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中班科學教案8篇

來源:文萃谷 6.91K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8篇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門是幼兒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之一,它的製作材料是多種多樣的,開關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一般大家總是從材料入手對幼兒進行這方面的教學,活動比較枯燥,對孩子的吸引力不是很大。因此,我嘗試從門的開關方式入手,設計了此次活動,讓孩子在學一學、玩一玩的遊戲中瞭解生活中門的開關方式的多樣性。

活動目標:

1.瞭解生活中門的開關方式的多樣性。

2.運用説、唱和身體動作等形式,來表現門的開關方式。

3.在遊戲過程中充分享受模仿表演帶來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有關門的圖片、錄像。

經驗準備:幼兒熟悉歌曲《紅蘋果》的旋律。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

謎面:進來一推,出去一拉,關上一聲響,誰也進不來。

謎底--門。

(二)瞭解開門的不同方式。

1.你見過什麼門?我們能怎樣開、關?

(推拉門,真有趣,推過去它就開、拉過來它就關。)

遊戲:推拉門。

2.除了一推一拉就打開的推拉門,你還見過什麼門?它們又是怎樣打開的?幼兒討論交流。

3.教師根據幼兒回答與幼兒一起整理相關經驗。出示相應的圖片,同時分別逐個介紹幾種常見的門。

(1)手移門

①幼兒説説並介紹。

②教師出示圖片並整理成兒歌。

③遊戲:手移門。

(2)感應門

①觀看錄象,幼兒介紹教師補充。

②整理成兒歌。

③遊戲:感應門。

(3)旋轉門

①觀看錄象,幼兒介紹教師補充。

②整理成兒歌。

③遊戲:旋轉門。

4.幼兒分別模擬各種門玩遊戲,加深對開關門方式的瞭解。

(三)説説唱唱,提升經驗。

1.這些門真有趣,裏面還藏着一首兒歌呢,一起來説説。

推拉門,真有趣,推過去,它就開,拉過來,它就關;

手移門,真有趣,移過去,它就開,移過來,它就關;

感應門,真有趣,靠近它,它就開,離開它,它就關;

旋轉門,真有趣,轉過去,我進去,轉過來,我出來;……

2.用《紅蘋果》的旋律來唱一唱。

3.幼兒配樂邊唱邊做開關門的遊戲。

活動延伸:

1.看錄象,瞭解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門。

2.找找周圍的門,看看它能怎樣打開,唱唱、説説、做做。

活動建議:

生活中還有其它幾種特殊的門,如伸縮門,捲簾門等,它們的開關方式也是很特別的,也可替換進活動中讓孩子瞭解。

★活動點評:

本次活動中教師注重了活動內容的兒歌化和組織方式的遊戲化,如教師將各種門的開、關特徵編成了朗朗上口的兒歌,根據門的開關方式讓幼兒運用身體動作來模仿表演等,通過多種手段,使孩子更好地感受了各種門的推、拉、感應、卷、旋轉等開關方式,趣味性很濃,幼兒興趣高。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的:知道物體在水中有的溶解得快,有的溶解得慢。

教學重點:理解物體溶解有快慢之分。

課前準備:白糖,冰糖,温水,小勺,口杯。

教學過程:

一、回憶製作飲料的過程,引入活動主題

T:……為什麼有的小朋友做橙汁飲料,很快就能喝到了。而做冰糖水的卻很慢才喝到呢?

C:"因為橘子粉小小的""橘子小,冰糖大""橘子是粉粉的就溶得快""冰糖硬硬的就溶得慢""冰糖是一塊一塊的,所以溶得慢""冰糖多"

二、幼兒猜想,並做記錄。

T:是不是冰糖多,硬,就溶得慢呢?老師這裏有白糖和冰糖,它們都一樣是硬的,也一樣多,你們猜誰溶得快呢?

C:白糖溶解得快/冰糖溶解得快……

三、幼兒動手實驗驗證猜想,並記錄實驗結果。

T:小朋友一起來試一試。看誰溶得快。

C:(先放白糖,溶解後再放冰糖)老師,我不知道誰溶得快,誰溶得慢。

C:先放冰糖溶了一會兒後,再放白糖);老師,是冰糖溶得快。

C:白糖和冰糖同時放)老師,是白糖溶解的快,它放進去一會兒就不見了。

T為什麼有的説是白糖,有的説是冰糖呢?小朋友想想,要比較兩個的快慢,要怎樣比呢?

C:"先放白糖再放冰糖""不對。要象我們比身高一樣兩個站在一起才能比""我也是這樣想""我也是"……

幼兒一致確定後採用此方法再次進行實驗。最後得出白糖溶得快。

四、幼兒互相交流,講述實驗結果。教師記錄。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

一、活動目標:

1、瞭解、發現轉動並對身體不同部位的轉動產生興趣。

2、在試試、玩玩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體驗操作探索帶來的樂趣和成功感。

3、瞭解日常生活中轉動的運用,感受現代科技帶給人們的方便。

二、活動準備:

1、人體圖一張、錄音機、磁帶、記號圓點。

2、“轉轉轉”展覽會:筷子、線圈、傘、風車、牙籤、鐘錶、卷筆刀、蓋子、轉動玩具、筐子等等。

3、攝像機、電視機等。

三、活動過程:

(一)、探索身體部位的轉動。

1、老師做轉手腕動作,幼兒初步瞭解轉動現象。

2、試一試、找一找,發現身體不同部位的轉動。

3、聽音樂做各種不同的轉動動作,激發幼兒興趣。

(二)、第一次探索、操作,鼓勵

幼兒想辦法轉動物體。

1、用“轉轉轉”展覽會吸引幼兒注意,引導幼兒操作、探索:用什麼方法能夠把物體轉動起來?

2、幼兒分組探索、操作,教師適時介入,觀察引導。

3、交流操作探索的結果。

(三)、第二次操作、探索,引導幼兒發現轉動時的有趣現象。

1、在玩的過程中,共同探討和發現轉動時的有趣現象。

2、互相交流:你發現了什麼有趣的現象?

(四)、瞭解日常生活中轉動的運用: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東西運用了轉動?它們的轉動能帶給我們什麼好處?

(五)、幼兒觀看VCD,進一步感知生活中轉動的運用。

(六)、延伸活動:是誰把轉動運用到生活中?培養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種子發芽試驗。

2、知道春種秋收,種子在春天發芽。

3、知道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温度、水分、陽光、空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黑板畫種子發芽過程。

花盆、種子;空紙殼箱

活動過程

1、老師實驗;將一粒黃豆種子種在花盆裏,在放入紙箱 裏。

提問:這粒種子能發芽嗎?為什麼?

小結:種子發芽需要陽光。

提問:如果把這盆放入冰箱裏會發芽嗎?

小結:種子發芽需要温度。

師:如果有了陽光、温度種子就會發芽嗎?對了,必須澆水就象小朋友一樣,每天必須喝水才會長大。

師:你知道種子是怎樣長大成一株植物的嗎?老師出示黑板 畫讓小朋友瞭解植物發芽長大的過程長大。

小結:種子發芽需要一定外界條件氧氣、温度、水、陽光。

2、遊戲:《種子發芽》,用肢體語言演示植物生長過程。

活動延伸

老師將種子種在花盆裏放在教室一角,讓小朋友觀察種子發芽過程。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瞭解鍬形蟲的生長環境和生長過程。

重點難點:

體驗呵護微小生命的辛勞,感受飼養的樂趣。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來養鍬形蟲吧》、飼養盒、泥土、樹葉

活動過程:

一、教師和幼兒一起根據幼兒用書上的方法佈置鍬形蟲的家,並將鍬形蟲放置其中,建議養一雌一雄兩隻鍬形蟲。

二、根據飼養的過程,讓幼兒自由分工完成及個小組。每一組可以固定在每週的某一天進入區域,自行分工完成佈置環境,更換泥土和枯木,抓幼蟲,觀察變化等任務。

三、請每一組在當值的那一天做好觀察筆記,在觀察筆記上要寫明日期,星期以及當天鍬形蟲發生的事情。

四、提供照相機,讓幼兒拍攝飼養過程中的花絮。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探索不同形狀的橋面與承重力的關係。

2、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並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能和同伴合作完成任務。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相同大小形狀的鉛畫紙人手一份,相同大小積木每人兩塊,雪花片若干,記錄紙、筆每組一份

造橋實驗

活動過程:

1、談話引題

幼兒回憶設計過的橋面,教師根據幼兒回憶內容展示橋面。

橋造好了,會有很多的車和人從橋上通過,所以我們的橋一定要造的很牢固,你認為這三中橋哪一種橋最牢固呢?(幼兒自由猜測)我們來做個小實驗就知道了。

2、講解實驗方法:

我們已經知道橋墩的距離會影響橋的承重力,所以先得把橋墩的距離定下來,就在橋的兩邊,然後在橋中央放雪花片,比比哪種橋能放最多的雪花片,它就最牢固,為了能比得更清楚,我們還要把雪花片的數量記錄在紙上。

3、幼兒實驗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提醒幼兒互相合作,嘗試並記錄實驗結果。

4、講述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每組請一名幼兒講述操作結果,並得出結論。

教師總結並得出結論。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節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實驗,初步瞭解物質燃燒需要空氣。

2、引起幼兒探究自然科學現象的興趣。

3、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手帕、玻璃杯、塑料袋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教師做深呼吸,幼兒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問:我們用鼻子吸到了什麼?空氣在哪兒?能用眼睛看到嗎?

二、嘗試活動:裝空氣

1、幼兒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動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氣。(告訴幼兒先張開塑料袋口,然後再捏緊袋口)

2、提問:你們在什麼地方抓到了空氣?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空氣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3、討論:想一想,你見過、用過、玩過的哪些東西里有空氣?

三、動手做實驗:手帕的變化

1、請幼兒每人拿一玻璃杯,讓他們看看杯子裏有東西嗎?(杯子裏沒有東西,杯子是空的)

2、請幼兒將手帕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壓入水下,觀察發生了什麼現象?教師個別指導幼兒按要求進行操作,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

3、討論:手帕為什麼沒有濕?水為什麼進不了杯了?杯子裏有什麼東西不讓水進去呢?

4、請幼兒將手帕放入杯底,然後將茶杯倒扣傾餘着放入水中,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同時提醒幼兒觀察手帕的變化,並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觀察到的現象。

5、討論:第一次手帕為什麼沒濕?第二次手帕為什麼濕了呢?

四、總結:空氣就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的存在。

活動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讓幼兒在多次的實驗當中感受空氣的存在,使得幼兒一直處於興奮,積極的探索過程中。活動主要通過實驗活動引導幼兒進行感知。真正促進了幼兒的科學素養的養成,發揚了個性,發展了能力。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 觀察食物加工的過程,知道雞蛋是有營養的,吃雞蛋對身體有幫助。

2. 樂意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經驗。

3. 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 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生雞蛋,電暖鍋、棉花糖、巧克力、雞蛋餅乾等食品。

活動過程:

1、 出示雞蛋

讓幼兒預測雞蛋剝去殼以後是什麼樣子的?

打開雞蛋,看看雞蛋裏面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2、 共同討論

什麼時候雞蛋才會變成我們平時吃的樣子?

3、 師生一起煮雞蛋,分享煮熟的雞蛋,自己動手剝雞蛋,選擇自己愛吃的調料。

4、 出示幾種食品,請幼兒幫助辨別哪種食品中有雞蛋的成分。

5、 表現表達,生活中的各種蛋製品。

6、延伸活動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慾望以及儘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