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荷塘月色優秀讀後感心得感悟

來源:文萃谷 1.15W

《荷塘月色》是中國文學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朱自清荷塘月色讀後感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朱自清荷塘月色優秀讀後感心得感悟

  朱自清荷塘月色讀後感(一)

今年暑假,我第一次拜讀了朱自清的著作,手捧朱自清專集《荷塘月色》,讀着一篇篇膾炙人口的名篇,讓人彷彿看見了月色流光下的荷塘天籟,聽到了面對社會不公的高聲吶喊,感受到了濃厚的父子之情……心中一股敬意油然而生。朱自清真不愧是傑出的散文家、語文教育家、文學家、詩人呀!

人們説:“在中國,只要一提到寫春的文章就必然首推朱自清寫的《春》。”朱自清筆下的春景圖,是作者在大自然的感召和啟迪下,由心靈繪出的一幅藝術的圖畫,他把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這是多麼生機勃勃、充滿詩意的春天!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位天真熱情、欣喜歡快的作家形象。我讀了一遍又一遍,有一種想背的感覺。整篇文章都是好詞、佳句,是實實在在的美文!

自從上了一年級,我每年都寫關於春天的作文,總是隻會羅列一些春天的景物,偶爾用上一兩個比喻句,就覺得生動了。我實在是太差勁了!

朱自清還是個有氣節的知識分子。在《白種人———上帝的驕子!》一文中,朱自清寫了竟然在自己的國家遭到了一個十來歲的白種人的白眼與咒罵。他一方面揭露了那個西洋孩子盛氣凌人的醜惡面貌,另一方面也用心酸的筆觸告訴我們國弱、民弱要受人歧視,受人欺侮的道理。我想,當時朱自清心裏多麼盼望我們的民族強大呀!今天,我們中華民族早已屹立於世界之林,落後捱打的歷史,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的國家富裕了,民族強大了,人民幸福了,我們的實力已經超過了洋人。中國人民正邁開大步,走向輝煌的明天!朱自清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讀完《荷塘月色》這本優美的朱自清散文專集,令我越來越崇拜朱自清了。這一篇篇震撼心靈的華彩美文,在歲月的長河裏,如寶石熠熠生輝,將陪着我們一路遠行。

朱自清 —— 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從這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對黑暗的現實想“超然”又想“掙扎”的心跡。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讀着讀着我也似乎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美麗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陰森的小路在柔美的淡淡的.月光下顯得不再令人害怕。愛熱鬧、愛羣居 —— 當然是想和人民一起生活在一個美好的環境裏,愛冷靜、愛獨處“白色恐怖” “白色恐怖”當然在這種“白色恐怖”中,想住在“世外桃園”。從名中我感到了作者內心的不寧靜、彷徨,我的心情也隨之而波動起來。 “走着”、“走着”、“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在荷花,風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着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是用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與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我陶醉了…… 我緩緩地合上了書本,閉上了眼回想着書中的偉大的民主戰士 —— 朱自清,慢慢地,我睡了,希望夢中再能與荷塘相見。

  朱自清荷塘月色讀後感(二)

這是一篇借景抒懷的散文。

“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從這開頭就可以讀出作者心緒不定,為外面的事情所煩惱,可能就會想方設法去發泄。“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裏,總該另有一番樣心情吧。”那就去賞月光下的荷塘。在那你就會發現一切。

在第三段裏“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裏。”“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從這裏可以讀出作者渴望一片寧靜的吵雜而複雜的世界,渴望一片言行自由自在的天地。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四段寫荷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乾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文中用了比喻和擬人的詞突出了視角上的曲線美,把葉子比作舞女的裙,讓人聯想到少女的翩翩起舞。“微風過處,吹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有着渺茫的歌聲似的。”這句話一開始讀時覺得感官上有些矛盾,不合常理,縷縷清香本是嗅覺聞出來的,然而後面卻説彷彿高樓上有着渺茫的歌聲,歌聲是聽出來的,怎麼會有呢,這也許就是文學藝術寫作的藝術手法吧,把不同種類的感官功能溝通融合在一起,微風過處,遠處時隱時現的歌聲也和在荷花的香味了,一起讓人神魂縹緲,有着仙境般的感覺!“葉子底下是嘩嘩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充分發揮了朱自清的想象力,因見葉子極美的風致,雖然葉遮住了荷塘,但仍能感受到底下的那動聽的流水聲,因有流水的滋養,荷塘才會開得旺盛。這段文章中有靜態有動態,動靜皆宜,把整個荷塘的景由靜態寫成動態,給人留下極美至神韻的景象!讓你回味無窮!!

整篇文章能讀出作者渴望美,並通過文字構建了心中的美!

  朱自清荷塘月色讀後感(三)

聽着那首作詞優美荷塘月色,突然有了靈感。

第一次讀荷塘月色還是在搜索朱自清時突然發現的,當時感覺題目跟那首歌的歌名一樣所以就點開看了看。

讀完《荷塘月色》時突然感到那時的風景比這裏的要美多了。現在的污染太重了,那樣的美景已經很少了。《荷塘月色》是一篇抒情的文章,主要説了作者日日走過的荷塘,變想在滿月的月光照耀下的荷塘是什麼樣子的。在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栩栩如生,描繪的很恰當,用細節描寫描繪出了荷塘四周和荷塘上面的美麗景色,文中最後還想到了一個習俗,還有關於這個習俗的兩篇文章。作者用了空間的順序。從家裏出發走在去荷塘的路上,看見荷塘上面的景色,又看見荷塘四周的景色,又忽然想起一個習俗,最後想着想着又到家了。那條路陰森可怕,如果沒有月光,估計我都不敢走。荷塘上面的葉子像星星像舞女的裙子又像一粒粒明珠……

荷塘四周的樹,楊柳樹最多了把池塘團團包圍住。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裏的蛙聲可以看出那時候是夏天,作者在夏夜裏走到池塘邊觀看荷塘月色足以看出這是一篇抒情文。

哎,現在這樣的美景實在是少見了,只能從朱自清的筆下模擬出這個場景在腦海裏觀看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