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的故事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5.34K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貝的故事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貝的故事教學設計

貝的故事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本課介紹了“貝”字的起源和演變,“貝”字的作用以及字形字義。通過本篇課文的學習,感受漢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瞭解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義特點。

二、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能夠認讀“甲骨文”“飾品”的詞語,會寫珍貴錢幣等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貝字的起源,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義。

3.進一步瞭解漢字的意思,與偏旁有關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進一步認識形聲字的規律,歸納一批學習過的形聲字來學習本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感受漢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瞭解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義特點,掌握貝在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中書寫不同的特點。

【教學難點】

有貝字推衍開去,總結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點。

四、教學課時:

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貝殼嗎?

2.出示課件,學生欣賞感受。

(課件出示貝殼圖片):不同種類的貝殼。

(1)欣賞各種貝殼,感受貝殼的漂亮,令人喜愛。

(2)説説自己喜歡那種貝殼,為什麼。

導語:貝殼不光外表漂亮,能做飾品,還有更大的用處呢!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好好學習一下關於“貝”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初讀課文,提出自讀要求。(課件出示)

(1)要求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查字典或請教老師同學。

(2)讀順句子,不唱讀,不回讀,注意語氣和語調。

(3)把容易讀錯的字和句子多讀幾遍。

(4)看看這篇短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2個自然段)

2.檢查自讀情況,疏通字詞障礙。

(1)出示生字:(課件出示)

與財錢甲骨貝殼壞幣關

自由練讀;指名讀,相機指導;再指名讀;齊讀。

開火車。按照小組快速念出老師出示的生字。讓全體學生興奮起來。

搶答。教師拿出哪個字,學生舉手搶答。

④教師隨機糾正讀音:“錢、關”前鼻音,“財”是平舌音,“甲、壞”是三拼音節。

(2)認讀本課新詞:(課件出示)

漂亮、貝類、珍貴、飾品、隨身、損壞、容易、賺錢、賠本、購物、貧困

同桌互讀。同桌讀有困難的地方幫助他糾正,讀得好的地方表揚他並向他學習。

注意“珍、飾、賺”是翹舌音,讀音分別是;“隨、損”是平舌音,“品、貧”是前鼻音。:“漂亮”的“亮”讀輕聲。

檢查評價。誰能大膽、響亮地讀給大家聽?指生讀。

3.(課件出示):與財錢甲骨貝殼壞幣關

識記生字“與財錢甲骨貝殼壞幣關”。

(1)認讀生字,重點認讀故事中的生字,自讀生字。

(2)開火車讀、齊讀。

(3)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們?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它們。如:“財”是“貝+才”,“壞”是“土+不”,“幣”是“丿+巾”,“關”是“丷+天”,“甲”是“日+〡”。“殼”是“士+冖+幾”。

可以用換一換的方法記住它們:“線”把“糹”換成“釒”,就是“錢”。

可以用減一減的方法記住它們:“寫”去掉“冖”,是“與”。

還有用猜謎語的方法記住它們:“城頭月”就是“骨”,“回來團圓”是“貝”。

4.指導寫字:重點指導“錢、骨、殼”

(課件出示):錢、骨、殼的動畫筆順圖

(1)教師講解筆畫名稱和筆順,擴詞。

(2)在田字格中範寫,講解每個筆畫在其中的位置,學生按筆順説説筆畫名稱。

學生互相交流,老師重點指導。

師點撥:

“錢”的部首是“釒”,注意中間是豎提,右邊不是“戈”,多一橫;

“骨”的上部注意書寫筆順,第二筆是橫折,第三筆是橫折;

“殼”的上面是“士”。

(3)老師範寫生字,學生描紅。仔細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樣才能把這些生字寫美觀?

(4)展示學生作業,點評優缺點。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要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2.同桌互讀互聽。

3.分小節展示朗讀。

4.評價。

5.課件出示練讀。

(1)自由模仿練讀。

(2)男女分小節接力讀

(4)自由練讀,説説讀了短文,你知道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講了漢字“貝”的有關故事。)

(四)總結:

我國的漢字文化正是博大精深,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有趣的故事,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我們下節課接着學。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複習本課生字詞。

(1)出示本課詞語自由讀一讀。

甲骨文貝類珍貴漂亮飾品錢幣購買

偏旁錢財攜帶貨物。

(2)指名讀詞語師生糾正讀錯的字音。

(3)全班齊讀詞語三遍。

(4)單獨出示文中12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指名學生朗讀。

(5)一起朗讀生字。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二)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想想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麼。

2.指名説明每個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精讀理解,重點突破。

A.學習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貝殼是什麼?出示貝殼圖片。

(貝殼是保護動物身體的鎧甲。)

(2)在甲骨文中貝字的樣子像什麼?

(甲骨文中的“貝”字,畫的就是貝殼的兩扇殼張開的樣子。)

引導學生歸納,這一段講的就是貝字的起源。

B.學習第二自然段

引導學生歸納:這一段講的是貝殼在古代的作用作為飾品。

(1)除了珍貴、漂亮,貝殼還有什麼特點?

(貝殼可以隨身攜帶,不容易損壞)

(2)它在古代有什麼用途?

(古人還把貝殼當作錢幣。)

(3)根據這個特點,用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麼。

(用“貝”作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比如,“賺、賠、購、貧、貨”。)

(4)除了書上列舉貝字旁的字,你還知道哪些其她貝字旁的字嗎?

(學生查字典回答)

(三)課堂小結:

説一説,為什麼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

(貝殼可以隨身攜帶,不容易損壞,古人還把貝殼當作錢幣,所以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

板書設計

貝的故事

貝的特點:珍貴、不容易壞裝飾品

用途:用貝當作錢幣

賺賠購貧貨

貝的故事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會認“甲、骨、類”等16個生字,會寫“貝、殼、甲”等10個生字,會寫“貝殼、甲骨文、樣子、可以、錢幣、錢財、有關”等詞語。

2、瞭解貝字的由來、演變及發展。

3、知道“貝”字作為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學習歸類識字的方法。

4、通過學習,感受漢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二、教學重點:

瞭解貝字的由來、演變及發展

教學難點:知道“貝”字作為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學習歸類識字的方法。

三、教學課時:

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

學生觀看有關漢字文化的視頻,讓學生初步瞭解漢字的起源與發展,激發學習漢字的興趣。

二、任務一、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

學生聽老師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標上拼音。

2、學生自由讀課文。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把字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

三、任務二、預習檢測

1、學生認讀詞語。

2、帶拼音讀詞語

3、去掉拼音讀詞語

4、識字遊戲,撿貝殼

四、任務三、隨文識字,學習課文第一段

1、學生有感情讀課文、指名讀課文。

2、隨文識字,藉助圖片,實物理解“甲骨”“貝殼”兩個詞語。學寫“骨”字。

3、學習“貝”字的由來與演變。

學生觀察學習甲骨文、隸書、楷書的“貝”,通過貝字字形的演變,更加深刻地識記“貝”字,瞭解漢字文化

4、學寫“貝”字。

5、拓展視頻瞭解“木”“月”“火”字形的演變。

五、任務四、學習課文第二自然,瞭解歸類識字的方法。

1、默讀課文思考幾個問題:

(1)、貝殼在古代有什麼用處。

(2)、為什麼貝殼在古代用作錢幣。

2、學生回答問題。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回答問題。

3、帶“貝”的字多與錢財有關,認識“賺、賠、購、貧、貨”。

給這幾個字組詞,認識這幾個字,並瞭解它們的字義與錢財有關。

4、拓展延伸:你還能想到哪些帶“貝”的字。

5、聯繫以往知識,學習歸類識字的學習方法。

六、任務五、作業佈置

1、給家人講一講“貝”的故事。

2、再找一些有趣的漢字的故事來讀一讀。

七、任務六、課堂檢測。

教學反思

《“貝”的故事》這篇課文是一篇識字小故事。課文分兩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和插圖講述了“貝”來源和它發展演變過程。第二自然段講述了“貝”的字義來源和以它作偏旁的字在表意上的共同規律。旨在讓學生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認識生字,瞭解歸類識字的方法,並藉助規律來認識生字,初步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和中國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課為第一課時,在講授的過程中,我改變了原來的集中識字,為隨文識字。為了給學生滲透漢字的文化,在導入的過程中通過視頻讓學生簡單地瞭解了漢字文化。對漢字的起源與演變由來初步地認識。

在學“貝”字的時候,我讓學生先觀察甲骨文的“貝”,隸書的“貝”字,楷體“貝”字。這樣同學們學習了“貝”字的演變過程,更加牢固地記住了它的字形,也明白了“貝”的本義就是水裏的'動物的兩扇殼。為了更好地讓學生記憶和了解,我還讓學生看了“火”“木”“山”,這幾個字的演變,以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接着通過給學生講解貝的文化故事就引出字“賺”“賠”“購”“貧”“貨”這樣,學生就瞭解了帶貝字旁的字的含義。也學習了歸類識字的學習方法,在方便記憶的同時,更深刻記住了這些字的含義。

比較成功的地方:這節課,通過老師講解的“貝”的起源發展與演變,學生不僅在音、形、義這幾方面很好地掌握了本節課的生字,而且也對漢字文化有了一定的瞭解,產生了濃厚的探究的興趣。

不足之處: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語還不太到位與及時;指導書寫上還需要更加細緻;應該在講課過程中,對學生有朗讀指導。

貝的故事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會認“甲、骨”等16個生字,會寫“貝、殼”等9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漂”。

2、能借助圖片,瞭解“鏡、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貝”字的起源、作用以及用“貝”作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

[教學重難點]

1、識記字詞,能借助圖片,瞭解“鏡、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2、朗讀課文,能講述“貝”字的故事,瞭解用“貝”作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出示大海退潮時的情景)你去過海邊嗎?你在那裏看到了什麼?

2、(出示貝殼圖片)簡單介紹貝殼是什麼。你喜歡它們嗎?

二、整體感知,瞭解課文內容

1、小組合作學習。

(1)合作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語句,標註自然段。

(2)小組合作拼讀詞語,互相正音。

(3)小組合作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什麼內容?

2、檢查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出示會認字。

(1)抽讀生字。玩摘蘋果遊戲,鞏固生字。教師正音。

(2)學習詞語。將詞語放回句子中讓學生練讀。

(3)學習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比較字形識記:田—由—甲品—晶巾—幣

同偏旁識記:財、賺、賠、購

組詞識記:漂(piào漂亮)(piāo漂浮)

三、再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想想你知道了什麼,有什麼不明白的。

(1)貝殼是什麼樣子的?(出示圖片)

(2)在甲骨文中,“貝”字的樣子像什麼?(出示甲骨文漢字圖片)

(3)古時候的人們喜歡把它們當作什麼?(飾品)貝殼可以做成哪些飾品?為什麼它能作為飾品呢?

貝殼的特點:漂亮、珍貴(解釋“珍貴”的意思)。

2、出示第2自然段第二、三句話,指名朗讀。

(1)貝殼還有什麼特點?(可以隨身攜帶,不容易損壞)

因為這個特點,所以貝殼被當作錢幣。(課件出示以物易物的交易圖片)

(2)根據這個特點,用“貝”作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麼?(與錢財有關)

(3)除了書上列舉的“貝”字旁的字,你還知道哪些“貝”字旁的字呢?(學生查字典回答)

3、課堂小結:貝殼容易攜帶,不容易損壞,被當作錢幣。現在看到“貝”字旁的字,就知道它大多與錢財有關。

3、讀課文,完成填空。

(1)甲骨文中的“貝”字,畫的是張開的樣子。

(2)古時候,人們把貝殼當作戴在身上,還把貝殼當作。

四、拓展延伸

1、教師總結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點。

2、出示課後第3題,學生討論分析加點字的偏旁與什麼有關。

銅鏡(金字旁與金屬有關)珠寶(王字旁與玉石有關)

3、請你寫幾個帶有“金”字旁和“王”字旁的字。

4、你還知道哪些形旁表義的字?課後大家一起小組討論。

5、請寫出幾個帶有下列偏旁的漢字。

貝()()()

釒()()()

王()()()

五、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將生字按結構進行歸類。

獨體字:貝、甲、幣、與上下結構:關、骨

左右結構:錢、財上中下結構:殼

2、出示課件,教師指導書寫。

3、學生描紅,教師巡視指導,對學生進行易錯字指導。

[教學反思]

本節識字課的重難點是瞭解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點。我利用多媒體這一教學工具,從“貝”字的起源、貝殼的特點和作用三個方面,以形象直觀的圖片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形聲字的構字特點。又利用課後習題進行拓展延伸,使學生在讀文的基礎上對形聲字的認識更清晰、具體,有效地落實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