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讀後感8篇

來源:文萃谷 1.28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資本論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資本論讀後感8篇

資本論讀後感 篇1

我今天下午看了《資本論》,感觸也是比較多的,他主要的特點是彙集了各家之所長,再加上他理解的東西,通過學習,給我的理解帶來了幫助。

一、勞動價值論

(1)價值:它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它是不同商品進行交換的比例的基礎,它反映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係,商品的價值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勞動量決定的。作者從商品入手,闡述了價值,他認為商品一方面滿足了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做為交換商品的籌碼,等價交換其他所需要的東西。他還分析了價值的形式和貨幣,認為從他的交換形式是從個別的偶然現象到一般的價值形式,而它的最高形式就是貨幣,貨幣可以使商品流通更加便捷,更加直接,它表明社會生產的不同階段。

(2)剩餘價值隨着技術、勞動力和工具的發展人們製造商品已經滿足自己的生活,還有剩餘的商品可以換成貨幣,貨幣積蓄到一定數量的時候就形成了資本。資本是從勞動力、合作分工、工具的革新等等來的,他説增加剩餘價值可以有兩種方法,就是延長工作時間和縮短必要的勞動時間,但是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延長工作時間的方法已經不適合了,現在國家的勞動時間已經規範化,但是我們資本家可以提高勞動者的效率,來榨取他們的剩餘價值,還可以用工具革新,新的生產方式、管理組織形式、提高勞動者的素質等等來提高工人們的勞動效率。

(3)資本的積累資本積累就是把一部分剩餘價值轉化為資本,它不是滿足資本家自己的嗜慾,他是為了投入資本來賺更多的錢,投入新的生產,剩餘價值可以分為生產資料和可變資本,不是像《國富論》把剩餘價值都可以轉化為可變的資本。資本的積累造成階級兩極分化的社會現象,一方造成生產過剩,另一方則造成生存的壓力,他説:“對直接生產者的剝奪,是用最殘酷無情的野蠻手段,在最下流,最卑鄙和最瘋狂的貪慾的趨勢下完成的。”可見他對資本家深惡痛絕,但是我們為這本書是為資本家寫的,對資本家怎樣剝削工人有指導作用。二、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學説他主要對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進行分析,將社會生產分為:生產資料的生產和和消費品的生產,他認為全部商品的價值總量是同價格總量相符的,然後價值(社會的)可以變為價格(個別的),這要經過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三、關於地租由於土地資源有限,大多數土地由少部分人佔有,所以土地資源面對工業化浪潮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項,現在農民把一部分工資交給資產階級,自己卻當一個田户,這是小塊土地所有制佔統治地位的國家的穀物價格低於市場價格所造成的,在資產階級社會制度下,

資本論讀後感 篇2

馬克思《資本論》是一本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著作。既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重要著作,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著作。其內容博大精深,其對資本主義經濟學的精妙闡述對後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淺讀了馬克思的《資本論》,就其觀點談談我的看法。

馬克思《資本論》的第一篇商品與貨幣中關於商品的交換過程中談到:“商品對其所有者而言是是非使用價值的,對其非使用者是使用價值。因此,商品必須全面轉手,這種轉手就形成商品的交換,從而使商品彼此作為價值發生了關係並價值來實現。可見商品在能夠作為使用價值之前,必須先作為聚氨酯來實現。”此觀點很精確地闡述了交換對與商品的重要性。

首先,從商品的定義出發。我們都知道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由此可見作為商品與其他東西的區別一是交換,而是是勞動產品。其兩者共同構成了商品的屬性。因為可以用來交換,所以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因為是勞動產品,其中凝聚了人類的無差別勞動,所以商品具有價值。從其屬性來講,商品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

要生產產品,他不僅要生產使用價值,而且要為別人生產使用價值,即生產社會的使用價值。要成為商品,產品必須通過交換,轉到被的使用者手裏,最後,沒有物品可以是價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如果物品無用,則其中包含的勞動也沒用,也就不形成價值。因此,交換這一過程在這裏發揮了很關鍵性的作用,巧妙的在滿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同時實現了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實現了商品本身的意義。

另一方面,商品交換過程也是創造財富的過程。交換創造財富。正如書中所説,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佔統治地位的社會中,社會財富表現為“龐大的商品堆積”。而財富的獲取是通過堆剩餘價值的剝奪。商品因為交換過程而從他們當作非使用價值的人手裏轉到把他們當作使用價值的人受咯。這過程在此是一種社會的物質交換。一種有用的勞動方式的產品代替另一種有用的勞動方式的產品。商品到它使用價值的地方就以商品的交換領域轉入消費領域。商品因為有交換因此有了貨幣,有了在市場的流通。商品的直接流通方式W——G——W,但作為資本貨幣流通形式卻是G——W——G,G——W——G之間是有意義的,因為其中G——W——G’,G’=G+G’’即是於原來的支付的貨幣額加上了一個增值額。這個增值額超過原價值的餘額,稱為剩餘價值。因此,商品以貨幣為媒介,通過交換,創造了剩餘價值。也就是創造了財富。

由此可見,交換是商品形成和發展的一個過程。也是商品實現其意義的手段。在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中有着重要的意義。

資本論讀後感 篇3

我今天下午看了《資本論》,感觸也是比較多的,他主要的特點是彙集了各家之所長,再加上他理解的東西,通過學習,給我的理解帶來了幫助。

一、 勞動價值論

(1)價值:

它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它是不同商品進行交換的比例的基礎,它反映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係,商品的價值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勞動量決定的。作者從商品入手,闡述了價值,他認為商品一方面滿足了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做為交換商品的籌碼,等價交換其他所需要的東西。他還分析了價值的形式和貨幣,認為從他的交換形式是從個別的偶然現象到一般的價值形式,而它的最高形式就是貨幣,貨幣可以使商品流通更加便捷,更加直接,它表明社會生產的不同階段。

(2)剩餘價值

隨着技術、勞動力和工具的發展人們製造商品已經滿足自己的生活,還有剩餘的商品可以換成貨幣,貨幣積蓄到一定數量的時候就形成了資本。資本是從勞動力、合作分工、工具的革新等等來的,他説增加剩餘價值可以有兩種方法,就是延長工作時間和縮短必要的勞動時間,但是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延長工作時間的方法已經不適合了,現在國家的`勞動時間已經規範化,但是我們資本家可以提高勞動者的效率,來榨取他們的剩餘價值,還可以用工具革新,新的生產方式、管理組織形式、提高勞動者的素質等等來提高工人們的勞動效率。

(3)資本的積累

資本積累就是把一部分剩餘價值轉化為資本,它不是滿足資本家自己的嗜慾,他是為了投入資本來賺更多的錢,投入新的生產,剩餘價值可以分為生產資料和可變資本,不是像《國富論》把剩餘價值都可以轉化為可變的資本。

資本的積累造成階級兩極分化的社會現象,一方造成生產過剩,另一方則造成生存的壓力,他説:“對直接生產者的剝奪,是用最殘酷無情的野蠻手段,在最下流,最卑鄙和最瘋狂的貪慾的趨勢下完成的。”可見他對資本家深惡痛絕,但是我們為這本書是為資本家寫的,對資本家怎樣剝削工人有指導作用。

二、 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學説

他主要對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進行分析,將社會生產分為:生產資料的生產和和消費品的生產,他認為全部商品的價值總量是同價格總量相符的,然後價值(社會的)可以變為價格(個別的),這要經過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

三、 關於地租

由於土地資源有限,大多數土地由少部分人佔有,所以土地資源面對工業化浪潮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項,現在農民把一部分工資交給資產階級,自己卻當一個田户,這是小塊土地所有制佔統治地位的國家的穀物價格低於市場價格所造成的,在資產階級社會制度下,小塊土地所有制,不斷的衰退,它排斥了勞動生產力的發展、勞動的社會形式、資本社會的積聚和大規模的畜牧和科學的不斷擴大等等。

他的著作指導着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道路,也為我們公民指導着我們自我價值實現的目的。

資本論讀後感 篇4

“人人與生俱來而且始終自由與平等,非基於公共福祉不得建立社會差異”這句話無不體現了公平,但資本卻處處體現差異。那麼讓我們來看《21世紀資本論》究竟説了什麼。

《21世紀資本論》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每個人都應該警惕任何關於財富和收入不平等的經濟決定機制,而且財富分配的動態變化表明,有一個強大的機制在交替性地推動着收入與財富的趨同與分化。這説明了機制的重要性。無論做什麼事都要一定的規矩,也就是機制。比如學校有校規,也就是學校建立了管理機制;比如企業、醫院、行政部門等等,都有相應的機制。

誠然機制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可是財富分配的歷史總是深受政治影響,是無法通過純經濟運行機制解釋的。就像有人藉口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將公共資本轉為私人資本藉此暴富一樣。因此有些官員運用手中權力進行受賄,對國家、人民不負責,忘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所以機制的完善與進步是必需的。

那麼如何去完善機制,這就需要調査了。目前的經濟學科不惜犧牲歷史研究,犧牲與其他社會科學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而盲目地追求數學模型,追求純理論的、髙度理想化的推測,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書中作者花大量的精力去收集不平等的動態變化的歷史數據,從而得出更具説服力的結論。所以我們也應該學會收集數據才能言而有實,並正確地完善機制。

有了完善的機制,還要什麼呢?資本收入和勞動收人的不平等問題會引起強烈的情緒,它與我們關於什麼是公正、什麼是不公正的`普遍認識是衝突的,但我們可以不斷改進機制向公平靠近,可是長期存在的促進不穩定和不平等的力量並不會自動減弱或消失,所以堅持很重要。的確,它們不會自動消失,但我們可以主動去改變、削弱,正所謂堅持就是勝利。

是的,就像經濟機制一樣,醫院中“醫患問題”的消除也需要一定的機制。現實中這樣的機制是存在的,可是這樣的機制不能解決出現的問題,所以需要完善機制。首先,我們要選擇一些出現這類問題頻繁的醫院,對不同科室都進行調查,看看哪些科室更易出現這類問題。然後,對這些科室進行調査以及數據收集,比如哪個醫生更容易造成問題,比如不同醫院對醫患的態度,比如醫生行醫的方式。有這麼一句話,“隨着醫學儀器越來越先進,醫生離患者越來越遠”,因為隨着醫學儀器的先進,冰冷的儀器代替了“望聞問切”,醫生與患者的溝通少了,患者對醫生的不信任感增加了,醫患問題因而越演越烈。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最後,再將數據進行處理、對比,就可以進行機制的改進和完善了。當然,沒有什麼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完善的機制需要堅持才會執行得更好,才能解決問題。

機制存在的重要性是我從書中所收穫的,機制的完善以及對解決問題的堅持是我的感悟。這也和人一樣,要有夢想,要不斷完善自己去追逐夢想,更要堅持對夢想的追求。如此,才會成功。正如,夢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資本論讀後感 篇5

我今天下午看了《資本論》,感觸也是比較多的,他主要的特點是彙集了各家之所長,再加上他理解的東西,通過學習,給我的理解帶來了幫助。

一、 勞動價值論

(1)價值:

它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它是不同商品進行交換的比例的基礎,它反映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係,商品的價值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勞動量決定的。作者從商品入手,闡述了價值,他認為商品一方面滿足了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做為交換商品的籌碼,等價交換其他所需要的東西。他還

分析

了價值的形式和貨幣,認為從他的交換形式是從個別的偶然現象到一般的價值形式,而它的最高形式就是貨幣,貨幣可以使商品流通更加便捷,更加直接,它表明社會生產的不同階段。

(2)剩餘價值

隨着技術、勞動力和工具的發展人們製造商品已經滿足自己的生活,還有剩餘的商品可以換成貨幣,貨幣積蓄到一定數量的時候就形成了資本。資本是從勞動力、合作分工、工具的革新等等來的,他説增加剩餘價值可以有兩種方法,就是延長

工作

時間和縮短必要的勞動時間,但是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延長工作時間的方法已經不適合了,現在國家的勞動時間已經規範化,但是我們資本家可以提高勞動者的效率,來榨取他們的剩餘價值,還可以用工具革新,新的生產方式、管理組織形式、提高勞動者的素質等等來提高工人們的勞動效率。

(3)資本的積累

資本積累就是把一部分剩餘價值轉化為資本,它不是滿足資本家自己的嗜慾,他是為了投入資本來賺更多的錢,投入新的生產,剩餘價值可以分為生產資料和可變資本,不是像《國富論》把剩餘價值都可以轉化為可變的資本。

資本的積累造成階級兩極分化的社會現象,一方造成生產過剩,另一方則造成生存的壓力,他説:“對直接生產者的剝奪,是用最殘酷無情的野蠻手段,在最下流,最卑鄙和最瘋狂的貪慾的趨勢下完成的。”可見他對資本家深惡痛絕,但是我們為這本書是為資本家寫的,對資本家怎樣剝削工人有指導作用。

二、 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學説

他主要對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進行分析,將社會生產分為:生產資料的生產和和消費品的生產,他認為全部商品的價值總量是同價格總量相符的,然後價值(社會的`)可以變為價格(個別的),這要經過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

三、 關於地租

由於土地資源有限,大多數土地由少部分人佔有,所以土地資源面對工業化浪潮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項,現在農民把一部分工資交給資產階級,自己卻當一個田户,這是小塊土地所有制佔統治地位的國家的穀物價格低於

市場

價格所造成的,在資產階級社會制度下,小塊土地所有制,不斷的衰退,它排斥了勞動生產力的發展、勞動的社會形式、資本社會的積聚和大規模的畜牧和科學的不斷擴大等等。

他的著作指導着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道路,也為我們公民指導着我們自我價值實現的目的。

資本論讀後感 篇6

重拾書本,讓心靈迴歸

讀完這本書已有半月多了,確切的説是在去新疆出差途中讀完了這本書,始終縈繞在腦海裏忘不了的是:饑荒瘟疫戰爭與永生幸福神聖,科學與宗教,人文主義與數據主義,智人與智神,算法與意識,人工智能與生物技術……這些詞彙。

總的説來,讀罷全書總有種腦洞大開的感覺,未來進入"數據主義"時代,人類會充分享受人工智能及數據科技帶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我當信不疑;但書中一些觀點難免自圓其説,譬如"資本主義沒有消亡,是因為資本家看了馬克思的《資本論》後自我進行了修正後,才避免了危機";"只有一小部分智人進化後變成智神,未來99%的芸芸眾生將淪為無用階層"等。

然而,讀完這本燒腦的大作後,我心裏突然多了一絲恐懼,這恐懼不是對到20xx年手機被植入我身體的那種恐懼,也不是對未來人和人之間就是冰冷的數據的那種恐懼,而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恐懼,一個是讀,另一個是寫。

曾幾何時,我已然忘了書本才是最好的老師,已經徹徹底底的把閲讀給扔了出去。我突然感覺自己與書的距離是那麼的遙遠,就像那茫茫戈壁和廣袤沙漠一樣一眼望不到頭。讀過的書除了專業還是專業,頭腦裏留下的除了會計那點東西,好像沒有沉澱下來多少精神財富,顯得蒼白極了。

每天忙的不亦樂乎,不是預算就是決算,不是審計就是會計……看上去還蠻有成就感,自認為實現了自我價值,如今細細想來,其實多半是會計人的自娛自樂;自打手機更新為智能手機後,每天儼然已被手機所綁架,成了它的奴隸,沉浸在碎片中不可自拔。

曾經也下過決心,重拾書本,堅持閲讀,堅持寫體會,可就是因自己不知道哪來的那麼多虛構的藉口越來越佔了上風,始終沒有堅持到今天。看來,讀書還真是個長期的需要付出辛勞的.過程。

"學習需要沉下心來,貴在持之以恆,重在學懂弄通,讀書不能心浮氣躁、淺嘗輒止,不求甚解,而應當先易後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水滴石穿";莎老先生也説過"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家裏的長者曾對我諄諄教導"在以後的生活中一定要多讀書,讀雜書,會讀書";家裏的小大人也對我説"爸爸,你不要總看手機,給我念唸書";領軍讀書會的"地主"也説"再不交體會,下個月交租子".這麼多人的鞭策背後,如今才真正理解這些話的意義,再加上那份恐懼帶來的警醒,離開集訓後,在一年中較忙的會計人的7月,我仍然堅持完成了讀書任務。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感謝領軍讀書會,把我從墮落的邊緣拉了回來,重新拿起書本,認真做讀書感悟。相信今後的日子裏讀書會成為習慣,不再受意識的任性支配;書寫會成為常態,而不是為了完成任務。

資本論讀後感 篇7

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

《資本論》是很“大”很“深”的書籍,我買的是編譯局為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的書籍,很晦澀,坦白來講,看到17章,跟自己內心鏈接極少,閲讀的體驗感也挺差的。當初想去看經濟學的書籍,本來選的是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後來覺得資本是個很大,很有意思的東西,很有格局和氣象。所以想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讀讀看。

讀下來總體的感悟是:一是會讓自己比較理性地去看待商品和貨幣,勞動和資本。其實所有公司裏員工和老闆的關係都是資本主義僱傭勞動的剝削關係的,無法否認。

二:會讓我有危機感,資本的原始積累過程從來都是血腥和殘忍的,財富的遊戲也是:零和遊戲”,看到這些事情的本質後,我看待人生沒有之前那麼地美好,“落後,就要捱打“;

一個農民家庭出來的孩子,一出生就是註定要努力奮鬥的,而且是要付出很大很大努力。這是我們降落到這個家時的“前業“,也可以稱之為命。在這個點上不分男,女的,可能有人覺得女孩子嫁個有錢的老公一輩子衣食無憂就行了,這個是比較淺層的想法,女孩子在年輕的時候是有好皮囊,可以因此獲得男人的讚美,可以獲得男人的愛,以為可以獲得男人的一切。

這個想法會讓女人受很多苦,青春韶華易逝。馬斯諾5個層次的需求裏面講到:友情,愛情,性親密是基於安全需求和生理需求上的,這也展示:愛情的'不穩定性。其實生命本來就是無常的,而在所有無常中我們能夠把握的有常就是持續性地奮鬥,不管外面驚濤大浪,還是身居高位,我還是默默堅守我心裏那一塊,這是保底的策略。把自己的人生託付給其他人,不管是父母,還是愛人,都是對自己生命的浪費,對他人生命的不負責任。

下面是我摘抄《資本論》一段的感悟:

“資本不僅像亞當斯密所説的那樣,是對勞動的支配權。按其本質來説,它是對無酬勞動的支配權。一切剩餘價值,不論它後來在利潤,利息,地租等等哪種特殊形態上結晶起來,實質上都是無酬勞動時間的化身。資本自行增值的祕密歸結為資本對別人一定的數量的無酬勞動的支配權。

這句話展示了資本主義僱傭勞動的剝削關係。舉個例子,我同事一個人全面負責公司的一個項目,公司給他的工資及一切福利20萬,這個項目一年利潤120萬,這100萬就是資本的祕密。簡單地來説,用別人的時間和金錢創造更多的剩餘價值,這就是資本自行增值的祕密。

《孫子兵法》讀完後,現在已經在讀《道德經》了,很有美學價值。今天把20xx年的閲讀計劃安排好,就等着時間的推動發生的神奇的效果。很感謝視覺化陪我閲讀了17章,使晦澀的書籍有趣味了一些。

資本論讀後感 篇8

我今日下午看了《資本論》,感觸也是比較多的,他主要的特點是彙集了各家之所長,再加上他理解的東西,通過學習,給我的理解帶來了幫助。

一、勞動價值論

(1)價值:它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它是不同商品進行交換的比例的基礎,它反映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係,商品的價值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勞動量決定的。作者從商品入手,闡述了價值,他認為商品一方面滿足了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做為交換商品的籌碼,等價交換其他所需要的東西。他還分析了價值的形式和貨幣,認為從他的交換形式是從個別的偶然現象到一般的價值形式,而它的最高形式就是貨幣,貨幣可以使商品流通更加便捷,更加直接,它表明社會生產的不同階段。

(2)剩餘價值 隨着技術、勞動力和工具的發展人們製造商品已經滿足自己的生活,還有剩餘的商品可以換成貨幣,貨幣積蓄到一定數量的`時候就形成了資本。資本是從勞動力、合作分工、工具的革新等等來的,他説增加剩餘價值可以有兩種方法,就是延長工作時間和縮短必要的勞動時間,但是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延長工作時間的方法已經不適合了,現在國家的勞動時間已經規範化,但是我們資本家可以提高勞動者的效率,來榨取他們的剩餘價值,還可以用工具革新,新的生產方式、管理組織形式、提高勞動者的素質等等來提高工人們的勞動效率。

(3)資本的積累 資本積累就是把一部分剩餘價值轉化為資本,它不是滿足資本家自己的嗜慾,他是為了投入資本來賺更多的錢,投入新的生產,剩餘價值可以分為生產資料和可變資本,不是像《國富論》把剩餘價值都可以轉化為可變的資本。

資本的積累造成階級兩極分化的社會現象,一方造成生產過剩,另一方則造成生存的壓力,他説:“對直接生產者的剝奪,是用最殘酷無情的野蠻手段,在最下流,最卑鄙和最瘋狂的貪慾的趨勢下完成的。”可見他對資本家深惡痛絕,但是我們為這本書是為資本家寫的,對資本家怎樣剝削工人有指導作用。

二、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學説

他主要對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進行分析,將社會生產分為:生產資料的生產和和消費品的生產,他認為全部商品的價值總量是同價格總量相符的,然後價值(社會的)可以變為價格(個別的),這要經過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

三、關於地租

由於土地資源有限,大多數土地由少部分人佔有,所以土地資源面對工業化浪潮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項,現在農民把一部分工資交給資產階級,自己卻當一個田户,這是小塊土地所有制佔統治地位的國家的穀物價格低於市場價格所造成的,在資產階級社會制度下,小塊土地所有制,不斷的衰退,它排斥了勞動生產力的發展、勞動的社會形式、資本社會的積聚和大規模的畜牧和科學的不斷擴大等等。

他的著作指導着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道路,也為我們公民指導着我們自我價值實現的目的。

熱門標籤