的故事。有一次,孔融和哥哥一起吃梨,孔融主動挑小的吃,還説自己小應該吃小的。每次讀到這兒,我都被孔融友愛和尊敬兄長的精神深深感動。

孔融從小就尊敬兄長,懂得禮貌,有了人生最基本的品德。其實。這些也是非常寶貴的,有些人就不具備,比如那些心術不正、心懷鬼胎的人。我想兄弟之間是應該互相謙讓,在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地方也應該如此,在商場購物時要謙讓,在乘公交車時也要謙讓,在醫院看病時更要謙讓。時時要謙讓,人人要謙讓,事事要謙讓。

孔融的許多精神都使我敬佩不已,我也要向他學習。有一次,我和好朋友有了矛盾,我們兩個誰也不讓誰,一見面就不理不睬的,每次在一起,都會發生口頭大戰。現在,我感到很慚愧,如果我那時讓她一下,事情就可以早點化解。這樣的事,孔融一定會讓她的,可我卻沒有做到。

退一步海闊天空!如果每個人都能學習孔融謙讓的精神,世界不就會更美好嗎?

《孔融讓梨》讀後感10

今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中華上下五千年》,我興致勃勃地看了起來,從中知道了我們中國許多具有優秀美德的故事。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孔融讓梨》這個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孔融在六歲那年,他媽媽買回來一些大大的甜滋滋、水靈靈的梨,洗的乾乾淨淨後讓孔融分給他的哥哥和姐妹們,而孔融卻留下一個最小的梨給自己,媽媽十分不明,“孔融,你為什麼留下一個最小的梨給自己呢?”孔融笑了笑説:“夫子説過,不管做什麼事情,首先應該想到的是別人,而不是自己,所以大的就留給他們吃吧!”媽媽聽了之後,連忙點了點頭,説:“你真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媽媽真為你感到驕傲。”(.)

孔融小小年紀就知道關心別人,令我萬分敬佩。現在有不少孩子被父母當做心肝寶貝,十分的寵愛,所以孩子根本不知道關心父母,關心他人,什麼只想到自己,以自己為中心。其實我也犯過這樣的錯。

有一次,我放學回家,看見冰箱裏有一大瓶果汁,我一打開,“咕嚕,咕嚕”地把果汁全喝完了。爸爸媽媽下班回來,打開冰箱看見果汁沒有了就問我,我説“全喝完了!”爸爸媽媽沒説什麼,但是我感到十分愧疚!

我從孔融身上學到了關心別人的優秀品質,我也認識到自己以前犯了好多的錯誤,我一定要改正這些錯誤,

我真的很希望所用像我一樣犯過這種錯誤的同學,都能像我一樣,知錯就改,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孔融讓梨》讀後感11

今天,我讀了一篇故事,名叫《孔融讓梨》,我讀後很有感觸。這個故事説的是:東漢魯國,有個叫孔融的小男孩。他非常聰明,也很懂事。在他四歲時,有一次,爸爸拿回來一袋梨,給孩子們吃。爸爸讓孔融來分梨,孔融把最大的給了爺爺奶奶,把比較大的給爸爸媽媽,把其他的給了哥哥弟弟,而把最小的給了自己。大家都誇他懂事。

看到這裏,我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一個僅有四歲的小孩竟那麼懂事!想到這兒,我的臉上一陣發燒,不禁慚愧不已:我和他竟形成天壤之別!怎麼回事?聽我慢慢道來。

我天生喜歡讀書,我家也正好在少兒圖書館附近,我便有事沒事就到圖書館借書,但我一般喜歡有人和我一起去。去年有一次,我急着要去借書,便纏着爺爺跟我去,但爺爺因為在燒開水,而且弟弟一人在家,需要有人照顧,所以爺爺燒完開水就要去照顧弟弟。但我卻不懂事,一個勁地纏着爺爺。爺爺非常生氣,批評了我,我還不服氣,也小聲嘀咕了幾句。唉,現在想起來多後悔啊!爺爺是多麼疼愛我啊,我卻那麼不尊重他老人家。再看看人家孔融,人家四歲就懂得尊老愛幼,我十歲了還那麼不懂事,慚愧啊慚愧。

尊老愛幼,是多麼偉大的美德啊!它能讓每個人都對你刮目相看,快學會這一種美德吧!這樣才會讓你的生活更加的豐富多彩、讓你的生命更加有滋有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